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栋 《民俗研究》2020,(1):78-82
清华简《厚父》篇很可能是周初的文献,据此可以探讨夏代相关传说。《厚父》不仅明确说禹建立了夏邦,而且将禹与夏发生关系的时间提前至西周初年。简文清楚显示禹、启是前后相继的两位夏王,由此古史辨派学者过去认为禹与夏没有关系以及启与禹、夏发生关系很晚的观点都需要纠正。《厚父》篇还印证了早期文献中启之德薄或失德的传说以及皋陶具备常德、善于佐王的形象,也是与《尚书》相吻合的。同时,《厚父》亦披露了夏代关于戒酒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沙伲 《黑龙江史志》2012,(14):47-48
皋陶是"上古四圣"之一。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兴"五教"、定"五礼"、创"五刑"、立"九德"、亲"九族",皋陶的贡献体现在皋陶文化中,主要是破天荒地系统提出了一系列思想观念,而就是这些思想观念,竟成为千古铸造华夏民族之魂的圣火和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龙山时代早期,在今黄淮间的淮河流域一带,分布着一支大汶口文化。它来源于山东汶泗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其性质属东夷文化,是东夷少昊氏的后裔;其年代与皋陶及其近祖生活的年代相当;其分布地域与皋陶族团活动的范围大体一致;其与华夏文化交错分布的情况也与皋陶为华夏联盟成员的身份相符。这一系列的证据链表明淮河流域大汶口文化的族属应与皋陶族团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皋陶与其裔族的族属和史实的辨识龚维英皋陶和皋陶族众隶属古东夷族团。东夷族团里有不少族先后融入古华夏族团,两大族际的畛域很早就泯灭了。皋陶生活的年代大致在夷、夏合流的早期。那时,夷、夏融合的气氛虽然融洽,但毕竟不能画上等号。皋陶不是炎黄裔孙,他属于东...  相似文献   

5.
全国皋陶文化研讨会综述李修松皋陶是我国上古时期一位功勋卓著,曾与大禹齐名的重要历史人物。古文献记载和后世研究,都认为是我国司法之祖。对皋陶的研究涉及其族系的分布,如皋陶之后裔封于英、六。六即今安徽六安地区,六是见于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商周侯国。自汉代以来...  相似文献   

6.
王瑜 《四川文物》2006,(1):34-37
《容成氏》是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之一,其所叙述的有关舜的事迹可概括为:舜之出身;尧访舜;舜立禹、后稷、皋陶、质为官;舜举禹并禅以天下;尧举舜并禅以天下等事。《容成氏》在内容上并没有超出我们从儒家传统文献中记载的古史知识范畴,只是系统化、局部上概括化了古代帝王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正>六安是座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名字也颇有来历。很多人在读"六安"时把"六"读成"l iù",其实不然。六安,夏属法祖皋陶后裔封地—英(今金寨、霍邱境)、六(读lù,今六安市北,在寿县发掘的斗鸡台遗址疑为皋陶故地,至今在六安城东二十里有皋陶陵墓,墓前立清代江西布政使司吴坤修的石碑),因此六安城又称皋城。西周至春秋,大小封国林立,先后属英、六、舒蓼、舒鸠、舒庸等,  相似文献   

8.
《文献》2010,(3)
<正>《庄子·天下篇》云:"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吕氏春秋·古乐篇》亦云:"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雍塞,凿龙门,降通潦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可见在夏代,为歌颂大禹治水之功,作有《大夏》之乐。  相似文献   

9.
《出邦门第》目前有三种文本,分别见于已公布的睡虎地秦简《日书》甲、乙种和放马滩秦简《日书》甲种,其文字差异相当大。先列举如下: 行到邦门困(阔),禹步三,勉壹步,謼(呼):“皋!敢告曰:某行毋(无)咎,无为禹除道。”即五画地,掓其画中央土而怀之。(睡甲) (出)邦门,可(?)行(?)禹符,左行,右环(还),日(?)(?)(?)(?)右环(还),曰:行邦(?)令行。投符地,禹步三,曰:皋!敢告(?)符,上车,毋顾,上(?)(睡乙) 禹须臾行,得,择日。出邑门,禹步三,向北斗,质画地,视之曰:“禹有直五横,今利行,行毋(无)咎,为禹前除。”得。(放甲)  相似文献   

