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对冯道的评价看宋代气节观念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介绍冯道其人入手 ,分析了五代至北宋时期对其评价的变化过程 ,指出这一过程也正是北宋气节观内涵发生变化的过程。“气节”作为一个道德和伦理范畴 ,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原始儒家的气节表现在忠于“道”。从秦汉到五代 ,士大夫基本上仍持原始儒家“从道不从君”的气节观。这种观念在宋初的延续不仅反映在当时人对冯道的评价上 ,还表现在宋初两位最受称誉的宰相———赵普和王旦 ,都被后人认为是“类冯道”。而到了北宋以后 ,法家的“忠臣”概念被纳入了儒家的“气节”范畴 ,“死事一主”的忠节几乎完全等同于气节 ,成为臧否人物的绝对标准。由此 ,不仅对冯道的评价已成定论 ,而且如何评价冯道 ,也成为士大夫是否有气节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马军 《黑龙江史志》2008,(22):27-28
冯道是五代士人的代表,他的从仕历程反映了相当一部分五代士人从仕经历。对于冯道,历代史家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通过对冯道事迹的分析研究,既可对冯道其人有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原因加以解释,也可对以冯道为代表的五代士人群体的从仕心理有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庹晓芹 《神州》2011,(8X):52-52
冯道是五代时期的政治名家,也颇富争议。有人称赞其“宏才伟量”,有人骂其“奸臣之尤”。本文对冯道持肯定态度,认为正确理解冯道,必须破除愚忠观念、消融华夷之分。  相似文献   

4.
唐末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最频繁、最昏暗的时期,一共换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这期间出了位厉害角色,即创造了历事五朝十帝而不倒这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的史上第一“骑墙派”——政坛不倒翁冯道。自从冯道进入政坛以后,无论谁当皇帝都来找他。“儿皇帝”石敬塘时代,冯道曾提出辞官回家种地的请求,不但没被批准,还被皇帝眼含热泪一通臭骂:“好你个老冯,你跟过那么多皇帝,轮到我了你就想开溜,是不是瞧不起我?”可见冯道还是很有才的,要不然不可能总是一路绿灯。  相似文献   

5.
简评冯道     
五代冯道历仕四朝十帝,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人物的评价不宜单从政治道德的角度来定其奸佞,若跳出“忠臣不事二主”的樊篱,冯道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劣迹”,反而对当时社会发展有所作为.冯道为人宽厚,一生勤俭,身居高位,爱护百姓,提携后进,保存文化.对于冯道,不宜因为他没有在王朝交替中“杀身成仁”而过于非议,其努力适应当时历史条件勇于救补于一时的行为应该得到肯定,应该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6.
冯道(882—95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史称“官场不倒翁”),字可道,五代时人,自称长乐公,心胸宽阔,随遇而安,一生过得算是快乐。一日,冯道的一位学生到他家读《老子》,当读到书中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时,忌于师讳,不敢往下念了:“不敢说,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冯道则不以为然,呵呵一笑,你道吧,想咋道,就咋道吧。  相似文献   

7.
略论冯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代的冯道(公元882—954)是我国历史上颇受訾议的人物,千百年来,凡是提到冯道的,大抵毁之者多,誉之者少,他的名字几乎成了贰臣的代名词。欧阳修骂他“可谓无廉耻者矣”,司马光骂他“乃奸臣之尤”,清代的王夫之说:“道之恶浮于纣,祸烈于跖。”一个比一个慷慨激昂,一个比一个措辞尖刻,冯道简直成了罪恶的渊薮。这其中当然也有为冯道辩护的史学家,清代的赵翼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论及张全义、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在文学领域有不朽的创作和贡献。他一生对散文用力最勤,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立意翻新出奇,行文不拘一格,表意酣畅淋漓,说理透彻明晰,描摹绘形绘神,抒情感人肺腑。苏文以善变创新为主要特色,无论立意表达、谋篇布局,都表现着这一特征。苏轼散文创作代表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也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万波 《收藏家》2022,(10):69-74
四川眉山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收藏有丰富的文物,其中有一件极为珍贵的北宋苏轼楷书《丰乐亭记》拓本。此拓本为浓墨精拓、册页装。封皮有近代名人周庆云题签;正文为苏轼楷书《丰乐亭记》。正文之后,有周庆云题跋三则。此件北宋拓本是后世鉴赏、研究欧阳修散文名篇和苏轼书法精品的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0.
北宋第八位皇帝赵佶,庙号徽宗,元丰五年(1082)生,元符三年(1100)即位,宣和七年(1125)传位太子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在位26年。靖康二年(1127)为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五年(1135)死于金朝五国城,享年54岁。绍兴十二年(1142)徽宗梓宫(帝棺)南归,葬于绍兴府。从其即位,到传位,到离别北迁,再到其梓宫回归,都与“龙德宫”有着特殊的情缘和悲欢故事。北宋都城东京(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的龙德宫,也因此具有不寻常的标志性地位和后世影响。  相似文献   

