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明君 《黑龙江史志》2009,(12):43-44,47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内忧外患迫使中国人冷静地思考和反省,终于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和发达,感受到了不如西方的地方。由于西方文化首先呈现在中国人面前的是疯狂的经济掠夺和残酷的军事侵略,所以人们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物质文明的优长方面。出于维护大清王朝封建统治的需要,地主阶级改革派组成的洋务派相继创办了一批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和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等,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中心的洋务新政。  相似文献   

2.
正近代,内忧外患的清政府为挽救危局,自上而下开启了军事近代化之路。为培养适应近代战争需要的新式人才,清政府借鉴西方军事变革之路,建立了一系列陆军军事学堂,其中就包括北洋武备学堂。这些学堂的建立,为推进中国军事近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学堂的创办及生源近代西方的各级指挥官都是从军校出身者中选拔,而清朝仍然在行伍中挑选,这已不能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为此,李鸿章提出:"居今日而言武备,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若仅凭血气之勇,粗疏之材,以与强敌从事,终恐难操胜算。"为效  相似文献   

3.
杨玲玲 《黑龙江史志》2014,(16):146-148
洋务运动期间通过购买和仿造西方的先进机器,将西方的先进技术引进中国,创办了一批近代的军事民用企业,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了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培养出一大批近代的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思想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科技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正晚清时期,眼见八旗、绿营和练军、防军在西方列强面前不堪一击,清朝内部少数有识之士痛心疾首,急思改革,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军事留学生的派遣,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的。海军留学生的派遣对清帝国而言,威胁首先来自海上,故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支坚船利炮的新式海军。要建立一支新式海军,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时期八旗兵的整顿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是晚清经制兵近代化的开始,北京神机营等新军种的组建是中国军队从旧式陆军到新军转型的一个典型代表。部分驻防旗兵的整顿与东北旗兵的练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洋枪队的建立,新式枪炮的使用和部分西式操练的学习等,这些军事改造是中国近代军事近代化的重要内容。这时期清政府对于八旗兵的整顿,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西方新式武器的引进和采用,说明清初所确定且始终坚持的"国语骑射"不可更改的政策是错误的,因为坚持军事制度改革和军事武器的不断更新换代是历史发展的长期趋势,是中国走向强国梦想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邱玉泉  周学文 《沧桑》2009,(2):33-33,46
新式买办商人最先接触到资本主义的企业制度,他们附股投资洋商企业,亲自感受到了这种企业制度模式的优势,进而模仿借鉴洋行企业的组织形式,自行创办新式企业,仿效西方资本家的经营方式,建立中国人自己发起的近代新式企业。西方新式企业制度得以移植中国,买办商人在近代企业制度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在中国创办了大量的报刊、广播电台、通讯社等宣传机构,为其军事、政治和经济利益服务。这些机构排挤和遮蔽中国传统文化,全力钳制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试图通过精神输出达到"解除中国人的武装"的目的。新中国成立之际,国民党残余势力遭到摧毁,西方国家在华军事、政治和经济势力大大削弱,但它们在华所设的文化实体则继续对新中国施加  相似文献   

8.
晚清国内新式外交和法律人才严重缺乏,张之洞积极倡导与推行近代法律教育,在新式学堂中开设西方法律课程与专业,派遣人员出国学习西方法律,创办与发行报刊介绍西方法律知识。虽然其深厚的儒家文化制约着他不能学习西方法律的民主精神,但其倡导近代法律教育的积极主张与各种实践却促进了晚清法律教育的发展与观念的转变,培养了一批新式外交和法律人才,推动着中国传统法律教育走向近代化。  相似文献   

