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声音     
<正>张之江冯玉祥主政河南时,曾大破迷信,不但将开封城内的城隍庙、关帝庙、大相国寺的泥胎神像统统拆除,还命令辖区内严禁嫖赌。就是这样一个革新激进军阀,却始终笃信基督教,被人唤作"基督将军"。他不但自己信,还让手下将领一起信。1926年,冯部总指挥张之江竟然集合部将一起祷告:"主啊,张作霖、吴佩孚发动内战,妄想武力统一中国。他们好像一只船在大风浪中迷失方向,愿我主赐给他们智慧,让他们回头登岸。"陈永贵1975年12月26日晚,邓小平主持政治局会议  相似文献   

2.
冯玉祥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成一个民主的军人,最后走向新民主主义中国。冯玉祥走向新民主主义中国是出于以下几种心态:一、爱国主义情感是冯玉祥走向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思想基础;二、对和平的向往是冯玉祥走向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心理反应;三、参透国共两党的本质是冯玉祥走向新民主主义中国的认识基础。透过冯玉祥从拥蒋反共到反蒋拥共的变化,可以看出国民党统治的灭亡和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开光作为一种宗教仪式,最初来自道教,为道教仪式之一,就是把宇宙中无形的、具有无边法力的真灵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无边法力的灵性。故而开光是神像被供奉后,必不可少的仪式。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最近,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郭绪印、陈兴唐同志的新著《爱国将军冯玉祥》,对冯玉祥的一生作了积极的探索,无论在观点或方法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值得人们一谈。该书第一个特点是资料翔实,广为罗致,博采众家,全面具体。冯玉祥的一生风云变幻,从清朝末年到全国解放前夕,涉足各派攻治军事势力,伴结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显然,要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冯玉祥的一生,没有大量的精确的第一手资料是难以为功的。为  相似文献   

5.
试论冯玉祥及国民军在1925—1927年的政治态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2 5— 1 92 7年 ,冯玉祥在政治方面的进步尽管不大 ,但特殊的政治形势决定其充当了独特的历史角色。当时的中外反动派认为冯及国民军是北方“赤化”的中坚力量而大力围剿。冯玉祥及国民军在政治上一再倒退 ,但最终还是被逼到了国民革命的一方。冯玉祥加入国民党改变了南口大战的性质 ,使其成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北方战场。冯玉祥及国民军在大革命的历史中应当有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6.
1937年11月冯玉祥来到武汉。为宣传抗日并向作家们学习,冯玉祥邀请了老舍、吴组缃、楼适夷等住进他的住所千户街福音堂。冯玉祥对老舍非常钦佩和敬重,拜老舍为师学习写作。后来.他们又先后到了重庆,一同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的身份组织抗战文艺运动。其中,他们的两次蓉灌之行是很值得一述的。  相似文献   

7.
84年前的1929年,冯玉祥的一记耳光成为我父亲韩复榘"出走"的直接诱因,让西北军走向土崩瓦解,也开始了一段我父亲与蒋介石之间矛盾此起彼伏、恩怨纠缠不断的历程,直至1938年我父亲被蒋介石下令枪决于武汉。当时,"讨桂之役"甫歇,南京方面与冯玉祥部的矛盾又变得尖锐起来。冯玉祥为生存与发展计,决心与蒋介石一决雌雄。但包括我父亲在内的冯军将领大都不赞成冯玉祥"联阎打蒋"战略和"后退决战"军略。冯玉祥斥责我父亲:"你给我住嘴,到外边跪着去!"会议室外边还是一间屋子,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以后,冯玉祥被迫留居美国。为揭露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罪恶,冯玉祥在各个场合进行演说,呼吁美国人切莫支持蒋介石。一时间,“冯玉祥旋风”遍刮美国主要城市。他不辞辛苦,深入到美国各阶层各单位,在公开演说中揭露中国在蒋介石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在明尼苏达州,他两周内就作了27次演讲。  相似文献   

9.
王勇 《湖南文史》2008,(7):44-45
郝鹏举,1903年生,河南灵宝人,早年毕业于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后,投冯玉祥西北军,曾任冯玉祥随从副官。因其文化程度较高,又能说会道,在军中有“才子”之称,受到冯玉祥的赏识,被保送到苏联基辅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回国后任少将旅长。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有关冯玉祥的研究著作、论文、传记以及冯的口述自传《我的生活》中,都有个共同的说法:冯玉祥一生从未和孙中山先生见过面。冯玉祥在1924年10月23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吴佩孚政权后,虽打电报到广州,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到北京共商国是,但是当孙中山于1925年初扶病到达北京时,冯玉祥已因宣布引退,避居到北京远郊天台山,因此未能在北京迎候孙中山。同时,为避免被政敌们攻击为“赤化”,冯也一直未去探望孙中山。孙中山在北京期间,冯仅派其夫人李德全与部将鹿钟麟去看望与侍候卧病的孙中山,直到孙中山病逝。另外,冯玉祥于1926年春在和奉系军阀斗争中失败后去访问苏联,上述著作多认为冯在苏联期间未会晤斯大林。上述两种说法,几乎已成为历史学界的定论。  相似文献   

