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闽奇才钟一邓,九州忍泪读燕山。80年代上半期,我在两次编选邓拓同志的杂文时,自然地吟出了上述这副挽联,这次临文时,又想起了它。我觉得这两句话至今适用,以后也会长远地适用的。邓拓的《燕山夜话》就要由北京市三家村文化实业有限公司资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郑重地重新出版了。邓拓同志夫人丁一岚同志在两年前即已约我为此书写一序言。我既是革命晚辈,更兼不学,当然不敢言序。但作为邓拓文章的一个爱读者和景仰者,读后的感想总是有一些的。这次临笔时,我首先就想起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的一段话,文长,此处只能…  相似文献   

2.
前言:今年的5月18日,是“文革”奇冤大案“三家村”作者之一邓拓同志含愤逝世30周年纪念日。“三家村”另两位作者吴晗、廖沫沙,在“文革”中遭受严重迫害,亦先后离开人间。今年5月17日,“三家村”作者及刘仁同志的亲属、朋友近五十人,在北京八宝山骨灰堂内举行了极简单的纪念仪式,向他们三位先行者与他们的老领导、北京市委书记刘仁表示深切的悼念。刘仁夫人甘英、邓拓夫人丁一岚同志都有祭词发表。这里是丁一岚同志的祭文原文。丁一岚是我国著名的广播工作者,原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敬爱的刘仁同志,吴晗、沫沙同志,亲爱的云…  相似文献   

3.
邓拓是党的优秀领导者,杰出的人民新闻家。他的《燕山夜话》、“三家村”杂文、诗词为中国文学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邓拓又是著名的意识形态专家,在理论、历史、哲学等方面都有独到建树。是一位实事求是、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奋斗终生的革命者。在十年动乱拉开序幕之时,邓拓出于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显然希望能够借助当时党中央一部分具有清醒头脑的领导者的支持,把由姚文元评《海瑞罢官》一文而拉开的“文化大革命”的序幕重新关上。为此,邓拓在彭真等同志的支持下,进行了巨大的努力,直到…  相似文献   

4.
经过“文革”的人,恐怕没有不知道邓拓、吴晗、廖沫沙被打成“三家村反党集团”那段历史的,然而,邓拓在文革前遭遇的“倒卖文物案”却鲜为人知。当年与邓拓共过事的原北京市委办公厅干事朱方狮老先生曾亲身参与这一案件的调查,他向我们讲述了这个令人慨叹的历史事件。“大跃进”中间,许多人头脑很热,什么“亩产万吨粮”啦,什么“赶超英美”啦,牛皮吹上了天。邓拓调北京后办了一个叫《前线》的理论刊物,发刊词是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彭真亲自写的,其中有句很精辟的话:“更不像风筝、氢气球,随风飘浮,即跟着空气办事。”这就是针对“大跃进”的。…  相似文献   

5.
坚持敌后抗战的一面文旗《晋察冀日报》            左录〔编者按〕:今年5月17日,是被林彪、“四人帮”迫害的邓拓同志去世30周年,现编发此文既追忆《晋察冀日报》对党和抗日战争的卓越贡献,并对《晋察冀日报》最早的领导人之一、新闻战线上的先驱邓...  相似文献   

6.
顾行、成美著的《邓拓传》于1991年盛夏即将付印之际,成美借用熊鉴一诗:三家当年本无村,留在人间却有痕。一自黄钟遭毁弃,遗音唤醒万民魂。“三家村”是“四人帮”“文革”的开刀切口,在当代史上留下斗大伤痕。显然,洗濯泼在“三家”的污泥浊水,辨白千古奇冤,恢复本来面目,让黄钟大吕发为龙吟虎啸唤醒民魂,很有必要。此顾行、成美所以耗尽心力不顾病痛写作《邓拓传》的原因。!!!!!!!!一编者和作家会结成种种情谊,但不像《北京晚报》主编顾行和《燕山夜话》作者邓拓有那样死生不渝的情谊。因发表《燕山夜话》,顾行受到很恶毒的批斗,挨打受骂,…  相似文献   

7.
邓拓一直在观望 1956年,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全国上下在积极贯彻。正在这时,以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其通及其部下马寒冰、陈亚丁、鲁勒四人联名写的《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文为代表,表现了一部分人对贯彻“双百”方针的忧虑。1957年1月7日,邓拓为总编辑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这篇文章。文章抽象地肯定了“党中央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给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带来了新的繁荣和无限的创造性”,具体地却认为提倡“双百”方针后,“有一些文艺刊物上的一些评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简讯·     
台湾“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理事长、“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存武先生夫妇于9月28日访问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巫乐华等同志接待了他们。新加坡南洋美专魏维贤院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华语研究中心崔贵强讲师于11月3  相似文献   

9.
1966年5月18日凌晨,邓拓写完了给北京市委和妻子的两份遗书,小心地放到枕头下,然后以自尽的方式告别了人世,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个罹难者。今天人们在怀念邓拓时,《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里的那些文章,被赋予了许多微言大义,感慨他“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的豪情。有人评价说,他忠诚于党的事业,也仍然崇拜和敬仰伟大  相似文献   

