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30年来,中国史学界一定程度上存在淡化甚至回避"五种社会形态"等理论研究的倾向,诸如奴隶社会的相关理论认识一直未能得到实质性推进(陈民镇《奴隶社会之辩——重审中国奴隶社会阶段论争》,《历史研究》2017年第1期),然而"逃避社会形态理论的辩论终究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王彦辉、薛洪波《古史体系的建构与重塑——古史分期与社会形态理论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7页)。因此,在当前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持续深入的学术背景下,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有没有经过奴隶社会,一直是学界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研究"五朵金花"之一的历史分期问题中,最重要的研究是讨论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点,奴隶社会的性质与特点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在关于奴隶社会的讨论中,各家依据的史料和理论大致相同,但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重要的原因是对概念和理论的阐释存在分歧,同时又过度依赖概念和理论,而对欧洲和中国古代社会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则较少,没有将奴隶现象置于各自的社会大背景下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3.
土地所有制与中国奴隶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史分期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七十年之久,有论者将七十年采的研究成果归纲为”三论五说”八种不同意见。三论即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这是早在40年代形成的三种主要意见。五说即后起的与战国封建论意见相近的春秋统一说和秦统一说,与魏晋封建论意见相近的西汉统一说,东汉统一说和东晋统一说。近年来又出现一种无奴隶社会说,持这种意见的论者或认为“夏商是封建社会”,或认为“夏商二代可以称之为‘氏族封建时代”’。说法虽然不同,但都“不再套用‘五种社会形态’的演变模式”。都认为中国在原始社会之后没有经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而是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4.
十年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历史教材的叙述要有助于阐明这一客观规律,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引导他们向前看。”教学大纲中对这个问题有明确的原则规定,必须讲解清楚。现在《中国历史》(第一册)和《世界历史》(上册)提供了许多史实和资料来阐述这一问题,只是没有具体在某一章节中明确提出。这是由于编者考虑到这样的历史概念,不是通过某一章节可以让学生掌握的,必须在学习了中外原始社会史、奴隶社会史之后,才能得出“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的概念。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中国奴隶社会是由夏后启杀益夺权,变传贤为传子开始,至秦统一中国截止,中间经过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三个历史阶段。夏商西周为中国奴隶社会诞生和上升时期,春秋为中国奴隶社会衰落时期,战国为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我  相似文献   

6.
<正>一、已有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学术讨论所存在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奴隶社会学术研究的奠基之作是郭沫若的《奴隶制时代》(1),而其有关中国古代奴隶制的学术思考,早在193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便已基本形成(2),在当代中国曾影响极大,以致社会和学术界的主流观点都认为中国历史上存在奴隶制社会。略有分歧的是郭沫若认为夏商  相似文献   

7.
周书灿 《史学理论研究》2012,(3):99-109,160
晁福林先生在"中国无奴隶社会论"主导下,提出了夏、商"氏族封建"说及在此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形态理论"。由于学术界对有关夏商时期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理解和判断颇相悬殊,再加上其所借用的"长时段"理论,难免造成"封建制"三段论标尺不一,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形态理论"体系尚待学术界深入推敲。"无奴学派理论"能否成为先秦社会形态研究的最后定论,如何统一"无奴学派"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态认识上的分歧,对学术界早期社会形态理论的研究成果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都是目前中国学术界应继续关注和持续探讨的关键性学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下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 本文上篇已经论述了由地下考古发掘所见商周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总数有将近四千人之多。现在下篇试再阐说一下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里边,商代后期奴隶社会有关人祭的一些情况。我曾经就著录甲骨文字的九十多种书刊,以及自己长年以来所搜集的一些尚未著录过的甲骨资料,从中找出有关人祭的甲骨共有一三五○片,卜辞一九九二条。就时代而论,甲骨文里有关人祭的卜辞,以殷武丁(公元前1339—1281)时为最多,计有甲骨六七三片,卜辞一○○六条,祭用九○二一人,另有五三一条未记人数。  相似文献   

