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巍 《文物世界》2002,(3):54-60
吉州窑是我国名的民间古窑,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产品、独特的纹饰而闻名于世。吉州窑在江西吉安永和镇,自隋至宋,吉安称吉州,故名“吉州窑”,又因烧造地点在永和镇,也称“永和窑”。它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两宋是它的鼎盛期,由于其悠久的烧瓷历史,故民间俗称“先有永和,后有景德”之说。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热膨胀仪、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川渝地区宋代黑瓷胎釉的组成配方、烧成工艺及成瓷机理,并与吉州窑、建窑宋代黑瓷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为科学判别川渝地区黑瓷与吉州窑、建窑黑瓷的产地特征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探究各窑口在黑瓷制作工艺方面的交流传播提供了参考线索。中国烧制黑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的瓷窑中,有两个以烧制黑釉茶盏(碗)而闻名于世的窑口,它们分别是福建的建阳窑和江西的吉州窑。其中,吉州窑以创烧了剪纸贴花及木叶纹黑釉瓷而鹤立瓷坛。  相似文献   

4.
<正> 1993年5月,定州市文物管理所从良村村民手中征集到一件宋代白釉褐彩印花仕女图瓷枕。此枕呈长方形,长21厘米,宽18厘米,高13厘米。枕面微凹,两端上翘,周壁直  相似文献   

5.
6.
杨洋  曹建文 《中原文物》2022,(5):121-127
本文以宋代景德镇窑的作坊具利头为研究对象,首先确定了利头在宋代的称谓为“利根”,同时考证了配合陶车使用的具体用途。通过对其进行分类与分期的研究,得知先后所出现的规整度不同的匣土质与瓷质利头,对利坯工艺是有着递进式的影响。而在南宋中后期由于盛行支圈组合式覆烧的装烧技术,促使了兼具有规范与修整双功能作用的印模出现,以至于单一修整性的利头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7.
王睿 《南方文物》2015,(2):150-152
本文通过对永和窑和临江窑在时代、窑炉遗迹、生产瓷种等方面比较研究,指出两窑是吉州窑同中有异、时代短长不同的两个类型。两窑共性很强,但永和窑主要与北方诸窑的关系密切,临江窑主要与南方诸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李禹霜 《东方收藏》2022,(12):13-15
宋代的南丰白舍窑作为江西地区窑业繁盛的民窑之一,其盛产盛销的瓷器品种与当地乃至整个宋代的文化礼俗休戚相关。而魂瓶作为时代的产物,在宋代的复古风潮下,白舍窑也有过量产,它承载了宋代南丰百姓的风俗文化、祖先崇拜、宗教信仰等文化内涵,也因此形成了南丰的民间崇拜与宋代白舍窑魂瓶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将宋代南丰的崇拜文化和白舍窑魂瓶进行交叉对比,进而探索宋代白舍窑魂瓶所蕴含的文化特点及其量产成因。  相似文献   

9.
高立人 《收藏家》2005,(9):70-74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州窑,坐落在江西省吉安市,宋时与定、磁、钧、耀、建等窑齐名。吉安古称庐陵、吉州,因吉州而冠窑名。吉州窑是一个窑场系列,窑址分布在赣江两岸数十公里范围内,主窑场有彭家窑、永和窑、临江窑、吴家窑等。其中,永和窑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24座窑岭如山似岗,密布在永和镇西侧。考古情况表明:彭家窑和塔下窑创烧于唐代中晚期,五代终烧;永和窑五代创烧,元末终烧;吴家窑北宋创烧,元代终烧;临江窑五代创烧,明代末年终烧。整个窑系有一千二百余年的烧造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中国陶瓷艺术在宋代达到顶峰,社会大环境的相对稳定,茶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与之相对的茶具也呈现出繁荣姿态,以建窑、吉州窑产品为代表的黑釉茶盏风行一时。文章以两窑口中的代表产品为主线,试分析黑釉茶盏在宋代流行的原因及烧制工艺。  相似文献   

