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亚光 《黑龙江史志》2013,(11):142-143
中世纪早期的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在军事制度上都有一个相似点,即立足于采邑制度之上的国王基本没有常备军部队,作战军队主要由自己的封臣提供,由此王权受到很大制约。以此时期英国为例,国家的军事力量主要由封臣提供的骑士、雇佣军、民团和少量海军构成,每一部分担负的军事任务也大有不同。而本文则试对中世纪早期英国军事力量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由此验证建立于此种结构之上的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与矛盾性,并分析这种军事结构最终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寡妇改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欧洲 ,寡妇较多 ,她们改嫁的比率较高 ,再嫁者守寡时间较短。历史事实表明 ,寡妇对于是否改嫁的选择 ,不仅仅是个人行为 ,而且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当时欧洲较为开放的文化和舆论氛围 ,寡妇自身的财产和处置财产的权利 ,为她们改嫁提供了可能。而传统时代的经济体制和现实生活的艰辛也要求她们重组家庭。  相似文献   

3.
作为传统的学术研究领域,"中世纪研究"(Medieval studies)在西方有其特定的内涵。但近年来,随着"古代晚期"及"近代早期"等概念的日益成熟,原有的"中世纪"概念不断遭到解构。目前,在该研究领域,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而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演化路径,其中,在性别、异端、民族、物质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上,变化尤为显著。"全球中世纪"(Global Middle Ages)这种研究思路也存在着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但这一思路对现有的"中世纪研究"理念将构成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顾方哲 《史学集刊》2013,(1):122-128
中世纪城堡依历史条件不同而有不同的主导功能。大体说来,9至13世纪,因战火连绵而以攻防为主;13世纪末,城堡开始作为地方政治经济中心扮演政府角色而以协调管理为主;约一个世纪后,因堡主追求排场享受转而以居住为主;15、16世纪,城堡不再适应新的变化,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5.
于民 《安徽史学》2012,(1):83-88
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英国关税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一种国王特权税,逐渐演变为处于议会严格控制下的议会间接税。中世纪和1625年前的近代早期,关税主要是国王的一种特权税。1625-1660年间,随着议会和王权斗争的高涨,以及议会的暂时胜利,关税一度转变为处于议会直接控制下的间接税。复辟时期,关税的最终课征批准权继续掌握在议会手中,但因缺少日常操控权,其关税权残缺不全。光荣革命后,因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关税演变为完全由议会严格控制的间接税。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界的西欧中世纪史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拓展与深化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我们对唯物史观进行了正本清源,引进和借鉴西方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注重史料的搜集和翻译。同时,也对封建西欧的经济、政治、宗教、文艺复兴等方面的历史现象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并运用本土的学术资源进行中西比较,还就某些问题展开争论。所有这些,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可喜成就。不过,我们的研究还处在一个初始阶段,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甚至是严重的缺陷,与欧美同行的差距甚大。要使我们的研究水平显著提升,首先,必须努力克服语言关,培养能够运用原始资料来进行研究的学术群体;其次,必须全面梳理西方的相关学术史,为研究提供全面的参照;再次,还必须克服对西方史学的路径依赖,构建中国式的学术理路。唯有如此,我们的西欧中世纪史研究才能跻身于国际史坛。  相似文献   

7.
论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英国中央财政管理机构的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民 《史学月刊》2007,(6):73-78
中世纪时,国库、财政署和私室是英国最主要的中央财政管理机构,三个机构的命运漂浮不定,主要原因是国王及其王室才是财政管理的中心所在。都铎时期,国王们为加强对财政的个人控制,建立了私室财政体制。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初期,中央财政管理一仍旧惯,但1612年的管理革新实践却奠定了后来国库复兴的基础。综观这一时期的财政管理机构的沿革可知,连续性、渐进性、经验性和灵活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1月23—25日,由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主办的欧洲中世纪早期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四十多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学者们围绕着从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是历史的断裂还是缓慢的转变、中世纪早期的"王国"、"国家"、"民族"、"帝国"等观念及其相互关系、拜占庭与西欧的互动、当时诸多编年史记载是否可信、修道思想的解读等问  相似文献   

9.
10.
由于史料相对不足,史学界在讨论中世纪早期西欧犹太人的地位时存在较大的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当时的犹太人是否仍是法律所承认的享有合法权利的群体(罗马人),亦或逐渐成为为社会所排斥的外来者。①吉多.基什(Guido Kisch)认为:在法兰克时代,犹太人的公民地位并未受  相似文献   

