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之文,有“三言”之说。对“三言”的理解,分歧最大、众说纷纭的当属“卮言”。影响较大的如“酒器说”“酒语说”“漏卮说”“危语说”“祝酒辞与优语说”“支离说”等等。但每一种说法,都有其无法自圆的内容。在考查了“卮言日出”“卮言为曼衍”等命题的重要内涵后,论证了“卮言”的文学特质,得出“三言”中“卮言”的比重最小,但“卮言”对庄子的文学意义却是最强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祝彦 《文史天地》2005,(9):17-22
“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不能言,就更难。我就是要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这就是马寅初,一位高瞻远瞩、言人之不能言,单身匹马奋斗,历经万劫磨难,终成百岁寿星的真英雄。  相似文献   

3.
张国庆 《北方文物》2020,(1):96-102
辽朝官员中虽然存在向当朝皇帝的"言谏"行为,但却没有实职性谏官。辽朝官员的"言谏"形式主要有"面谏"、"书谏"和"诏对谏"三种;"言谏"的主要内容分为:对皇帝不当言行的"言谏"、对皇帝错误决策的"言谏"、就不合时宜规制向皇帝的"言谏"、对皇帝用人失察的"言谏"以及遇法禁有乖、刑罚不当时对皇帝的"言谏"等几个方面。辽朝皇帝对待臣下的谏言最终是"纳"还是"拒",取决于多种因素。辽朝官员的"言谏"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规正了最高统治者的行政行为,起到了纠正已错、防患未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荣伟 《神州》2013,(15):154-154
沂水方言中"冷与凉"前加修饰语表达的程度不一样,这些修饰语可以分成四种不同类型:一是汉语中常见的程度副词,如"怪";二是汉语常用词的引申义,如"扎";三是同义近义语素或同义近义词修饰,如:"冰、扎";四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收录副词的新用法,如"刚"。  相似文献   

5.
“说”同“悦”辨郭春环,万丽华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二册讲常用词时,谈到了“说”字,其中义项(四):“读yuè,喜悦,《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与郑人盟。’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①关于《论语...  相似文献   

6.
非典型一年     
年度思维混乱:这件事,究竟是发生在2006,还是2007?年度技术飞跃:终于学会了画眼线。年度健忘:想搜个东西,点一下IE快捷方式(我IE主页是百度),等主页显示出来,如今,就这空当儿,我已经忘记自己要搜什么了……年度最常用词:不要榨汁我!(Don’t judge me!)年度CD:全年未购进一张CD,我太不要脸了。  相似文献   

7.
今日言中国史学史的,多视《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数语为不刊之论,从而总想于中国古史中寻找所谓“左史”、“右史”。其实,这是误信刘歆的讆言,在中国古时,并没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这回事。  相似文献   

8.
不蠶(言羞)戈、陈黡戈是近年来出土的战国时期齐系兵器,其铭文释读还有待于商榷、考证。不蠶(言羞)戈铭中的后两个字应该分别为“蠶”、“(言羞)”。“不蠶”读为“不朁”,为一个嘏语词;“(言羞)”是器主名。陈黡戈铭中的不识之字,应该隶定为“■”,为“黡”之本字。  相似文献   

9.
李红 《敦煌学辑刊》2011,(1):136-142
《俗务要名林》是一本记录平民生活常用词的工具书,在历史上未见著录。因此所记载的音注及词条更具语言学价值。注音不拘官韵,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口语音,记录了唐初语音的大致面貌。音注与《切韵》系反切差别较大,直音也独树一帜。对音注来源与构成及所反映的语音现象的探讨对揭示《要名林》的成书及价值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至德流芳     
正南方夫子言偃(前506—前443年),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年吴地常熟人。小孔子45岁,和子夏、子张、曾子等同年辈,是孔门中的少年弟子。言偃在孔子周游列国后期入学孔门,虽然从师较晚,但能学而有成。孔门有四科,言偃在文学一科中占第一位。孔子曾称赞他:"吾门有偃,吾道其南。"言偃对孔子竭力倡导的仁礼有特别的领悟,形成他独有的气概和作风。他领悟仁礼的精神实质,忽视其礼数小节。曾批评子夏之门  相似文献   

