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在《词的起源》一文中,提到王国继给他有两封谈词的信。而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王国维全集·书信》,却没有收录王氏给胡适的信。1994年12月,黄山书社影印出版了职云志主编的《胡适遗稿及秘合书信》,其中收录了王氏给胡适的一封谈词的书馆(据原件影印)。这封信是回答胡适1924年7月4日的请教。胡适原信如下:群庵先生:顷偶读后村同中“席上闻政有尿”一首《贺新郎》,有云:那人人间校按曲,绣帘初卷;道是华里荒管唱,笑杀鸡坊拍变。“鸡访拍衰”是什么?四日唐、宋史的《乐志》,皆不详“拍变”之义。先生曾浩燕乐史,使中能见…  相似文献   

2.
胡适的绰号     
王树人 《文史月刊》2008,(12):20-20
胡适有5个绰号。一为“子供”。子供是日语“小孩子”的意思。胡适14岁时考入中国公学,得了这个绰号。二为“大书箱”。胡适5岁时开始念四书五经,8岁就能懂《资治通鉴》,当时就得了一个“大书箱”的绰号。三为“黄蝴蝶”。胡适写了一首《窗上有所见口占》,开头两句是“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相似文献   

3.
胡适学识渊博,一生中著作甚丰。仅白话诗就写了千余首,其中有一些诗,胡适称之为“应酬诗”,是应别人的要求即兴而作的,诗句平自如话,并不讲究推敲和押韵,且很简短,有些诗味。如《胡适日记》(1937年卷)中就有他作了几首“应酬诗”的记载:“1月6日,傅作义为先父子余公建纪念堂,来函征文,附上行状。历述他年少时种菜挑担,赶马车,颇能纪实,今特作小诗:拿得起鞭子,  相似文献   

4.
与大海永存———怀念沈尹默先生〔上〕□周而复沈尹默(1883-1971)新文化运动战士朱自清说:“新诗第一次出现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但1917年2月1日,《新青年》第二卷第六期曾发表胡适《白话诗八首》。可能是四卷一号发表的新诗在文艺界引起重视,影...  相似文献   

5.
胡适的《尝试集》中收有一首新诗《蝴蝶》,原见于作者1916年8月23日的《留学日记》: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著名作家丁玲在一篇回忆录中说,她在湖南长沙周南女中读书时开始接触新文学,喜欢读一些比较浅显的作品、诗、顺口溜。比如开头引录的这首《蝴蝶》,她当时就当做儿歌来背诵。其实《,蝴蝶》这首诗蕴含的情感并不浅显,诗背后隐藏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情窦未开的少男少女是完全读不懂的。1933年底,胡适写了一篇回忆录《: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作为《…  相似文献   

6.
胡适求和,却身染痢疾和痔疮 倒也有趣,胡适被郭沫若痛斥一回之后,不是“应战”,而是“求和”。胡适给郭沫若写了一封较长的信。这封信在今天还能看到,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胡适书信集》中就收有这封信。郭沫若在《学生时代》中正好提到了胡适的求和情况和信件的片断:“一鼓的作气的确是很勇猛,使敌对者对于我们也隐隐生了一种畏惧。《周报》发刊不久,《季刊》的四期又出版了,那里面有我的《卓文君》,达夫的《采石矶》,不期然地同时刻薄了考据家,把胡博士骂我们‘浅薄无聊’的话来发挥过一下。就在那时候胡大博士到了上海,他…  相似文献   

7.
《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序言沈寂由皖人撰著、并由安徽出版机构出版的研究胡适的专集,这本由胡适同志著《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恐怕还是第一部,有其特殊的意义。胡晓同志要我凑趣作序,借此对今天研究胡适谈几点意见:首先是资料缺乏。胡适在生前一贯注意让自身资料留...  相似文献   

8.
“胡适博士娶小脚太太”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这首20世纪80年代曾风靡大陆的台湾校园歌曲.是根据胡适晚年的一首诗《希望》改写而成的。2000年的暑假期间,我正是哼唱着它,从黄河之滨的泉城驱车来到位于黄山东麓的安徽绩溪小城,走进了我向往已久的胡适先生的故乡。  相似文献   

