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同北魏宋绍祖墓陶车模型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忠 《收藏家》2008,(2):81-84
2000年4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大同城东雁北师院扩建工地发掘一批北魏墓葬。其中宋绍祖墓以其仿木结构石椁、精美的壁画和明确的纪年,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砖室墓壁与仿木石椁形成环绕回廊,随葬以牛车为中心、各类陶俑组成的出行仪仗,鸡冠骑马俑居前、甲骑具装殿后、侍俑鞍马扈从,表现了墓主人显赫的地位和恢宏的出行场景。  相似文献   

2.
2000年6月,山西省大同市东郊原雁北师范学院扩建工地,清理发掘了一批北魏墓葬,其5号墓道中,出土题记砖一块,砖面阴刻魏碑体铭三行共25字:  相似文献   

3.
<正>在平城地区发掘的北魏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灯具,多数放置在墓室的角落或中部。以其材质划分有石灯、铁灯、陶灯,其中出土石灯数量最多。各种灯具造型多样,以简洁实用为主要特点。一、出土灯具类型分析第一类,石灯:造型浑厚敦实,分为3型:A型:由灯盘、灯柱和底座组成。分6式。Ⅰ式:白色砂岩,半球形灯碗,圆柱形灯柄,底座与灯碗相似。底径11、通高24厘米。外表雕凿粗糙。标本大同南郊M102:3[1](图一,1)。Ⅱ式:灰色砂岩,半球形灯盘,灯柱为八棱形。灯座下为方形,上为覆盆状。通高35.2厘米。  相似文献   

4.
山西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山西省大同市御东新区文瀛北路施工中发现一座北魏壁画墓(图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这一墓葬(编号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对壁画实施了揭取等保护措施。现将墓葬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同新发现两座北魏壁画墓年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大同市在配合基建施工中新发现2座北魏墓葬,其壁画内容较有特色,反映出北魏平城时期多民族文化互动交融对丧葬观念及习俗的影响。本文拟就此做一探讨,并尝试对2座壁画墓的确切年代作出初步判断。一  相似文献   

6.
2010年9月,大同市阳高县王官屯镇上泉村东南高压线铁塔基座施工时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图一)。墓顶在施工中遭到破坏,暴露出墓室内石椁,由于该地区地下水位较浅,墓室内有深达1米的积水。经调查,此墓为一座北魏时期的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墓。大同市考古研究  相似文献   

7.
拓跋--北魏墓葬研究具有较长纵深的学科背景,既是拓跋一北魏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拓跋--北魏史相关的多学科研究密切相关.拓跋--北魏墓葬的考古学研究不能孤立而行,要充分重视拓跋--北魏史相关研究由来已久的多学科背景和成果积淀.  相似文献   

8.
严辉 《中原文物》2004,(5):40-42
魏故河涧太守郭君墓志于2001年在洛阳市纱厂西路出土.墓志记述了北魏著名建筑师、洛阳永宁寺的建造者郭安兴的重要事迹.本文根据墓志资料结合历史文献,对郭安兴和永宁寺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瓷器的烧造中心在长江流域,出土瓷器的墓葬也大多分布在这一区域.1955年,河北景县北齐封氏墓出土的4件青瓷莲花纹大尊是北朝瓷器的首次发现[1],此后,其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多集中出土于河北、河南等地的北朝墓葬中.  相似文献   

10.
从258年拓跋力微率部“迁于定襄之盛乐”正式建立以拓跋氏为首领的部落联盟起,至398年拓跋畦迁都平城即皇帝位的140年间,有学者称为“盛乐时代”^[1]。白天兴元年(398年)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洛前以平城为统治中心的近一个世纪时间,有学者称为“平城时代”圜。  相似文献   

11.
付琳 《华夏考古》2014,(1):72-84
本文通过对墓葬间层位关系的分析以及对墓葬中所出陶器和铜器的类型学研究,将前掌大墓地分为三期,并进一步论证墓地的主体年代为西周早期。  相似文献   

