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萍 《南方文物》2002,(2):66-70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道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之一,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化思想都产生过深刻影响,它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神秘主义体系。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正一经》、《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道教累积了大量遗存和献资料,是我国传统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江西是道教活动和传播的主要地区,道教物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2.
顾旭明 《神州》2012,(3):17-18
我国龙虎镜发现较少,其研究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会稽龙虎镜传世、出土较多,且文饰变化多样,图文内涵丰富,是会稽铜镜的杰出代表。会稽龙虎镜兴起是道教文化影响的结果,它传承和发扬了道教龙虎文化反映了民众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正>在儒佛道三教中,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特点和文化本质的是中国的道教文化。在我国众多的道教庙宇中,能全面反映道家宇宙观和天象观,并能够以高超绝妙的泥塑艺术再现这种深邃理念的,山西晋  相似文献   

4.
道教文化旅游是中国旅游中较有特色的一个旅游品牌,山丘型的道教名山凭借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以及养生休闲功能越来越受到游客的热捧。对道教名山--武当山与青城山道教旅游开发进行对比,并着重分析青城山道教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快青城山道教旅游胜地的发展步伐。道教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在我国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与道教有关的旅游资源数量庞大而且分布广泛。山岳型道教名山的宗教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涵盖宫观、古遗址、古建筑等物质形态的旅游资源,也承载着道教音乐、武功、法式、民  相似文献   

5.
道教的核心是成仙,是讲究个人的得道飞升。在后来人眼中的道教人物,似乎都远离尘嚣、与世隔绝,过着出世的生活。然而,考究道教的产生发现其实道教是入世,在后来的发展中才逐渐产生"入世"、"出世"之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走上"俗"与"圣"不同道路的道教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唐五代是道教的鼎盛时期,巴蜀地区又是道教的发源地,李珣的弟弟李玹笃信道教.时代风习、巴蜀地域文化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道教文化在李珣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追求“自在逍遥”的人生境界,作品中常出现与道教有关的词牌、意象.  相似文献   

7.
正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起源于我国古老的民间原始的鬼神信仰和巫术观念,含有较多巫术行为和浓厚的多神崇拜色彩,神祗系统庞大而复杂。坐落于山西汾阳市城区东北17公里处的杏花镇上庙村北的道教道场太符观所反映的正是这样一个庞杂的系统。"太符"之名不见他处,道教文献中也无此提法,揣之约为宋徽宗为玉皇大帝上圣号"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吴天玉皇上帝"中"太上开天执  相似文献   

8.
道教法印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发现甚少,较难识别.汉"黄神"印是早期道士护身和施法之宝物,对研究道教历史文化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国内首次发现的"治都总摄之印",以出土文物证实了传世道教文献的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9.
四川方言诙谐幽默、生活俏皮。文章以四川方言词"瓜"为例,具体探讨了"瓜"系列所谓"川骂"话语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巴蜀文化的历史文化传承、从众心理、道教精神的熏陶以及饮食文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在成都二仙庵的丹台碧洞书房内,原藏有中国道教珍宝《重刊道藏辑要》梨木经版。它是二仙庵住持阎永和在清光绪年间发起刊刻的。《重刊道藏辑要》是晚清、民国时期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它是历代道教文化典籍的缩影。对保存和传播、弘扬道教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明王朝道教管理制度由三大部分构成:其一,道教管理机构——管理道教的组织措施;其二,道士管理制度——"度牒"制;其三,宫观管理制度。明王朝道教管理从制度设计层面来看是合理的,然而明王朝道教管理制度的施行实践却不尽然。除了太祖和成祖严格执行外,其后诸帝皆有制不依,管理制度遭受破坏。  相似文献   

12.
龙圣 《民俗研究》2017,(2):51-58
朔望烧香祭祖礼仪在我国传统社会普遍存在,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其形成与先秦以来的礼仪传统及道教、佛教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的"烧香"祭祀礼仪随着汉代以来香料的传入发生演变,后被道教所吸收。至南北朝时期,道教将烧香仪式运用于每月朔望为亡故先人祈愿等活动,使得朔望烧香祭祖礼仪得以形成。另一方面,自佛教传入后,烧香礼仪在我国获得推广和实践。南北朝时期,佛教烧香与先秦以来的朔望祭祀传统相结合,亦推动了朔望烧香祭祖礼仪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张建强 《南方文物》2003,(2):112-113
道教的思想源自古代的巫史和道家哲学,并广泛地吸收了先秦时期的各家思想。它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教义经典,又将秘巫典加以改造而成为“符书、经”。在长期发展的历程中,道教积累了大量的经籍书、这是我国古代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学、艺术、医学、药物学、化学、天、地理等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唐代盛行道教,崇道成为社会风尚并影响到文学创作。白居易的《长恨歌》便渗入诸多道教思想:受"神仙"观念的影响,白居易虚构了一个神奇飘渺的道教仙境,并对杨贵妃完成了由人到仙的形象转变;展示了道教法术的神通广大;强烈的"重阴"观念及女性意识,使诗歌主题及人物形象发生明显的变化,呈现出多义性、复杂性、矛盾性。  相似文献   

15.
东晋南朝流行的券顶式长方形墓葬,其建筑形式来源于中原地区的洞石墓,其文化含义可能与侨居以及道教的修炼有关,那就是迁居江南的北方人士虽然死在了江南,但却始终想回到自己的故土,想乘坐上带有卷棚的"安车",躺在安车式的墓葬之中,实现回归的梦想。当故乡已经完全不可回归的时候,侨民们又无可奈何地选择了佛教和道教的方式,将墓室视作洞天福地,就地修炼超升。  相似文献   

16.
洪烛  yuan 《旅游》2013,(2):12-17
【被誉为"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对道教有兴趣的人,恐怕都知道北京的白云观。此乃北京最大的道观,被誉为"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唐开元年间已成规模,原名天长观。金时引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是当时北方道教的最大丛林,并藏有《大金玄都宝藏》,金末毁于火灾,重建后改称太极宫。元时又叫长春宫,因为掌门的道士即大名鼎鼎的长春真人邱处机。丘处机被奉为全  相似文献   

17.
王君 《文物世界》2002,(1):65-66
首都是我国的传统宗教,在中国化史上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道教化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但又与客观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这就是道教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上清古镇和天师板栗 如果没有上清镇,龙虎山要成为中国道教第一山、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恐怕是不可能的。上清古镇在鹰潭市南郊30千米处,沿着泸溪河水基本平行延伸,整个镇子就是一条小街,从西头到东头有1.5千米长。这是一个道教文化非常浓郁的古镇,镇名的来历就出自道教。  相似文献   

19.
正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经作为传播道教的典籍和道教文化的载体,可以说历史久远,根深叶茂。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原始道教从民间兴起,并逐步演变发展为成熟的官方正统宗教时期,与之同步发展,道教典籍也与日俱增。道教的宫观藏书,开始于晋宋之际,并随着道教的发展而日臻完善,成为我国古代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东汉的道教与道经中国道教的前史特别长,其创教活动分散而缓慢,道教的产生过程是多源的和  相似文献   

20.
绿杨  郭实 《旅游》2003,(10):3-21
我一直认为。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句应该成为旅行者的座右铭。李白遍历名山大川,热衷寻仙访道,虽然最终未能长生不老,位列仙班。却也写出了不少仙风缥缈的诗篇,因而成为世人心目中的“诗仙”。前几年,我对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命题发生兴趣。于是沿着道教的发展足迹探究道教文化,深感中国文化三个源头(释、道、儒)之一的道教文化确有精深之妙,同时云游天下也实为人生之一快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