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幕府到职官:清季外官制改革中的幕职分科治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原直省总督、巡抚衙门不置属官,司道衙署职官数量甚少,幕府成为事实上的体制外机构。咸同以后,随社会变化与政务增多,文案处与科房数量增加,众多局处所的不断衍生与扩充,分别从督抚衙门内外伸展行政权力,影响中央财政,原有体制弊端更为突出。清季新政的外官制改革,以借用唐宋幕职为形式,通过分科治事体现了近代科层制精神,将体制内外机构整合改造,使幕友成为职官,并设会议厅议政决策,其建置反映了清季内外官制改革的成果,在行省机构从传统官制向近代行政体制过渡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清末浙江谘议局与行政官厅的关系——以谘议局议案为中心沈晓敏关于清末谘议局与行政官厅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认为谘议局只是行政官厅的咨询机构,其法律地位局限纤渺,不可能对行政官厅形成任何制约;另一种则把谘议局与督抚的矛盾和斗争片面化、绝对...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严重社会危机背景下出现的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寄望于"变法"、维持其统治的幻想。而作为新政理论基础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经历督抚协商联衔会奏、江楚会奏,历时8个多月方才完成,其中清政府督抚们的思想变化可供考察之处甚多。本文着重对《三折》的产生背景及过程进行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4.
赵俊明 《沧桑》2008,(6):83-85
刑部从隋唐开始设置后,一直是封建社会中法制制度的核心。进入近代后产生了许多弊端,有许多人提出对刑部加以改革。在清末新政中,将刑部改为法部是一项重要内容,是晚清政府对中央行政体制进行的重大调整之一,也是晚清官制改革中的一件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5.
陈德鹏 《安徽史学》2011,(3):98-102
军兴以后,淮系督抚在河南引进近代军事装备、改革兵制;在河工中购买新式工具、新材料,架设电报线等,开启了河南近代化的大门,为清末豫省新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辛亥鼎革之际,清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已演变为"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是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中央集权对地方督抚收权的结果。关于"权力流向"问题,在清末民初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制度变迁与重建的过程中,清政府的统治权力经由南京临时政府与南京临时参议院,最终转移到袁世凯北洋集团。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对民初政治走向的重要影响,是辛亥革命在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权威一并衰落之际爆发,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乘势而动,从军人干政到军人主政,试图重建统治权威而未能奏效,政局分崩离析,导致民国初年的军阀政治。民初军阀不是清末地方督抚势力自然增长的延伸,而是掌握军队尤其是新军的新生势力的崛起。  相似文献   

7.
陈三立,晚号散原老人,清末“四大公子”之一,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清末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人物)的儿子,近代诗坛大师,诗风自成一派,人品高风亮节,为世所重。但此老的日常生活,好些人提起来,都当作笑谈。  相似文献   

8.
秦汉中央行政决策体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汉时期皇帝拥有最高行政决策权,但皇帝为了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性,建立了相应的行政决策体制,设置决策机构和人员,初步形成了较为严密的决策、智囊、信息、执行、监督体系,采用了廷议、朝议、中外朝议、二府议、有司议和专题会议等不同类型的决策形式,使秦汉中央行政决策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组织机构合理化、决策运行程序化、决策法制化、决策民主化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促进了秦汉时期“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等所谓盛世的形成。它给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决策体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日本教习与京师警务学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朗  施峥 《近代史研究》2004,2(5):31-71
1901年创立的京师警务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警察教育机构,也是清末最大的警察教育基地。虽然京师警务学堂聘用了一批日本教习承担大部分的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并由川岛浪速担任监督(校长),但其主权仍掌握在清政府手中。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警察教育机构,京师警务学堂为清末各地警察学校的创办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对中国近代警察教育和警政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关于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权力格局,学界长期以来多信奉"外重内轻"说。笔者通过对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权力变化的研究认为,辛亥鼎革之际,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实际上已演变为"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在清末庚子至辛亥期间,随着新政尤其是预备立宪的开展,清政府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地方督抚的权力被收束而日益变小,其干政的影响力也有一个逐渐减弱的趋势。但与此同时,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实际效力却并不显著,反而随着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而有削弱之势。这样,便形成"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一方面,清廷并没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也未能真正控制全国的军权与财权,中央集权有名无实;另一方面,各省督抚也不能有效地控制地方军权与财权,在地方已没有强势督抚,更没有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武昌起义前夕,正是地方督抚权力明显削弱,而清廷中央集权尚未强固之时,在此权力转换临界的关键时刻,革命爆发,无疑是对清王朝的致命一击。  相似文献   