9.
刘海峰 《安徽史学》2008,(5):119-121,32
鸦片战争后,国内许多有识之土痛感国力积弱、武器落后,在羡慕英人“船坚炮利”的同时,也开始了不懈追求军事强国的探索,有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军事自强理论,有龚振麟、何礼贵、丁守存、陈阶平等人研制的新式武器。可以说,鸦片战争后的军事自强活动,既有理论又有技术,最后就是没有出现林则徐等人梦寐以求的“强大中国水师舰队”,以致十年后中国重复走“落后就要挨打”的老路,其中的历史教训,很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新式学会的基本功能,是增进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学会、期刊与年会,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学术体制:有学会必有会刊,有会刊必有年会。学术社团之建立及其活动,学术研讨会之举办,为中国现代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近代学科是新式学会创立和发展的基础,新式学会是伴随着西方近代诸多新学科在中国的引入而逐渐建立并发展的;同时,新式学会又反过来促进了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新式学会不仅成为中国现代学术体制之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现代学科的确立及学术发展。学术团体数量之增多,是学术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学术团体活动的频繁,是学术活跃之重要标志。故学科、学会与近代学术发展呈现出互动多赢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正>"六不总理"段祺瑞段祺瑞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曾经显赫一时。他出身行伍世家,受过新式军事教育,有留学欧洲的经历,但思想和行为方式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使清朝统治者深感内忧外患。于是,一些握有实权的封疆大吏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深感科技和外语人才的急迫,于是,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各种人才;派人出国留学,学习西方科技文化;设立翻译馆,翻译外文书籍,传播西方科技。这一时期为中国的科技教育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兴办新式学堂兴办新式学堂,是洋务派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洋务派办的第一所学堂是京师同文馆,存在了40余年,是洋务教育的典型。1862年恭…  相似文献   

13.
广东是中国的门户,近代中国海防的要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军事科学技术的日趋渐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指导下,广东开始了军事航海教育的历程。从清末到民初,从广东实学馆到黄埔海军学校,近代广东军事航海教育成果丰硕,在全国军事航海教育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与戊戌政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之洞与戊戌政制改革谢放史学界一般认为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以“反对议院与民权”的姿态成为维新派的对立面。对这一“定论”,笔者认为尚可商讨。一、“西艺非要,西政为要”19世纪后期兴起的洋务运动主要限于采纳西方的军事技术和新式...  相似文献   

15.
《清史研究》2021,125(3):116-129
18世纪后期,西方地理学出现了新式的自然区划法,西人著作中也出现了关于中国的自然区划,却往往将内地十八省与边疆地区分开或并列介绍,其自然区划也仅限于内地十八省。日本在吸收西人知识的基础上也对内地十八省进行了"南北中"划分,这一划分法与"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河结合,演化成"中部长江流域""北部黄河流域""南部珠江流域",伴随大量日文译著引入国内,在清末关于中国的地志中流行。同时该知识在梁启超等人的努力下,与文明史观相结合,配合民族主义思潮,影响力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6.
宋育仁出生于鸦片战争之后,生活在西方殖民主义者将中国一步步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的时代。为抵御西方列强的进攻,宋育仁在军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在对世界大势进行准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军事防御为主的持久战方针和“变武举、修兵制、治公徒”的具体措施。为清末军事变革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将20世纪20年代李大钊编写的《史学思想史》视作中国人编写的第一部近代西方史学史著作,并将其与30年代朱谦之在暨南大学开设"西方史学史"课程这两件事情看作中国西方史学史研究的起步时期,那么,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首先是由耿淡如、郭圣铭等老一辈学者筚路蓝缕的开拓阶段,这一时期主要以介绍西方史家的著作、引进西方的史学理  相似文献   

18.
福州船政学堂是由洋务派创立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军事学校。“中国驾驶兵轮船学堂,创自福建船政。”①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引进了西方军事教育的思想、体制和内容,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兴起。  相似文献   

19.
洋务运动时期,新派的改革要求多在经济、军事、教育方面学习西方,创办洋务新政,争取富强。邵作舟独树一帜,力主以政治改革为本。认为一国历史文化造就了一国之民性,民性是国家制度的基础;中西民性不同,中西制度必然不同;"开明专制"可使中国迅速崛起。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而言,中西方各有其"势",即各有其发展动力,西方之势在民,中国之势在君。他主张加强君权,同时吸收西方民主因素,以民意为基础进行决策,实即建立开明专制。这些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福建旅游》2005,(8):50-50
1866年,中国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左宗棠为了“富国强兵”.在马尾创办了船政,通过引进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以建造舰船和培养人才为主体,拉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和科技发展的序幕,在近代中国科技、外交、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史学家们称之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