9.
"克已复礼"是孔丘妄图复辟奴隶制的反动政治纲领。孔丘所说的"礼",就是西周奴隶制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礼节仪式。他声嘶力竭地叫嚷"复礼",就是要在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的情况下,恢复西周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在他看来,西周已汲取了夏商两代的统治经验,是一个非常"完善"和"文明"的社会。如果让他治理国家,他要重建西周这样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中原古代文明进程中的"万邦"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民 《中原文物》2005,(1):21-24
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问题,即中国古代统一国家出现之前,是否应有其"过渡"阶段,也就是说是否有一个国家的雏形阶段.本文根据对有关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分析,认为中国古代文献中所说的"万邦"即可用以概括这个"过渡"阶段.在古代的"万邦"时期,产生了国家文明形成的诸多要素,具备了由氏族制度解体并进入国家阶段的重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阶段应该被视为国家的雏形.使用中国古代文献早已有的"万邦"一词,比使用"城邦"、"酋邦"等更加切合中国古代历史的实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是否同西方一样,也经过了奴隶制阶段,这是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的中心议题。对此,郭沫若以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首次作了肯定的回答,从而引起了激烈的论战。在此,郭沫若是以古希腊罗马的“典型的奴隶社会”作为参照,来论证中国的奴隶社会的,其理论视角是奴隶社会的一般特征,而反对者也同样是由此立论进行反驳的。因此,忽视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就构成了双方共同的理论特征,这一缺陷一直延续到四十年代。  相似文献   

12.
新书微讯     
正《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内容简介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从全球大历史的视角,以两条主线分别勾勒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路线图:两者长期以来平行发展,也存在各自发展的"峰与谷"及转折点;最终,中国形成大一统国家,欧洲走向了列国并立,直至现代民族国家的形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中,奴隶社会是争议最多的一种社会形态。许多国家的古史分期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有的分期先后相距一千多年,比西欧整个封建社会时间还要长。三十年代,我国曾进行过社会史论战,虽然许多进步的史学工作者论证了中国曾经历过奴隶社会,但古史分期问题却至今仍众说纷纭。六十年代开始,国内外一些史学工作者对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  相似文献   

14.
引言法律,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对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社会内部的谐调与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法律的早期萌芽主要是原始氏族遗俗的蜕变。原始氏族时期的风俗习惯则更多地与当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相适应,和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密不可分。奴隶社会是人类步入阶级社会的第一阶段,从总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结构而论,尚介于原始氏族制度和封建农奴制之间。故此,奴隶社会内的各个领域就必然较多地存留了远古时的文化遗迹。解放前,以凉山腹心地区为主的族北部方言区内仍保持着较为完整的奴隶社会制度,且历经…  相似文献   

15.
过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中国古代和中古社会称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主要是为了证明"五种生产方式"理论对于中国的适用性,同时也是出于革命的需要,要给社会定性.从而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之说长期成为定论.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学者挑战传统的"五方式论",奴隶社会非人类历史必经阶段以及中国历史上不存在奴隶社会的观点已成众多学者的共识,但是中国有无封建社会(另一种说法是中国中古社会是否为"封建社会")的问题尚未解决.近来对此的讨论逐渐升温,表明学界日益发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余欣 《敦煌学辑刊》2011,3(3):105-116
罗睺、计都是九曜中的两个"隐曜",其名称和概念,伴随摩尼教、密教经典及相关的天文历法、占卜技术的东渐而传入中国,并对中古中国的天文学、星占学、星命与择吉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文主要依据敦煌文献与图像资料,对罗睺、计都的观念渊源,实际占验中的运用及与传统天文星算思想之间的张力,星命与道教斋醮符篆的结合,星神图像程式的成立与演变,历法星占所见之东西文明交流史与"交错的文化史"等问题做了论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早期国家形成问题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界最热门的课题之一。丰富的考古资料,尤其是近年的新发现与研究表明,中国各区域国家形成过程中社会形态表现出不同的特质,进而呈现出不同的"模式",目前至少有"陶寺模式""红山模式"和"良渚模式"等。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是从无中心的多元到有中心的多元一体,这或许正是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发展演进的最大特色。早期国家形成的动力是指推动国家起源、形成及发展这一演进过程的根本原因,即文明化的动因。对中国早期而言,也是探索其文明延绵不断的深层原因或者动力机制。文化间的互动交流与碰撞(战争)是中国文明演进的外动力;而务实与创新则是中国文明演进的原动力,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中国外交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发展。在此,笔者想谈谈七十年来中国在制订外交政策时视野与观念的变化。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可以简略划分为两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一阶段,此后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新中国外交基本以革命为视角,外交观念带有鲜明的革命色彩;后一阶段以发展为视角,外交观念既有对前一阶段的继承,也有诸多变化。这个视角与观念的演变过  相似文献   

19.
论西周的宗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典章制度中最重要的应当说是宗法制度。它是构筑西周王朝统治大厦的两根重要支柱之一。它揭示出西周王朝中国奴隶社会全盛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一部题为《何谓"奴隶社会"——全球视野中的奴隶制实践》(Noel Lenski and Catherine M. Cameron ed., What Is a Slave Society? The Practice of Slavery in Glob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8)的论文集面世。该书汇集了西方奴隶制研究的新成果,从时代看,上起古希腊、罗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