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萍婷 《丝绸之路》2013,(20):22-22
“用而不疑”,语出汉王逸撰《楚辞章句·离骚经章句》,原指殷商武丁的用人政策。后亦日“用人不疑”。五代、宋以后有了完整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说。历代帝王能用此策者,可谓之“贤主”。 段院长是否“疑人不用”,我不清楚,但他“用人不疑”,我可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2.
多一点欣赏     
亦夫 《世界》2004,(7):49-49
历史上凡是成就了一番大业者。多是心地坦荡、襟怀坦白之人。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是不是胸怀宽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是否欣赏他人。又是如何欣赏别人。一个人如果视同道是冤家,看他人一无是处。“他是伤疤我是花”,量终自己也将难有大的作为。只有学会欣赏别人。才能为自己的发展提供“雨细鱼儿出,风轻燕子斜”般和谐的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3.
刘存善 《文史月刊》2004,(10):59-62
六、网罗人才赏罚分明做官,执政,非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不可。要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之忠于自己的事业,阎锡山认为,须“待人以君子”,“接人须礼貌”。首先,他把革命看作头等大事,他要为革命罗致头等人才,而且认为“只有头等主张才能网罗头等人才”。我们且看他在几个关键时刻是  相似文献   

4.
一1958年大跃进,麻城报道亩产3万斤。政协组织委员前往参观,其中有杨开道先生(原华中农学院长,当时划为右派)。参观后返武汉途中,同车的某领导询问杨先生,今天有何感想,杨说:“假的,如果这是事实,就没有科学了。”某领导感到不顺耳说:“杨开道,你在事实真理面前都不低头,右派帽子何时摘得掉。”杨说:“如果把这看成真理,那么我戴一辈子右派帽子是光荣的。”二1959年,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去新洲县参观大跃进,其中有叶雅各先生(原武大林田学院长,当时担任省林业厅副厅长)。在参观某山区时,见到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同行的领…  相似文献   

5.
笑园     
《旅游》1996,(6)
不要称我为老子 妻子:孩子他爸,你还老说孩子不尊敬你,这可是委屈孩子了。你看,孩子的作文都是写你的,题目是“老子思想研究”。 丈夫:看来这孩子对我不只是尊敬,简直是有点崇拜了。你告诉他,我的思想可以研究,但不要有太强的崇拜意识。作文题目最好不要称我为老子,直接写出我的名字,这样就更明确了。  相似文献   

6.
赖世强是一个不太象“老板”的民营企业家。如果只看他那随意的穿戴和朴实的谈吐,为人的谦和,很难把他与拥有数千万元资产的“老板”联系起来,正如贵阳话说的“真人不露象,露象非真人”。但他的的确确是“老板”,不仅有省政协委员头衔,还是资产不菲的永初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只有他带你到他的生产车间,让你参观那一坛坛排成纵队的酒坛,看那一箱箱即将上市销售的“赖永初酒”时,他那双眼睛就会格外明亮起来,说话也异常流畅。他还会舀一碗酒递给你,一边劝你喝,一边问道:“怎么样,酱香味不差吧”。此时,他脸上就会露出欢欣的笑…  相似文献   

7.
5月是吃四季豆的季节。阳光静静地洒进厨房,我闲闲地打理着四季豆。“如果干煸,用那种扁扁的四季豆最好。”这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只要一吃四季豆,我就会想到他。如果他缘那些活着的朋友一样,在城市某个角落过着干篇一律的日子,我怀疑自己还会这样强烈地想到他。他选择了一种惨烈的方式来结束生命——把自己抛到窗外去。  相似文献   

8.
1.长相不令人讨厌,如果长得不好,就让自己有才气;如果才气也没有,那就总是微笑。2.气质是关键。如果时尚学不好,宁愿纯朴。3.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真诚是宝。4.不必什么都用“我”做主语。5.不要向朋友借钱。6.不要强迫客人看你的家庭相册。7.与人搭出租车时,请抢先坐在司机旁。8.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9.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只微笑。10.同事生病时,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病床上,回家再认真洗手。11.不要把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12.尊敬不喜欢你的人。13.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  相似文献   

9.
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后,霍梅尼开始缔造新的神权政治。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他始终不渝地推行“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这一基本国策(以下简称“两不要”政策)。根据这一政策,对内,他建立起了政教合一的新型神权政治;对外,他又积极输出伊斯兰革命,试图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其奋斗目标。“两不要”政策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第一,从意识形态看,  相似文献   

