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渠县出土的东汉石辟邪钱树座1981年3月,四川渠县历史博物馆在该县土溪乡城坝村一农民家中征集到一件石辟邪钱树座.经实地调查后,发现出土处乃是一早年被盗的东汉砖室墓.墓已坍塌,距地表约0.9米,好砖已被取走作它用,遗留的残砖为花边砖,一律为美形几何...  相似文献   

2.
《文物》1961,(1)
陕西考古所涇水队在攷古调查时,发现了一座东汉墓。此墓位置在邠县雅店村涇水北岸上,当地农民在打窰洞时发现,并取出了部分砖、石门、石框及随葬品。我队于五月下旬派人进行了清理。一.墓葬形制与结构:此墓为长方形竪穴砖券墓,由主室、耳室、墓道三部分组成。主室长5.60、宽2.25、高2.40米,墓壁系用长36、宽18、厚8厘米的长条砖平砌而成,顶部成圆拱形,墓室底面亦用长条砖交错平铺。耳室在主室的南边,长2.15、宽1.30、高1.6米,地面低于  相似文献   

3.
1991年4月,神农架林区阳日镇大坪村一处山坡崩塌,露出一座古代砖墓。不久,大坪村农民又在一农田中挖出古砖。神农架林区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员赶到现场,发现是两座砖室残墓。两座残墓位于大坪村西部,东北距阳日镇4公里,东南距关门河1.5公里(图一)。由于墓室已崩塌,并暴露在外,林区文化局,文管所组织人员对其进行抢救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渠县出土东汉石辟邪钱树座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渠县出土东汉石辟邪钱树座及相关问题王建纬1981年3月,四川渠县历史博物馆在该县土溪乡城坝村一农民家中征集到一件石辟邪钱树座。经考古人员实地调查,发现出土处乃是一早年被盗的东汉砖室墓。墓已坍塌,距地表约0.9米,好砖已被取走作它用,遗留有残的花边砖,...  相似文献   

5.
四川汉代画像砖上的佛塔图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86年6月,四川省博物馆派人到广汉、什邡一带调查征集文物。在什邡县皂角乡白果村马堆子发现一座东汉画像砖残墓,在此墓的废墟上采集到东汉完残画像砖和花纹砖四五十块。这座墓是1972年白果村村民在修建集体饲养场时挖出的。据当时在场的农民反映,此墓共出土车马砖四、五百块。我们调查的结果表明,这个墓的平面画像砖和侧面花纹砖确实很多,  相似文献   

6.
西汉土坑墓在合马镇罗村梅子拗之赤水河畔。1991年10月对日,该地农民在挖地基时发现。经省、他文物主管部门清理发掘,共发掘出陶器、银器、铜器、铁器、石器等重要文物数百件,另有些尸体残骸和丝绸化石。经鉴定,属石槽土坑型汉墓。东汉砖石墓在合马镇大渡口。1991年12月6田县文管所所长蔡永德发现后,报省文管会进行发掘清理。墓砖绝大多数为带公母样的梯形砖(有少量为长方形),砖一侧有菱形花纹,砖与砖之间样卯相扣,排列紧密。墓内发掘出铁、陶、铜器物数十件及马骨架一具。五岔岩墓群位于县内大坝镇五岔河岸,距县城44公里。已发…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南阳县辛店乡熊营画像石墓南阳市文物研究所图一墓葬形制图南阳县辛店乡是画像石墓比较集中的一个地方,以前曾陆续发现和发掘过几座画像石墓。1988年秋,农民在辛店乡北1公里处的熊营村东头制砖取土时又发现一座画像石墓。县乡文化部门发现后,立即上报地区文...  相似文献   

8.
江苏六合南朝画像砖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六合县樊集乡农民在耕田时发现一座砖室古墓。1993年11月,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出土南朝画像砖等文物。现将墓葬清理情况简报如下。墓葬结构墓葬位于六合至樊集公路南约150余米  相似文献   

