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来人们又在讨论新民主主义,其用意无非是想推进理论创新和改革开放事业,这是值得肯定的。记得上世纪80年代,对邓小平理论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于光远先生曾说,中共当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里面,还包括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对革命最突出的贡献,首先是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他大胆地打破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城市中心论,成功地进军井冈山,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在农村保存、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并通过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为来日实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另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前不久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回顾和意义阐释形成了一个宣传活动热潮。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媒体手段诸如"文献电视片"之类形式上有很大进步,但知识思想体系依旧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共产党成立的叙事框架中,论说"农民阶级"之"朴  相似文献   

4.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事业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原则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不断克服“左”的和右的错误干扰,形成了独特的统一战线理论和策略原则。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一个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要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里,经历了创立、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5个历史发展时。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与新民主主义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根本前提。 2006年10月11日,胡锦涛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意义与作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我国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根本前提。”对于建国以后,毛泽东放弃了自己创立的新民主主义论,否定了自己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结论,抛开了各民主党派共同制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共同纲领》,急于发动社会主义改造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主义的命运和刘少奇的失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同一个“新民主主义”,潜在的倾向性分歧 新民主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旗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国思想,“新民主主义”在1940年经毛泽东提出,刘少奇等也有论述,到1945年党的七大前后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其核心主张是:“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但并不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是要组织民主联合政府。经过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农民私有财产基础上合作社经济的发展,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即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之后,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赵金康 《史学月刊》2001,(6):99-105
建国前后,刘少奇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前途、党的领导地位、中心任务、国营经济的领导成份等重大治国方略上有一致的认识,这是他们从同样的政治理念思考重大问题必然得出的结论;在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战略实施步骤、对城乡私人经济的具体态度上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他们各自探索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存在时间并不确定,预计大致在国民经济恢复后的十五到十八年以后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但建国三年后他们很快就抛弃了这个设想,大大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主要是因为经济任务于政治目标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王思瑞 《炎黄春秋》2004,(12):45-50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是在中外(主要是中西)比较中产生的20世纪新问题。20年代末、30年代初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思想交锋是名副其实的论战,论战各方都在出版物上比较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并对不同意见做出了回应。后来的两次交锋我以为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论战了,掌握着政治优势的一方往往无意与不同意见者展开思想交流与平等对话。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各说各话。这样,论者之间,迄今就很难摩擦出思想的火花。  相似文献   

10.
王占阳 《史学集刊》2004,4(3):53-61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只是掌握了中国革命的部分领导权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提出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掌握了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由此,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也就转变成为初级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这一理论转型的中心环节之一,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理论,这时也转变为西柏坡时期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理论。按照毛泽东的真实想法,我国建国初期将实行的,实际上并不是延安时期所设想的以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为主导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而是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初级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但毛泽东出于策略上的考虑,还是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经济”。这就是近半个世纪来人们普遍地误认为这种经济制度就是所谓“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方法论是一个多方面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群众路线是根本,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坚持独立自主的文化发展道路是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2.
聂皖辉 《江淮文史》2007,(1):97-109
翻开中国共产党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人毛泽东和王稼祥的名字,经常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王稼祥;中国革命每每处在紧急关头,都有王稼祥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半殖民地半封建为基本社会形态的中国近代历史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宣告结束 ,接续而来的是经历了新民主主义过渡而以社会主义为基本社会形态的中国现代历史。这种社会形态的历史演变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尤其显著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开始。由谢忠厚、李昌远、申玉山、李翠艳撰写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彭真关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思想与实践》(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8月出版 ) ,通过对以彭真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实践活动的研究 ,从一个典型事例 ,向读者展示了这种历…  相似文献   

14.
高学强 《沧桑》2010,(1):109-110
由中国共产党所建立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十分重视劳动保护立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工人阶级的利益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改善当时工人阶级恶劣的工作状况,提出了一系列立法建议,并通过自身努力,切实维护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新民主主义政权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劳动法规,许多地方涉及劳动保护问题。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劳动保护立法对维护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巩固和稳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共产党所建立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十分重视劳动保护立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工人阶级的利益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改善当时工人阶级恶劣的工作状况,提出了一系列立法建议,并通过自身努力,切实维护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新民主主义政权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劳动法规,许多地方涉及劳动保护问题。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劳动保护立法对维护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巩固和稳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新民主主义"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引起了不少争议。我们所说的故事则发生在几年以前,今天看来,它恰好涉及这样一个问题,即"新民主主义"里面有没有"民主政治"的地位?这,也是大多  相似文献   

17.
朱进芳 《攀登》2011,30(4):49-53
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不仅对新中国的成立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以后的实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择和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是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自己的社会价值观进行调整的结果,正确认识这一历程,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正确看待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历史研究是人类认识自身的根本途径,我们应遵循历史主义的一般原则,对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中的影响这一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在明确联共(布)、共产国际、苏联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将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发展演变作为历史分期的依据,全面客观地论述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分析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发生失误和错误的原因以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辨清是非,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富有独创性的理论之一,建国初期准备把这一理论付诸于实践时,却面临了二大战后美苏两极冷战的局面。这一战略态势迫使世界各主要国家必须明确自己的判断选择。在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认识中存在分歧但依然保持团结的中苏关系及建国初美国对华政策影响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最终确立了"现在过渡"的思想,使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发生了变化。然而这一变化却存在着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82年的光辉历程。这82年历史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从1921年党的创立到1949年全国革命胜利,是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前期的29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2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