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位爱好翰墨的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作为初唐统治者,他以帝王之力对王羲之书圣地位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推广,以及他的书法成就和审美思想,对唐初书风起了导向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代书法之所以能达到峰巅极致,与李世民的喜好提倡是密不可分的。现存《晋祠之铭并序》代表了他的书法成就,从中可以窥见其书法审美趣味,揭示初唐崇王风尚与尚“法”成因。唐太宗李世民(599~649),陇西成纪人。他雅好书法,师虞世南,尤喜王羲之的书法,曾收集天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真迹,以充内府。宋朱长文《继书断》卷上列太宗书为妙品。其传世书迹有《晋祠之铭并序》、《温泉铭》、《屏风碑》等。《晋祠之铭并序》是一通石刻碑,碑在山西晋祠博物馆。唐贞观二十年(646)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巡幸晋祠时亲自撰文书写而成,同年上石立碑于唐叔虞祠前,乾隆时移基东侧南向。碑高3.55米,宽1.22米,厚0.26米,碑额“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为太宗飞白书,碑文为行书,28行,行40字至50字不等,碑题、铭序共1203字。碑阴有长孙无忌等七大臣的衔名。因至明朝中叶李世民亲书的唐碑下部已剥蚀漫漶,有的字已不可见,清乾隆三十七年,依照旧拓...  相似文献   

2.
郭志蕊 《沧桑》2013,(5):218-220
《晋祠志》由乡人刘大鹏(1857—1942)编撰,全书四十二卷,共十五个门类,记载了晋祠一带土地、人民、政事等内容,是一部丰富完整之晋祠史料集。《晋祠志》对于研究晋祠及周围地区民俗、历史地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和各地自然灾害及各地教育史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晋祠志》全书概况、研究价值和研究展望三个方面展开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晋祠之铭并序》旨在颂扬贤德为治崔凡芝做为国家重点文物的太原晋祠唐碑,刻有唐太宗李世民御书的《晋祠之名并序》一文,其书法卓绝,行文典雅,为古今称绝。而对全文的主题思想,认真研究的人却不多。作一般介绍和评论的,又侧重不同,认识不一。仅笔者所见,大致可归...  相似文献   

4.
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著名的旅游胜地,由于其固有的人文地理优势,创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除散见于各种历史典故中之外,主要体现于晋祠现存的文物和祠区内外的碑碣,其规模蔚为可观。晋祠保存有历代碑碣初略统计大约425通,除少数为唐宋时期的以外,大多是金元明清时期题刻的。随着历史的变迁,有的文存石亡或者字迹漫漶,有的成了断碑残碣。经千百年的沧桑变化,这些碑碣依然有其重要的价值,其中尤以唐太宗李世民自撰并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最为珍贵。《晋祠之铭并序》碑又称唐碑,陈列在晋祠唐叔虞祠东南隅的贞…  相似文献   

5.
晋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杨二酉撰文的《晋祠全景》诗题,融晋祠及周边村庄的景物于一体,概括了晋祠文物精华,其内容丰富,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真挚的感情以及对晋祠秀美山川,人文景观的赞叹。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御碑     
《文物世界》1999,(3):16-16
在晋祠的参天古柏之中,掩映着一通稀世国宝碑刻,它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俗称唐碑。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御碑     
在晋祠的参天古柏之中,掩映着一通稀世国宝碑刻,它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俗称唐碑。  相似文献   

8.
早在1940年,晋源风峪风洞出土100余通镌刻于武周时期的《大方广佛华严石经》(简称:华严石经)迁回晋祠保存。因受历史条件限制,风峪风洞遗址并未完成遗址清理发掘工作。直到上世纪60-80年代,晋祠博物馆陆续在遗址附近发现《华严石经》残石,现馆内陈列展出《华严石经》130余通。史书记载《华严石经》刻石应有160通,因此还有大量的石经刻石散失佚落。2016年在晋源村民家中发现的石经碑刻,应是《华严石经》残损刻石。  相似文献   

9.
吴静波 《文物春秋》2006,(1):55-56,58
唐张嘉贞等的《赵州大石桥铭》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作者认为现藏于赵县文保所的赵州大石桥铭碑,其文录自《唐文粹》,立于北宋约976年之后。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6,(6)
正《文物》2015年第2期刊载了赵杰、赵瑞民的《晋城拴驴泉石门铭的勘察与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公布了三国曹魏《拴驴泉石门铭》(以下简称《石门铭》)拓本并附释文,嘉惠学林,值得欣赏。但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对《石门铭》铭文涉及的一些重要史实及信息未加详考,释文亦有一定偏颇之处,值得补苴。一《石门铭》此前已被著录关于《石门铭》,《研究》指出,此处石刻为1999年裴池善发现,并于2001年在《晋城揽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79,(1)
1975年下半年,北京图书馆接受苏州叶诚祜先生捐赠入藏的一批拓片中,《谦公法师灵塔铭》是一件较为珍贵的拓本。谦公法师灵塔建成于金朝泰和元年二月二十三日(1201年3月29日)。《塔铭》系赵仲先撰文并书丹。该塔直至清朝末年尚存,江阴缪荃孙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修成的《顺天府志》中,说它仍存。1956年全面清理房山云居寺石刻时,此塔早已毁坏,《塔铭》刻石也不知下落。从清末到1949年全国解放的几十年中,云居寺遭到的最大的  相似文献   