12.
北魏北疆几个历史地理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北疆的历史地理比较复杂。由于文献记载不详 ,加之过去又没有人进行深入的实地考察 ,因而往往存在着以讹传讹的情况。本文对北魏六镇设置的年代、六镇的方位、朔州设置的年代与所属郡县 ,中道与禾固阳道、征伐柔然的军事路线以及北魏北疆的一些地名进行了考证。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纠正了前人著述中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3.
与同时期龙门古阳洞、宾阳洞和巩县石窟等相比较,北魏永宁寺木塔出土的塑像尽管由于雕造时间早晚或材质的原因,表现出一些内容和形象上的差异与变化,但寺窟主要构造、造像形式、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却是基本一致的,它们展示了北魏都洛以后佛教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一个高潮阶段的所有重要特征,代表着这一时期佛教造像内容与风格的主流.由此得出结论,北魏时期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继承传统且逐渐丰富的过程,其都洛时期主要造像风格与内容题材渊源于北魏建都平城时期的寺窟造像是毫无疑问的,但同时也存在着汉文化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韦正 《考古》2012,(9):60-68,113
吐鲁番阿斯塔那M148、M233和阿斯塔那西区M408、M409等4座墓葬在发掘报告中被认为年代较晚。但通过将墓葬形制和随葬品与周边相关墓葬比较可见其年代或可早到十六国早期。在西晋甚至曹魏时期,汉式墓葬已在吐鲁番出现,且与河西敦煌、酒泉等地墓葬的面貌接近,或与当时历史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6.
北魏洛阳城是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都城之一。其出土的建筑材料特征明显,规格较高,是研究这一时期建筑材料和考古断代研究的重要标准资料。本文以北魏洛阳城出土的建筑瓦当为主要对象,同时兼顾其他相关建筑瓦件,以考古发掘的建筑遗址分类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把握北魏洛阳城建筑瓦件的特点和异同,为城址的整体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杨爱国 《考古与文物》2002,(4):85-86,57
汉代墓室壁画发现于20世纪初,到世纪末,发表报告、简报和消息的汉代壁画墓达50余座,这些墓葬是对汉代墓室壁画研究的资料基础。20世纪,学者们对汉代壁画墓的时代、形制、墓主身份、分期、壁画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和壁画墓盛行的时代背景等进行了有益地探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出版了数量可观的报告和  相似文献   

18.
樊军  王洋洋 《中原文物》2020,(6):106-111
近来在固原南塬、彭阳海子塬北魏墓相继出土了9枚萨珊银币,可分为卑路斯银币和卡瓦德一世银币两种,检测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含银量及少量的铜、铅等成分。输入中国境内的卑路斯银币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世纪末至6世纪中晚期,为其传播的高峰,第二段为6世纪末至7世纪,属于其传播的尾声。萨珊银币的拥有者大致可以分为皇室贵族、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官吏、"丝绸之路"沿线中下层民众、粟特人等西域少数民族或外来民族四类。从北魏至隋唐,固原地区出土的萨珊银币在进入墓葬之前,在功能上也存在由流通货币或宝藏转变为装饰品的趋势。这些萨珊银币的发现,反映了固原在北朝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北魏石刻楷书的特征,应结合这些字形出现的不同用途、出现的不同位置等因素来考察。作品出现的地点不同,书写材料、书写空间、书写者、刻者的工作环境不同,加上刊刻工艺有精细、粗陋之别,北魏时期汉字体系内部在碑刻文字、墓志、造像题记、摩崖文字四种用途上的楷书文字有着明显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王争 《文物春秋》2015,(2):22-26
文章首先介绍了燕文化分期研究的简史,在对比主要分期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目前的燕文化分期研究集中在东周燕文化墓葬陶器分期方面,并重点分析该部分内容。最后,阐述笔者关于燕文化分期研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