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的前身是1959年9月成立的宁夏地质博物馆筹备处.197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正式成立,馆址位于银川市承天寺院内。2004年新馆建设被列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的献礼工程。2005年11月27日,新馆建设工程举行了奠基仪式,馆址位于金凤区人民广场东路东侧。2008年8月28日。新馆正式开馆使用。  相似文献   

2.
正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甘州城区县府街东侧,与中心广场相邻,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区,也是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据考证,寺院所在地最初是建于西晋惠帝永康元年(300)的迦叶如来寺,北魏时期,梁武帝下令灭佛杀僧,寺院被毁,成为废墟。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嵬咩国师在迦叶如来寺废墟下挖出了古卧佛像,随即产生了在此处修建寺院和塑造  相似文献   

3.
一、都兰寺概况 都兰寺,藏语全称“都兰噶力登桑俄雅佩林”,意为“都兰县善密宗兴隆洲”,是青海省海西地区著名的以蒙古族为主要僧源的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寺院。寺院座落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铜普乡东侧10公里处的塔延(又名秀克尔特)山麓,座北朝南,南临都兰河,青新公路315线在寺前1公里处通过.交通便利。寺周群山耸立,山形十分奇特。东有著名的铜普山,  相似文献   

4.
小雁塔     
《文博》1985,(2)
出西安南门前行,在长安路之西侧不远,耸立着一座挺拔秀丽的砖塔,这就是唐代保留至今的荐福寺佛塔——小雁塔。唐代初期,佛教兴盛,皇室贵族常常以兴建佛寺,剃度僧民,为其亡故的亲属“追福”。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在唐高宗李治死后百日之时,皇室宗族为了向他祈福,便在朱雀大街东侧的开化坊内,建造了大献福寺。献福寺占了开化坊的二分之一,面积约十万平方米左右。它规模宏大,所处位置显要,是唐长安城内一座著名的寺院。武则天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将此寺改名“荐福寺”,并亲自用飞白字体书写了匾额,大画家吴道子还给寺院画了壁画。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义净就是在此翻译出大批  相似文献   

5.
1956年春天,北京举行全国第一次话剧汇演,全国大概有50多个剧院、剧团参赛.我所在的话剧团是个远在大西北、成立仅两年、默默无闻的剧团——甘肃省话剧团.  相似文献   

6.
本文原是《拉萨寺院调查记——西藏寺院调查记之一》中的一节,后在考虑发表该调查记时,既因文字数量较多;更以本节内容主要是记录布达拉宫库藏的部分明代文书,与叙述拉萨地区其他寺院的体例不同,所以决定撤出,另作《西藏寺院调查记之七》单独刊露。 1959年7月和1988年8月两次小住拉萨。前一次曾在布达拉宫工作5天,重点参观调查了颇章嘎布(白宫)和库藏文物;后一次是一般参观性质,仅用半天时间补记了颇章玛布(红宫)建筑。  相似文献   

7.
唐代荐福寺     
在唐长安城百余座佛教寺院中,荐福寺是较为著名的一座,它位于朱雀大街东侧的开化坊内,与皇城仅两坊之隔。武德年间,这里曾是萧瑀的府邸,仪凤年间,又是英王李显的王宅。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死,太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次年2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其旧宅也被用来修建了荐福寺。公元705年,中宗复帝位后,让著名的道岸律师和工部尚书张锡领工营建荐福寺,扩大建筑规模,广植花草树木,使其“崇侈益甚”。景龙年间,又在  相似文献   

8.
正目次一前言二百济佛教寺院遗址的发掘概况三寺院遗址的分布及其与都城的关系四佛寺的平面布局及木塔的建造技术五陵寺、住宅献纳性质的寺刹六结语一前言自384年佛教正式传入百济后,汉城(今首尔)、熊津(公州)、泗沘(扶馀)等地陆续开始修建寺院。但从目前的发掘调查结果看,除扶馀地域外,首尔、公州等地并未发现百济时期佛教寺院遗址(图一)。迄今扶馀与益山地域共发掘寺院遗址十余处,似均为538年百济迁都泗沘之后  相似文献   

9.
《世纪》2014,(1)
<正>王安忆女士的父亲王啸平先生(1919—2003),出生于新加坡,早年在南洋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从事进步演剧和文艺创作。1940年返回祖国,赴苏北根据地参加新四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政治剧院戏剧部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话剧团副团长、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副团长、江苏电影制片厂编导、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导演等职。此系列文章系王啸平先生生前留下的数篇回忆文  相似文献   

10.
肃南县文殊山石窟寺院杨益民唐晓军文殊寺,藏语称“嘉祥高巴”,是古代河西地区颇有名望的佛教寺院之一。它位于今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区文殊村(区政府北1公里)文殊山上,原属酒泉县祁明区,1954年划归肃南县管辖。寺院依山而建,以文殊沟为界,分前山和后...  相似文献   

