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毛泽东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三个世界战略理论,缓和了毛泽东在联美抗苏战略和他依旧部分坚持的革命外交之间的内在矛盾,是对联美抗苏战略的间接和巧妙的辩护,是对革命外交的局部抛弃,是现实主义外交思维的回归。它的提出和实施是60年代的战争与革命外交和80年代以来的和平发展外交之间的必要过渡,是中国外交史上  相似文献   

2.
中苏关系与中国的援越抗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苏关系与中国的援越抗美李丹慧本文对中国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对越南抗美战争的援助以及在此期间中越关系的微妙变化所做的考察,是放在中苏关系演变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其结果说明,毛泽东对苏联实力和目标的认识以及对苏外交战略和方针的调整,是中国观察国...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外交走过了60年辉煌的道路。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过程中,外交战略的演变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到20世纪60年代的"两面出击",再到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直至80年代的"全方位",演变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在这一外交战略演变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新中国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在制定和调整中国外交战略的过程中,牢牢把握大局,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曾有一对夫妇,堪称“珠联璧合”,这就是乔冠华和龚澎。他们两个人相依相伴几十年,走过了战争年代,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又双双站在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大舞台上,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活动是他这个时期政治、军事活动的一个重要侧面,深入研究他在这个阶段的外交实践和思想,对于研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过程,对于搞清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对于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外交思想及其一些基本方针的历史渊源,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6.
正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为维护新中国的独立、主权和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为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友谊,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推动广泛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上世纪70年代初,他协助毛泽东同志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为今天我国外交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宫力 《百年潮》2003,(12):25-32
毛泽东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战略家,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方针的主要奠基者。他一生始终关注着世界风云的变幻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并且及时根据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调整中国的对外政策和策略。毛泽东在中国国际战略和中国外交方面的建树,体现了一个革命领袖的远  相似文献   

8.
近10年以来,西方学术界对毛泽东“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成因、内容、历史作用及局限性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考察,提出了一些较有新意的看法。西方学:术界的这些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国外深入研究毛泽东外交战略和新中国外交史,对当今中国学者深入研究毛泽东外交战略和新中国外交史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幼马 《纵横》2010,(4):14-17
“公共外交”是相对于传统外交而言的一种新型外交形式,作为一个术语被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然而,早在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接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时,中共的第一次“公共外交”活动就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0.
马保奉 《纵横》2008,(4):11-15
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礼宾工作的奠基人,20世纪60年代,他主持了国宾访华礼宾工作的改革,对新中国礼宾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一向严谨细致,在礼宾工作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的优良作风,深深地影响着外交战线上的每一位同志。  相似文献   

11.
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世界风云多变,国际形势处在激烈的动荡之中。世界各国无不根据本国的国家利益,争相利用矛盾,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力求在国际舞台上造成有利于本国力量的对比格局,中美苏几个大国更不例外。美国由于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多年,内外交困。苏联却乘机迅速增强军事实力,向全球扩张,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尼克松上台后,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在从越南“脱身”的同时,转而同中国和解,以便集中力量对付苏联。在这种国际形势下,毛泽东、周恩来从反对霸权主义的角度出发,果断地调整外交政策,顺势同美国恢复接触,推动中美关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正常化。在此基础上结成了包括美国在内的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在“三个世界”理论的指导下,始终强调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样,不仅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的安全,而且有力地遏制了苏联的全球扩张势力,维护了世界和平。毛泽东、周恩来所采取的这个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决策,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从而也使我国登上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大舞台。被世人誉为“最有才华的外交家”周恩来,不仅是制定这一外交战略的主要决策者之一,而且是促成这个伟大历史转变的直接指挥者。他在打开国门后直接同美国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战略思想。与此同时,中国外交战略也做出重大调整:一方面与苏联划清界限;另一方面与美日等国实现了双边关系的突破性发展。在此过程中,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推动中国外交战略调整创造了前提,而重视与欧洲各国的发展并大力援助第三世界国家则有力地改善了中国的外部环境。中国与美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纵横》2013,(11):41-45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后刚刚两个月,毛泽东访苏。毛泽东的第一次访苏行程长达两个月。这个数字在外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毛泽东借助为斯大林祝寿的机会展开了他智慧的外交攻略,不仅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且还获得了援助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工业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4.
李运平 《史学月刊》2007,(3):134-136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为建立、巩固和发展新中国不懈地奋斗了一生。他给我们留下了的丰富的思想、理论和精神遗产,是我们应该珍惜的宝贵财富。"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建国初期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方针,本文试图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作一些探讨,并以此来纪念这位新中国的伟大奠基者。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的人民外交在毛泽东外交路线指引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可了解我们的外交家们是怎样具体进行外交活动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主导下的新中国外交,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革命性。革命总是有其强大的惯性。新中国既然诞生于毛泽东领导的阶级革命之中,这一阶级革命的动力、观念、经验自然也就会进一步影响到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阶级斗争及其统战经验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新中国内政对它的外交的影响,以及传统的革命理念、革命经验与现代外交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种种?格与冲突。它旨在说明了毛时代的外交为什么会一直保持着很强的革命色彩,而且会越来越激进,以至于发展到"文革"初期那种四面树敌的严重地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60年代,从“利用外援发展核武器”到“独立自主、优先发展”,中共中央确立了优先发展核武器的英明战略。在这一过程中,周恩来始终处于决策和执行的核心地位,他的高瞻远瞩和极力坚持对中国发展核武器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保证中国核战略的有效实施,周恩来亲自主持、倡导并执行了中国的核外交,他所提出的中国核外交战略是中国核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战争年代毛泽东就称李先念是“我们的青年英雄”。解放后,李先念从湖北调到国务院任财政部长,就是毛泽东之意,李先念不负众望,从外行变内行,被毛泽东誉为经济工作的“四大名旦”之一。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反冒进”及庐山会议期间,李先念不赞成左倾冒进,曾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但是他仍向毛泽东直言粮食短缺情况并尽力解决。请看《李先念与毛泽东二三事》一文。  相似文献   

19.
《环球人物》2013,(9):18-19
2013年3月22日,习近平开始了他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紧凑的行程,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展示了他的外交思路和风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直以来,相比一般外交出访,领导人的首访总是被赋予更深层次的内涵,也能收获更好的外交效果:1949年1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将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固定下来,为国内经济迅速恢复提供了基础,也带来了国际环境的有利变化;1960年11月,刘少奇出访苏联,改善了趋于紧张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直接领导新中国外交工作长达26年,他为中国与世界的和平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本文就自1997年以来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和现存问题做一简要评述。一、近10余年出版的相关图书概况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国内外先后出版了一批关于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的图书,这些图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