10.
试述唐宋间的"疑孟"、"非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来国 《史学月刊》2003,(10):26-31
唐宋间,随着“孟子升格运动”的进行,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提高。同时,也不断有人提出异议,形成一场颇具声势的“疑孟”、“非孟”运动。同是“疑孟”,表现各有不向,或委婉,或激越,内容涉及孟子的著作、思想、历史地位等诸多方面。怀疑思潮的盛行、对“孟子升格运动”的反动以及政治斗争的需要等原因共同促成了这一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11.
箴言     
《环球人物》2012,(27):95
如果你过分忧虑未来,就会毁掉现在。与所爱的人长期相处的秘诀是:放弃改变对方的念头。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有了机会不要放过,没有机会不要放松。零,只有和实数在一起才有意义;思想,只有和行动在一起才能发出光辉。奋斗者的幸福是从痛苦起步的,享乐者的痛苦是从"幸福"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论著。本文仅就其校勘学思想略作评述。一、胡适校勘学思想的发展线索胡适校勘学思想的发展有着较长的历史。根据胡适自传等方面的材料,可以归纳如下。1、胡适早年在家乡接受过九年的教育,读过许多经史典籍,十几岁时,便有了疑古的倾向。“如有一怀疑也都要予以批判来证明和反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为配合整理国故,大力鼓吹疑古思想,导致《古史辩》七卷的出版,也许就是基于这时的思想根苗吧,以后,他就寻觅一个能解决他的怀疑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崔永元对于他这-次饱受议论的电视行动,有了一套完整的说法:首先,他“不管长征是不是主旋律,它就是历史”而“主旋律是一个正面的词,谁都不要排斥它”,主旋律就意味着不好看,这是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14.
不疑     
张勇 《钟山风雨》2015,(1):63-64
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疑》的小文,倡导怀疑一切,进而探究事情的本来面目,不被权威吓倒,不被既有的结论迷惑。"疑"是一种胆略,也需要相当的勇气,"不疑"则需要更大的智识和深厚的学养,以及知人、察人、识人、信人的气度。宋太祖时,郭进的官职是西山巡检,有人密报说他暗地里和河东刘继元有交往,将来有可能造反,太祖听后大怒,认为他是诬害忠良之人,下令将他绑起来交给郭进,让郭进自己处置。郭进却没有杀他,对他说:"如果你能帮我攻占河东刘继元的一城一寨,  相似文献   

15.
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11,(6):22-22
"微博只有140个字节,在微博里产生不了逻辑,没有事实,就是口水,就是观点。如果你有个孩子,让他看大量口水的话,对他知识的获取,对他逻辑思考能力的建立是极为有害的。"  相似文献   

16.
《南方人物周刊》2013,(3):54-56
平壤一直是软件、游戏和动画外包业很发达的地方。同样技能的人才,工资只有中国的一半,而且由于缺乏商业竞争环境,外国老板压根不用担心他们会跳槽。施密特可能看中了这座“富矿”,因而专程跑一趟探路如果施密特不打算冒政治失信的风险,偷偷和朝鲜人达成帮助其完善“光明网”以换取商业利润的协议,那么他打算从朝鲜赚钱简直是白日做梦。倘若他真那样做,还谈何“不作恶”?  相似文献   

17.
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中的行为决定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敦煌写本解梦“书和相面书主要的矛盾是占辞预兆与人事实现之间不统一,各种占卜、方法如数量标准法等只能部分解决了其中的矛盾,因此敦煌占卜文书中提出了“行为决定论”,这是敦煌写本占卜书对占卜活动的贡献。所谓行为决定论就是好相好梦的实现主要取决于自己行为的好坏。“人好自疑,勿为恶行”,“妖祥不胜善政,怪梦不胜善行。”这样就把梦书里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存在的矛盾全部变通。  相似文献   

18.
沉默是金?     
在一个人才招聘会上,所有的应聘者都围着招聘人问这问那,只有一个人捧着自己的学历端坐在一旁,他知道自己最胜任这个工作,只要招聘人看一眼他手中那张表,他就会得到那份工作,于是他等着。最后他没有成功,招聘人一句话就打发了他:“一个人只会沉默,又怎么能干好工作?”中国人历来认为沉默是一  相似文献   

19.
陈素娟 《神州》2012,(22):233-233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再聪明的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写文章也是如此,要想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作支撑。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或手中的材料陈旧贫乏,考场作文则不能给人以眼睛一亮的印象,结果可想而知。只有广泛搜集素材,才能文思泉涌。  相似文献   

20.
看古今中外人物,教科书教我,用“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这把尺子一量,一切英雄豪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将黯然失色,只有共产党人最光彩。就连大清官包拯也不例外,因为他是封建官吏,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到现实中,这把尺子失灵了。千百年来,包公成为无私廉明的化身,他的故事被演绎成各种文艺形式被老百姓传颂,不论是封建社会的老百姓,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抑或社会主义时期的老百姓,都喜爱他。可见,老百姓自有老百姓自己的尺子。那包公廉洁公正,铁面如山,不畏权贵,体恤民情的形象,不正是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