12.
曹宝麟 《收藏家》2002,(10):40-45
一《研山铭》是米芾今存大字行书真迹四件之一。十年前,我在编著《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时,把《吴江舟中诗》系于元丰五年(1082年),元章时年32岁,因属早期作品,个人艺术风格尚未成熟,自可勿论。而其他3件——《虹县诗》、《多景楼诗》和《研山铭》,我皆系于晚年。距今跨三十个年头的1973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印行《米芾墨迹三种》,即以上述次序排列。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中,能看到以前纯属“横扫”的古物已是万幸,更遑论探究流传、藏所等等书迹以外的内容了。直到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博物馆于1986年4月从郑州市向阳回族自治区磨盘街收藏一套清光绪丙申年(1896年)刻石,内容为《瘗鹤铭并序》。《瘗鹤铭》是我国著名摩崖刻石。其时代和书者,前人辨说纷纭,有人说是晋朝王羲之,有人说是梁朝陶弘景;有人认为是隋代人所作;或认为是唐人所书,均无确凿证据。但刻石的字势雄强秀逸,历来对此评价甚高。瘗鹤铭在《金石萃编》、《古今图书集成》这两种版本的书中均有记载,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文物》2003年9期载蔡运章、张应桥先生文《季姬方尊铭文及其重要价值》。文章报道了新近发现的《季姬方尊》,并对器铭进行了释读。由拓影看,器铭字相当恶劣,或清剔未精所致。笔者在细审铭拓和反复阅读该文后,觉得作者对铭文的释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关键,因此不揣浅陋草成此文。  相似文献   

15.
仲威 《收藏家》2007,(2):83-90
《化度寺塔铭》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碑立于唐贞观五年(631年),楷书35行,行书33字①。原石久佚。  相似文献   

16.
《何尊》的出土,是我国文物史上的一大收获。北宋以来的八百余年,截至解放前夕,传世的西周铜器(包括铭存器佚的)铭有王号者,不过《天亡毁》·《周公方鼎》等十一器,而且多数没有纪时;铭有年、月、周、日可供推算其年代的,仅只《小盂鼎》和《趞曹鼎》二器。解放后新近出土而铭有王号的,已经公布了更远远地高过一般的彝铭。学术界对它特别关注和热烈讨论,并非偶然的。  相似文献   

17.
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题记中,有一则可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文选》李善注、《意林》《太平御览》等对读。作者通过排比上述诸种资料,参照《金人铭》,发现此题记实为傅玄《拟金人铭作口铭》原文,并指出上述各对读资料均应源自已佚傅玄《傅子》。《意林》和《太平御览》引文几乎完全相同,二者均是对《拟金人铭作口铭》原文的删节。此题记不仅可资校勘传世对读文献,而且与传世文献一起差可还《傅子》之《拟金人铭作口铭》全璧。  相似文献   

18.
晋祠唐叔虞祠碑廊东壁嵌有一块81×52厘米的残碣,上面用楷书镌刻着在晋祠碑碣与文献中唯一的一首回文诗,题目为《游晋祠》,并在诗后附有跋文。其字秀雅可爱,其诗有一定的艺术魅力,耐人寻味。现将其诗、文录于下,以便共赏。 游 晋 祠 (回文) 诗    停骖喜径度香风, 叠叠云山四望同。  亭列殿严分小大, 路开桥驾各西东。  灵祠古柏苍岩耸, 异境清泉碧海通。  形胜览碑高拂袖, 冥冥润物显奇功。                文晋阳之西南四十里许有晋祠焉。其祠据岩立殿,殿之下有泉混混而出,故殿之左右设二圆亭以接其两…  相似文献   

19.
《兮甲盘》铭文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兮甲盘》发现于宋代,出土时间及地点皆不明,宋代编辑的《铭兴内府古器评》曾经著录此器,及至南宋未年,由于战乱,此器散出,渐渐不为人知、遂湮灭无闻,元代流落民间,被人用作炊具,后被当时的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六六年出土于湖北京山县苏家垅的曾国铜器群中,含有铭器十件,其中铭为"曾侯中(仲)子斿父……"或"曾中(仲)斿父……"者六器,铭为"黄朱□……"者二器;另簋(见图一)二件同铭,计六行三十八字:佳"(唯)正二月既死霸壬戌,趸乎乍(作)宝簋,用圣夙夜;用享孝皇祖文考;用匄眉寿永令(命)乎其趸(万年)永用."(见图二)铭辞虽属简短,却对辩明此器的族属(或国别)以及时代的推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兹试作浅议求正.一、释"?""?乎"之"?"作"?",此字甲骨文作"?"(《殷虚文字》甲编,一六一页)、"?"(林二、一七、二二、);类似之字,在金文中亦常见,如《秦公簋》:"?囿四方"之"?"作"?"(《三代》九、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