11.
据古籍《周礼》记载,福建古为“七闽”地,泛指当时生活于福建及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部族。后世遂多以“七闽”代称福建。北宋雍熙二年(985年).福建辖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自后至清,福建行政区划几经变动,但大部分时间均保持八府建制,因而又有“八闽”之别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福建增设台湾府,史称“九闽”。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福建有十府.故又称“十闽”。  相似文献   

12.
南宋古家吕祖谦,精于经学、史学与学,编有《古关键》,录韩、柳、欧、苏典范之作并加评点,示后学以古作法;又编有《宋鉴》(宋孝宗赐名为《皇朝鉴》),为后世了解北宋诗提供了一部颇有价值的总集。由于是奉敕编撰的,孝宗谕示“专取有益治道”(吕乔年《太史成公编皇朝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开始有了大规模的刻帖出现。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北宋官方刻帖一是《淳化阁帖》,一是《大观帖》。北宋雕刻、造纸、制墨技术的巨大进步,为刻帖的兴盛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淳化阁帖》、《大观帖》的刊刻,正是得益于这一时期科技的巨大发展。《淳化阁帖》是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官修刻帖,亦称《阁帖》、《淳化帖》。宋大观三年(1109年),宋徽宗赵佶命蔡京主其事,更定编次《阁帖》而重刻于太清楼下,史称《大观帖》。《大观帖》在《阁帖》每卷内容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了编次,纠正了一些错误,在雕刻工艺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到了南宋,官私刻帖规模越来越大,遍布全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北宋官方刻帖成为历史上保留魏晋六朝以及唐宋书迹最重要的资料宝库,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北宋金元时期,"二十四孝"故事是北方地区墓葬壁饰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并且在题材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与后世流行的郭居敬《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内容有较大差异,但却与高丽《孝行录》记载完全吻合。这表明在中国南北地区,民间曾存在两套不尽相同的"二十四孝"故事系统。北宋金元时期,《孝行录》记载的"二十四孝"故事,应是中国北方地区最为流行的孝行故事版本。这为确认这一时期的墓葬壁饰题材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夏微 《史学月刊》2008,(5):129-132
李觏是北宋杰出的平民思想家,他既是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新政的思想立论者,也是王安石所推行的熙宁新法的思想先驱者,其提倡改革、谋功用世的思想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从家族、地域到社会、国家,传统在中国历史发展中都留下了长久而深刻的烙印;尤其是朝代建立者订立的制度、规矩,不仅成为一朝施政主轴,更影响后世的政治文化生态。中国历朝各代中,将开国君主典制奉为祖宗家法,施政改革无不祖述之以为圭臬的,莫过于宋代。  相似文献   

17.
古语有曰"良禽择木而栖";又有曰"忠臣不事二主"。冯道虽然不属"忠臣"类。那么,他是"良禽"吗?五代十国(907—979)是唐朝以后出现的一个分裂时代,藩镇割据,"有枪就是草头王"。当时的大军阀安重荣就叫嚣:"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乎?"五代短短53  相似文献   

18.
上期答案1.朱世明;2.勃列日涅夫,黄华;3.冯道;4.瞿秋白,《热血日报))o2012年第7—9期有奖知识问答获奖名单第7期:桂得林何明生唐晓军龚松甫王朝佑第8期:朱忠发张怡钧王文彬余锡刚唐汇安第9期:刘春同胡尧生周天建何晶贾向卓  相似文献   

19.
李奇 《文史天地》2006,(12):64-64
从前,有权有势的人忌讳,无权无势的人就只有顺从、避讳了。正所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但是,也有例外,当老百姓的与当官的同名同姓,小辈的与长辈的同名同姓,还被“容许”了,于是也就传为了世间佳话。五代后周人冯道,在相位四十年,可谓官高权大。一天,有人在集市上牵  相似文献   

20.
王振华 《文物春秋》2006,(4):24-27,36
北宋钱币的品种版别繁多,钱文书法艺术空前发展。其原因首先是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其做了历史铺垫,其次是北宋特定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其钱文书法艺术的辉煌,出现了御书钱,同时还开创了以各种不同书体做钱文的先河,其中尤以赵佶御书瘦金体“崇宁通宝”等大字版别最具特色。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