11.
《四川文物》2002,(5):93-95
“蜀道明珠”觉苑寺,位于剑阁县西南的武连镇西端,距县城普安镇43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负武侯坡,面临小西河,名的剑门古蜀道从寺庙东侧穿过。寺之建筑全为木质结构,主要建筑均于中轴线上,前为藏经楼又名天王殿、逍遥楼,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观音殿,左右两侧为保存完整的厢房。全寺占地面积为3200平方米,绘制有精美完整的明代佛传壁画,故历来被人、墨客称为“蜀道明珠”、“国之珍宝”。  相似文献   

12.
《西藏人文地理》2012,(6):F0003-F0003
西山大觉寺.是位于海淀区西北阳台山东麓的一座千年古刹。寺院始建于辽代.时称”清水院”.后改“灵泉寺”.皆因寺内泉水而得名。金代时为皇窒巡幸驻跸之所.是金章宗完颜壕在位时的八大水院之一。明代宣德三年(1428年)敕资重修.成为一座皇家寺院。明清时期倍受皇家恩宠.曾多次得到重修扩建.寺院现主体古建筑格扁多为明清时期遗存。  相似文献   

13.
陈豪 《四川文物》2020,(2):86-95
山西晋城市高平市金峰寺保存的元代碑刻为我们揭示了金元时期这一地区寺院间的互动情况。金峰寺的始建和位于高平城内的崇果院有关,后两寺互为甲乙,成为上下院。因修习同一法门,可从碑文"法眷"寺院的记载中得知金峰、崇果二寺和当地其它寺院的交往。又因助缘寺院修建、撰写碑记等事,二寺还与另一些寺院有联系,这些存在关联的寺院之间直线距离多不超过20千米。寺院互动主要由僧人建立、维系和发展,是金元时期寺僧人际网络和活动范围的反映,也有因地方官员和村民的疏请而建立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李秀婷  刘友恒 《文物春秋》2003,(1):50-52,55
<正> 正定隆兴寺自北宋初年奉太祖赵匡胤之命在唐龙兴寺旧址上扩建后,虽经金、元、明及清初的重修和增建,但一直保持着东为僧侣居所、西为佛寺殿宇的建筑布局,直至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于寺院西侧修建行宫后,方形成东为僧徒起居之处、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皇帝行宫三路并举的格局。行宫的修建增添了寺院恢宏的气势,成为后世皇室  相似文献   

15.
泉州史迹     
《福建文博》2020,(1):F0003-F0003
清净寺位于泉州涂门街,始建于1009年,为中世纪西亚伊斯兰教寺院建筑风格,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现存建筑包括门楼、奉天坛、明善堂顿号古井,及多方与寺院历史有关的碑刻。洛阳桥洛阳桥,位于洛阳江入海口处,原称方安桥,1059年由蔡襄主持建成。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藏传佛教寺院管理主要是指由寺院管理者对寺院内部的管理,是寺院自身各种管理工作的总称。它具体包括政府根据社会的需求所要进行的对寺院活动的宏观的规范,也可以包括佛教协会根据佛教教义和传统以及整个佛教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寺院进行的指导和引导。本文针对新时期藏传佛教寺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于洋阳 《神州》2013,(7):32-32
自汉明帝永平十年起佛教传入中国大地,到千年后的今天,宗教在中国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大小寺院也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寺院在中国不仅作为宗教活动进行的场所,其本身的建筑艺术,强大的影响力也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现代城市蓬勃崛起,寺院的作用也有了新的拓展领域,其社会作用不容小视,像是教育功用,庆典活动所承载的文化推广作用以及慈善,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都是重要的方面。本文通过近几年对北京雍和宫①以及台北龙山寺②的探访心得结合相关网站数据,对现代寺院在都会城市中发挥的社会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寺院藏书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磊 《文献》2002,(4):176-191
一、寺院藏书的历史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藏书的兴起阶段.汉地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浮屠经》是第一部成文的汉译佛经.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汉明帝在洛阳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教寺院藏书便随即产生.  相似文献   

19.
洛桑 《中国西藏》2015,(6):14-17
雪域高原,金秋送爽,正值西藏自治区隆重庆祝成立50周年之际,为积极推动西藏地震后藏传佛教寺院的重建工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率团于9月24日抵达拉萨,慰问寺院,实施灾后援助。  相似文献   

20.
李广斌 《攀登》2012,(5):94-97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一种特殊的基层组织,在多民族聚居地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对寺院的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青海的社会稳定和发展,甚至关系到整个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本文在总结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社会管理创新主要成就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寺院社会管理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寺院社会管理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