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南方青铜器暨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江西省文化厅、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江西省文物局、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商店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国南方青铜器暨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8月19日~23日在江西南昌举行。中国大陆和来自美国、日本、瑞典、英国及港台地区的学者共115人出席了研讨会。与会学者向大会提交论文82篇,其中研究新干大洋洲出土青铜器及其他商周青铜器的论文约50篇,其余论文的研究内容多涉及商文化、甲骨文和吴城文化等。研讨会期间,参观了江西省博物馆举办的《新干商墓出土文物展》,对新干大洋洲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2.
虎装饰母题与赣文化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曾在《鸟图腾及相关问题》一文中阐释过新干商墓出土青铜器上的鸟装饰对于长江文明、尤其是对于江西的古代文明所带来的特殊意义①。当时因案头资料尚不全,未及研究新干商器中更富有特色的虎装饰。虎形装饰,不仅在江西新干商墓器物上有,而且国内许多遗址的出土物上大量存在,甚至世界各地的崇虎现象也屡见不鲜。即便如此,我们仍可认为在早期赣文化的形成中,虎装饰具有重要作用。一、鸟与虎的合体器1989年在新干商代大墓中出土的伏鸟双尾虎形器(图一,1),早已引人注目。该器外形似虎尊,却并非虎尊,因其腹底不联,内空,不能盛物;背伏…  相似文献   

3.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所出铜容器按照可能存在的不同来源分为4组:A组为与中堎水库铜器群有传承关系者,B组为经改制者,C组为来自不同文化传统者,D组为前3组的后续产品。将分组结果纳入大洋洲商墓内铜器摆放位置的5个分群进行考察,可知各群在组合方式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更强调器物本身的属性。联系江西赣江流域青铜文化格局,可推测大洋洲商墓的铜容器应具有不同的文化来源。  相似文献   

4.
巴哲 《东南文化》2017,(1):78-85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所出铜容器按照可能存在的不同来源分为4组:A组为与中堎水库铜器群有传承关系者,B组为经改制者,C组为来自不同文化传统者,D组为前3组的后续产品。将分组结果纳入大洋洲商墓内铜器摆放位置的5个分群进行考察,可知各群在组合方式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更强调器物本身的属性。联系江西赣江流域青铜文化格局,可推测大洋洲商墓的铜容器应具有不同的文化来源。  相似文献   

5.
周广明 《南方文物》2010,(1):98-103,97
<正>1989年新干商墓青铜器群的出土,无疑谱写了江西青铜时代考古的新篇章,它的出土,标志着江西青铜时代考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它校正了江西青铜文化在中国青铜文化体系中的坐标位置,奠定了其在中国青铜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张昌平 《南方文物》2007,(4):102-108
新干大洋洲铜器群的年代问题曾经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其中歧说多集中在青铜容器的年代上。虽然有学者已经指出大洋洲铜器"既没有商代前期晚段的二里岗上层期的铜器,也没有商代后期殷墟二期以后的铜器",但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大洋洲青铜容器的年代属于年代跨度较大的不同时期,其主体年代属于殷墟文化第一期和以妇好墓为代表的殷墟文化第二期。  相似文献   

7.
1989年11月所发掘的新干大墓,是自七十年代湖北黄陂盘龙城发现以来我国南方考古又一重大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这一新发现对商代考古和商史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本文试图从考古学角度对该墓的葬制、埋葬年代、墓主身份及其相关问题作一探讨。一、特殊的葬制新干大墓位于赣江东侧1公里的劳背沙洲上,其上原有一座东西长约40—50,南北宽约20—30,高5—6米的椭圆形沙堆。墓室“正处  相似文献   

8.
谈新干商墓出土的青铜农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480多件青铜器中,有农具多件,如犁2件、臿2件、耒1件、耜1件、铲12件、镰5件、铚1件、钁1件。其品种数量均为目前商墓出现之首,而且许多品种为各地商代遗存所未见。  相似文献   