9.
西安东郊韩森寨汉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11月中旬,红光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在兴修水道过程中在西安东郊约三公里的韩森寨村北,第二职工医院东院墙外,发现砖室墓一座,墓室保存完整.兹将清理经过简述于下:一、墓室结构此墓是由主室、耳室、墓道组合而成,方向正东西,为一土洞砖券墓.墓长方形,东西长4.2、南北宽1.86、高1.82米.西、南、北三壁用砖平砌而成.砖长38、宽18、厚9厘米.由南、北两壁开始起券,越向上越内收,直至顶部成为券洞式的墓顶.砖顶正视为梯形,砖长38、宽18.5厘米,梯形顶端上宽6.5、下宽5.5厘米.左耳室是一土洞,只是在墓室砖壁上券一弓形室顶.耳室长1.1米,宽92、高76厘米.起券砖与主室券顶砖大小同.墓室用条砖铺地,长宽与墓室壁砖尺度同.墓道未作,仅知宽为1.04米,深为7.92米.二、随葬品的位置室内人骨腐朽,只有一些板灰、草木灰及棺钉,在板灰内发现有五铢钱九枚,  相似文献   

10.
西晋王氏砖志梁永照1979年河南省孟县南在镇河大队农民在南家洼地取土时发现一块墓志,为灰色砖,长48、宽24、厚10厘米,现藏于孟县博物馆。由于种种原因,该墓志的出土情况已无从得知,出土地点也没留存任何迹象。砖表的正反两面共铭刻106字,为隶书。现录...  相似文献   

11.
山西运城西里庄元代壁画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初,在山西省运城市东北约15公里的西里庄村南,当地农民取土时发现一座元代壁画墓。运城市博物馆闻讯后,即派人进行调查。同年8月,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概况此墓为长方形单室砖券墓。墓向正北。墓道、墓门及墓顶大部已毁。墓室长2.3、宽1.32、残高约1.3米。墓门开在墓室南壁,宽0.8、残高1米,用条砖封堵。墓室地面经夯打,未铺砖。墓壁均用条砖单层砌  相似文献   

12.
山东淄博市临淄宋金壁画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7月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的农民在田间发现一座古墓 ,该墓为砖构的多室墓 ,存留有精美壁画 ,随葬品仅为“开元通宝”和“元通宝”各 1枚 ,该墓为宋金时期遗存  相似文献   

13.
广东新兴县南朝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6月,新兴县农民制砖取土时发现一座砖室墓,县文化局迅速向地区文化处和省文化厅作了汇报,地区文化处和省博物馆先后对该墓进行了调查,并将全部出土文物收归新兴县文化部门收藏。现将情况简报如下。墓葬位于新兴县东城镇扶桂乡虎曼山的西北坡,离新兴县城10公里。农民过去在这里挖土时还曾发现两座砖室墓,据说形制与这次发现的墓相似,但已被毁。  相似文献   

14.
1958午4月,在河南偃师酒流沟水库西岸,发现了一座墓壁嵌有杂剧雕砖的宋墓.这座墓室在发现时,墓顶已经损毁.出土器物只有瓷盘和铁铲.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四角有砖柱,柱头和补间斗栱皆为"把头绞项造",东西两壁都砌有板门和直棂窗,六块雕砖画都嵌砌在北壁上.根据墓室仿木建筑的结构来看,应该是北宋末期的墓葬.目前发现的宋金时代形象化的戏剧资料,有明晋藩旧藏的两幅南宋的杂剧画、天津市博物馆藏的宋画"龙舟图"中的水傀儡戏、天籁阁旧藏宋人傀儡牵机图和1959年1月在山西侯马金大安二年董氏墓中的杂剧砖俑和戏台.另外,1952年在河南禹县白沙宋墓中也发现有杂剧雕砖,它和偃师宋墓杂剧雕砖的时代都应属于十二世纪,比南宋杂剧画和侯马董氏墓的杂剧俑都要早一些.偃师宋墓北壁上的雕砖,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砍鲙、司炉和抱经瓶的侍女,这是供墓主人使役  相似文献   

