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滇红,云南红茶的简称,与斯里兰卡的锡红、安徽祁红并称为“世界三大红茶”,其主产区位于滇西南澜沧江以西的凤庆县。1938年,著名茶叶专家冯绍裘利用云南凤庆大叶种茶鲜叶试制成功工夫红茶,定名为滇红。滇红问世后,因产品形美、色艳、香高、味浓而博得市场赞赏。滇红特级工夫茶,因其品质独特,一直被国务院定为外交之茶,专供中央外事使用;英国女王访问昆明时,云南领导人曾以滇红特级工夫茶馈赠,女王将其视为稀世宝  相似文献   

2.
刘雨虹 《旅游纵览》2023,(6):147-149
广东省潮州工夫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性茶道,也是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潮州工夫茶的传承和发展也引起广泛重视。文章将概述潮州工夫茶及潮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归纳工夫茶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提出潮州工夫茶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发展的对策,促进潮州工夫茶文化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3.
陈伟珍 《丝绸之路》2013,(20):66-67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东与台湾隔海相望,东北与福建省相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移民地区,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中原文化的独特海洋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工夫茶文化。本文概述茶的起源及发展情况,阐述了工夫茶精、洁、和、敬的特点,着重介绍潮汕地区的工夫茶烹治法,以体现潮汕文化谦和、精细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在复兴中华的"中国梦"中,也有中国茶人的"茶梦"。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茶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认证的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丹威说:"我们就是要为花茶正名,将中国好茶介绍给全世界。"为了圆中国茶人的梦,吴裕泰用自己的执着和奉献,如滴水穿石般给中华老字号茶品牌注入了世界属性。  相似文献   

5.
正久闻六堡茶美誉,笔者偶得机缘,随同调研组来到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称的梧州市考察,在六堡茶制作技艺体验馆内,访问了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第六代传承人石濡菲。她是集茶叶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厂长,茶厂经营的"濡菲"牌六堡茶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石濡菲是2014年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六堡茶制作技  相似文献   

6.
正"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茶于中国文化的渗透似古老榕树于大地的盘根交错,品一杯佳茗,仿佛就能洗涤净化疲惫不堪的灵魂。黎民百姓路边搭一茶棚,大碗吃茶;文人墨客湖心亭起一炉火,以茶会友。延续至今的制茶工艺和文献记载的茶——在中国人的生命中都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茶与每一个中国人共享着人生的甘甜与苦涩。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题九曲红梅茶之于祖祖辈辈种茶制茶的龙坞人,又有更加刻肌刻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2012,(10):127-128
论道茶文化,引经据典的,无非一本《茶经》,而《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倒是正牌的湖州长兴人——试想,没有好的茶叶,怎么孕育出茶圣这样的人才呢。所以,来湖州,喝茶是绝对不能落下的一课。最近几年,茶文化开始风行国内各地。各地名品茶叶和茶文化专著层出不穷,专家学者纷纷引经据典,为了"第一茶"的牌子大打出手。其实,论道茶文化,引经据典的,无非一本《茶经》,而《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倒是正牌的湖州长兴人——试想,没有好的茶叶,怎么孕育出茶圣这样的人才呢。所以,来湖州,喝茶是绝对不能落下的一课。  相似文献   

8.
茶叶之路     
由于对茶的鱼水之需,产生了世界最庞杂繁复的茶叶之路, 把藏区与川滇产茶地结合为一个生理上的整体。茶叶之路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 更是一个有机的组织,用细致的分工网?渗透到各阶层的经济与文化中。茶叶之路涉及的环节有:茶农——制茶工场——茶贩——营运人(马帮与背夫)——茶店——锅庄——商号——零售商——茶客。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六堡茶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并喜欢,很多茶友特别是北方茶友对这个"堡"字颇有疑问:何为"六堡"?"六堡"之堡何意?"六堡"这个堡字该怎么念?有人认为这个"堡"为军事防守构筑之城堡,有人认为是土筑的小城或村镇,更有人认为是一个里程单位,或与"铺"通假,作驿站,念做"pù"(北方多用作地名)。据笔者考据,这些用法都不是六堡这个"堡"  相似文献   

10.
梧州位三江交汇处,自古水运发达,其北部山区的六堡茶核心产区,陆路艰难而多有河溪流入西江。优良水运条件和广府茶文化的兴旺及南洋华侨热捧,极大促进六堡茶传播发展之际,千年"海上丝路"再添支脉——一条接桂粤港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沧海桑田,昔日风采今安在?古道肇始流变文化积淀,且由本文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11.
"金太谷,银祁县,广吃米面的榆次县",这是晋中老百姓介绍家乡的一句口头禅。太谷何以就是"金"的呢?为什么太谷在并列三县的比较中,会打头呢?位扼通衢早成繁埠万里茶路行进到山西中部,也就是路经经营茶路的主角——晋商的故里时,从太行山的子洪口一出山遇到的第一座县城,就是太谷县。它位于山西省会太原的正南,在山西同蒲铁路未通车以前,是从  相似文献   