11.
铅釉陶瓷是我国古陶瓷的重要品类,因其耐腐蚀性较差,器表易产生"银釉""虹彩"等腐蚀现象。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分析了福建晋江宋代磁灶窑出土的7件釉陶样品,目的是阐明铅釉在埋藏环境中的长期腐蚀现象、腐蚀产物和过程。结果表明,釉层主要成分为PbO和SiO_2,以Cu和Fe作为着色元素,陶胎为非钙质黏土,推测釉胎交界处的白色薄层为K-Pb长石晶体层。釉面中"虹彩"现象呈现出多层结构,主要是因为水的侵蚀,使得玻璃相中的部分择优组分(碱金属、碱土金属、铅氧化物等)转入环境介质中,即H~+与釉中Pb~(2+)、Cu~(2+)、K~+、R~(n+)等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形成缺碱的富硅层[硅凝胶Si(OH)_4·n(H_2O)],呈现出"虹彩"现象。釉面腐蚀物中有磷酸铅盐、碳酸铅和碳酸钙,是溶出离子与埋藏环境反应在釉层表面沉积生成。  相似文献   

12.
高学训 《收藏家》2008,(6):19-22
在我国古代的著名古瓷窑口中,宋代吉州窑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吉州窑陶瓷装饰艺术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州窑陶瓷受时代的审美趣味和民间美术的浸润,其釉下彩绘艺术与宋代绘画艺术一脉相承,在工艺上发展了窑变黑釉,并以独创剪纸贴花和木叶贴花而著称,成就了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杨逸 《民俗研究》2016,(2):51-58
"礼"与"俗"是宋代家礼的基本范畴。早期道学家多由"以礼论俗"出发,进而要求"因礼废俗",通过礼学考证与道学思辨,批判与抵制各种鄙俚婚俗。同时,宋儒也"以俗合礼",将自以为合乎经义、不害义理的婚俗纳入礼文,进行"合礼化"。在这方面,程颐、司马光导夫先路,吕祖谦集其大成。然而,这种做法却遭到朱熹的反对,其著《家礼》以经义为本,"以礼化俗",赋予古礼以新生。由"复古"到"从俗"而归于"复古",宋儒的家礼立制完成了一个类似"正反合"的圆圈,为考察宋代家礼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吉州窑是宋元时期江西著名的民窑,遗址在以今江西吉安县永和镇为中心的赣江两岸。历年来江西各地发现了一批宋元时期的吉州窑纪年瓷,为同类型的传世标本提供了很好的对比资料,也为我们研究吉州窑的起源、器类演变、发展和分期断代、真伪鉴定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标本。  相似文献   

16.
生活于两宋之交的林勋是我国中古时期提倡恢复井田制度的影响最大的学者之一,也是贺州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政论家、著述家,可惜后世关于其人生平介绍不多,试结合宋人文集及两广志书中有关林勋之史料,参照现代学者的研究著述,从成长环境、仕宦生涯等方面简略勾勒林勋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7.
从官手工业制度看汝窑——兼论宋代的官府窑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考察中国古代的官手工业制度出发,结合我国古代官府陶瓷窑业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规律,最后论定宋代只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官府陶瓷作坊而不会有如明清两代般专门生产御用瓷器的御窑。也就是说,曾经生产官府用瓷的宝丰清凉寺汝瓷窑场仅可能是官府具资、“和雇”陶瓷匠人进行生产的一个官府瓷器作坊。  相似文献   

18.
赣州七里镇窑终烧年代新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嗣介 《南方文物》2004,(1):28-32,15
七里镇窑,位于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七里村,距赣州城约6公里。遗址现存的16处堆积,沿贡江东岸的沿堋村至七里村一线分布,长达2公里。其实,遗址堆积永非16处,在七里村许多平缓之地只要挖下去,便会出现数米厚的古瓷片堆积。现七里村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19.
2016年8—12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广西北部湾地区宋代窑址进行了重点调查。其中,桂平罗秀伟杨窑、北流平政岭垌窑、钦州浦北土东窑是时代上前后相继的三处青白瓷窑址,反映了广西青白瓷不同时期的烧造技术特点。桂平蒙圩顺东窑为广西地区宋代青瓷窑场的分布提供了新资料。本次调查不仅丰富了广西地区宋代陶瓷考古资料,也为瓷器外销和区域文化交流等研究提供了可资对比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李建兰 《收藏家》2007,(7):20-22
吉州窑是江南的一处综合性民间窑场,它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西侧,创烧于唐,发展于五代、北宋,兴盛于南宋,元代末期终烧。吉州窑集中了南北名窑之大成,瓷器种类繁多,纹饰丰富多彩,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艺术特色。瓷塑作品也是吉州窑产品中一朵美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