15.
1979年10月,江宁县江宁乡上湖村农民平整土地时发现古墓一座,我馆即派人作了清理发掘。此墓为凸字形穹隆顶砖室墓,方向204度。甬道长1、宽1、高1米,两壁砖三顺一丁为一组,共砌三组,上面起券。墓室长4.25、宽1.7、高2.35米。墓壁下部砌法同甬道壁,也砌三组,上面顺砌平砖一层;再在墓室左、右、后三壁以及甬道顶部,采用倒人字形丁砖从四壁向上砌成穹隆顶(图一)。  相似文献   

16.
在西昌市南郊约3公里的高枧乡海边村,发现一口东汉时期的砖砌水井和村落遗址。 海边村农民在清挖渔塘淤泥时,在渔塘澄泥约15-20厘米处,挖出十多匹几何形花纹砖,粗绳纹板瓦残片,农民速报凉山州博物馆派员进行清理。 水井位于海边村西约40米处的渔塘底部。井口离塘底16厘米,渔塘深130厘米。整个水井全用梯形花纹砖平砌而成。井口残而无井栏。口径84厘米,井深147厘米。口阔底窄,呈一倒置的圆台形。井垂直  相似文献   

17.
涞源县发现武后时期墓志碑石王宏印1987年6月5日,涞源县北关农民在挖房基地时,发现一座砖券单室墓。经清理,发现此墓已残破不全,墓室内没有尸骨及随葬品,只有墓志一合,现保存于县文物保管所内。墓志质地为汉白玉,呈方形,边长36厘米,高20厘米。志盖顶...  相似文献   

18.
1983年7月,资阳内燃机车辆厂在县城西三公里的黄泥巴山南嘴发现东汉砖墓数座,四川省文管会考古队派员同县文化馆同志对较完整的两座进行了清理,并收集了其它残墓出土的铜弩机、提梁釜、五铢钱等文物。一号墓,墓室长7.8米宽3.4.高3.2米。用子母榫楔形砖券拱,四壁亦用同样的楔形砖一反一正平砌。墓道开在南壁中部,宽1.6米长2.4米,使全墓平面呈“丁”字形。墓门南向,以砖封闭。墓室西头发现一南北向残砖棺,长约2米,宽0.65米,用  相似文献   

19.
1981年8月24日,明代真身宝塔坍塌。在拆除清理残塔废墟中,发现四十余件砖刻题记,现摘其要者简报如下: 一、出土砖铭题记出土的砖铭题记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刻字铭,一类为墨书铭。砖铭大多数刻记于方砖之上,还有少量条砖铭记。方砖边长39—37×34—32,厚9——7厘米。条砖长37、宽22、厚8厘米。这批砖铭题记多出土在塔体一层以下。 1.出土于一层的刻铭方砖主要有:  相似文献   

20.
灵石寺塔坐落于浙江黄岩潮际乡的灵石寺,该塔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主其事者为寺主大德,人称经律大德嗣卿,是一个深受吴越国尊崇的高僧.1987年,寺塔大修时,文物考古人员在塔宫中发现大批珍贵文物,其中经过挑选的字砖和画砖便有120方,本文兹就字砖择要加以论述.字砖共有66方,书写方式多样,有在软砖坯上用硬笔直接书写的;有在砖坯上以刀代笔刻书的;还有一方记账砖和一方题诗砖,是用墨笔直接书写于成砖之上.以上三种字砖,以第一种最具特色,所书运笔自如,生动活泼,犹如简帛文字.故暂名之曰“砖书”,妥当与否,还有待于识者的指教.这种砖书是僻处东海之隅的东瓯故地一枝独秀的民间书法奇葩,当时善于砖书的人为数不少,仅在塔砖上署名的就有十余人之多.他们都是民间写手,不拘泥于法度,而勇于创新.这些砖书,充分表现了作者各不相同的文化水平和政治面貌,并提供了研究黄岩北宋初期有关的史料,而对现代硬笔书法的提倡,亦不无启示.灵石寺塔砖书的佳作,不胜枚举,限于篇幅,今选附原拓图片11份.分别阐述如下:一、继承两汉、魏晋砖文的传统,而又别具唐末宋初的时代特征.附图1砖书的内容是:“戊戌年九月廿一日造砖,其年雨水不遍.”右旁署款为“李乌觑”.李乌是砖书作者,又是制砖工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