12.
藏茶     
正藏族制作茶饮料的茶叶一般为砖茶、沱茶和红茶三种,很少使用绿茶和花茶直接泡水饮用。藏族将自己所用的茶叶称为"大茶"或"藏茶",是内地对当地的专供茶,历史上也被称为"边茶"。藏族人民在长期饮茶的过程中,创造出许多独特的饮茶方法,例如熬清茶法、熬茶汁法以及制熟茶法。熬清茶和熬茶汁的茶叶,一般要熬煮两至三遍,这与高原气  相似文献   

13.
在明朝茶马贸易的不同阶段,私茶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其作用亦不尽相同。在第一阶段,私茶产生于不合理的茶马比价,但这一时期的私茶尚不足以导致官营茶马贸易的破坏。在第二阶段,官营茶叶运输难有作为导致官营茶马贸易几近瘫痪,私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抢占了官营茶马贸易市场,直至泛滥成灾。由于私茶泛滥,不合理的茶马比价已不再是破坏官营茶马贸易的罪魁祸首。在第三阶段,新的茶马贸易引进商人参与,既解决了长期困扰朝廷的茶叶运输问题,又缓解了朝廷资金短缺之难,恢复了长期停办的"纳马差发"。而此阶段私茶主要表现为无"引"茶商增多;运输中"夹带"私茶增多;将质次价高的茶叶交与官府,好茶留给自行销售,牟取暴利。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荐     
《中国文化遗产》2012,(4):110-110
《茶叶战争——茶与天朝的兴衰》 茶、瓷、丝是中国对世界物质文明最卓越的三大贡献,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影响了世界性的经济和文化格局,最终从根本上改变了全世界人民日常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品质。传统的茶研究中,茶已经被塑造华夏帝国的最高美食形态,但言及茶对世界的贡献,往往局限于粗略的文化风俗介绍,少有从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层面入手者。  相似文献   

15.
<正>"六堡茶"的发源地是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因地域而得名"六堡茶"且流传沿用至今,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也就是说,六堡茶的核心产区就是六堡镇。核心产区的六堡茶,当地人叫"三原"六堡茶。"三原"为原种、原产地、原工艺。即采用原产地的原种六堡茶叶利用原工艺(传统工艺)制作的六堡茶,简称为"三原"六堡茶。"原种",即生长在六堡镇(含旧称五堡的狮寨镇,下同)境内的本地六堡茶群体种。"原产地",即六堡镇,也就是六堡茶的发源地。整个六堡地域独特的气候环  相似文献   

16.
付雯思  刘扬 《旅游纵览》2023,(2):122-124
茶产业和旅游业是关联性较强的产业,茶产业赋予了旅游业新的内涵,旅游业则助推了茶产业更新升级。近年来,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的千年古寨——翁基布朗族村落的茶旅融合发展特色,有相当一部分体现于村落的景观设计中,在布朗族村落景观设计过程中,将茶旅融合的元素高度体现,并且基于茶旅融合,逐步在景观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寻找到多元产业发展、精品产业打造的路线。本文首先就布朗族村茶旅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就茶旅融合在布朗族村落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探讨,最后分析布朗族村落在景观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一个茶文化"风靡"的时代,茶文化影响着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宋代墓葬文化的改变和影响。文章以宋代墓葬中与茶相关的壁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壁画中的饮茶图与备茶图,来探讨宋代壁画中所反映出的"茶文化"的特点,以及墓葬壁画中出现"茶文化"因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高晓然 《南方文物》2010,(1):160-161,I0002,I0003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三国时期民间已有饮茶的习俗,茶作为日常饮品,有其演变、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专门的器具——茶具,并随着不同时代,  相似文献   

19.
正忽然间,都伤感起来了,两个人的叹息和心里的疼,被一口一口泯下去的茶搅和在了一起。茶,似乎越来越苦了。黄绿的汤色里,我对母亲的思念,深了。去阳坝之前,就听说那是一片神秘的地方,有偶尔出没于深山大林的大熊猫,有明显带有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的男嫁女娶的婚姻模式,还有喝多了让你看人时恍惚觉着长了两个脑袋的"二脑壳"酒,等真正踏访完这些之后——大熊猫是没有碰过的——心里突然生出了放松感,  相似文献   

20.
茶馆,亦称"茶肆"、"茶寮"、"茶楼"、"茶坊"、"茶屋"、"茶舍"等。茶馆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晋南北朝,专供喝茶住宿的茶寮是茶馆的雏形。茶馆这个名词,直到明代才出现于文献典籍中,清代才成为惯称。在三国和两晋时期,茶叶的饮用和生产已开始流传到江南和浙江沿海的东部地区。到东晋时,茶叶已成为建康(今南京)和三吴(相当于今天的镇江、苏州、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