10.
赵燕姣 《华夏考古》2014,(1):131-133
录国失载于文献,或属皋陶之后,周公东征后被迫南迁至安徽六安一带,即文献所载"六"国。录伯与陕西扶风所出的伯之器并无关联,而伯诸器的器主与录诸器器主同时参加了周穆王时期对淮夷的征伐,二人属上下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彭祖属古代神话传说之人,但对彭山县之得名及彭祖寿长八百于民间影响颇大。 关于彭祖其人,早见《国语·郑语》,昭德说:彭祖为陆终第三子。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载:“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其索引注:“彭祖即陆终氏之第三子,篯铿之后,后为大彭,亦称彭祖”。“彭祖自尧时举用,历夏、殷封于大彭”。晋葛洪《神仙传》说:“彭祖乃上古颛瑞之孙,姓篯名铿,善导引行气。尧时封于大彭,至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  相似文献   

12.
皋陶墓     
皋陶墓位于安徽六安市东郊 ,周围一定范围内分布着近百处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的古墓葬、古城址。 1 989年被安徽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3.
清华简《厚父》自发表以来其属性问题争议最大,有"夏书""商书""周书"三种说法。本文把"之匿王乃渴失其命"读作"之慝王乃桀失其命",也就是说该篇所述有禹、启、皋陶、孔甲、桀等人物及事件,这种历史背景就完全可以排除"夏书"说;因完全未提到商王及其有关历史经验和教训,也不能说是"周书";其属性应为"商书"。从《厚父》所反映的天命观、君臣关系、治民方式及对臣民提出"保教明德"的主张等方面看,这与西周初期武王、成王、周公等统治者的思想观念是完全不同的,也反映了其篇为"商书"而非"周书"。  相似文献   

14.
正王震中:《清华简厚父篇"咎繇"与虞夏两代国家形态结构》本文将《厚父》与《尚书》等文献做了对比研究,认为皋陶是部族及其首领名号,具有世代传承性,所以可以跨越从尧舜到启的时代。自唐尧时代起,皋陶等其他部族的首领即在部落联盟中担任职务。自唐尧至禹时代,中国处于"万邦"时代,在政治结构上存在邦国联盟和林立邦国两层面,当时的著名人物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考证,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李姓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是中国第一大姓。李姓源于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嬴姓,系由理姓所改。据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帝颛顼高阳氏的曾孙皋陶,字庭坚,在帝尧时任大理(司法长官)。皋陶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历虞、夏、商三代,后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徵(字德灵)因直言规劝纣王改正错误,为纣王所不容,得罪而  相似文献   

16.
皋落戈与上皋落戈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赤狄族的居地和迁徙具有重要价值。两戈的发现说明皋落与上皋落在春秋时期应为两地,东山皋落在晋南垣曲,上皋落在晋中昔阳。而皋落戈铭文中的第六字当释为沈,沈作为地名当是晋南汾涑一带的古称。  相似文献   

17.
东夷族是迢遥的中华上古东方大族,族系纷繁,生口极夥。由于战乱及其他原因,东夷族团各族往往迁徙不定,离乡背景,辗转万里。本文拟对东夷望族皋陶族的南迁加以探索;由此溯及蚩尤部落(三苗、九黎)的由北而南折向西方的大迁移。所以,必涉及上古东、东南、西南多方面的民族关系云。  相似文献   

18.
敖汉旗乃林皋村出土的几件辽代陶瓷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7月,距敖汉旗所在地——新惠之南七公里半的乃林皋村,出土了一批辽代文物。乃林皋村地处孟克河冲积的河滩地上,河从村东侧流过。村中和村南、东两边散布有辽代陶、瓷片,故知这里是一处辽代遗址。但由于多年耕种和孟克河的冲刷,现已很难看出整个遗址的全貌,只从断崖处看出有一米多厚的文化层。这批文物是发洪水时冲出来的,据社员讲,有大瓮、瓷器、  相似文献   

19.
徐夷迁徙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夷迁徙考李修松徐夷与淮夷均为嬴姓,实为同族,原是东方少昊氏鸟腾族团中的一支,早在夏代之前,即由今山东曲阜—潍水一带迁居淮水流域,在商代曾有包括徐夷在内的东、南、西、北四方淮夷①。一、涂山氏即徐夷即皋陶族氏追溯徐夷的族氏,可以上溯到夏代以前的涂山氏。...  相似文献   

20.
祝熹 《文史天地》2009,(8):61-62
中国刑名的祖师是夏禹时代的皋陶,他创立的“五刑”使决案刑罚有了依据。然而,传统社会中,法外之刑也是常有的。诸如要处死一些名望较高而未触刑法的,或因内宫阴谋要消灭敌手的,虽然也可以欲加其罪何患无辞,但毕竟不十分摆得上台面,于是,就施以法外之刑了,如果不需要起到杀鸡儆猴的震慑作用,那法外之刑的不二之选便是毒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