11.
同敏  许鹏 《西夏研究》2020,(1):59-63
以往学界认为有关西夏汉文文献中的"头项"意为"头领、首领",也是西夏的一种军事组织,这一认识并不准确。传世汉文西夏文献中的"头项"乃是"头绪、种类"等义,而西夏文文献中的"头项"则是"事宜、事项"的意思,可以用作"同位语"。同一常用词在夏汉文本中词义的不对等,说明西夏语在词义衍生的思维模式层面与汉语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1954年胡风的“三十万言书”引发了一场政治悲剧和一大冤案。他为什么要写这“三十万言书”?这要追溯到1952年使他感到无比郁闷的“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及此后在第二次文代会前后受到的冷遇。1954年初,他受中央处理高饶事件的启发,认为党不会放任文艺界宗派主义小集团坐大,于是愤然撰写了“三十万言书”。《胡风为什么要写“三十万言书”》一文对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最近翻阅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1982年第2版)《汉书》(1983年版)与《后汉书》(1982年版),发现数以百计的可用破折号的实例。本文拟择要举例予以说明。 破折号有单破折号与双破折号两种。本文先举可用双破折号的实例,后举可用单破折号的实例。 1.于是二世命御史按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诸生言盗者皆罢之。(《汉书,叔孙通传》) 案:“非所宜言”是对于“言反”的补充说明,其前后宜加双破折号,其后的句号宜删,以使“诸生言盗者”句与上文直接相承接。  相似文献   

14.
郭店楚簡《魯穆公問子思》篇"恆稱"說屢見。本文支持"恆"、"亙"讀爲"亟(極)"的意見,認爲"極(亟)稱"實即"極言","極言"就是"直言規勸"。"極言",爲什麽能訓爲"直言"呢?《呂氏春秋·先識》"極言"高誘注說得很清楚:"極,盡。"可見"極言"就是"盡言",就是規勸諫,毫無保留。《穀梁傳·文公十三年》的"極稱"說亦同。由此看,馬王堆帛書《繫辭》篇的"大恆"讀爲"太極",也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市城内,有条言子巷,因其巷长中又有一条闹市街,故分为东、西言子巷。此巷是为了纪念先哲、孔子十大弟子中唯一南方人的“南方夫子”言偃而命名的。 在东言子巷中,至今仍有一幢千年古宅——言子故居。  相似文献   

16.
《文献》2016,(6)
在王世贞所提及的《艺苑卮言》基础之上,凭着对明刻六卷本和八卷本的辨析,我们大致可以梳理出《艺苑卮言》的成书过程,并勾画出其版本轮廓,从而对该书的加工与传播状况了然于心。尤为重要的是,我们据此可以发现《艺苑卮言》伴随着王世贞文学思想的变化。当然,尽管《艺苑卮言》几经修改,但是其对法度、格调的追求,以及对"才情"与"师心"并重等基本文学思想并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首部《型世言》校注本已于1999年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取名为《型世言评注》,并标明为“名家评点名著”。《型世言》为[明]陆人龙所著,该书共四十回,记叙了四十个颂扬忠孝节义的故事,与《三言》、《二拍》一样,重在阐发小说的社会教育功能,宣扬传统的伦理道德。作者创作的初衷就是以传统道德“树型今世”,故取名为《型世言》。但高尔基所说的“形象大于思维”确实具有普遍性的意义,陆人龙在主观上虽重在宣扬忠孝节义,但客观上作品也真实地反映当时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情况,诸如明代商业经济的长足发展对人们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谭正璧的《三言二拍资料》一书是迄今为止研究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三言”与“二拍”的最重要的小说资料参考书,其搜罗与“三言”与“二拍”成书有关的本事及相关资料十分宏富,足资学者研究所需。但该书也存在一些瑕疵:对所收资料多系罗列,对其与“三言”与“二拍”各篇的关系缺乏必要的深入考辨,故使本事与后出作品间的关系不甚明晰,特别是对本事的远源与近源的辨别上贵远贱近等;偶有资料失收;所录资料与“三言”与“二拍”并非相关等。本文就经眼材料为据,对此诸问题进行了必要的考辨。  相似文献   

19.
实词是句子的骨干.由于古今词义变化较大,掌握古汉语常用词是正确理解句意,进行古文今译的首要问题.但是词汇分析,不能代替语法分析.古今语法有许多相同之处,也还有不少不同的地方,特别是古汉语文字简炼,省略较多,语法关系不够明显,这样就容易导致理解错误,译文不够准确.因而必须把词汇分析和语法分析统一起来,才有可能正确理解句意,比较准确地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20.
小说是历史,也是百姓生活史,三言二拍等小说便是人们了解晚明社会变迁最生动的读本。因此本文从三言二拍入手,以城市生活方式为切入点研究晚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