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骨“易日”为一表示天气现象的词语。本通过对甲骨“易日”卜辞比较全面的考察,认为“易日”为“变天”说不能成立,应当释为“日出”,即出太阳,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中有"邦"、"封"二字,分别从"田"从"土",其字迹清晰可辨,判然有别.王国维<古籀疏证>云:"案:古封、邦一字"[1].此说一出,学界认同者甚众.李实<甲骨文丛考·释封>云:"古邦封一字,田土通作"[2].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说:"王国维以为……古封邦为一字.  相似文献   

3.
甲骨卜辞中"之日""之夕"的"之"字,所指代的是紧接其前一日的干支日,而不是占卜日。武丁卜辞:"翌甲申易日,之夕月有食"的"之夕",是指甲申夕,此次月食应是发生在甲申夕的一次月食,而非是发生在占卜日的癸未日,这次月食应称为"甲申月食"而不应称为"癸未月食"。  相似文献   

4.
说甲骨文"易"与"昜"--兼及汤谷扶桑十日神话发生学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有"易"、"昜"二字,"易"为朝阳半出于海之象形;"易"为朝阳升出于海之象形.中华先民在朝鲜半岛观测日影,并因之创造了"易"、"昜"二字和十日神话.  相似文献   

5.
殷墟甲骨文记事刻辞中的"■"字前人未曾论述,本文结合新出花东甲骨材料对甲骨文中的■、■、■字用法作了一番考察,认为它们实为一字异体,应释为"肇"之初文,含义上有"致送"一类意思;并强调了金文中"肇"字所从的"■"并非是"启"字,"启"在殷商甲骨文及西周金文中都是从"又"的,讹变成从"支"应是西周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6.
说■     
甲骨文■,闻一多认为"殆即去势之豕",并释之为豕。本文从■的构形、甲骨文不同视角构形公例以及甲骨文辞例等方面提出意见,认为■为母豕之象。以义推之当为《说文》豝之本字,豝为■之后起形声字。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字考释与洹北商城1号宫殿基址性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墟洹北商城新发现的大型宫殿1号基址平面呈"回"字形,这与上世纪50年代陈梦家先生根据卜辞所作的殷代宗庙是"四合院似的"之推测契合。本文通过对甲骨文"□"字的文字学及卜辞辞例分析和1号宫殿基址的考古学分析,认为1号宫殿基址的性质为商代王室宗庙遗存,甲骨文"□"字正是这类王室宗庙的标符,可释为"庙"字。  相似文献   

8.
专栏导言     
正自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以来,迄今刚好120周年。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与流沙坠简、敦煌文书、内阁文库被并称为中国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两个甲子以来,经过一代代学者的辛勤努力,甲骨学已蔚然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尤其是王国维先生提出以"地下之新材料"(主要指甲骨文和金文)印证"纸上之材料"(指古书记载)的"二重证据法",并运用甲骨文解决了殷商历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为甲骨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9.
<关雎>中"好逑"一词,向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被解释为"好的配偶"(或"佳偶"),二是被解释为"和好众妾之怨",三是将上述两种诠释调和为一.本文通过甲骨文及远古文化风俗之考据,论证此处之"好",并非"好坏"之"好",而是"心爱"之意,因而"好逑"乃"心上人"之谓.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帚"字取象于托魂树,"帚"字的这个意象对甲骨文中从帚字的"归""寝""侵""妇"等字的构意和在卜辞中的意义进行重新说解,同时也是对"帚"字造意的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甲骨文中的"典""册"二字像简册还是龟册尚有争议,这关系到对我国文献的起源和简牍文献出现时代的认定,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撰文讨论。本文以出土实物和出土文献材料为据,对前贤的主要意见进行了述评,认为甲骨文"册"字的竖笔是竹简或龟版侧影的象形,因此典册可指竹简,也可指龟版。殷商时期甲骨、金石、竹木等都是文献的载体,甲骨文中的"典册"主要指祭祀文书和册命文书,而金文中的"典册"已经成为各种文书的通称。  相似文献   

