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日本有史以来就不断地吸收中国文化,可以说其古代发展史就是吸收中国文化的历史。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中国文献被大量地介绍到日本,对促进社会、文化、语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有很多重要文献在我国已经失传,而在日本却部分或完整地被保留下来。对这些遗失于东瀛的逸书、逸文等资料的研究对于我国的古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和名类聚抄》的引文为中心对今本《释名》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
吉林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1 2月出版了耿铁华教授撰著的《中国高句丽史》 ,这是继李殿福、孙玉良《高句丽简史》 ,刘子敏《高句丽历史研究》 ,马大正等《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之后我国学者撰著的又一部有关高句丽历史研究的重要著作。对于高句丽历史研究 ,我是一个后来者 ,尽管也是《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和《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的作者之一 ,并也撰写了数篇有关高句丽历史的研究论文 ,但自认为对高句丽历史的了解还是属于皮毛。耿铁华先生则是我仰慕已久的大家 ,他撰著的《好太王碑新考》以及参与主编的《高句丽史籍汇要》、…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代成书的《仪礼》是我国现存最古也是最重要的文化古籍之一.它详细记载了我国文明社会早期曾经出现过的一整套名物典章制度,而这套制度又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效法.因此,《仪礼》不啻是封建礼制和封建文化的一大渊薮,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从传说中的孔子删定《仪礼》至今,人们对它做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前人的整理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不尽科学,扦格难通的文句也还不少.本文所要讨论的“竹簋方”就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化研究的一个启示──评《高天原浮世绘—日本神话》周颂伦能够用以说明近10年来我国日本研究不断发展的最主要的标志,恐怕就是一大批有关日本文化研究的著作和论文的问世吧。笔者的专业虽是日本历史,也曾悉心对日本文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过学习性的整理。不...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在《“木刻纪程”小引》中说:“中国木刻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体面的历史”。版画对于普及和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古代的木刻画从隋唐至明清曾经有过一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因地区与风格的不  相似文献   

6.
刘家和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在世界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上都有卓著的成就。长期以来,他善于进行历史比较的理论思考和实证性研究,对希腊、印度、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过个案的研究;并致力于把中国古代历史纳入世界史的体系之中,同时在世界史的背景下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索。此外,对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一书,系日本著名东方学家松田寿男先生关于我国古代天山边疆和西域史地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1956年出版,1970年增订再版。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4月出版了根据增订版翻译的中译本。该书由绪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及《补考》增补组成。绪论部分主要论述天山山脉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意义,指出天山山脉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干线“丝绸之路”的母胎,是东西方文化的分水岭。一方面,它起到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之间万里长城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天山山脉成为各种形力犬牙交错的活动“焦点”,尤其是游牧民族活动的舞台。第一部分,论《汉书》中的天山诸国。作者以评论《汉书·西域传》的史料价值为基础,对书中所载  相似文献   

8.
唐嘉弘教授所著《中国古代民族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是一部研究中国民族史的专著,涉及面颇广,探讨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和东南广大地区内的许多古代民族的源起、流布、融合、文化特点及其历史地位等;在时间上,上自先秦,下迄明清,全书约40余万言。应当说,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民族史研究的丰硕成果。中国古代民族史的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历史  相似文献   

9.
也谈新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日本人形象问题赵立中国和日本是同处于东方文化圈、地理上又鸡犬之声相同的近邻。历史上,庞大的汉唐文化恩典,曾给予日本古代文化与民族性格的形成,以无可估量的巨大影响。而近代日本文化的杰出成就,又使得这个腾飞的岛国成为文化已然滞后的,...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76,(3)
这些年来,苏修在考古、历史等各个方面加紧炮制种种谬论,为社会帝国主义的反华侵华和霸权主义效劳。瓦西里耶夫的《古代中国文明的起源》就是其中之一。瓦西里耶夫是一个自封的所谓"古代中国史专家"。他在1964年发表过一篇《关于外因影响在中国文明发生中的作用》,以种种捏造的材料贩卖臭名昭著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时隔十年,他又改头换面,用一些貌似客观的词句重弹旧调,宣传什么"外来信息是中  相似文献   

11.
日本古代国家形成时期的倭人和邪马台国,最初都是由我国的古籍中提出来的。在《山海经》、《论衡》、《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等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是研究公元三世纪前后日本历史的重要文献。尤其魏志东夷传中关于倭人诸国的记述,是一篇精采而完整的日本古代社会经济史。后世日本历史学家称之为《倭人传》,确实是极其恰当的命名。  相似文献   

12.
刘泽华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学者,他提出的王权主义学说对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独特价值。十余年前,刘先生曾以《分层研究社会形态兼论王权支配社会》(《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为题分析王权主义与社会形态的关系,近年来,刘先生又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时,对王权主义理论与儒家思想文化关系、中国政治思想史未来研究趋势等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2006年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众多。首先是专著陆续出版。稻叶一郎《中国史学史研究》(京大学术出版会)、太田幸男《中国古代史和历史认识》(名著刊行会)、金子修一《中国古代皇帝祭祀研究》(岩波书店)、佐竹靖彦《中国古代的田制和邑制》(岩波书店)、籾山明《中国古代诉讼制度研究》(京大学术出版会)等论著都是必读书,应专门进行评论。川又正智《汉代以前的丝绸之路》(雄山阁)也与这一时期的历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石刀是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区古代的一种重要石制工具。由于石刀流行的时间长,分布的地域广,出土的数量也极多,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因此有不少的中外学者都对此进行过研究。例如,20世纪50年代安志敏先生在《中国古代的石刀》一文中就对中国古代石刀进行过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试谈我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对日本的文化影响中山大学肖平有关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中寻找日本民族文化之根源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日本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作为此研究的一部分,拟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要素,来探讨在日本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我国古代东北少数...  相似文献   

16.
梁方健 《民俗研究》2004,(2):182-184
古代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是我国古代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礼”的文化,中国政治就是“礼”的政治,中国历史就是“礼”的历史。传统礼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以现代学术视角对传统礼学进行探讨研究则是清理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丁鼎博士的新著《〈仪礼·丧服〉考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7月)就是一部对传统礼学进行现代阐释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7.
继2001年《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下简称《丛论》)问世之后,马大正等先生又推出了《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下简称《续论》)。读后颇感欣喜,觉得这部合著不仅在学术成就方面新,同时在诸多方面的认识高,使高句丽历史研究又深化了一步。  相似文献   

18.
<正>本期由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研究、中国古代边疆开发与国家治理、专题研究三个专栏组成。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研究专栏是近年来《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提出并准备长期坚持的固定栏目,旨在组织和引领学界对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深化对中国历史进程的认识。本期刊发的3篇论文,分别从思想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意识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重要现象进行了考察。《文本与政治变迁》以战国晚期至东汉前期重要的思想文化著作为切入点,探讨了文本的形成与秦汉专  相似文献   

19.
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形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我国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但过去学术界对宗法文化研究,往往局限在古代和汉民族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宗法制对少数民族是否产生过影响?如果少数民族有宗法,...  相似文献   

20.
灯是照明的器具。古代叫镫,亦叫锭。我国的古代灯具,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存,它包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古代历史和艺术的重要实物例证之一。《说文》载:“镫,锭也。锭,镫也。因为锭中置烛,故谓之镫。”灯源于何时?从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考察,我国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灯来照明了。例如,《楚辞·招魂》载:“兰膏明烛,华灯错些。”又如,1976年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银首人涌灯与十五连盏灯树,均系我国古代灯具的艺术珍品。笔者通过贵州境内出的灯具,对贵州何时开始使用灯来照明,贵州早期灯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