10.
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已成为了历史。1967年7月20日,武汉地区曾发生过震惊中外的一场事件,叫做“七·二○事件”。事件发生后,林彪。江青一伙把这次事件诬蔑为“反革命暴乱”,武汉地区的广大军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经历了悲和痛、血和泪的磨难。若写出一部《武汉地区“文革”十年史》,“七·二○事件”应是其中重要的一页。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 11月,中共中央推倒了林彪、江青一伙强加给武汉广大军民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沉冤 11年之久的…  相似文献   

11.
卢弘 《纵横》2001,(11)
《解放军报》从“文革”开始特别是1967年“1·13事件”,以后,就成了众所瞩目的热点,不断有各地各部队的造反派来军报探询、串联。林彪于1967年1月17日给军报“革命同志”的信,虽然明令只在军报内部传达,实际上却一下子就传遍了全国上下,再一次增加了军报的吸引力。1月18日、19日,军队特别是军事院校造反组织的人,更成群结队地到军报。1月20日中午,竟演化成以“绑架和暗害肖力同志”(即毛泽东和江青之女李讷)为目的,引起“江青同志无比愤怒”的“1·20反革命事件”。  相似文献   

12.
北魏刘昞《敦煌实录》中有关于著名弹筝高手索丞及其“雍门调”的记载。文如下: 索丞,宗伯夷成,善鼓筝,悲歌能使喜者堕泪,改调易讴能使戚者起舞,时人号曰“雍门调”。这则文字,后又被《十六国春秋》、《渊鉴类函》、陈肠《乐书》、《太平御览》、《记纂渊海》等书反复抄引。《十六国春秋》、《渊鉴类函》本,一如上引文字《太平御览》、《记纂渊海》本中,“雍门调”又作“雍门周”。一九三九年商务印书馆《辞源正续编合订本》之“雍门调”条,引《十六国春秋》本文字后加了如下的按语:  相似文献   

13.
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化古都,历代修志绵延不断,史书记载的有60多种。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毛泽东主席的倡导下,中共北京市委于1958年12月决定编纂《北京志》,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处书记邓拓同志为首的领导小组,规划修志40篇。十分遗憾的是,刚刚出版了7部就被“化大革命”打断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各方面的拨乱反正,新编地方志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1981年万里副总理向中共北京市委领导同志传达了周恩来总理生前嘱托:一定要编好《北京志》,北京市开始启动修志。20年的历程,大体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十年酝酿;十年行动;现已进入收获期。  相似文献   

14.
1966年5月18日凌晨,邓拓写完了给北京市委和妻子的两份遗书,小心地放到枕头下,然后以自尽的方式告别了人世,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个罹难者。  相似文献   

15.
邓拓(1912--1966年),福建福州人,出身于晚清文人家庭。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早在1944年5月,邓拓就主持编辑出版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受命主持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这一对期,邓拓很受信任。他曾被提名为八大的中央委员,因为以《人民日报》重要地位,总编辑是应该有这个位置的。但是他表示谦让,说这个位置应当留给别人。有一个时期,还传说邓拓要去给毛泽东当秘书,也被他谢绝了。但中央还是决定邓拓出席政治局会议,以便了解中央精神,及时在报纸上宣传贯彻。  相似文献   

16.
“‘一二·一’是民主运动行径的步伐,也是民主运动必然胜利的信号。四个人倒下去,四万万人起来了!这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日子。”这是郭沫若同志于1946年为“一二·一”运动周年纪念时颇富有预见的题词。今年是“一二·一”运动35周年,也是“一二·九”运动45周年。1945年“一二·一”运动时,周恩来同志在延安青年纪念“一二·九”十周年并声援昆明师生的大会上讲话中指出:“我们处在新的‘一二·九’时期,昆明惨案就是新的‘一二·九’。”“五四青年运动未完成的任务,由‘一二·  相似文献   

17.
泪别刘莲池     
泪别刘莲池□周巍峙按节令,“春分”这一天,昼夜均衡,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今年的这一天,我们亲密的战友、著名戏剧家刘莲池同志在长期顽强地与疾病搏斗之后,溘然长逝,告别了78年的革命人生。虽说也是一种大自然现象,但却让所有包括我在内的爱戴他的同志们、战友们...  相似文献   

18.
我的心流我的泪 本期以“泪”为题的作文,不少同学在选材方面采取了以下几种写作思路:(一)大自然在流泪,人类要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二)泪,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有悲伤的泪,有喜悦的泪,有悲喜交集的泪,还有悔恨的泪,委屈的泪……然后铺叙古诗词中各种流泪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1956年,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全国上下在积极贯彻。正在这时,以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其通及其部下马寒冰、陈亚丁、鲁勒四人联名写的《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文为代表,表现了一部分人对贯彻“双百”方针的忧虑。1957年1月7日,邓拓为总编辑的《人民  相似文献   

20.
忧虑·思虑     
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温元凯同志,曾给《世界经济导报》写过一篇题为《面临世界新产业革命的忧虑》的文章。稿件发出后,感到标题中“忧虑”一词使用不当,似乎调子低沉,与时代精神不合拍。但一时又想不出用什么词语来代替,便写信给编辑部,建议该文不一定发表,可转给有关领导作参考。时隔不久,该文原文照刊,只是标题更换了一个字:“忧虑”改成了“思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