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乐山诸亭新记○吴继路初次去四川乐山参拜大佛的人,被凌云山“世界之最”的大石佛吸引震悚,又在三江汇聚,两峰并峙的奇瑰景观前倾倒,往往对名胜遗物的细部漠然忽略。凌云寺和乌尤寺周遭如同名贵宝石项链一般,错落布置着亭子;具名者两山各有十座,形制各异,来历有别...  相似文献   

2.
南京东郊紫金山,范围辽阔,亭子众多。本文所记的四座亭子,分布于中山陵墓四周,建造于民国18年(1929)孙中山奉安大典前后,皆为中山陵之纪念性、辅助性建筑。四亭或在山巅,或在岗岭,或在道旁,或在山阜,按建筑时序是为议政亭(见图一)、仰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字子清,号荔轩。他的别号楝亭,更是人所习知的。他刻的书常以"楝亭"标题,也是他这一别号传播的一个有利条件。若问他这别号的来源,便觉得不够十分具  相似文献   

4.
1980年10月,河南省偃师县缑氏镇永庆寺旧址出土宋代《永泰陵采石记》碑一通。碑质为青石,高2.6、宽1.29、厚0.27米,碑文二十二行,每行二十六字,楷书。碑首书写《永泰陵采石记》。碑文记述了修筑宋哲宗赵煦寝陵采石的经过。赵煦于公元1086年执政,共做了十五年皇帝。碑文首句记载:"大行哲宗皇帝以今年正月十二日己卯奄弃万国",说的正是他在元符三年(1100年)死去。按照朝廷丧葬礼仪,立即开始浩繁的建筑工程,仅采石一项,据碑文记载,规模就很惊人。由于北宋  相似文献   

5.
正盱眙矿产资源丰富,仅玄武岩和石灰岩储量就近200亿吨。盱眙采石由始而终,历时1300余年。现从《盱眙县志》《盱眙年鉴》及相关资料记载中撷取几个重要片段,以期模拟盱眙采石变迁轨迹。唐、宋时期,筑城池、建庙宇、立祠堂、竖牌坊,尤其是建民房,皆为手工就地以铁锤、铁杵等工具开采石料。盱眙城区自古以来主要街道,均为石板铺成,现存部分老街还保留着一些十分光滑且中间印有车辙的石板路,为盱眙老城和盱眙采石历史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明代河南浚县盛产花斑石,北京宫殿及陵寝营建,多次在此采办花石。浚县所发现的天启六年皇极殿采石摩崖题刻,是明代北京营建石料采办的重要史料,为明代宫廷营建史研究和故宫太和殿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石料采办遗迹资料。  相似文献   

7.
1984年,我们在吴县通安乡青峰村,发现石刻一方.青石质,高143.5、宽68厘米,额趺已失,碑体完整,个别字迹已漫漶,碑文阴刻竖行楷书17行,满行55字,碑右首行镌“龙柏亭记”,碑左下侧落款:“王稚登撰长洲杜大绶书郡人陆士仁篆额镌刻于明万历乙巳年(1605)”.该碑虽是一方始建阳山龙柏亭的记事碑刻,但碑文却涉及到王稚登的籍贯、出身等历史问题,具有史料价值.同时,该碑是当时声著吴中的王、杜、陆三人合壁而成,又是一方书法艺术珍品.原石现已镶嵌在吴县文管会无梁殿碑廊,供人观览.  相似文献   

8.
李先耕 《文献》2002,(3):266-273
《郘亭知见书目》即《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一般都标为清人莫友芝著.1934年《北平图书馆书目·目录类》则标为"清莫友芝撰,子莫绳孙编",这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采石矶,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军事要地。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所载,牛渚亦名采石。兴平二年(195),孙策率军渡江、攻占牛渚。建安十八年(213),“孙权使孙瑜自溧阳(今江苏溧阳)移兵屯牛渚、闫是以后,常为重镇。”也就在采石发展成为军事重镇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11.
海拔2386米,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根草,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的卡瓦夷真火山口像一个巨大的漏斗,漏斗深处是世界上最大的硫酸和盐酸储湖。酸湖附近,温度很高的火山气体每天可凝结成4吨左右的硫磺石。这些黄色硫磺石被当地人视为黄色宝石,虽然开采劳动艰苦卓绝,但直到21世纪的今天,传统的开采劳动从来没有停息过。  相似文献   