11.
宗教具有精神感化、凝聚人心的功能。一些军阀机缘凑巧,不期而然地选择了宗教这种形式作为他们集团维系的外壳。冯玉祥的"基督军"民国元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冯玉祥应朋友之约到崇文门内的美以美会听道。  相似文献   

12.
王勇 《文史博览》2008,(7):44-45
郝鹏举,1903年生,河南灵宝人,早年毕业于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后,投冯玉祥西北军,曾任冯玉祥随从副官。因其文化程度较高,又能说会道,在军中有“才子”之称,受到冯玉祥的赏识,被保送到苏联基辅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回国后任少将旅长。  相似文献   

13.
1938年,抗日名将冯玉祥随国民政府西迁到陪都重庆。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他,十分尊重学者,在文化界拥有很多朋友。1940年,为了学习中国历史,冯玉祥请了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源人)教授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文化名城大理的南边,有座远近闻名的古庙,庙内塑有许多各式各样的观音,所以名“观音堂”。这里山青水秀,用大理石镶砌的亭台楼榭,掩映在奇树异石之中,犹如天仙琼阁。对于这些名胜风物,在当地白族人民中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观音赶石羊观音堂南边到莫残溪的两岸,遍地堆满有牛大、猪大的石头,一个挨着一个,数也数不清,人们称它们是观音的石羊。观音的石羊为什么会在这里呢?有一个这样的传说: 据说,自从观音堂建立之后,香火很旺,观音心中高兴,一心想替大家办台好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期间,冯玉祥将军辗转各地,巡视部队,呼吁抗战,并主持抗日募金运动,为战胜日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九三八年,冯将军赴湘、黔、川各省巡视期间,曾到镇远检阅军队,时间大约是十一月。有一次,冯将军在师管区司令部吃饭,陪客有师管区司令、专员公署专员和镇远县长。在吃馒头时,三个陪客均把馒头皮剥下,放在桌上。他们以为这样才显得“高贵”,“阔气”,不失他们的“身分”。谁知冯将军一个冷不防,从司令面前拣起他剥下来的馒头皮,直往自己嘴里送。这一下可吓坏了三位陪客,面色铁青,不知所  相似文献   

16.
《沧桑》1994,(4)
出古城大同,沿着109国道西行十余里,就到了古代有名的云中险塞——“武州塞”东口.109国道沿着谷底右侧的山崖逶迤而行,不久,路侧山坡上便出现一座小巧玲珑的寺院——观音堂.山门前一座五彩琉璃三龙照壁横在公路北侧.转过观音堂山湾再前行数百米,路旁一个巨大的“佛”字镌刻在石壁之上.就是这个巨大的摩崖“佛”字,连同观音堂以及附近峡谷山湾,组成一处极富神秘色彩的地方——“佛字湾”.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大“佛”字,便在大同民间留下一段令人回味的动人传说.  相似文献   

17.
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与军事将领冯玉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一段深切交往。冯玉祥曾请陶行知作河南的教育规划,陶行知在创建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时曾得到冯玉祥的支持和帮助,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还陈列了一张冯玉祥视察晓庄的照片,冯玉祥将军还很关爱陶行知的家人,他们两人之间的情谊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
《沧桑》1994,(6)
1939年农历九月初八,值阎锡山50大寿。这一天,国内许多军政界要人和社会名流都送来了贺礼,或亲自登门祝贺。阎家门庭若市,张灯结彩,一派欢庆气氛。冯玉祥将军也派人送来了一份礼物和一封贺信,阎锡山很高兴,忙命左右随侍的副官解开包袱,欲看厚礼。这份礼品,是用红纸包着的一个挺重的圆球,大家都以为是一块黄金,谁知,打开一看,却大吃一惊——一个大生铁圪蛋滚了出来。仔细看冯的亲笔信,主要内容是:抗战的胜利,在于全国上下精诚团结,团结一致则胜,力量对消则败。原来,冯玉祥觉察出阎锡山对抗战发生了动摇,他写这封信和送这份礼,目的在于规劝阎要团结抗战,不要反共降日。后来,阎锡山把那块生铁圪蛋送到兵工厂造了枪炮。  相似文献   

19.
在北洋军阀中,冯玉祥是惟一一个认同、信服孙中山建国理念,并愿意为之革命的人。冯玉祥本人与当时一般的北洋军阀有所不同,他对祸国殃民的军阀非常痛恨。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冯玉祥以为看到了曙光,不曾料想,仅仅3个  相似文献   

20.
1938年,抗日名将冯玉祥随同民政府西迁到陪都重庆。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与委员长蒋介石的关系非常复杂。蒋介石既想利用冯的军事才能为自己捞取政治本钱,又对冯的联合共产党抗日的主张非常不满。于是对冯r一是利用,二是排挤。而冯玉祥对蒋的品德早是嗤之以鼻,他在重庆8年,就两次调侃过蒋介石这个领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