11.
美国重视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研究 ,尤其是对中国的研究是随着战后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大增而兴起的 ,美国对新中国的关注 ,目的是使美国的“中国学”研究 ,从单纯的学术探讨转而公开为美国全球战略、国家利益服务 ,这是战后美国研究中国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探讨的是麦卡锡主义时期美国中国学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2.
冷战主宰了20世纪后半期的国际政治。在后冷战时期,许多国家的学者利用新获得的档案资料来仔细考察和重新评估冷战史。自从冷战国际史项目于1991年在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建立以来,冷战国际史这一概念,已经被广为接受。根据相关英文文献,对过去十年美英两国冷战史研究新发展、新动向以及冷战史研究现状,做一总结归纳。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美国的主要冷战研究中心、研究冷战的资料来源和新的研究方法、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英国冷战研究概况等。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年来美国的中国地方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美国的中国史研究逐渐改变了过去“整体研究”的学术形式 ,掀起了地方史研究的浪潮。尽管这一学术转向尚存在诸多缺陷 ,但它拓展了中国史研究的时间和空间 ,不仅为中国史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并在方法论上带来了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论文勾勒了早期美国华侨的赌博情形,分析了他们参赌、设赌的各种原因和社会危害,探讨了华侨社会、中美两国政府对华侨赌博问题管理和控制的效能。作者认为,早期大部分美国华侨热衷于赌博,主要是赌博为特定历史场景中的华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方式,被他们视为实现黄金梦的一条捷径。经济利益的驱动致使华侨热衷开设赌馆,也使华侨堂号勾结警察,暴力护赌。赌博对美国华侨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使一些华侨不能履行自己对家庭的义务和责任,还引发了吸毒、盗窃、"堂斗"等其他社会问题。在控制赌博的行动中,由于华侨社团和中国驻美领事权力有限,威望不高,而华侨赌商和堂号与美国警察互相勾结,致使禁赌行动难有成效。  相似文献   

15.
对汉代的经今古文之争。人们常常作出简单化、绝对化的评判。以《春秋》三传为例,所谓师法家法只是表面上的水火不容。实际上却互相渗透,《左氏》也并非绝对不用《公羊》、《谷梁》之义。由于受时代的政治要求和思维定势的支配,古文学派使用的观点方法仍没有离开今文学家深求圣人“微言大义”的传统。而对于《左传》开启中国历史文化和道德精神的深远意义。汉代学者并未给以更多注意。  相似文献   

16.
国际旅游文献中若干术语的汉译表述:问题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术语的统一及其规范化使用是一个学科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且在反映一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规范方面,也是最为明显的外在表现。本文通过比较国际文献中对有关术语的使用,分析了国内旅游研究中在若干英文术语的汉译表述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概念的本意及其作为专业术语的规范化使用提出了一些思考,以使国内旅游学术研究更加严谨。  相似文献   

17.
美国共运研究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派别,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正统派和修正派。正统派以延续传统史学的方法为特征,修正派受新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影响,以异端性的方法来重新阐释美共历史为特征;正统派持一元论、精英史观的立场,修正派则坚持多元论、民众参与的立场;正统派坚持外来论,修正派赞同本土论;正统派重裁判,修正派重理解。个人经历、知识背景和时代背景的不同,是造成两派对立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仇华飞 《史学月刊》2000,20(1):93-103
美国汉学兴起于19世纪中叶,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早期美国汉学研究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以来华传教士为主体。裨治文、卫三畏是其中主要代表。他们精通中文,熟悉中国历史文化,汉学研究水平之高、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二是注重中国现实特别是关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研究,从而开启了美国汉学注重现实的先河,使汉学研究摆脱了欧洲汉学古典规范的束缚。但早期美国汉学也存在着缺乏专职性和研究群体单一性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9.
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中法建交曾被西方舆论称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当时 ,由于美国和台湾当局的阻挠 ,中法建交的过程曾出现一波三折的复杂局面。谈判之初 ,由于法国坚持中法建交不应以法台断交为前提而使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得知中法即将建交的消息后 ,美国和台湾当局又设置重重障碍 ,竭力阻止中法建交。围绕中法建交与法台断交 ,有关各方折冲俎 ,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外交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美国华人杂碎馆兴衰史,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说明中餐馆在美国的兴起和普及。杂碎馆反映了华裔文化移植到美国社会并进一步在那里发展的过程。在美国,饮食是最早而且可能是最有代表性的海外中华文化的标志。华人的饮食文化伴随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劳动和职业技能、经商能力和资本、家庭及其他文化传统与华人移民一起进入美国。炒杂碎是美国社会族裔文化如何形成的一个有示范性意义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