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伟 《羊城今古》2001,(3):53-55
康熙二十四年(1865),清政府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其任务是代替历代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和征收关税事宜。粤海关设立,清政府就任命海关专职监督来管理海关全部事务。粤海关监督是由满族人担任的,任期一般为三年。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的广州黄埔港水道出口的虎门,成为黄埔港和粤海关的天然屏障和设置控制的最佳地点。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前后开始实行开海贸易,设立江浙闽粤四海关负责外贸事务。同时,清政府在虎门建设海防,修筑南山、横档和三门炮台以控制海口。正如任何海关都有武装部队支撑一样,虎门炮台既是广州的海防工事,也是广州黄埔港和粤海关管理海口,控制进出  相似文献   

3.
正粤海关存在于1685—1949年间(清康熙二十四年至民国38年),是广东以及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海关机构之一。鸦片战争以后,粤海关原有的管理体制受到冲击形成了常关与洋关并存的二元管理体制。1931年国民政府裁撤各地常关和厘金局后,粤海关的管理体制重新一元化,常关体制彻底消失。这种从一元化到二元化再到一元化管理体制的转变,同时也促生了不同类型的粤海关档案。  相似文献   

4.
海关洋税被视为经制外的新增税项,晚清政府开始有意将其纳入经制管理的轨道,但未能实行。在财权下移的背景下,洋税的“尽收尽解”使关税收支确数成为一个“未知领域”,中央不得其详。分成扣款促成外籍税务司全面介入中国关税的征收,在关权受损的同时,也使清廷得以“以税司之报告,核监督之账目”,基本解决了关税征收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按税课之盈绌,坐扣经费之多寡”的经费提取原则,在将海关经费纳入正式经费系列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关税分配过程中存在的“激励不兼容”状况。晚清政府的汲取政策,特别是清末的财政摊派,导致分成制的破坏。分成制的运作显示了晚清中央政府企图加强财政集权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十三行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行是清代中期外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停止其他海关与西方国家的外贸职能,通过粤海关建立“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广州制度,十三行成为清代中期与西方国家贸易的贸易体系,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退出历史舞台。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逐步展开对十三行的学术研究,现将百余年的曲折发展简要评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胡忠良 《中华遗产》2010,(1):156-159
广州的粤海关在清朝政府开海贸易之后,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前沿基地,贸易量居四个海关之首。由于英国商人为了扩大在中国的贸易北上宁波,清政府出于防范外夷进入中国的腹地等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7.
明代以房屋作为课税对象的税收,最重要的是北京城市的"房号税",又称"房号钱"、"房号银",简称"房号"。北京之外,其他个别城市也有房屋税,如南京的"房钞"、杭州的"间架税"等。明代后期,嘉兴、南京等一些城市废除了总甲、火夫等役的实役制,改为按房屋征税,这属于由徭役演变而来的房屋税。总体来看,在明代,房屋税并不是一项普遍性的税收,不仅局限于城市,而且开征的城市数量不多,所得收入也很有限。到崇祯年间,因财政极端困窘,朝廷试图在全国开征房号税,但效果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英国与近代中外贸易“法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英国从最初在领事报关制度下协助清政府缉私 ,到取消协助缉私的条约义务 ,进而攫夺中国的海关行政权 ,改造海关和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其贯穿始终的核心目标是在通商口岸建立一种符合其利益的“法治” ,以保障其在不平等条约下的自由贸易。而清政府未能自主形成顺应新贸易格局的政府功能 ,结果将建立法治的政府职能以及相应的权益拱手送人 ,从而在“抚夷”的幻象下沦为列强的附庸。  相似文献   

9.
海关是一个国家监督管理进出口国境的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并执行关税法规及其他进出口管制法令、规章的行政管理机关.清康熙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684-1685),清政府取消海禁,允许开海通商,正式开设海关,在福建漳州设立闽海关、广州设立粤海关、宁波设立浙海关、江南(上海)设立江海关.在清代前期的四个海关中,以粤海关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陈勇 《安徽史学》2016,(3):65-72
关库是清季粤海关常、洋两税的总汇之区。由于税款管理权限分散,奏销制度混乱,税司与监督间的账目不能互相稽核,库大使与库书之间也难以做到账实相符。财务监管缺失为库书提供了贪腐机会。光绪三十年粤海关库款侵蚀案的彻底爆出,并不是海关自身监管机制发挥了作用,而实在于分赃集团内部的利益分歧所导致。清末粤海关的改革并未借鉴税务司系统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税务司系统对海关监督系统难以产生制度影响力,主要原因在于税务司内部的管理模式难以复制和清廷对客卿制度持有戒心。  相似文献   