12.
赵焰 《江淮文史》2011,(2):115-124
一一直诧异的,是李白为什么如此受到中国人的欢迎。起先,似乎并不是这样的。李白在世的时候,虽然名气很大,但并不是誉满神州。这一点,从李白  相似文献   

13.
清丰亭     
河南省清丰县城西北隅 ,十字路口有一直径为 60米的圆形大花坛。坛内矗立着一座引人注目的清丰亭和一尊受人仰慕的张清丰塑像。亭子系六角重檐攒尖顶 ,通高 1 0米 ,木石结构 ,上覆黄色琉璃瓦 ,下层六条垂脊分别饰以仙人、凤、鱼和神兽 ,上层则是天狗、坐狮、飞马和神龙 ,尖端置葫芦宝顶。南面重檐之间悬挂一块金匾 ,上写“清丰亭”三个大字。外观既金碧辉煌 ,又古朴典雅。亭内梁、枋、额、板上彩绘图案有“岳母刺字”、“蔡顺拾椹”、“文帝尝药”、“姜诗鲤鱼”和“木兰从军”等历史典故 ,还有“六塔晓月”、“龙潭夜雨”和“江渎灵泉”等…  相似文献   

14.
<正> 1989年10月30日,我在去腰带山遥测地震台搜集资料时,在山顶看到一块破损的石碑。正巧这时在《文物春秋》第三期上登载了张守中同志撰写的《张人骏家书日记发现简介》一文,因而使我认识到这是一块有价值的碑,应当做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得悉消息后,张守中同志来到唐山,1990年7月,我们一同上到海拔648公尺的腰带山顶,同行的还有唐山市文管处孟昭勇、丰润县文保所宋志民,陈绍伟同志。  相似文献   

15.
北固亭新记     
  相似文献   

16.
西游新记     
古有“川南第一山”之称、“缩地小峨眉”之誉的中岩,位于四川省青神县城南9公里处的岷江东岸,全山分上、中、下三岩(三寺),通称中岩。相传为唐代高僧十六罗汉之第五罗汉诺讵罗尊者所辟道场,唐代建寺。 在中岩上寺有一座高数百尺,上侈下缩,形如观音菩萨“玉净瓶”的石峰,人称:宝瓶峰。在宝瓶峰旁边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青年时代求学的“中岩书院”。苏东坡在中岩求学期间,和书院执教、青神宿儒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小姐唤鱼联姻,也成为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在书院对面的慈姥峰岩壁间,有巨石凸凹成的孙悟空师徒头像,神形兼备。这几组画面向人们展示的便是——  相似文献   

17.
解放前,在三江县龙胜乡与高基乡交界地,有一座凉亭,叫分界亭。建亭前,为地界事,两乡官庶纠纷频繁,仇怨日深。在亭址处争执乃至械斗,互有重创,当地有识之士,为两乡民计,倡议建亭于兹,以求界壤分明人和业兴。此议颇军民意。经两乡富庶协商,合理分析遂按地形地貌,在此建造六角亭,同时书写名联三副,在龙胜多侧二柱,以‘’高基”二字冠首,即:高耸人云基层巩固在高基乡侧二柱,以“龙胜”二字冠首。即:龙楼凤阁胜地名区在中间二位,则以“天界”二字冠首。即:天然疆域界地分明建亭后,两乡官庶往来,总在此亭歇息,拈须诵联,…  相似文献   

18.
《王稚登撰<龙柏亭记>碑考录》一文(载《东南文化》1988年第3、4期合刊,下简称《考录》),对吴县阳山《龙柏亭记》碑的发现始末,碑文撰者王稚登的乡贯、出身及碑文所记明代万历乙巳年间吴中旱灾的史实均作了十分详细的考核。编者也认为:《考录》“披露了些许新材料。”(见该期“石刻研究”专栏《编后记》)。 《考录》一文,抑或是作者疏忽,持论多有误,略作辨正于下:  相似文献   

19.
20.
苏轼与亭     
亭在中国古时是公家的房舍,建在路旁,以便旅客投宿。秦汉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十亭为一乡。如今园林中的亭,指有顶四边无墙的建筑物,与其原意不同。自古以来,许多名人都与亭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无数有趣的佳话。北宋大文豪苏武一生与亭的关系更为密切,他爱写亭、喜建亭,后人又乐于在他寄居驻足的地方建亭纪念他。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苏武爱写亭。苏武是一位多才多艺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诗词歌赋无所不精,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于散文号称“八大家”之一,对词首创豪放派,书法列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将文人画推向高峰。在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