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昌城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昌城滥觞于西汉时期的屯垦戍堡,逐渐由军事据点发展为郡县级城市和地方政权的都城,大致经历了高昌壁垒、高昌郡城、高昌国都、唐西州城及高昌回鹘国都五个历史时期。至明初城址废弃,沿用了1400余年。高昌故城这座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国城市营建史上的典型代表,而且在中亚地区也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新疆的历史文化以及丝路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戬 《丝绸之路》2012,(22):65-67
高昌国地处中原与西域交通要冲,成为自汉以降多种文化交流与多个政权争夺的交点,政权的频繁更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嬗变与发展,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动荡不安.统治者利用宗教稳定政权,于是,从四面八方传入的文化中所包含的宗教观念成为高昌人基本的生活需要,面出自于他们朴素的实用主义态度,佛教、道教及对天神的信仰兼容并蓄地被他们所接受并呈共存发展状态,从而流变出了高昌国自己的地方特色.本文以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几件衣物疏所载内容为例浅析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位于新疆东部天山南麓,汉代称“车师前王国”,十六国至唐代称“高昌”。唐开成五年(840年),维吾尔人的祖先回鹘人从蒙古草原西迁中亚,其中一支在高昌建立回鹘王国。在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以前,丝绸之路一直是中国与西方交往的主要路线,而吐鲁番地处古代东西交通孔道。不仅是多民族聚居地,而且有许多来自西亚、中亚的外国侨民在当地定居。东西方不同宗教文化在此交织荟萃,除印度佛教外,还流行西亚火祆教(Zoroastrianism“琐罗亚斯德教”)。据《魏书·西域传》记载,高昌国“俗事天神,兼信佛法”。高昌民间信仰的“天神”属于什么宗教,长…  相似文献   

4.
从吐鲁番出土随葬衣物疏看民间宗教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吐鲁番阿斯塔那与哈拉和卓古墓所出65件随葬衣物疏及功德疏,真实反映了高昌地区自十六国至唐初近300年中民间宗教信仰的变化过程。本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书的排比分析,尝试阐明自前秦建元二十年至唐成享五年共290年间高昌地区社会习俗和宗教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高昌吉利”的铸作时间和钱币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昌吉利”无疑应是高昌国铸造的铜币。所谓独立存在的高昌国,历史上计有:5世纪后期先后由阚氏、张氏和马氏相继统治的高昌王国,6世纪至7纪中期由麴氏建立的高昌王国,9世纪后期至13世纪末则有高昌回鹘国。收藏和研究钱币的人都知道,回鹘统治时期的高昌国,曾经铸造和通行单面回鹘和双面回鹘的铜币,而“高昌吉利”则为汉铜钱,因此,“高昌吉利”铸作于高昌回鹘国的观点可以排除。  相似文献   

6.
以交河故城为代表的高昌城镇是高昌地区或所在地域政治、军事、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以阿斯塔那墓地为代表的高昌墓葬及其出土文物,是全方位透视当时社会的重要标本。  相似文献   

7.
氏高昌王国自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国人杀马儒立嘉为主,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智盛降唐,历十王约一百四十余年。因高昌地处中西交通的要冲,遂成为东、西方使者、商贾往来的必经之地。与此同时佛教当然也传入该地。早在北凉王朝初期,佛教在高昌地区就很盛行,统治者带头信佛,僧人译经讲法甚多,一派宗教繁荣景象。氏时,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高昌佛教出现极度繁荣。氏高昌佛教的兴盛,与众多佛教徒虔诚地布道,高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以及高昌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氏高昌时,僧尼众多,据唐沙门慧立《大慈恩…  相似文献   

8.
麴氏高昌国时期的赋役制度,史书记载尤为不详,今根据吐鲁番文书对高昌国时期赋役制度中的计亩承车牛役制度进行探讨.从而对此制度的具体实行办法,实施范围做一个分析,以提高对高昌国社会经济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林志 《丝绸之路》2006,(5):66-68
高昌故城所在地,秦汉时默默无闻,只是车师前国的一块属境。公元前1世纪是西汉大将赵破奴扫边扩疆,攻克车师后随之归汉,设了高昌壁,为兵屯之地,一直到东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外部威胁的加剧,高昌国末期的砖志中出现了一些以本地的“交河郡”为籍贯的书写,这是“高昌人”认同觉醒的表现。高昌国的灭亡以及部分高昌人内迁中原让入居内地的高昌人感受到自身文化习俗的特殊性,也促进了“高昌人”认同的增强,这在龙门石窟的题记中也留下清晰的表达。贞观年间来自中原的卫士、移民等外来势力涌入唐西州,部分高昌人的遗民认同潜滋暗长;永徽初年麹智湛及徙居中原的高昌豪族返回西州,他们的“高昌人”认同与当地既已存在的遗民认同合流,进而出现了永徽、龙朔年间墓志中“高昌人”书写显著增多的现象。此后对唐朝认同的逐步增强,处于自发状态的“高昌人”认同因为无法得到强化,最终归于消亡。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麹氏高昌国时期的货币流通问题。高昌国的银钱只有一种面值,因为币值较高,不敷使用,所以产生了"半文"的计量单位,在经济生活中,"半文"银钱应当是以其他实物货币如粮食折算体现的。粮食在高昌国的小额交易中充当着实物货币的角色,弥补了银钱币值高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一、从《高昌传》说起高昌“俗事天神,兼信佛法”,最早见著于《魏书高昌传》,①此后,《隋书》、《北史》的《高昌传》②有同样的记载。这一记载使我们对晋至初唐,即高昌郡、高昌国时期高昌地区的宗教信仰状况获得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与此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疑点,人们...  相似文献   