11.
关于清代榷关额税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榷关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收 ,而税收的核心内容就是“额税”的确定 ;“额税”的确定始于明朝的钞关。清朝统治者在对明代钞关制度的继承与发展中 ,首要任务就是对明末钞关“额税”重新核定以及对清代新增榷关额税的确定。本文考察的清代榷关的“额税”专指作为其正项收入的正额和盈余两部分。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近代海关制度起源于清咸丰四年(1854),确立于咸丰九年(1859),持续发展至1949年,采用外籍税务司制度。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海关不仅承担了进出口贸易中的监督、检查、征税等基本职能,还承担新式教育、海事、邮政、外交、情报等职责,是一个综合性机构,也是帝国主义操控和掠夺中国经济社会的工具。以粤海关为主的近代广东海关,因建关时间早、进出口贸易量大,又毗邻港澳,抗战期间曾为日本操控,具有非常鲜明的历史特点,所形成的档案有极高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晚清常关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美琴 《清史研究》2002,2(4):104-111
清代的税关 ,史称为榷关或“关榷”① ,其税收即为关税或“榷税”② 。而这些税收因为其来源不同 ,又可分为内地关税和国境关税 ③ 两种。清代的国境关税是指以贸易行为为目的而进出中国国境的商品所征收的关税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海关税 ;内地关税是指以贸易行为为目的而进出国内各关卡的商品所征收的关税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常关税。近代海关出现之前 ,榷关税收业务包括海关税与常关税两部分④ ;近代海关建立以后 ,榷关出现分化 ,原来的海关税业务被近代海关接管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近代的海关制度 ;原来的常关税业务及其管理制度仍然保持…  相似文献   

14.
位于深圳的九龙海关从1997年7月1日起已正式更名为“深圳海关”,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关之一,每日从这一海关进出境人数和进出货物数量都居全国第一,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国内其他任何一个海关。九龙海关从设立之日起,几经变迁,历尽沧桑,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追溯九龙海关的创建历史,它既是清政府对外不平等条约的产物,也是赫德利用不平等条约侵夺两广总督和粤海常关民船贸易税收权力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天津关是清代前期户部所设税关之一,其税源来自运河和沿海两条水道。乾隆中叶以降,来自运河的税收逐渐减少,而沿海税收明显上升。天津海税原属地方商税,所征无几;乾隆后期税额大幅度增长,嘉庆年间清政府通过制度变更将其纳入中央的管辖范围。关税与海税合计,嘉道年间天津每年所征税额为12万—15万两,其中来自沿海贸易的税收约占三分之二,此时的天津已成为北方沿海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商业中心。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前粤海关税费问题与战后海关税则谈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7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广州口岸关税征收中的税费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外争端,一直贯穿于以中英贸易为主体的中西贸易史中。在税费征取过程中形成的地方关税利益集团,滥用职权,中饱私囊,这不仅引起以英商为主的西方商人的长期抗争,也损及清政府的财政利益。鸦片战后清政府逐步接受英方协定关税的要求,以确保关税“有盈无绌”。战后《海关税则》的订立,实际上是战前中外粤海关税费问题争端长期持续和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自西周起,中国形成了藩属体制和海外朝贡贸易关系,为监管中原地区内部及与各藩部、蕃属国间的经济交往,各朝代产生了关津、榷场、市舶等多种组织。它们虽在类型上划为内地之关、藩部之关和蕃国之关,在空间上形成圈层布局结构,但其监管跨区域或对外经济交往的行为本质均与现代海关相通。16世纪,欧洲诸国率先撤除国内税关,建立统一国境海关。近代中国被动纳入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以后,在沿海、沿边、沿江等地不断创设洋人代管的国境新关,国内固有常关也逐渐被改造。1931年,中国陆、海相统一的国境海关体制最终确立,标志着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传统税关体系彻底瓦解。  相似文献   

18.
正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停止其他海关与西方国家的外贸职能,只保留粤海关与西方国家的贸易职能,直至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广州成为西方国家海路进入中国的指定通道和贸易唯一场所,史称中西贸易"一口通商"时期。广州在此后的八十多年成为自海路而来的欧美国家进行中西贸易的唯一口岸,与法国进行了丰富的经贸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成为中法关系的重要见证,也对两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景平  龚辉 《史学月刊》2007,14(10):63-72
海关金单位制度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财金领域内一系列重要项改革之一,从制度层面有效地制止了金贵银贱风潮给中国关税收入所带来的风险,有助于维持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债信,对债赔各款偿付方式作出必要的改革;另外,海关金单位的制度设计还直接包含或涉及到了黄金外汇市场运作、中央银行和货币发行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制度改革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南京国民政府所属的各相关机构部门,如行政院、财政部、海关总税务司、中央银行等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也是海关金单位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景乃权 《文献》2000,(4):285-287
笔者在布鲁塞尔留学期间结识了国际著名的海洋考古学家杰佛瑞先生.在杰佛瑞先生处藏有一份中国清代海关文件,文件的标题是"粤海关外洋船牌",用现代术语讲就是中国海关进出口船只的报关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