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     
《文物世界》2014,(5):1-1
<正>公元前497年,"晋阳"这两个字伴随晋国赵卿赵简子"入于晋阳以叛"进入了历史的视野。公元前247年,秦在晋阳初设太原郡。公元前106年,汉武帝设并州刺史部。从此晋阳、太原、并州一地三名享誉三晋。晋阳曾经战国赵都、前秦国都(苻丕)、东魏下都、北齐别都、唐北都、唐北京、后唐西京、后唐北都、后晋国都、后晋北京、后汉北京、北汉国都,共九朝之都,时间逾1400余年。有人说晋阳是"三家分晋的策源地,中国社会制度的策源地"。从历史的节点看,着实一语中的。春秋晋  相似文献   

2.
《沧桑》1994,(3)
晋阳古城,即今太原市南郊区古城营村一带,历史上为我国北方的名城重镇。曾名晋阳、太原、并州、北京、北都,西京……。北齐高洋父子,唐代李渊父子,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志远以及北汉刘崇都是从晋阳起家,进而夺取天下的。故晋阳又有“龙城”之称。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赵光义三下河东灭北汉。云:“参商不并立”,惧怕这龙兴之地再有真龙兴起,争夺天下。炬焚晋阳,继而引汾水灌之。至今远隔千年,古迹荡尽,史料散佚,对晋阳古城的城垣布局,范围大小,人们莫衷一是,众说纷云,各持己见。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4,(11)
<正>2007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汾阳市博物馆抢救性发掘了唐代曹怡墓,墓中出土的青瓷器十分特殊,墓志记载的内容也很重要,对文献记载有补正和补充作用。下面就曹怡墓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墓志录文的具体内容请参见《山西汾阳唐曹怡墓发掘简报》[1]。一隋末唐初汾阳曾属介州据《汾阳县志》载:汾阳在"秦统一全国后,仍名兹氏县,隶太原郡。汉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朝易名兹同。东汉复为兹氏县,仍属并州刺史部之太原郡。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置并州西河郡,郡治设于兹氏县,县属之。西晋咸宁三年(277  相似文献   

4.
史籍所见尧都之“平阳”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平阳”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一带是可以肯定的。“王文”所采信的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始封于唐, 有徙晋阳, 及为天子, 都平阳。平阳即今晋阳, 即太原也”之说法根本就是错误的。考古学提供的一条重要线索, 陶寺遗址的地理位置与古文献记载的“尧都”地望相合, 其放射性碳素年代 (距今4200—4400年之间) 也与古史传说中“陶唐氏”兴盛的年代基本一致。先秦“太原”指晋南, 现在的太原是战国末期才出现的地名。太原始称晋阳则是汉以后的事。太原之“晋阳”没有早于春秋之前的考古发现。太原之“晋阳”与唐叔虞之封地无涉, 与“尧都平阳”更无涉。今临汾塔儿山周围的汾浍平原地带就是当年“唐尧”统治的“唐国”属地, 其“帝都”之墟当为今考古发现的山西襄汾之陶寺遗址。  相似文献   

5.
刘朔 《文物世界》2014,(3):55-57
<正>一、宗教祭祀与高官墓葬——晋阳遗存在史料记载中,晋阳古城最早出现于公元前497年。而早在公元前248年,秦设置太原郡时,治所便已在晋阳;西晋时扩展筑晋阳城;公元386年,北魏占领晋阳作为并州郡治所;后作为东魏霸府,继而成为北齐别都,并增设龙山县。隋末李渊父子起兵晋阳,建立唐朝,晋阳与当时的长安、洛阳并称为"盛唐三京"。北宋初年的公元979年,晋阳城因遭受战火而被焚淹,夷为平地。  相似文献   

6.
晋卿赵鞅创建晋阳城春秋末期,晋国正卿赵鞅命家臣董安于负责建晋阳城。用铜为柱,蒿木为墙骨,采用夯土版筑法,“城高四丈,周回四里”,城坚而厚。秦置太原郡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六国,秦庄襄王二年(前248),秦将蒙骜攻打赵国,占领晋阳,并在晋阳置太原郡。刘恒太原任代王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刘邦为防御匈奴进犯,合并太原、雁门二郡为郡国,挑选众皇子中“贤知温良”的刘恒为代王,以晋阳为都。平息“诸吕之乱”后,刘恒从太原回到长安称帝,即汉文帝,在位政绩卓著,与其子并称“文景之治”。武帝太原设并州刺史治所元封五年(前106)四月,刘彻加强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7.
现存《晋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记载中,邓粲所撰晋史有三种不同名称,分别是《元明纪》、《晋纪》、《晋阳秋》.经笔者考证,三者实为二书即《元明纪》和《晋阳秋》,前者主要记载东晋元、明二朝事,故以《元明纪》名之,被后人称作《晋纪》;后者记事迄于晋孝武帝,亦被后人称作《晋纪》.《元明纪》与《晋阳秋》成书后...  相似文献   

8.
《晋祠志》载:“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太原晋祠是国家重点物保护单位,也是山西名的旅游胜地。她之所以誉称三晋,固然与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化密不可分,但晋祠风景区的园林用水更使其增加了诱人的魅力。其园林用水之妙,在中国造园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百年守望太原市文物考古事业发展历程 太原,古称晋阳,简称并州,坐落在太行山、吕梁山之间的晋中盆地北端,为山西省省会。自春秋战国建晋阳城,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建城史。太原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从旧石器遗址到明清古墓葬,从宋元古建筑到近现代历史建筑,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反映出太原璀璨的文明之光。  相似文献   

