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是北京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宣南文化在北京历史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随着北京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宣南文化研究,更成为热点。宣南在历史上泛指宣武门外一带,现今的宣武区是宣南文化的发祥之地。在论及宣南文化同北京文化的关系时,形成三种互相辅济的观点,即源头说、缩影说和精华说。三说结合考察,可以窥见宣南文化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赵洛 《北京文史》2002,(1):30-32
宣武区是北京的发祥地。这里明代有宣南坊、宣北坊,清代因其在宣武门南,名之日宣南。春秋中期的燕襄公时,燕国已把蓟城作为都城,后来蓟城留下燕昭王黄金台遗迹。汉代燕国的儒学风靡一时。唐代的庙宇存留至今。辽金这里是京都所在,全面地汲取中原化。元代以来成了游览胜地。清代为诗人、作家、学、演员聚居地,会馆遍地,书坊林立,岁时更以厂甸招引游人,宣南化诚源远流长矣。  相似文献   

3.
戴逸 《北京文史》2002,(1):17-18
历史上的宣南地区,大体上指今北京市宣武区的管辖范围。这里是一块宝地,有悠久深厚的化积淀。人才蔚起、俊采星驰。大批名的诗人、学、政治家、艺术家曾经在这里居住过、活动过。宣南地区没有北京皇城内的宫殿巍峨、楼阁辉煌,也没有西郊外的水木清幽、园林秀色。这里地处湫隘,房舍简陋,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历史化研究中,对“宣南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宣南”是地理概念,指北京宣武门外以南地区。据北京史专家叶祖孚讲,明代今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以南,东至潘家河沿,西至教子胡同一带叫“宣南坊”;到清代时逐渐把宣武门以南地区都叫成“宣南”,人唱酬歌咏,也习惯在自己作后面提名时署上“宣南”两字。“化”是指清代在宣南这一地区形成的各种化现象,特别是士人化现象。清代和民国时期,已经有“宣南士乡”之名称。  相似文献   

5.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又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将近2500年的建城史,1700年的建都史,号称"六朝古都"、"十朝故都"。南京的地方文献是中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我国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外交史和民风民俗的重要资料。在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指导下,配合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传承、弘扬南京历史文化,提升南京品位,扩大南京知名度,也有利于当前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把寻根的目光投向历史文化名城——河南淮阳,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中华文明的曙光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了。据史书记载,6500年前,勇武聪慧的伏羲带领部族由西北渭河谷地出发,沿着黄河东进,最后定居宛丘(今河南淮阳)。在  相似文献   

7.
朝鲜李朝仁祖二十二年(1644年),即清廷定都北京的顺治元年,自此以后的二百多年时间里,来华的朝鲜使节和学者等人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或报告朝廷,或著录成书。在韩国,人们将其统称为《燕行录》。  相似文献   

8.
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既是政治事件又是化运动。作为化运动,它的中心并不在皇宫大内,而在一批士人学子之间,它兴起和活动的地域主要在北京外城的西部,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宣南地区。为什么宣南会成为戊戌维新的策源地,为什么在天子脚下会有这样一块涌动着新思潮的土地,这要从宣南士人化的空间结构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是六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留存下许多历史文化遗迹。1992年和2002年,南京曾经两度制定《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地产开发的推进,传承历史、经济、文化、民俗历史信息的南京历史街区成片成片地消失在以旧城改造为名的推土机的隆隆轰鸣声中。2006年6月20日,南京老城南的颜料坊、黑簪巷、牛市、洋珠巷、牙檀巷等23处历史街巷出现在南京市房产管理局发布的拆迁公告里,引起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专家学者们奔走呼吁,南京民众慨叹惋惜,虽然反对声不断,但都未能挽回这些历史街巷被拆的厄运。南京老城南依稀留存下来的历史风貌而今已成残留的瓦砾,历史的光影也随之从人们的视线中消散……昔日的黑簪巷,留下的是令人永远找不回的城市记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头条至北八条和什刹海地区的300多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从历史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或人居环境科学视角分析,旧城区的改造都是必然的,居住于此的多数居民对于危房改造的态度是积极的,并且认同现代化建设可以与保护古都风貌相结合的观点。鉴于此,建议将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三类,即完全原样保护的区域、住宅区和旅游商业区,在改造的过程中注意从总体上把握建筑外观、布局及周边环境与北京旧城风貌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这里.没有江南的旖旎.没有塞北的雄浑.但这里的每一粒沙.都倾诉苦历史的博大.每一片叶.都写满了曾经发生的动人故事。悠悠华夏的生命从这里孕育.堂堂中华的明从这里升腾.大自然的薯鼓晨钟每天沛浴这方神圣的土地.让它在清风明月之中承载时空沧桑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旅游》2009,(8):F0003-F0003
南京是山水不仅在于自然之和谐,更在于山水中积淀的文化遗存,或许这是古都南京所特有的自然与历史禀赋,江宁是南京名水与历史文化富存之所,实为南京这种品质之代表。  相似文献   

13.
鲁勇 《北京文史》2002,(1):72-72
宣南化是北京化的缩影,其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厚的化底蕴、特有的风貌遗存、特别的区位氛围,为北京这座历史化名城增添了丰富的化内涵。多年来,宣武区委、区政府十分珍视宣南化资源,采取积极措施修缮物,合理开发资源。十几年来,先后投资数亿元,保护和修建了蓟城纪念柱、湖广会馆、  相似文献   

14.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金陵文化的中心。据《建康实录》记载,"楚威王因山立号,置金陵邑"。南京历史上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和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在此建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陵文化。南京地名作为历史见证,从山川、河流、街巷、里弄,到桥梁、寺庙、衙府、书院,都饱蘸浓郁的金陵文化气息,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2005,(7):33-35
初到西安,可以从书院门与德福巷去了解现在西安人的精神世界,这两条巷子紧靠南门内侧,东西呼应,以不同的形式透露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陈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法律法规,解释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长期以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实例为证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如何使历史文化名城更好地做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首先是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它是名城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是采取点、线、面的保护方式合理发展利用,它是根本;第三是全面保护古城风貌,开拓新区合理发展,它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太原的古槐     
山西太原是一座经历了2500多个春秋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座古老的城市至今还存活着近百株上千年、逾百年的珍稀活化石——古槐树,它是备受太原人尊崇的珍贵遗产和精神依附。槐树于太原、于山西有太深的渊源。"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大槐树成了华夏儿女寻根问祖的心灵家园。太原最古老的槐树首推万柏林区王家庄村的周槐,它是古董级的遗存,已是2200多年高龄的耆宿。  相似文献   

18.
《旅游》2009,(9):F0003-F0003
南京的山水不仅在于自然之和谐,更在于山水中积淀的文化遗存,或许这是古都南京所特有的自然与历史禀赋,江宁是南京名水与历史文化富存之所,实为南京这种品质之代表。  相似文献   

19.
《旅游》2009,(6)
南京的山水不仅在于自然之和谐,更在于山水中积淀的文化遗存,或许这是古都南京所特有的自然与历史禀赋,江宁是南京名水与历史文化富存之所,实为南京这种品质之代表。  相似文献   

20.
丁文 《北京文史》2004,(2):24-25
老北京有句俗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可见潭柘寺历史的久远了。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这座寺院初于西晋,建时称为“嘉福寺”;在唐朝兴旺时称为“龙泉寺”;在金熙宗皇统年间(1141—1149年)重新修建,敕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皇帝下诏改名为“广善戒坛”;在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时敕改为“嘉福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