9.
晋东南地区的长治小神遗址可以作为安阳殷墟商代晚期文化在山西的代表,与河南相邻的垣曲古城东关也处在商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晋中地区的灵石旌介商墓三座大墓的墓主人存在殷墟不见的三棺或两棺一椁、男女合葬的现象,决定了其与商王朝或商文化的距离,他们当是没有彻底被商文化同化,或在葬俗方面有自己特色的当地贵族;殉人所代表的群体可能出自汾阳"杏花Ⅶ期2段居民".柳林"高迪H1遗存"的研究表明,夏代晚期至商、西周,吕梁山一线已经从晋中地区脱离,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面貌,还影响着晋中和临汾盆地,这就是河套及北方草原地区文化的传播和入侵,最终出现了杏花类型和浮山桥北遗存.在商王朝往西部地区推进排他性的占领了关中、张家口,甚至包括河套地区的时候,却始终没有占领晋中地区.商王朝对山西另一种模式的统治实践,一直影响到周代政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一墓多族徽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铜器墓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本文认为可将一墓多族徽作为晚商时期非商文化分布区的商周分界界标;商文化墓葬及墓地的族徽构成较为"单纯",而西周时期非商文化多族徽墓葬的族徽构成呈现"多而杂"的特征;西周早期多族徽墓葬的分布地域远大于商代晚期的多族徽墓葬,这一现象应是与周初分封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7,(9)
殷墟妇好墓出土有14件玉琮与玉琮形器,它们形制无一相同,纹饰也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对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琮与玉琮形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通过与相关考古学文化玉琮的比较,指出了它们的文化性质与制作和改制的年代,并从形制上考察了它们的使用功能。作为商代晚期的王室墓葬,妇好墓出土的玉琮与玉琮形器,对于认识商王朝制作、使用玉琮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初论江西新干大墓出土的三件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新干大墓是于1989年发现的。它是我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该大墓出土青铜器达480余件,玉器150余件,陶瓷器350余件,尤以数量众多的青铜礼器引人瞩目,一些青铜器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将对该墓出土的3件镛从形...  相似文献   

13.
王俊 《东南文化》2006,(3):23-27
青铜铙在南方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马鞍山青铜大铙的造型、纹饰与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相似,因此,它的年代应与新干商墓青铜铙的年代相当,可定为商代晚期,相当于殷墟二期至三期。中原系统的青铜铙为军旅乐器,而南方系统的青铜大铙,具有明显的祭祀性质。从出土情况分析,马鞍山青铜大铙的卷云纹饰,以及出土地点距长江古道不远,因此它的功能极有可能是祭祀长江神灵的。  相似文献   

14.
李志鹏 《南方文物》2011,(2):100-104
动物考古学主要研究古代人类与动物的相互关系、古代人类的相关行为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对丰富和深化考古学的研究内容具有自己独特的作用。中国动物考古学尚属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除了方法论的研究以外,主要关注家养动物的起源和发展、人类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等,对于利用动物进行祭祀和随葬等方面涉猎不多。李志鹏的《商代墓葬中的狗牲研究二题》在对商代墓葬殉葬狗牲现象进行历时性梳理及量化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商墓中随葬狗牲制度的起源及动因,探讨了殉狗与墓葬的社会等级关系。此外,他还通过对商墓中狗牲的年龄判定,研究了商墓殉葬狗牲的文化内涵、狗牲的来源等问题。这些认识角度新颖,言之有据,论证充分,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自殷墟向南沿太行山南麓至崤函故道的交通线,是晚商时期安阳与关中地区间的主干道。这一交通线与黄河南岸郑洛地区的晚商时期铜器墓,年代与等级研究长期模糊。在葬俗文化认同接近安阳,可视为被商王朝控制的背景下,上述与安阳空间距离有别的铜器墓,在不同区域内的表现不同。这种差异反映出商王朝管理重心乃至晚商地方经略体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贾成惠  武丽霞  朱博雅  王迅  李雨生  常怀颖 《文物》2012,(1):34-41,1,97
补要村遗址位于河北省临城县东镇补要村东南部,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发现了大量的仰韶文化晚期、先商文化时期、中晚商时期和汉唐时期的遗存。此次报道了4座较重要的唐墓,4座唐墓出土的器物有釉陶器、陶器、瓷器、铜器、骨器等。这4座唐墓为研究邢台地区唐代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和葬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西安袁家崖墓葬年代为西周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均认为西安袁家崖墓葬的年代为商代晚期。本文通过对该墓随葬品年代特征、商文化因素出现背景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该墓的年代应为西周早期,并提出了一条区别关中地区商代与西周时期考古学遗存的断代标准。  相似文献   

18.
新干大洋洲商墓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0年11月,江西省文物局、江西省博物馆向新闻界公布了新干大洋洲发现商代大墓的讯息,随后报刊作了报道,一些观察过大墓遗物的学者笔谈了发现的重大意义。由于这座大墓远在赣中,内涵又十分丰富,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现在发掘简报在《文物》月刊发表,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下面写出几点初步的想法,未必妥当,向大家请教。  相似文献   

19.
川西南大石墓的调查与清理,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考古的一大收获,它对于我国古代西南民族史的研究——特别是东汉前的“邛都文化”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学术界对这种墓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族属上,相反对于它与周围大体同时的考古学文化的关系问题(诸如:与巴蜀文化、滇文化和石棺葬等文化的关系),却很少论及。笔者下面将讨论大石墓与巴蜀文化之比较。提出大石墓与巴蜀文化的关系问题,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40年代,当时就有学者把在冕宁城南三分屯首次发现的大石墓列入  相似文献   

20.
盘龙城、新干和宁乡是商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发现青铜器最多的三个地点.三处的青铜文化分别代表了早晚不同、前后继承的三个阶段.商王朝对荆楚民族的军事行动促使其政治中心转移,形成三地的青铜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