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西域是荟萃东、西化的中心和纽带,它以自身独特的建树,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超越国家、民族和地域界限,博采众长,风迎八方,海纳百川,包容丰富,这种历史化精神与现代艺术化多元陛、开放性的观念相吻合。王嵘近作《西域化的回声》正是把大量历史艺术化现象聚焦在与未来的结合点上,是着力寻求历史与未来结合部的新尝试、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高娥 《神州》2011,(6X):21-21
朱自清的《背影》通过父子二人在浦口车站分手时,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事情来表现浓浓的父子深情。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文本的语言特色:朴素隽永,独具匠心,返璞归真而又意蕴丰富。  相似文献   

3.
傅斯年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作为近代中国学术转折的标志 ,主要针对前此占据学术主流的章太炎门生。傅氏虽然提出历史学只是史料学之类的极端口号 ,但所主张的内容和路径与北京大学国学门的趋向一脉相承。其贡献在于 ,坐言之外迅速起行 ,以新机构聚集一批志同道合者 ,在考古等领域很快取得超越前人的成绩。不过 ,只找材料不读书的偏激 ,脱离学术正轨。受此影响 ,学术主流难免走上窄而偏的狭境 ,导致学术界长期陷入派分的纠葛。  相似文献   

4.
传说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先民们关于自然、世界、自身的文学叙述,具有极大的人类学意义。《圣经?巴别塔》和流传于贵州金沙一带的少数民族传说《汉苗彝的来历》这两个故事中,虽然父的形象、子的形象和塔的象征有其异同,但二者都隐藏着这样的语言观:语言对于人有着本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那么,《北京志·人民生活志》则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是编者用方志这种形式再现北京这块土地上人们生活的恢弘画卷。《北京志·人民生活志》全书702千字,131幅珍贵的史料照片,  相似文献   

6.
张志强 《沧桑》2009,(2):155-156,160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将政治体制划分为共和、君主、专制三种。共和政体就是全体人民或部分人民拥有最高权力的体制。在共和政体下,全体人民拥有最高权力时便是民主政治。孟德斯鸠将品德,即热爱祖国、热爱平等、热爱俭朴,作为民主政治的原则。笔者在简要地展示了孟德斯鸠对民主政治原则的讲解之后,主要分析了孟德斯鸠的理论假设异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国语新文字论》一书为例,系统阐述黎锦熙的国语运动思想和语言政策理论,将黎锦熙提出的“国语广狭五义”“国语新文字”等观点逐一剖析,认为五六十年代国家的文字改革措施与黎锦熙的主张,在基本格局和主体思想上是一致的,并深入探讨其观点对于中国当代语言政策乃至世界语言政策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晶 《收藏家》2004,(4):1-4
清代著名书画家高凤翰,一生命运蹇促。但才情四溢,留下大量名篇佳作。  相似文献   

9.
林志纯先生(笔名"日知")是我国世界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历史比较研究是日知先生学术研究中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之一,他不但对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本身有着深入的思考,而且还身体力行,把这种方法充分运用到了整个中外历史研究的实践当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开辟了一片新的研究领域,而且还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学术观点和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11.
张峰  孙泽涵 《史学月刊》2024,(5):113-126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史学期刊之一,所刊论文从实证维度呈现了民国史学演进的脉络与动向。《集刊》的出版,受到新旧中西学问交叉融合的影响,所载论文具有重视西方新学理、运用新见之史料、继承传统考证法的风格特色。《集刊》的作者群体,牵涉众多史学名家,反映了以史语所为中心的学术社群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学人的交往与互动。同时,史语所以《集刊》为平台,培养了大批具有现代学术理念的史学人才。从国际学界背景观之,《集刊》改革编辑形式,冀图与国际期刊接轨,积极推动“本土”与“域外”学者在学术研究共同领域的交流与对话。可以说,《集刊》作为现代学术建制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推进中国史学由传统走向现代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金颖 《神州》2013,(5):6-6
很早就读过欧.亨利的名作《麦琪的礼物》,那份感动在我开始了挣钱养家之后便深埋心底。今天,读了费振中的散文《有一种生活是仪式》,早年的记忆便如春天的小树一夜之间长成了一片葱茏,心中便有了一种润泽般的感动。  相似文献   

13.
宋立宏 《世界历史》2007,27(6):136-139
自19世纪早期始,西方对《希伯来语圣经》(传统的基督教术语称为“旧约”)的研究就出现了一个历史转向:重构古代以色列人之兴起、他们在王国统一和分裂时期的成长壮大以及第一圣殿被毁(公元前586年)后犹太流散之出现的这段历史,成为《圣经》研究中的显学。时至今日,尽管《圣经》研究领域因为文学理论、人类学、社会学、女权主义、解释学等方法的引进而新见迭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满汉合璧《满洲实录》中的满、汉语气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可视化分析,对满汉合璧《满洲实录》中满、汉语气词进行对比整理并建档,从保护我国濒危语言角度出发,提出满语语言建档的必要性,探究当前满语语气词建档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尝试建立用于翻译经典满汉语料的满、汉语气词对照语料库,以期为我国濒危语言保护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中考,无论是扬州的《回家》、盐城的《温暖的时刻》、广东的《脚步》,还是宜昌的《我的季节我作主》、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绿》,命题都透出浓浓的时代气息,引导考生放眼社会,关注时代;命题都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有利于考生抒写真情,张扬个性。命题指向课标,渗透课标精神和要求,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高寿仙 《世界汉学》2003,(2):143-148
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美国学者的成果是引人注目的。他们之所以能在学术研究上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与他们重视相互之同的讨论、批评,总是对以往的学术成果进行反思,是大有关联的。在美国学者发表的反思性著作中,比较重要的有柯文(Paul A.Cohen)撰写的专著《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①,沈大传(David Shambaugh)编辑的论文集《美国的当代中园研究》②等。  相似文献   

17.
辛呈 《文史天地》2010,(3):17-18
<正>半个多世纪前我作为一名初中生,第一次从历史课本中知道我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此约,共十三款。其  相似文献   

18.
"历史有什么用?"①年鉴学派大师马克·布洛赫以此稚子之问作为他的巨著《为历史学辩护》一书的基本问题。布洛赫此举绝非作态。困难是现实的。对于现代历史学家来说,最大的问题确然不在于如何获取最为详实的材料,也不在于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