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朋友不理解我怎么会写这样一本书——我是个沉默寡言的男人,一直做的是财经类记者,对于书中所记叙的那些形形色色的女性“一夜情”故事,我是陌生的。我以前一直以为,那是别人的生活,他们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干,更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会如此“痴迷”地采访和完成这些故事。的确,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个意外。 我还是要感谢欧阳雪,我书中的第一个叙述者。一个酷夏的夜晚,我在三  相似文献   

2.
郑兰 《南京史志》2023,(22):78-79
<正>陶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初中女生。我有几个比较好的朋友,其中一个女生更是我多年的好友。可是近期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不理我了。因为不想和朋友闹不愉快,我就主动问她原因,她说是因为我,但是我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再追问的时候她就说一句你自己想。其实以前也发生过几次这样的情况,我总觉得朋友之间要包容,于是每次我都主动道歉,然后和好。现在我发现我们之间似乎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模式,就是她生气不理我然后我道歉。  相似文献   

3.
华山印象     
赵敏 《丝绸之路》2004,(9):48-49
多年前去过西安,那次就没有上华山。去年去西安,朋友约了要上华山。我有些不情愿,开玩笑说:我从苍山来,何必看华山。经不住朋友再三动员,勉强答应了。但有个条件,如果下雨就不去了。朋友倒是意志坚定,说既然已经答应去了,就是天上下刀子也要把我拉去。来一趟西安不容易,免得我后悔。华山之险是出了名的,自己是怕华山之险吗,那倒不至于。我总固执地以为,云南是  相似文献   

4.
正一、对孩子冷酷父亲有个习惯,喜欢在朋友面前揭露批判自己的孩子。不只是对我,对哥哥姐姐也都这样。他总爱向外人介绍自己孩子的各种毛病,好像要特别表现一下他不溺爱娇惯孩子。在农村老家,大家都呵护我,没挨过打。可在父亲身边却屡屡挨打。母亲1951年5月3日的日记里也记载:说我顽皮粗野,姑姑把我惯得很不像话,于是她和父亲  相似文献   

5.
羊羊学说话     
朋友的女儿羊羊两岁了还不说话,于是朋友把羊羊送我这里接受语言开发。我发现问题在她妈妈这里,朋友是个沉默的女人,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塞个玩具给羊羊,然后自己做家务,两个人一起出奇地安静。语言需要反复的模仿和锻炼,不教怎么会呢?羊羊到我幼儿园2个月后,开始喜欢上了讲话,甚至做诗。朋友讲,你怎么跟一个无知儿童每天最少讲4个小时话呢?你们有什么可聊的?我讲,很好玩啊,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她也不会提出异议。她好像就是你的留声机,你问她:“你要喝水吗?”她一定是回你同样一句,绝对不会改编成“我要喝牛奶”。孩子比较好玩的地方是…  相似文献   

6.
独眼 《南方人物周刊》2011,(42):115-115
有位做出版的朋友,某天突然醍醐灌顶宣布“要发财去了”。我属于那种:一,相信一夜暴富确有其事;二,听到类似传闻恨不得刨地三尺以分人一杯羹的小市民。  相似文献   

7.
要写的是一位朋友琼——女性,二十八岁,漂亮。很早以前,确切地说是在她18岁那年嫁给了四个兄弟做妻子,如今已经有了三个孩子,最大的8岁,最小的3岁。我不知道她的婚姻是否有法律的保障,但我相信。道德、习惯和彼此的责任感对她而言有着比法律更  相似文献   

8.
正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忠诚朋友,我失去了一位合作共事40个春秋的知心朋友。40年来,我和大师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就在这次他去西藏主持班禅东陵扎什南捷开光典礼前,还在百忙中来向我告别并献了哈达。出门要告别,回来要谈心,这是他长期同我交往的一个老习惯了。我了解他的性格,热情高,爱激动,工作起来控制不住自己。我对他说,这个季节西藏缺氧严重,你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性急,要劳逸结合。他说,这件事  相似文献   

9.
一 光阴犹如逝水,转瞬间爸爸离开人世已近三载。自爸爸走后,我不曾断了对他的思念,想来这本是人之常情,爸爸一辈子对我爷爷、奶奶的想念就从没有中断过,直至他临终前,还在病床上不停地叨念。 不过,我却很少想到要动笔写一写自己的父亲的。尽管自爸爸故去之后,有不少长辈和朋友提及此事。 当我独自静想时,总感到爸爸在文学道路上的足迹,大体已经随着他本人的逝去固定下来,无需我再重提。倘或避开业已公认的那些事实而另外下笔,那么我又能写些什么来呢!作为亲生儿子,既有比别人更熟悉父亲的地方,又有比别人更陌生的。面对爸爸生前留下的一卷卷…  相似文献   

