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列女仁智图》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女史箴图》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曾从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并辅以服饰、器具等图像资料,论证了《女史箴图》非顾恺之作,而应是一幅北魏孝文帝当政时期的宫廷绘画作品。在认识传世早期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当文献严重失载的情况下,借助考古发掘图像资料是解决一些问题的惟一办法。从这一方法入手,我认为传为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虽然被公认为宋人摹本,但是它的原本要早于《女史箴图》,这不但有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屏风画《列女古贤图》为证,而且从衣冠服饰及其它器具的图像也可证明,它的原本可以早到东汉时代。从反复传模中能保存这样久远的图像并且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生活,这件摹本的价值就非同寻常了,至于是否顾恺之作,就不甚重要了。  相似文献   

2.
<正>文物的生命历程,跨越了惊人的时空距离。大英博物馆四层,有一间不起眼的九十一号展厅。每年有八周时间,举世闻名的《女史箴图》在这里展出。这幅画卷传为东晋顾恺之所作,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列颠还是罗马帝国的行省。过了一百多年,盎格鲁-撒克逊人才定居此处,建立后来的『英格兰』。公元十一世纪,法国诺曼人的入侵,改变了英国的历史走向。此后不久,《女史箴图》进入宋代宫廷,成为徽宗赵佶的收藏。  相似文献   

3.
宋本《女史箴图》卷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故宫博物院的南宋佚名《女史箴图》卷为本,对比相关的图像和文献材料,用风格比较、结构分析及逻辑推理的方法,考证出该卷的后九段系临绘唐代同名摹本(大英博物馆藏)而得,前三段临者依照《女史箴》文自创而成,其制作过程是先题后绘。箴文的书写风格属于南宋高宗一路,临者露出了马和之的笔法,故该图临绘的时间是在唐摹本入金明昌内府之前。临写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留下副本,更是出于宫闱教化的需求,以顺应南宋朝廷推行封建纲常的需要。在艺术上,南宋本意味着宫廷首次肯定了北宋文入画中的白描样式。  相似文献   

4.
从山水画法探索《女史箴图》的创作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女史箴图》中一段山水及虎等的造型和画法,对比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画像砖(石)、佛教造像碑和敦煌壁画中的山水及虎等的造型和画法,认为此图只能产生于北魏后期和南朝齐梁时代。从画作的题材论述,笔者认为刘向的《列女传》是一部对社会各阶层都适用的道德教科书,据此而创作的图画为社会所普遍需要,多见于早期画史记录;而张华的《女史箴》是一篇针对晋惠帝贾皇后的讽谏文章,一般只适合于宫廷,而且不是普遍需要,否则会激起宫廷内部矛盾,据此所创作的图画必须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即宫廷中出现有关类似贾皇后的人物,且握有实权的皇帝有整顿内宫的要求。因为没有最高权力的支持,画家是不敢进行创作的。在考察当时所存在的各朝政权时,笔者认为顾恺之没有创作的可能,其它各朝的可能性也极小。只有北魏孝文帝时期,前受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专政,后接废掉和诛杀两位皇后,符合前述历史背景和需要,故《女史箴图》应是魏孝文帝亲政后宫廷画家创作的。文章最后通过对原本与摹本书法风格的分析,否定其为“唐摹本”,而确定其为北魏宫廷绘画的原本。通过文献考证,笔者认为今本《女史箴图》上的“弘文之印”和“顾恺之画”书款均系米芾作伪,“三槐之裔”为王旦家族收藏印,“广仁殿”印为金章宗完颜景收藏印。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6,(12)
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历代书画家临学的重要起始之篇,也是书画鉴赏家们断代研究的标准件。现有大英本和故宫本两本存世,本文论述的是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东晋画家顾恺之(约345~406年),出身士族家庭,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是杰出画家、  相似文献   

6.
鲁力 《东南文化》2003,(4):64-71
古人常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性之美。有关女性的题材,也是古今中外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中国历代均有大量以女性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品留存于世。在画中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来体现不同时期的现实生活、伦理观念和审美趣味,使仕女画成为绘画艺术中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门类,并且充分体现了含蓄、顺从,优雅的儒家仕女脱,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张萱的《捣练图》、周昉的《管花仕女图》、赵佶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寅的《秋风纨扇图》等完全能说明这一点。在中国仕女面一域,古今不少画家皆以此而闻名。  相似文献   

7.
正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个大腕级的人物,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堪称人物画的巅峰之作。其实绘画并不是顾恺之才华的全部,他"工诗赋、书法",而为人更是率真洒脱,当时人送了他"画绝、才绝、痴绝"的雅号。在今天的人看来,他的有些行为不仅痴,甚至有些傻。其实在那让人掩面而笑的怪诞背后,却是  相似文献   

