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桂林素有文化古城之称。古代桂林的文化教育,颇具特色,是桂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桂林古代的文化教育,史志记载颇多,而分布在桂林各风景区和大街小巷的各种石刻,亦有不少记载,而且是原始材料,更显珍贵。本文拟就现存的桂林石刻,对有关桂林古代文化教育(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资料作粗略的钩沉,以求抛砖引玉。一、学校教育桂林去代的学校教育,主要指府学和书院。(一)开创时期的唐宋学校教育桂林学校教育首创于何时?记载阙如。而镌刻在独秀峰石壁上的唐.郑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对此有所记载。据该碑所述,南朝刘…  相似文献   

2.
肖瑾 《神州》2011,(2):10-10
桂林不仅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桂林石刻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它是传承桂林历史内涵和人文底蕴的重要载体,在桂林石刻的传承和发展中,方信孺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方信孺在桂林留存石刻24件,号称桂林石刻第一人。他钟情于桂林山水,为传承发展桂林历史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桂林石刻起始于东晋,勃兴于唐,鼎盛于宋,繁荣于明清。现存南朝至清代石刻两千余件。历代从中原南迁的官员、学士,是河洛文化在桂林传播与交流的主体,亦是桂林石刻作品的主创人群。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岩溶石质优良,为桂林石刻提供了最优越的物质条件;桂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桂林石刻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4.
桂林石刻景观是桂林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的佳作。本文以时间地理学里的"生命路径"概念分析了桂林石刻的写作阶段、主题内容及保护历程,认为起始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低于元,繁荣于明清时期的桂林石刻,在写作的体例与类型上均反映了桂林自古以来的游览文化的兴盛和桂林城市地位的逐渐提升。面对石刻景观的损毁,从唐代以来,人们就想出了各种措施来保护这种特殊形式的文化,特别是进入到当代时期,现代化的保护方法为桂林石刻景观的可持续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桂林石刻诗歌描绘了秀丽瑰奇的桂林山水风貌,反映了儒释道思想影响下古代文人登临山水时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心态,是自然之美与观赏者心灵相融合的产物。这些诗歌呈现出艺术风格的闲适性特点,又因物质载体的特殊性而具有景观性、宣传性与传播性等石刻诗歌自己的特点。这些石刻诗作,成为一道与桂林山水交相辉映的亮丽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6.
林半觉(1907-1983)原名林泉。字半觉。笔名白水、天晓、觉斋、觉斋主人、苍松室主、钵园居士。广西融安县人。金石篆刻家、史专家。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早年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教员、师范讲习所教员、民众教育馆馆长、县教育科科长、省教育厅科员、省立艺术师资训练班篆刻讲师、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后改为榕门美专)金石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林半觉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从事金石篆刻的教学和创作。并刻制了大量的印章。以印会友。结识了化界许多知名人士,通过互赠,留下了许多名人手迹,为桂林化城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名人手稿;第二件事是自1940年起,他全力搜集整理广西石刻(特别是桂林石刻)资料。着手《广西石刻志》的编辑工作。为广西。也为桂林留下了一批珍贵的石刻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
王晓薇  王丽敏 《文物春秋》2011,(4):59-61,80
河北曲阳县黄山新发现明代摩崖石刻一处,记载了明代万历年间官修祁州伍仁桥时到黄山采石的情况。这则石刻在金石方志和文献古籍中均未见著录,本文对其进行了录文,并分析了摩崖石刻所反映的取石修桥情况和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8.
独秀峰南宋"桂林山水甲天下"石刻的发现及其旅游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一尽人皆知的口头禅,是桂林旅游的重要品牌。它源于800年前刻于桂林独秀峰读书岩口右上方的南宋人王正功的诗句。这一石刻诗句,对研究桂林地方史、旅游史,对桂林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桂林地处广西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秦统一岭南以后,湘桂走廊成为中原文化传人广西的主要通道。自宋代起,桂林长期成为广西的政治中心。由于历代地方官员重视文化事业,以及不少文化名人为桂林美丽的山水所吸引,纷纷来此游览并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和书画作品。这些因素,使桂林成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并使桂林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当代文化事业发展较快。《桂林市志》中的《文化志》,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桂林文化发展状况的志书。较好地反映了桂林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这部《文化志》在反映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桂林石刻为参照,对石刻资料采集的手法做一个系统的概论,并就新出现的其他科技手法用于石刻数据采集做一些猜想。  相似文献   

