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乐山市白崖山崖墓及摩崖石刻帅秉龙白崖山在乐山城北五公里的竹公溪西面.溪水环绕,丹崖翠壁.竹木茂盛,景色宜人,古人叹之曰“天马云龙.异常秀丽”。在山崖峭壁上有大小不等数余座方形洞穴─—东汉崖墓。宋人称为“神仙洞府”的三座崖墓即白崖三洞─—“清风”、“白...  相似文献   

2.
崖墓,是一种在山崖或者岩层中开凿的墓葬,在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大约五百年中,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四川、重庆以及云南、贵州和陕西南部等地区,尤以四川地区崖墓数量众多。近30年来,在遂宁地区涪江及其支流两岸发现1200余座崖墓,其中,许多崖墓内有雕刻精美、内容多样的石刻画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章从遂宁地区已发现的崖墓,着重探讨崖墓石刻内容。  相似文献   

3.
四川崖墓石刻大多存在片状脱落、粉状剥落、表面泛盐、空臌开裂、颜料褪色或脱落等风化病害,其保存状况令人堪忧。通过模拟崖墓所处环境,经过冻融实验、耐盐实验、温湿度循环变化及酸雾等实验室研究,表明四川崖墓石刻风化是各种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外界因素中,水害、可溶盐、温湿度循环变化和酸雨是影响崖墓石刻风化的主要因素,并且各种外界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破坏力比单一因素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4.
浅析“二磴岩舞蹈图”的内涵与价值林堃四川的古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汉代崖墓,四川盆周及伸展开来的以丘陵浅山为主的地势,为开凿这些崖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并得以保存下来。崖墓中大量的遗存,特别是众多生动的石刻造像,反映了古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所创造...  相似文献   

5.
崖墓,是一种凿山为室的洞穴墓。乐山崖墓以墓内壁上精美的石刻浮雕画像及文字题刻享誉中外。但是,乐山众多的汉崖墓长期处于区乡荒郊野外,并且红砂石岩体结构酥松,渗水严重,墓内阴暗潮湿,又受自然界风吹雨蚀,加之人为的破坏,不少浮雕画像漫患不清。为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石刻文物,我文管所除打制拓片,拍摄照片备存外,还对其易损的重点石刻文字、画像作抢救性复制,以备研究及博物馆的辅助陈列用。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操作且成本低廉,对文物本身无损伤的方法,望方家指正。对崖墓浮雕画像的复制,既要保证文物本身不受损伤,又…  相似文献   

6.
白郎 《山茶》2011,(7):97-113
鲁迅曾说:“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作为汉代文化遗存最丰厚的地方,四川那些绚烂的汉代文物:分布广泛的崖墓、雕刻精美的汉阙、世俗写意的画像砖与画像石……对我们了解两汉这一“最中国”的时代,有着极为重要的甬道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宁县飞泉乡“七个洞”东汉纪年画象崖墓群M1—M7所在的墓外山崖峭壁上,除了铭刻着“延光”、“熹平”等东汉纪年文字外,还有一大批内容丰富的石刻画。在这些石刻画中,既有人物、动物形象,也有建筑、马车、树木、花纹等图案,其间杂着两种奇特的符号,作形(有的将符号中间的小圆圈刻  相似文献   

8.
三台县崖墓再次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台是四川崖墓的集中地区之一,从1986年文物普查以来,在崖墓调查中发现了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石刻和遗物,对崖墓的上下限期特别是下限期的划定带来困惑,也对于墓葬的性质作用等问题带来不解,笔者通过大量事实的调查和分析,认为这是崖墓再次利用而产生的现象。本文将对三台县存在的这一现象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一、崖墓有关概况三台在撤乡并镇前的乡镇中,除县城以外已知有70个乡镇存在崖墓,这些崖墓主要分布在县境内的涪江、都江和凯江流域,总数在万座以上.暴露有明显洞日的也有数千座。无跨越历史时期遗存的崖墓中…  相似文献   

9.
中江东汉崖墓的石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的四川文物普查成果展览中,中江县玉桂乡、广福乡的东汉崖墓石刻艺术比较引人注目,随着清理简报的披霹。引起了美术史家们的兴趣。其中玉桂乡天平梁子崖墓中的M_1,广福乡柑桔梁子崖墓中的M_8,内容丰富,雕刻精美,显示出民间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  相似文献   

10.
安岳石刻,内容丰富,雕刻精湛。世界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女士称赞其“紫竹观音”为“东方的维纳斯”。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将安岳石刻归纳为“古、多、精、美”,不愧为我国又一个古代石刻宝库。 安岳石刻,年代久远,延续不断,造像古朴,自成体系,安岳石刻史,可溯源于东汉崖墓中的石刻图像。据安岳县乾隆志载,佛、道造像始刻于“南北朝普通二年(521年)”。以现存卧佛院、千佛寨的造像风格判断,安岳石刻艺术的开创年代为初唐。在宋代全国石刻艺术走向衰弱时,安岳石刻艺术异军突起达到了鼎盛时期。八庙卧佛全长23米,为唐代左侧卧佛…  相似文献   