9.
记得是1959年,我就读于贵州大学中文系,身材魁梧两鬓染霜的陈果青教授给我们讲授忡国现代文学史》,开课不久即讲到新文学滥筋概况。其中谈到白话新诗(又叫白话诗)最先向旧文学挑战,它冲破了千百年来旧体诗格律的束缚,用现代人的语言,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这个开端始于1917年,胡适是第一个写白话诗的人。这年二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上刊出了他的《白话诗八首》。以白话人诗,在当时是惊世骇俗之举。我们的陈教授说,胡适的白话诗确实是地道的口语白话,但内容贫乏,无病呻吟,接着他给我们念了一首《蝴蝶》:两个黄蝴蝶,…  相似文献   

10.
在1932年7月出版的《独立评论》上,有一篇胡适的文章,标题是《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在当时影响很大。胡适说:“你们毕业以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作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了。  相似文献   

11.
《湖南文史》2012,(12):42-42
在1932年7月出版的《独立评论》上,有一篇胡适的文章,标题是《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在当时影响很大。胡适说:“你们毕业以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作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了。  相似文献   

12.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先生曾于1916年9月作过一首爱国诗歌叫做《他》:“你心里爱他,莫说不爱他。要看你爱他,且等人害他。倘有人害他,你如何对他?倘有人爱他,要如何待他?”  相似文献   

13.
胡适的英文文章“A Philosopher of Chinese Reactionism”(《中国保守主义的哲学家》)发表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这是一篇佚文,与《胡适日记》提到的文章“Goodnow and Chinese Reactionism”有亲缘关系.它的价值在于反映了袁世凯称帝前胡适对新知识分子的认识水平,是理解胡适的知识分子观以及他处理与国家、政府关系的钥匙,还可从中发现他参与新文化运动的动机.  相似文献   

14.
1960年7月17日的台湾《新闻天地》上有块豆腐干小文:《胡适博士有两名女秘书》,说的是——  相似文献   

15.
李珂 《文史天地》2003,(7):63-63
胡适爱作打油诗是出了名的,朋友们戏称他是“榨(油)机”。杨大鼻子,是胡适给好友杨杏佛起的外号。某天,胡适去杨宅造访,不巧主人没在家。胡适独坐无聊,忽发诗兴,留下了一首打油诗《致杨大鼻子》:鼻子人人有,惟君大得凶。直悬一宝塔,倒挂两烟筒。亲嘴全无份,闻香大有功。江南一喷嚏,江北雨蒙蒙。其实在诗坛之上,像胡适这种拿别人,尤其是拿亲朋好友外貌或生理特点开玩笑的例子是“史有前例”的,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与妹妹之间就曾经爆发过一场有趣的“笔战”:据说才女苏小妹天生脑门儿突出。东坡作诗讽刺她:“莲步未离香阁内,额头已到画堂前。”…  相似文献   

16.
董立功 《江淮文史》2013,(5):141-148
从现有材料来看,中国大陆对胡适的零星批判应追溯至1949年5月11日。是日,时任辅仁大学校长、与胡适有着几十年私谊的陈垣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给胡适之先生一封公开信》。这封信除了委婉地指责胡适在哲学思想上一直蒙蔽他.在政治见解上向他做错误的引导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劝胡适回到新社会。  相似文献   

17.
正胡适是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主将的著名思想家、学问家,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界、文化界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思想观点的意义缺乏了解。为帮助一般读者了解胡适,我们编选了这个书系。包括:《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孤独与大胆:胡适自述》、《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  相似文献   

18.
平心论胡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江 《炎黄春秋》2000,(3):14-21
我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胡适。记得读小学时,家父赠我《胡适文存》第一集(共四册),这是一件意外事。我出身农家,家父一辈子当乡村小学教员,却家无一册藏书。我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胡适的书,其意思大概是希望我学写胡适那样的白话文吧。那时我读不懂胡适的文章。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他的名作《文学改良刍议》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呢,所以当我看到他的《文存》时,完全不明所以。  相似文献   

19.
胡适是我国文坛巨擘。蔡元培称誉他“新知深沉”,“旧学邃密”。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写过许多白话诗,也写过一些旧体诗词,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是:  相似文献   

20.
汪幸福 《文史精华》2004,(12):11-16
蒋介石70岁生日时别出心裁,搞了一个"婉拒祝寿贡献建议"的花招,要求台湾各界人士向他提建议。胡适应邀在美国赶写了《述艾森豪总统的两个故事给蒋总统祝寿》一文,于1956年10月底发表在《自由中国》第15卷第9期上,不承想引起了一场大风波,遭到蒋氏父子有组织地批判围剿,胡适还为此大病一场。其中经过请看《胡适给蒋介石祝寿惹风波》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