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6年,二十九军驻平津一带。根据“何梅协定”,日军要求派顾问到二十九军监督,军长宋哲元将日本顾问安置在指定的楼房内,派兵监护,局势异常紧张。国民党政府派孙连仲到保定,多次命令驻北平的二十九军撤到保定,宋哲元军长正感处境困难,犹豫未定,这时刘少奇同志起草主张抗日救国的三条意见,通过二十九军的一位参谋处长作为自己的意见提出给宋。宋军长认为很好,仍未执行撤退命令。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宋哲元为了表示二十九军的抗日立场,曾邀请平、津各界人士和爱国学生代表,到南苑飞机场参观二十九军阅兵。北大校长刘哲、东北流亡…  相似文献   

2.
一、从八路军总政治部到一二九师1936年秋,我同薄一波、安子文等同志经中央营救,从北平草岚子监狱出狱,由组织分配到各抗日前线担负组织领导工作。1937年春,为了争取国民党二十九军抗日,我由北平市委派去二十九军当兵,任南苑兵营支部书记。“七七事变”,北平沦陷,我到了太原,北方局决定我到八路军总政治部工作。太原  相似文献   

3.
七七事变后,张自忠主和 1937年7月7日晚,卢沟桥事变。在7月8日的战斗中,二十九军官兵击退了气焰嚣张的日军,日军没有占到便宜,反而还有腹背受敌的危险,因此暂时停止了进攻。  相似文献   

4.
美国记者采访战时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抗日前线的报道 抗日战争的烽火,自“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迅速燃遍黄河上下、大江南北。驻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地的美国记者,纷纷深入前线采访战况。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记者斯诺便冒着危险,赶到了事变地点,目击了第二十九军士兵身背大刀,手执步枪坚守卢沟桥头与日军战斗及与日军争夺龙王庙、铁路桥及各重要路口的场面。是晚,中日双方当局谈判之后,在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斯诺向日军头目质问:  相似文献   

5.
日本军国主义挑起卢沟桥事变,目的是要先占领北平和天津,藉以控制华北,继而妄图灭亡中国。7月27日,日本参谋本部命令中国驻屯军以现有兵力进攻平、津地区的二十九军。28日,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命令所属将士准备全线抵抗;并通电全国表示:在国家存亡、千钧一发之...  相似文献   

6.
岳南  陈新宁摄影 《山茶》2010,(8):80-101
1937年7月,北平荡动着沉闷、压抑、甚至一丝霉腐的气息。驻扎在北平郊外的日本军队正操枪弄炮进行演练,城内: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秦德纯也嗅出了暗含杀气的血腥味道。于是,在7月7日下午,紧急邀请北平教育、文化界名流大腕20余人歪市政大厅出席军政联席会议,共商御侮图存大计,会议在争论中持续到深夜方散。  相似文献   

7.
佟麟阁将军佟麟阁将军,二十九军中将副军长。追认陆军上将。1935年后,面临日寇入侵的严峻形势,佟麟阁抓紧时间整军修武,他亲自主持二十九军的军官教导团,在训练中,注重激励学员们的爱国意识和抗日斗志,曾对学员们说:“中央如下令抗战,麟阁若不身先士卒,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双耳。”声情激越,闻者动容。1937年,日军在华北各地一再制造事端,准备扩大侵华。7月7日夜,日军驻丰台部队在宛平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第一任副馆长王冷斋,福建福州人,1892年生。八岁人福建陆军学校,毕业后人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与李宗仁、白崇禧等同班。在参加国民革命军讨伐张勋时来到北京,后弃武从文,自办远东通讯社及《京津晚报》。因抨击曹锟贿选,报社被封,被迫移居上海。1935年应二十九军副军长、北平市长秦德纯之邀来北平任市政府参事兼宣传室主任,1937年1月又兼任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宛平县长。1937年7月7日晚,日本驻北平的特务机关和驻丰台日军精心策划了卢沟桥事变。当夜秦德纯就让王冷斋等与日方谈判、调查事件真相。从7月7日夜到7月10日,  相似文献   

9.
瞿定国 《百年潮》2014,(8):54-56
在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的影响下,面对七七事变日军的挑衅和侵略,流亡在北平的东北大学生、抗日义勇军成员和北平各界救亡人士,奋而起事。1937年7月22日,原东北抗日义勇军成员赵侗、高鹏、纪亭榭等在北平昌平白羊城村关帝庙前宣布成立国民抗日军,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美国进步作家斯诺在中国四处奔走,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并不顾个人安危,将受日军搜捕的爱国人士藏在家中,设巧计掩护邓颖超自日军占领下的北平脱险,亲临硝烟弥漫的前线进行战地采访…… 《卢沟桥事变前后的斯诺》将这一切生动地重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1.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驻北平丰台的“中国驻屯军”荷枪实弹进行“军事演习”.向我宛平县城开枪。驻守城内的20军37师110旅21团(吉星文)3营营长金振中率部奋起还击.打响了全国抗战的第一枪。7月28日拂晓.四军由东、南、北三面向北平发动总攻.撒战至广午.第29军副军长傅域间、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我军损失惨重。7月29口.日军进攻大地。3O日,北平、入北相继沦陷。国民政府立即召集各党、派、系首脑在南京商讨有关抗日问题。云贵川各省代表返回后,迅速行动。邓锡侯、孙震率领第22集团军周军、件军.一路由成都步行至宝…  相似文献   