8.
书画作品的跋文对于书画本身的研究非常重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顾恺之《女史箴图》,幅后有四篇跋文,跋文作者以及跋文里涉及数人大都属于元代到明初人.他们是谁?目前并没有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作者翻阅很多资料,从而探得跋文所涉人名情况.  相似文献   

9.
李翔 《中华遗产》2006,(5):170-171
《女史箴图》的作者顾恺之(341—402年)是东晋、南朝刘宋时期江苏无锡人。他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写入史书,留下个人传记的伟大画家,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  相似文献   

10.
<正>一九○年的一天,道士王圆在敦煌清理一处洞窟时,发现了隐藏千年的藏经洞。洞内堆满魏晋至隋唐五代的文书和绘画。令人痛心的是,藏经洞中的珍宝很快遭到劫掠。第一个到达藏经洞的外国人是英籍考古学家斯坦因,现藏伦敦的诸多敦煌文物,便系经斯坦因之手入藏。英国著名学者韦陀将为我们揭开这些旷世奇珍的神秘面纱。大英博物馆很少展出的藏品中,有一批来自中国甘肃敦煌的唐五代佛教绘画。二十世纪初,斯  相似文献   

11.
颜色 《清史研究》2012,(3):88-99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主导下的鸦片贸易给中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而英国商人及英属印度殖民政府却从鸦片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是1907年英国却主动向清政府提议并达成了减少印度鸦片出口直至最终禁绝的《禁烟条件》。本文详细分析了鸦片贸易各方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变动情况,认为英国国内产业升级带动对外贸易的转型,其国内新兴工业资本家力图扩大对华工业品输出,是导致英国主动停止鸦片贸易的根本原因。这不是绅士的慈悲,而是利益的追逐。  相似文献   

12.
邵彦 《中华遗产》2009,(2):16-19
名文名画背后的“失德皇后” 被今人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师名作之一的《女史箴图》具备了文化“巨迹”的一切特质:重大题材、典范风格、传奇背景、明星作者、离难身世、学术热议。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东北围场开放问题,是清代东北史研究中久未问津的一个题目。本文拟就吉林围场、盛京围场开放过程及与此有关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道咸以来东北地区所面临的危机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内地与边疆普遍出现危机。东北地区界临日俄,一八六一年营口开港,外国势力伸入东北地区。《瑗珲条约》、《北京条约》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对印支殖民统治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林泉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法国殖民者对印度支那半岛进一步武装侵略和进行实质性的扩张、并在印支逐渐确立起其殖民统治的时期。1858年,法国入侵印支,1862-1898年初步吞并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相似文献   

15.
六、对封建史学的进一步批判十九世纪末,随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旧史学开始受到了初步的批判。到二十世纪初年,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推动,对封建旧史学作了进一步的批判。这是十九世纪末批判的继续和发展。这是当时兴起的新史学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制造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批判,对于激发人们奋起革命的觉悟和热情,对于改造封建旧史,建立资产阶级新史,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据我初步考察,二十世纪初年对封建旧史学的批判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1.十九世纪末对封建旧史学的初步批判,还没有提出怎样建立新史学的问题。而到二  相似文献   

16.
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新疆文物外流现象之严重,恐怕是空前绝后的。特别是吐鲁番文物,包括许多珍贵的出土文书,被一些国家所谓的“考察队”、“探险家”,通过各种手段劫掠到国外,现分别收藏在苏联、德国、英国、印度、日本、南朝鲜、芬兰等十几个国家的博物馆和文化机构之中。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中国国内市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逐步加深;同时,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扩大了商品流通,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本文着重就后一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二十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十年间的中国史学,既是十九世纪末戊戍变法时期史学的继续和发展,又是辛亥革命以后一个时期的新史学运动的先导和前奏,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这个时期的史学,以往的史学史研究,一般论述较多的是几位著名学者的几种著名的作品,如章太炎的《中国通史略例》、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夏曾佑的《中国历史教科书》,还有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等等,都在不同的方面给我们增进了科学的认识。但在这里也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思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学者李元瑾对林文庆思想研究的观点概述张学惠林文庆(1869—1957)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新加坡著名的华人知识分子。他出生于新加坡,其祖父来自中国福建省的海澄县。在海外华人知识分子的杰出群体中,林文庆的一生极具传奇和代表性。在青少年时期,林文...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华北大地爆发了大规模地农民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夏抗击八国联军达到高潮。这场运动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尖锐化的结果,也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各地反侵略、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发展和总汇合。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