10.
记得5年前中秋节夜晚,远在格尔木的三弟建明打来电话,我一听他家里朋友在聚会。弟说,二哥你现在干啥呢,有酒没?当时我一家正看电视,未动酒,但我即应和说有有,来来我们在电话上干一杯!我说建明我念一句诗算祝酒词你接上“海上生明月”,兄弟不假思索答“天涯共此时。” 我立时大喜。其实,连我自己实际也只是随口念出上句,下句还未及想起。弟却毫不费事对上了,可见  相似文献   

11.
6月2日早晨还没起床,就收到一位朋友的短信,说有一篇叫《十三亿分之一股东》的博文,“令人感动”。发短信的朋友常为《人民日报》写文章,对舆情有独到的把握,“令人感动”的用词也令我感动。而“股东”一事,也是我的疑难问题,我觉得我有时还需要警惕自己产生股东“错觉”,避免在文章中给人以“僭越”嫌疑,但“打工心态”似乎也拿不上公共台面,好生纠结。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位朋友谈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孩子究竟要不要家长来管教?接着,他讲述了两个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案例甲:这是一个教师家庭,宝贝女儿正读初中。这对教师家长为自己的女儿大伤脑筋:我能够教育  相似文献   

13.
伊琪 《世界》2007,(3):67-68
刚到加拿大没多久就有朋友怂恿去美国玩,不过我一直没有去办这个签证,一来是因为初来乍到荷包不鼓, 45美元的签证费让我心疼不已;二是根据别人的经验分析一下自己的情况,十有八九我是会被拒签,所以决定不花那个冤枉钱。  相似文献   

14.
我的朋友说,既然是饭局,有两个你很熟的朋友也想来,你看怎幺样?我说没问题啊,谁啊?朋友说,一对夫妇,男的姓马,他太太姓周。我一听,赶紧说,你要害我啊!  相似文献   

15.
5月是吃四季豆的季节。阳光静静地洒进厨房,我闲闲地打理着四季豆。“如果干煸,用那种扁扁的四季豆最好。”这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只要一吃四季豆,我就会想到他。如果他缘那些活着的朋友一样,在城市某个角落过着干篇一律的日子,我怀疑自己还会这样强烈地想到他。他选择了一种惨烈的方式来结束生命——把自己抛到窗外去。  相似文献   

16.
去年夏天,我去了一次上海。我的工作不导致任何出差,我也不喜欢旅行。我去上海,只是为了见朋友。我高中时最好的朋友,从美国来上海开会。临时起兴,机票几乎没打折,这让我越发觉得自己是个浪漫  相似文献   

17.
吴元康 《安徽史学》2006,2(6):107-109
1919年7月8日,读者倪生致函<每周评论>杂志社编辑,讨论婚姻问题. 全信如下: 记者足下: 我有一位朋友对我说:"今天又去看了货",我说:"你要买什么东西,天天跑来跑去看货色",他说:"我要寻的是一个老婆.  相似文献   

18.
佛门处处开     
一位朋友自从去了西藏、见到琼布活佛后,就有些纠结,很想弄清自己的前世:“我的前世可能是一个藏族姑娘吧,要不我怎么会和琼布有一见如故、亲如家人的感觉呢?”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为什么要提出"反思"的问题提出中国史学上的"反思"问题,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偶然因素:从史学发展来说,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必然趋势。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次史学研讨会上,有青年朋友提出这样的论点:中国史学长于记述,是"记述史学",而缺乏理论,甚至没有理论。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由于我自己在20世纪六十年代读研究生时,是攻读中国史学史专业的,因此难以接受这样的观点。如此发达的中国史学,怎么会没有理论呢?但是,要说中国史学有自己的理论,那么这个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朋友     
我有一个习惯 ,在使用一个概念时 ,总想把它抠个清楚。这对科学思维来说当然是个好习惯。但是对于写散文 ,却很可能是缺点。动笔前先咬文嚼字哆嗦一番才切入正题 ,会使人厌烦。这是我近年来才感觉到的。然而我还是感到这么咬一咬、嚼一嚼挺有味道。这两个“感到”经常居上风。比如我编的《朋友和朋友的书》这本书(这本书出了初集 ,也已编好了二集 ,还在准备编三集)。在编初集时我就想把“什么是朋友”这个概念弄清楚 ,再写成文字 ,作为书的释文。但是怕读者生厌 ,没有那样做。抠概念第一件事便是查辞典。汉语中的朋友 ,英语中的fri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