13.
屯城是两汉经略西域的重要军事据点,在两汉不同时期,随着中原王朝西域战略的变化,西域屯城布局也随之相应变化。西汉西域屯城主要布局于天山南麓的轮台、渠犁、焉耆、龟兹、伊循、楼兰及靠近匈奴的车师前国;东汉则侧重于伊吾、柳中、高昌、楼兰等汉匈对峙的前沿地域,以及汉匈对峙外缘的昆仑山南麓疏勒、于阗、精绝等地,从而使两汉的屯城布局由最初在天山南麓、东麓重要区域的点状、线状布局,进而呈现出在环塔里木盆地周缘环状布局的态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两汉治理西域的策略,经历了一个从初始探索到逐渐成熟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王素先生的《高昌史稿·统治编》是作者计划撰写的约200万字的《高昌史稿》的第一编,其他四编分别是《交通编》、《政制编》、《经济编》和《文化编》,据说有的已经完成有的还在撰写中。《高昌史稿·统治编》共六章:第一章“姑师与车师前国(先秦至西汉中期)”,第二章“高昌壁垒(西汉中期至西晋)”,第三章“高昌郡(上)(前凉至段氏北凉)”,第四章“高昌郡(下)(西凉至沮渠氏北凉流亡政权)”,第五章“高昌国(上)(阚氏、张氏、马氏王国)”,第六章“高昌国(下)(麴氏王国)”,后附“高昌统治年表”。自本世纪初以来…  相似文献   

15.
唐开元、天宝时期 ( 71 3~ 75 6)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年代 ,国家统一 ,经济、文化繁荣昌盛 ,西北边陲的开拓 ,丝绸之路的畅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贞观十四年 ( 640 )唐平定高昌后 ,在交河设立了安西都护府 ,后迁龟兹 (今库车 ) ,主要管辖塔里木盆地各绿洲城国至葱岭以西地带。  相似文献   

16.
一、高昌故城概述高昌(维吾尔语Qara-hoj a),又称“哈拉和卓”、“火州”、“霍州”。高昌故城城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40公里,三堡乡政府东南2公里的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地区。高昌故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代,公元1275年毁于战火,公元1383年后废弃,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7.
阚氏高昌王国与柔然、西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鲁番新出土的阚氏高昌王国永康九年、十年高昌出人、出马护送外来使者文书,记录了来自漠北的柔然汗国、北印度的乌苌国、南朝刘宋、塔里木盆地南沿绿洲王国子合、南亚次大陆的婆罗门、塔里木盆地北沿的焉耆国的使者,透露了出使原因及经过高昌往返于柔然汗国的路线。公元5世纪下半叶,送使文书所出的高昌,在柔然汗国控制西域、交通南北时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杨文清 《新疆钱币》2004,(2):51-51,53,F003
西州回鹘是9世纪中叶西迁回鹘的一支,以吐鲁番和北庭(今吉木萨尔县)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史称(火)州回鹘,又称高昌回鹘,其首府设在高昌城(今吐鲁番市高昌故城)或称亦都护城(Idikut-xzhri),“Idikut”一词来自“Idik—kut”(“圣福,神圣的陛下”,为我  相似文献   

19.
喀喇汗王朝与高昌回鹘汗国都是鄂尔浑回鹘汗国覆灭以后西迁的回鹘所建立的。作为现代维吾尔族整体形成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喀喇汗王朝与高昌回鹘汗国之间除了原先就存在着的血缘关系外,在长期为邻的过程中还形成了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北原的大戈壁滩上,有片古冢垒垒的茔地。这是公元3-8世纪的高昌各族古代居民寻求身后安乐的幽冥世界。它占地万亩,墓葬不计其数。9世纪中叶在此屈起,的高昌回鹘汗国称它为阿斯塔那,意为“京都”,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古人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