11.
墓葬结构是葬俗的物质表现之一,而墓中时壁画更直接反映了当时当地人的文化面貌。汉代画像石墓在东南地区的苏北鲁南发现颇多,本文所述四川乐山地区汉崖墓石刻画像,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比较:东南地区汉墓石刻画像和巴蜀地区的有哪些异同?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四川汉画像石刻出土甚多,图录论著纷纷问世,考释之功,不胜枚举。笔者细读之余,感到内中偶有可商讨或不到之处者,因此不揣谫陋,就四幅表现神灵崇拜和厌胜之术的崖墓石刻画象作一考辫,不妥之处,尚希指正。 一、“瓦当像”中的“日晷”图 该图先后著录在《四川汉代画象选集》和《四川汉代画像石》两书中。闻先生认为:“比较奇特的是下排柱头形上的图案,左边的一个很象日晷”。认为与现存的两个汉代日晷“都很相似,毕竟是无心的偶  相似文献   

13.
《乐山麻浩崖墓陈列》于1984年9月25日起,首次在乐山市凌云山南麓的“乐山崖墓博物馆”展出。展览分为麻浩崖墓现场和乐山汉崖墓出土文物两个部分,概略地介绍了乐山崖基的状况以及汉代乐山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  相似文献   

14.
南川县汉崖墓石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7年文物普查中,南川县雷劈石发现一处东汉崖墓石刻,(图1)隶书,竖排4行,共10字,高48厚米,宽95厘米,行距大小不等,最大字长28厚米,宽31厘米;最小字长5厚米,宽16厘米。刻于墓门楣上,虽裸露在外,但至今保存完好,点、画内刀刻痕迹清晰可见。现分别予以考释,并对其艺术、历史价值粗抒浅见。石刻的内容是:“阳嘉二年王(阝巿)作(?)四万”10字。“阳嘉二年”,即东汉顺帝刘保在位的第八年,当公元133年。“(阝巿)”即师,是师的异体字。两汉简帛碑刻中常见,如《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  相似文献   

15.
1987年9月,永川三教区文物普查分组,在该区的高洞子村发现了一处南宋“开禧”年间的崖墓。县文物普查组对该处崖墓进行了重点调查。 该崖墓共三座,编号M_1——M_3,分布在长约12米,高2.5米的浅红色沙质石岩壁上,呈横向一字排列,墓口均向南。三座崖墓早年被盗,M_2、M_3墓门仍被乱石封住。  相似文献   

16.
《语石》一书碑版石刻的研究始于叶昌炽对石刻书法的关注,在对古今书学史融会贯通之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南北朝以“书仙”“书圣”为典范的石刻碑版“如筚路蓝缕,进于文明”、隋碑融汇南北书风与唐代书学迁流之辉煌、宋元石刻碑版书学之“榛芜”的石刻学视阈书学史观。叶昌炽书学史观的形成以“汉魏古法”作为评价石刻书法的标准,论石刻之书并没有局限于碑版一系,比起阮元、康有为等对碑版书学的研究在晚清更具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超  赵久湘 《文物》2012,(9):62-70,89
2011年新年伊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荣远大先生寄来成都新出土的两件石碑照片,希望我对碑文内容作些释读研究。以往主要的汉代碑刻大多在中原地区发现与流传,使人们可能会误认为似乎在西南与南方沿海地区没有中原那样的大型碑刻。然而,我们知道在四川地区有着大量的汉代崖墓、石棺、石阙与画像石刻等墓葬石刻,显示了这一地区历史悠久的发达的石刻工艺。因此,这里也应该相当普遍地使用过在汉代已经定型并大量建造过的石碑。果然,近年来,西南地区陆续出土了多件内容丰富、形制新颖的东汉石碑,充实了我们对于汉代碑刻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泸州市先后发现800余座崖墓,并对部分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和石器;葬具有独木棺、石棺、崖棺、砖石棺、陶棺等.石棺上丰富的石刻绘画题材,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文 《巴蜀史志》2008,(1):39-40
四川崖墓特多。崖墓都是在崖壁上凿洞,老百姓俗称“蛮子洞”。它起源于春秋,盛行于汉代,出土有铜器、铁器、陶房、陶田、陶俑、陶猪、陶狗、陶羊、陶马、陶鸡等。墓内还有石棺、石函、陶棺、砖棺、木棺等。墓内雕刻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建筑等。四川崖墓特点之一,就是题记多。特别是已发现的一批题记,具有很高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芦山东汉石刻馆规划设计构想张宗荣一、基本情况四川芦山是国内汉代石刻遗存丰富的地区之一。现存东汉石刻数量多,类型全,价值高,驰名国内外。它们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樊敏阈及石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晖石棺及石刻”等东汉碑、阙、石兽、石棺、画像石等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