12.
释"*(籆)"     
本文讨论甲骨文、金文中的*"字.从"*"字的取象构形、构字偏旁、辞例、实物形体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认为"*"字就是"籆"字.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捃》乃曾毅公择取诸家所藏甲骨墨拓及摹本粘贴而成,其来源甚广,主要收录了孟定生、山阳何氏、凡将斋马衡、端方、陈潍生、徐旭生、柳风堂张仁蘸、罗振玉、周肇祥、姚师魏、粹雅堂、叙圃何遂、通古斋黄濬、孔德成、胡厚宣、明义士等所藏的3667版甲骨拓片和摹本,其中有上百版仅著录于《甲骨文捃》当中,这将为学界提供新的材料。由于是早期拓本,有些则保留了甲骨较为完整的面貌,这将有助于甲骨缀合及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甲骨文捃》为海内外难得一见的孤本,自20世纪60年代曾毅公将其捐赠给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组供编纂《甲骨文合集》使用之后,就一直珍藏在历史所。因其年代久远,该拓本集原拓纸张破碎零落,又由于诸多拓本被剪去用在《甲骨文合集》和《甲骨文合集补编》中,目前《甲骨文捃》已残缺不全,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并著录出版。这项工作不单单是在资料上保护甲骨孤本、抢救文物精华,而且追踪厘清《甲骨文捃》拓本及原骨的来源、流传与收藏事略,对于研究《甲骨文捃》本身、甲骨拓片早期流传情况,乃至与之相关的学术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展翔 《文献》2021,(1):32-51,F0003
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数量极为丰富,《甲骨文合集》和《甲骨文合集补编》仅收录其中部分藏品的拓片。本文以"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拓片数据库·甲骨拓片"业已公布的甲骨拓片和彩照为研究对象,进行著录整理。具体包括甲骨残片缀合15组、复原13组,并对742版甲骨做出著录情况的对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整理甲骨文和金文所见"虢族""虢国"资料的基础上,对"虢"字溯源并就早期的涵义进行了解读,同时还考察了殷商甲骨文中的"虢族(方)"及其地望;重点对西周金文所记载的"虢国(君)"史料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呂"字初文像有内外间的房子。旧释为■方,实即呂方。呂方位于今绥德、清涧、延川、延长、子洲等县的陕北地区。其都城应即清涧辛庄城址。甲骨文方即参加武王伐纣联军中的纑,地在今甘肃崇信一带。甲骨文中的廬方即盧氏,位于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  相似文献   

17.
安大《诗经》简"苂"字,金文与已公布的楚简文字材料中皆未见,但上承甲骨文,应释为"焚",读作"汾",表明安大简具有早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20,(1)
对照国家图书馆藏8415至9917号甲骨实物,校勘补正《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补编》等著录书及相应释文书,可补缺拓背面、正面8例,校勘拓片不清晰导致的释文错漏109条,校勘手误或技术性错误导致的释文错漏12条,补充《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字编》等未著录或稀见字形、辞例、骨形等23例,补正《甲骨文合集》及《补编》"材料来源表"错漏27条,汇总重复著录24组,"材料来源表"漏藏地"北图"及重复著录者多出自《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甲骨续存》(上)二书。可见甲骨实物校勘的重要意义,以及梳理清楚甲骨的递藏源流及著录脉络,对编纂集成性甲骨著录书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照相关释文成果,可见"汉达文库——甲骨文库"的释文虽稍有疏漏,但较为精审,校勘较为全面。  相似文献   

19.
殷墟甲骨文中的"■"、"攺"两字,究竟应该释读作什么字,学界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或把前者读为"已",后者读为"改",从而把两者都看作实词。裘锡圭先生主张两者都是意义较虚的词。从花东卜辞中的情况来看,裘先生的说法是可信的。用为虚词的"巳"或"攺"字见于花东子组、历类、历无名间类、无名类、何组和黄类中,尤其是后三类中。不过,甲骨文中确实也有少数"巳"应读为祭祀的"祀"字,这类"巳"主要出现在■肥笔类、■历间类、宾组与何组卜辞中。  相似文献   

20.
门艺 《中原文物》2008,(2):88-91
殷墟甲骨中以黄类刻辞所见干支表为最多,本文简要说明黄类干支表的文例特征,并试从<甲骨文合集>与<甲骨文合集补编>中新缀合六组黄类甲骨干支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