11.
清季督抚文案与文案处考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晓红 《近代史研究》2006,15(3):140-150
有清一代,行省最高权力中心督抚衙门的行政运作和结构演变,经历了从私人性质的非正式组织,至正规行政体制建构的重要转变,其过程至少应分为幕府、文案处和幕职三个阶段。其间文案委员和文案处的出现与发展,经历了道咸同光四朝,显示了清季督抚权力上升,中央控制力下移的趋势。这一变化过程表明,清末政制的转型,决非单纯移植西方制度,而是社会变动与实际需求内在潜因促动下,逐渐突破旧有规制束缚,部分借鉴原有体制中的其他形式,以表达新的政治诉求,不断导致职能转变与内容更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后,中国朝野上下逐渐以日本为榜样学习西方,地方督抚在师日举措上有着诸多互动,包括互相商议以应对新局势、已与日本建立联系的督抚积极劝说同僚或为之牵线、后进者主动效仿先进等。这种互动从点、线、面上呈现出时段集中于清末中日关系交好的早期、南方督抚互动更为频繁、内容广泛且循序渐进的特征。督抚群体的互动为各自辖区乃至清廷仿照日本提供了便捷和经验;但也正是督抚的这种自主性对清末的师日活动造成阻碍,限制各地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流动。  相似文献   

13.
清朝后期,黑龙江地区在军府制下已经设置府、厅、州、县,开始由军府制向行省制的过渡。这种过渡不仅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同时为清末黑龙江行政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与晚清学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0 7年至 190 9年张之洞以军机大臣管理学部 ,直接负责清末兴学国策的制定与实行。在他的主持下 ,学部于积极推动普通和实业教育的同时 ,提倡保存国粹 ,继续奖励学堂出身 ,办事方针出现从锐进而缓行、由创新而复古的变化。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可见湖北与直隶的门户立异和人脉渊源 ,对中央教育行政的决策乃至近代教育发展的进程与样态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引入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始于清末新政。晚清因应变局,求才多途并进。新政复行,京师新设部院及各地督抚强调各自特殊性,撇开吏部频频奏调官员,举官权柄下移,官员素质参差。科举停罢后,取士举官新旧混杂,更换及统一标准要求日趋急迫。丙午改制,戴鸿慈等建议仿日本文官考试,嗣因内阁、吏部官制未变而无所附着。以1907年直隶设置官员考验处为契机,清廷颁布《切实考验外官章程》,局部试行官员考试。宣统年间,文官考试章程反复修改斟酌,终因清亡而胎死腹中,成为留给民国的一份遗产。梳理清季引入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酝酿过程,可以观察到渐进式改革中各种因素的纠结影响,理解制度兴革遭遇的滞碍曲折。  相似文献   

16.
唐仕春 《历史研究》2012,(3):161-171,192
1914年,袁世凯政府将清末以来陆续设置的地方审判厅裁撤三分之二,初级审判厅全部裁并。①该事件"几欲举司法而根本推翻之",②被当作中国推行新法制过程中的一大逆流,③成为此后整个民国时期司法与行政不分的背景,以及初级审判组织迟迟无法建立的源头。从江庸等亲历者的回顾,到当前韩秀桃、吴永明、李超、李在全等学者的论著,都涉及这一近代法制  相似文献   

17.
从云板铭文和文献资料的结合上,就兴东兵备道设置的始末、拟设的府厅县、职责的规定、管辖的范围、任职的官员及其政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并认为:兴东、瑷珲、呼伦贝尔这三处兵备道的先后设置,是清末民初黑龙江省确立近代行政建制的一个起始阶段。  相似文献   

18.
清朝省级行政建制大至沿袭明代,但在省级的设官上有很大变化。督抚的设置,清初沿袭明制,但逐渐演变为完全按省为单位设置,至乾隆中期,总督、巡抚作为省级固定性的最高军政长  相似文献   

19.
<正>《二战结束前蒙古社会关系实态调查资料集成》~((1))(以下简称"《资料集》")于2013年10月由日本近现代资料刊行会出版,全部为日文,监修者是日本滋贺县立大学孛尔只斤·布仁赛音副教授。《资料集》分2部,共11卷。第1部为"非开放蒙地调查报告",第2部为"开放蒙地调查报告"。开放蒙地,是清末新政的一部分,清政府将内蒙古的土地(蒙地)向汉人农民开放,鼓励其到内蒙古开垦耕种,并在汉人移民较集中的地方设置厅、县等行政机构,加以管理,以期达到移民实边的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奉天省对县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县公署组织结构的调整,设置管理财务、教育、治安等其他行政机构。这些改革建立和完善了县级政区的行政体制,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县政改革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奉天地方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