10.
王江 《文物世界》2011,(5):63-66
位于山西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古称晋阳,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我们的先人早在史前就生息、劳作、繁衍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自公元前497年,赵简子入晋阳城算起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建城史。在历史长河中太原有九朝古都与陪都之称。  相似文献   

11.
<正> 西晋永嘉四年,刘聪杀刘和即皇帝位,不久实行“胡汉分治”,《晋书·刘聪载记》载汉嘉平四年刘聪大定百官,“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万落置一都尉”。就是说,左右司隶共领有43万户的“晋人”(汉族人口)。此时关中地区仍控制在晋室手中,汾、晋以北则为并州刺史刘琨控制,座镇晋阳,刘聪所据有的地域仅是并州的上党郡、西河国、乐平郡和太原国的南部,以及司州的平阳郡、河东郡、弘农郡、河南郡、河内郡之大部。其左右司  相似文献   

12.
<正>东周晋阳城是中国北方东周时期的一座重要城市。首见于《春秋经》定公十三年(前497年)。其后,赵襄子奔保,智伯水灌,赵韩魏联合灭智伯而三分其地。晋阳城在春秋战国之交的舞台上,波澜壮阔,好戏连台。时过境迁,有关晋阳城城市布局建制的资料、遗迹湮灭殆尽。本文依据有限资料,结合考古调查对东周晋阳城的建制试做蠡测。最早提到春秋晋阳城城建规模的是唐《元和郡县图志》。其在记述唐太原府城内各宫城布局  相似文献   

13.
北齐一朝28年,中央存在着两个尚书省:设在东部首都邺京(今河北临漳西南)的尚书省和设在西部陪都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的尚书省,设在并州的尚书省时称“并省”[1]。尚书省作为中央的一个机构,自魏晋以来一直是一套机构,而北齐却同时设两套尚书省。对于北齐这种两个尚书省并存的政治现象,周一良先生在其史著中曾经论及[2]。本文搜求剩义,拟对北齐并州尚书省(以下称并省)诸问题作一探讨。并省自身的来源关于并省这一北齐政治中的特殊机构,历来史籍并无系统的记载,我们只能从《北齐书》及其它史籍的零星记载中去寻找线索。《隋书·地理…  相似文献   

14.
佛教净土宗根本道场在山西交城玄中寺,而早期道场并州大岩寺至今无人所知.笔者了解到,晋阳西山大佛所在开化寺后寺即为大岩寺.弘扬净土宗的三大师为昙鸾、道绰、善导.史载昙鸾大师初修净土法门在并州大寺,即并州大岩寺,后到交城玄中寺.县鸾大师寂后,道绰大师继之,初修净业在太原蒙山开化寺.后到交城玄中寺,精修弘扬净土教义.善导大师在玄中寺师事道绰大师,专弘净业.道绰大师寂后,善导大师到当时帝京长安光明寺,大弘净土法门,寂后葬于神禾原,即今之香积寺.之后,净土法门日益广大,东传日本,成为佛教中很有影响的大宗派.三大师弘扬净土始于昙鸾,道绰继之,善导发扬广大.而昙鸾、道绰二大师初修净土实在一寺.道绰大师初修的太原蒙山开化寺即昙鸾大师敕住的并州大岩寺——并州大寺.  相似文献   

15.
梁芳 《文物世界》2013,(3):20-23
一、历史背景1.政治背景清代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称晋阳是“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诚古今必争之地”。晋阳控扼北部的咽喉要地,素有“北门锁钥”、“中原北门”之称。由于晋阳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北朝政治史上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北魏正光五年(524年)爆发了六镇起义。六镇为北魏年间防卫北部边疆的一系列边镇。  相似文献   

16.
韩丽 《文物世界》2005,(3):60-61
古老的晋阳大地上并峙着一对古朴秀美、巍峨壮观的古塔,这就是为人们所称道的昔日太原的八大景观之一的“凌霄双塔”。它位于古太原东南之向山脚畔,被喻为太原的标志和象征。双塔寺,本名永祚寺,俗称为双塔寺。据明万历本《山西通志》和《太原府志》载:该寺创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五  相似文献   

17.
北汉(951年-979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最小的政权之一,定都晋阳,时称太原府。刘继元,五代时北汉末代皇帝(英武皇帝),在位11年。曾在太原天龙寺新建千佛楼,并敕命臣下题写碑铭。记录这一事件的《新建天龙寺千佛碑铭并序》碑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物,而且颇具书法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山西简称晋,俗称三晋;晋阳(太原)是山西的首府,简称并州,俗称龙城。其名是怎么来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经荒传谬,以讹传讹。晋国由晋水而得名依据不足,中国历史,2500年前,无晋水记载。我极想清源正本才有此一论,不当处请方家指正。蛮荒的上古时期,山西这块地方因地壳频繁运动,板块断裂沉陷,山脉不断隆起,致使古汾河河道中断,洪水四溢,  相似文献   

19.
太原意为大平原,古称晋阳,创建于公元前479年,是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由于隋唐两朝建都长安,偏居中国西北,在建国初期北有突厥侵扰,中后期又有边镇割据之忧,太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隋唐两朝的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显赫。隋朝时,太原的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成为全国第三大城市。至于唐王朝则不仅发祥于太原,且因晋阳有唐国之称,而把国号定为“唐”。唐代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隋朝末年,中国出现了大动荡的局势。在群雄并起、纷争天…  相似文献   

20.
正提起慕湘,可能人们不是很熟知,但要说到《晋阳秋》,60岁左右的人和文学爱好者就不陌生了。慕湘就是小说《晋阳秋》的作者;慕湘就是长篇系列小说《新波旧澜》四部曲《晋阳秋》《满山红》《汾水寒》《自由花》的作者;慕湘就是点校太原赤桥清末举人刘大鹏著作《晋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