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谢轶群 《湖南文史》2009,(10):46-46
杜月笙虽是粗人出身,但心里一直有对文化的向往和敬畏。成名后的杜月笙回忆童年:“当时一个月学费只有五角钱,可惜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读到第五个月。先母缴不出学费,只好停学。”不难看出话里含着缕缕心酸。  相似文献   

3.
谢轶群 《文史博览》2009,(10):46-46
杜月笙虽是粗人出身,但心里一直有对文化的向往和敬畏。成名后的杜月笙回忆童年:“当时一个月学费只有五角钱,可惜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读到第五个月。先母缴不出学费,只好停学。”不难看出话里含着缕缕心酸。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可为治国理政提供智慧经验。  相似文献   

5.
何俊宇 《中国地方志》2022,(6):45-51+125-126
秦汉以降,广西分野经历由独属“扬州”到荆、扬两种分野类型并存的转变,实际上是广西走向高层政区之路的缩影,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这一转变过程总体上呈现“荆州”分野南拓,“扬州”分野东缩的态势,最终形成了广西东部梧州府数县属“扬州”分野,其余西部府州县皆属“荆州”分野的特殊局面,这也正是天文分野理论与实际空间位置相适应的结果。包括南宋蔡戡在内的学者对“荆扬分野”进行了理论层面的建构,而后世的广西方志修纂者基本因袭旧说而不加创造。方志修纂者对于天文分野的态度不一,各自在志书中表达了关于天文分野归属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6.
地方志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源,不仅国内学者非常重视,国外汉学家也是我国方志的大用户。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是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的著名学者,著述颇丰,其著述对中国方志钟爱有加,方志编纂者以及方志中有关宗教、社会、经济等内容都是卜正民著作选取的视角或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7.
哈姆雷特为什么延宕?这是《哈姆雷特》问世以来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从情节发展过程看,哈姆雷特在"延宕"的同时,也在不断"行动",他的行动贯穿全剧始终;哈姆雷特既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又是一个封建王子,他既要为父报仇重整乾坤,也要保全个人的荣誉,"荣誉情结"致使哈姆雷特在行动中不断延宕。  相似文献   

8.
所谓方志资料的“水分”,指的是在志书中记述事物及其发展变化中的套话、空话及不准确的数据。“水分”在志书中的主要表现有:过多使用数字、事件记述含糊不清、套话过多、统计数据互相矛盾、资料深度不够(包括GDP等统计指标的不当使用等)。它的存在,影响了志书资料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张毅 《沧桑》2010,(3):104-105
滹沱河是我国北方一条重要的河流。但史书对其记载很少,妨碍了人们对它的深入了解。各地方志的存在,大大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相关方志史料,可以对滹沱河的源流、特点及其成因、历史上变害为利与防灾救灾、解放后对滹沱河的治理等情况作一系统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右翼势力浓厚的"台湾情结"不应忽视,主要表现在图谋重新染指台湾和对"台独"的持续支持上。其成因既有日本对台湾50年殖民统治的历史影响,也有视台湾和台湾海峡为日本的"生命线"等现实利益的驱动;既有遏制中国崛起之深层政治企图的推动,也有李登辉和陈水扁当局"金钱外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晖 《中国地方志》2012,(10):32-37
方志又称地方志、志书、志,是记述某一地方古今各个方面或某一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记述各个方面情况的为总志,记述某一方面情况的为专志。方志概念诞生于周,方志的雏形地记、地志萌芽于秦汉,郡书起于汉晋,图经演变于隋唐,方志定型于两宋,盛行于元明清,空前发展到当代,已历经三千余年历史。方志概念最早见于《周礼》。"方"同"邦",在商代、周初是对周围少数部族的称呼,如当时将西北方少数民族称"鬼方"。中国古代国家最初形态是部族式邦国和小国寡民式的方国。西周成王周公旦摄政时封邦建立71个方国,总结夏殷的统治经验,制作典章礼乐各种制度,汇编成《周官》,汉代古文经学家将其改名《周礼》。  相似文献   

12.
《福建史志》2013,(1):45-45
为纪念福建省地方志工作机构成立三十周年,弘扬方志人敬业奉献的精神,本刊除进行人物访谈外,同时开展“我心中的方志”征稿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两者之间,内容起主导。方志的特定内容要求有相应的形式予以表现。由于内容决定形式,因此,各个时代社会内容的不同,导致方志著述内容不同,所以编纂形式也往往不同。人们对社会认识日益深入,视角不断开阔,使方志著作内容逐渐丰富,每有新事物产生,必然要求在方志中予以表现,同时要求方志著作形式相应变化,以表现这一社会内容,从而引起方志著述形式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同有关方面的负责人,进行了五次关于发展旅游业的谈话。这些谈话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关于发展旅游业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方志编纂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编纂  相似文献   

15.
光绪年间贵州省内掀起一股新的修志热潮,共新修、续修方志24部。从编修背景与修志经过来看,本轮修志的直接动因在于全省社会经济逐渐复苏,各地区士绅民众“振士气、维风化”的社会需求日渐凸显。从方志内容来看,地方乡绅、团练、民众在咸同兵燹时期的功绩与事迹在其中占据较大篇幅,甚至影响了志书的编撰体例。这一批新修、续修方志陆续出现,与光绪年间贵州全省社会伦理秩序的重建有着密切关系,不能就方志本身进行片面评价。  相似文献   

16.
王正泉 《百年潮》2007,(6):60-63
俄罗斯总统普京执政以来,奉行“强国”战略,励精图治,不仅使国家摆脱各种危机,保持政局稳定,经济连年增长,居民生活得到改善,而且使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俄罗斯近几年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普京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张绪山 《炎黄春秋》2007,(12):63-66
一 目下的人们,无论是在纷繁的资讯媒体,还是在众多的聚会场合,都会接触到“大师”这个名词,由“大师”组合的名称,形形色色,不胜枚举,尤以其与“学术”、“思想”和“艺术”诸方面的组合为最多,也最为响亮。曾几何时,“大师”这个称谓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神圣、崇高,令人向往但又遥不可及,孰料时移世易,现在竞成了寻常之物。“大师”的桂冠到处飞扬,“大师”们的身影随处可见,这般光景,真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的慨叹。  相似文献   

18.
地方志从先秦开始萌芽,经过地记、图经的发展,至宋代基本定型,其形式已几经变化,但作为体裁形式之一的方志图,却一直是方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之应用,已成编纂方志的通例而千古不易。无论是鉴赏,还是实用,方志图之作已是蔚为大观。随着方志图的大量编绘,人们对方志图的认识也在深化,相关思想也越来越丰富。人们对方志图的认识,不仅包括其功能、  相似文献   

19.
薛利华老先生.原本是一位组宣干部,为了方志事业,23年奋斗不止。其事迹感人至深。老先生对方志事业无比挚爱。对方志工作无比认真。再好的单位他不去,再好的职位他不要,再好的待遇他不享.恰恰心甘情愿地在方志战线“友情出演”。苦着乐着一发而不可收。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方志人”独有的特别能淡泊明志.特别能无私事献的精神。如今,这位朴实而执著的老人,仍在苏州东山一如既往“瞎起劲”地干着哩。好一位令人钦佩的薛利老!  相似文献   

20.
李景贤 《百年潮》2007,(9):19-24
今年4月23日,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因病在莫斯科辞世。次日,胡锦涛主席致电普京总统,称叶利钦先生为“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赞扬他为中俄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