11.
正在广西桂林龙隐岩中有一石刻,上刻:"孙沔、朱寿隆、胡揆、陈钦明同游,皇祐癸巳二月"字。孙沔、朱寿隆、胡揆、陈钦明四人,皆为北宋官员,但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往来游客观者,都只将目光放在石刻本身,而非对其史实。该石刻虽先后被《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1]《桂林石刻总集辑校》[2]两书著录,惜皆未得作详细研究。故本文拟对碑刻中四人同游之契机略作释证。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古代,每每有重大的事情大都会通过石刻来做记录,石刻成为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在广西贺州历史遗留下来的众多石刻中,八步尖峰山石刻颇有特色,至今留存着80年前著名画家徐悲鸿的题匾和时任广西省主席黄旭初等省府地方要员名流的题文题联。尖峰山摩崖石刻与山下墓碑石刻尖峰山(原叫凤凰山),位于今贺州市八步区八步街道厦良村点灯寨,尖峰山东南面山腰峭壁上的摩崖石刻,下沿距山坡地面约  相似文献   

13.
盖之庸所著《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5月 )是内蒙古已发现的辽代汉文石刻文 (以下的石刻文都指汉文 )的总汇 ,共收录石刻文 6 8篇 (其中《秦晋国大长公主墓志》为河北出土 ) ,是作者辽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同时也为辽史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石刻材料。该书有以下特点。第一 ,该书所收录内蒙古辽代石刻文在目前是最全面的。文中收录了从 2 0世纪 2 0年代以来至今 ,发现于内蒙古地区的石刻文 ,其中最新见的碑文是 2 0 0 1年 2月 ,出土于赤峰巴林左旗的《萧兴言墓志》。先前 ,向南编著的《辽代石刻文编》中 ,收录的辽…  相似文献   

14.
从奥屯良弼女真文石刻看金代民族文字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世的金代女真文石刻仅10余块,有一些是女真文、汉文并刻的,而本文所叙及的《奥屯良弼诗刻石》和《奥屯良弼饯饮碑》则是直接用女真文撰著的两块石刻。通过对两碑的内容、写作时间、语词、格律、笔法的考证和剖析,进而论证金代女真语言文字和女真民族文化的发展演变历程。这两块女真文石刻的发现,不仅对金代女真语文使用和流传情况的了解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印证、补充史籍记载和区别女真大小字等疑难课题的深入研究,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和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5.
《文献》2021,(4)
石刻、拓本、典籍是石刻文献的三种存在形态,有各自不同的物质存在形式,吸引不同的阅读主体,形成不同的阅读模式。面对石刻实物,融入时空情境,是石刻现场阅读的特色。现场读碑,以抄写进行传播利用,以题刻表达读后之感,促成石刻文本之生长。访碑过程既是一种读碑过程,往往也是读者心灵成长与学术成熟的过程。石刻场所的移动,造成阅读现场有第一现场与第二现场之别。特定的现场情境,激发读者与古刻、古人乃至古迹遗址的情感联系,完成了情境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孙建权 《北方文物》2012,(1):100-101
正王新英编纂的《金代石刻辑校》一书,在2009年11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令研究金史的学友欢欣鼓舞之事。长期困扰辽金史学界研究的,无疑是史料太少。在传世文献十分匮乏的情况下,考古资料就显得弥足珍贵,而对于辽代石刻资料来说,目前已有《辽代石刻文编》①、《辽代石刻文续编》②等书籍先后刊行,极大地促进了辽史研究,但金代石刻  相似文献   

17.
在庆贺桂林建城2110周年,迎接新世纪和新千年的日子里,由多年担任桂林旅游局局长、交通局局长的黄家城同志任主编,由广西历史学会秘书长、广西师大陈雄章副教授参与主编,由多位中青年历史化和社会发展研究专家共同撰写的《观石读史——精选桂林石刻评价》、《桂林旅游史略》、《漓江史事便览》、《交通与历史横向发展变迁》和《桂林交通发展史略》五部作,于1998年5月至2000年7月的两年多时间内相继出版面世。  相似文献   

18.
高情 《旅游纵览》2023,(16):126-128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出台,数字文旅进入“蝶变期”,各地景区数字化旅游项目争先亮相,催生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泰山石刻文化作为泰山文化旅游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开发关系到泰山文旅产业整体水平,本文将从泰山石刻文化旅游数字化研究背景及意义、发展现状与优化策略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袁帅 《神州》2012,(22):93-97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文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石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传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本民族雕塑,绘画等艺术的基础上,融进外来艺术,从而创造出辉煌璀灿、纷繁耀眼的石刻艺术,并逐步形成了强烈的本民族的特色和风格。如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地处中州的洛阳龙门石窟,晚期异峰突起的大足石刻等等,都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石刻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