12.
正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日军进攻卢沟桥,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  相似文献   

13.
正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于1937年8月25  相似文献   

14.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冀察当局领导人、29军将领宋哲元、张自忠等人,秉承南京政府旨意,一面组织抵抗,一面与日军交涉,力图和平解决事变。但日军以所谓“不扩大方针”为烟幕,在虚言和平的同时,源源增兵华北,准备就绪即于7月28日向平、津两地发起全线进攻。29军猝不及防,伤亡惨重。在此形势下,军长宋哲元决定放弃北平,并于同日晚率主力部队撤往保定。该军38师师长兼天津市市长张自忠留平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和北平市市长等职。29~30日,北平、天津相继沦陷。8月7日,张自忠宣布辞去所有代理职务,随即隐匿起来,后于9月7日潜离平津,南下参加抗战。这便是张自忠留平的由来和梗概。  相似文献   

15.
汪澎澜 《史学集刊》2000,1(3):50-55
关于二十九军在长城抗战中的英勇表现和辉煌战绩,史家之述评已相当全面,但对二十九军的创始人之一,时任该军总参议的萧振瀛将军的研究却着笔甚少,有待深入。在组织二十九军固守长城、阻击日寇的过程中,萧振瀛四处奔走呼号,积极筹措饷款,购置军火,为二十九军浴血奋战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此外,他还亲临前线,参与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计划,并对全军进行思想动员,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官兵的爱国热情。长城抗战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结束,但二十九军在这次抗战中却取得了局部胜利,其中,萧振瀛将军亦功不可没,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6.
事变爆发 迫使宋哲元及第二十九军就范的阴谋失败,日本人就决心不惜动用武力驱逐第二十九军,达到其独占华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战略目的。 当时,驻防华北的第二十九军的处境是极其险恶的,北有日本关东军和伪满部队的压迫,西北面有伪蒙部队的制约,东有日本人控制的冀东反共自治政府,即使在北平城内也有日本使馆区的军队。北平西南的丰台、长辛店控制在日军手中,天津更是日本华北驻屯军的司令部驻节地,自山海关至北平铁路沿线多处地点都有日本驻军,还有日本特务机关的大量特工人员在华北各大城市中公开活动,制造事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卢沟桥是当时北平  相似文献   

17.
一 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保定相继沦陷,大批国民党军纷纷南逃.日军大举南下,石家庄失守后,平汉、正太沿线各县城相继被日军占领.地处冀西山区的赞皇,北控正太线,东窥平汉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挑起战火,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在侵占了北平和天津以后,8月13日,又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英勇奋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1月上旬,日军先后在杭州湾和常熟以东的白茆江登陆。11月12日,中国军不得不全面西撤。日军疯狂追击。22日,其先头部队就突入无锡,25日晨,完全占领了这个城市,继续向常州武进地区进逼,并猛烈轰炸江阴要塞。27日,戚墅堰陷落。29日,江阴、常州、宜兴宣告失守。 在日本,记述日军攻占常州武进地区的资料不多,但从现在已发现的资料,就可以看出日军在常武地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暴行。 随着日军逼近常武地区,中国军开始从常州向金坛和溧阳撤退,但仍留下一部分抵抗日军。据1937年11月29日日本同盟通讯社报道:“蜂拥突  相似文献   

19.
王蓬 《丝绸之路》2014,(23):1-11
西迁由来这是发生在抗战时期的一件值得追溯、缅怀的往事。 1937年7月7日,蓄谋已久的日军借口一名士兵走失,向北平城郊宛平城发起进攻,遭到驻守宛平的二十九军吉星文团金振中营奋勇抵抗,由此拉开中国人民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史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爆发之初,日寇因憎恨素来爱国的学人,首先轰炸的便是天津南开大学。南开大学为私立大学,为校长张伯苓用毕生资产与心血所创办。闻此噩耗,张伯苓拍案奋起:"日人能轰毁南开之物质,不能轰毁南开之精神。"  相似文献   

20.
张大中 《百年潮》2005,(8):35-37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直在北平从事地下抗日斗争.1939年我的组织关系从天津转到北平,先后就读于育英中学和燕京大学,在同学中开展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陆续发展了一批党员和"民先"队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