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爱新觉罗·溥仪是大清帝国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后来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他又做了几年的儿皇帝。这样奇特的经历,大概只有他一个了。1937年,他的侄子、14岁的爱新觉罗·毓嶦进入了伪满洲国的皇宫。此后的20年,毓嶦一直生活在溥仪的身边。  相似文献   

2.
毓庆宫位于紫禁城内廷东路,是康熙年间专门为太子胤礽建造的宫殿。雍正、乾隆时期,毓庆宫成为诸皇子居住之所,皇子时期的嘉庆帝便居住在此。嘉庆帝对毓庆宫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以毓庆宫为主题的诗句贴落,为了保护和延续贴落画寿命,再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采取古代书画的传统修复技术对其进行重新修复,使这幅佳作最终重现原貌。  相似文献   

3.
孙叔涵  朱丕荣 《纵横》2013,(10):56-59
胸怀工业救国、振兴中华的大志孙越崎1893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汀绍兴县同康村。那时候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家深受欺压、民族饱受苦难。他少年就读于私塾,勤奋好学,努力上进,立志要以工业教国、科技兴国。1909年他考进县简易师范学校,1913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5年5月,日本帝同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全国民众愤怒反抗。孙越崎愤而把原名“毓麒”改为“越崎”,表达对国家与民族的担忧,企盼早日能越过崎岖而达康庄。  相似文献   

4.
"皇上瞧你,你也不敢瞧他。他看你不敢看他,就问:‘你怎么不敢抬头瞧我呢?你心里有什么鬼?"于是,爱新觉罗·毓嶦被赐打板子……毓嶦,末代皇帝溥仪的亲侄子。从住伪满皇宫到蹲苏联监狱,从皇族重臣到一介平民,他跟随溥仪整整20年。如今84岁的他,回顾往事,如过眼云烟。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顾毓琇先生,1902年生于无锡,家中兄弟姐妹共六人,毓琇排行第二。民国元年(1912)春天,顾毓琇的大哥顾毓琦先考进了无锡竢实学堂(民国后改为无锡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但邑人习惯上仍将其称为竢实学堂)。隔了半年,顾毓琇也去报考竢实学堂,国文考题是《志学论》,另有四道算题,顾毓琇全都算对了,结果以第一名被录取。进入竢实后,他直接从二年级读起,与大哥毓琦同班。暑假时,毓琦、毓琇各得  相似文献   

6.
大半辈子安享荣华富贵的清朝末代王爷载涛,在陷入清贫的窘境时却能断然拒绝张作霖、土肥原的出山之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下令任命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马政顾问”。他欣然从命,甘愿当好人民的“弼马温”。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云南人民首先发起的护国运动,是一次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这场伟大的运动中,涌现了无数值得后人永远纪念和尊敬的英雄人物,其中就有黄毓成将军,他不仅亲身参与、组织、策划了这次伟大的壮举,而且亲临战阵,功勋卓著,在起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才 《中国土族》2006,(3):23-25
祁明荣,这个名字是早就耳闻了的,他做了大半辈子公仆,从区文书、副区长、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省测绘局长直到省民委常务副主任(正厅级)。  相似文献   

9.
吴玉杰  曹帅 《满族研究》2016,(2):108-113
周建新的小说具有浓郁的辽西地域特色,他对大时代演进的把握,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尤其是对历史撞击与生存困境中人性挣扎的观照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满族作家,他怀着铭记历史的信念、原乡情结的缱绻、满族文明发展的瞩望和人学观念继承的理想与热忱,独到而深刻地呈现了辽西大地上的众生世相与苦难样态。  相似文献   

10.
我和冉中同志并不相识,但却从老作家黄铁转赠他的散集《鸿爪集》中了解了他。不仅赏析了他朴实的风和闪光的采,而且知道了他与《湖北日报》的骨肉情谊。因为他大半辈子的战斗历程都离不开《湖北日报》,他的成长经历正是孕育在《湖北日报》的成长经历之中。他的生命几乎  相似文献   

11.
当北就市社科联副教授李德堂从某出版社取回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人问罪》的时候,他几乎流下眼泪。活了大半辈子,当了副教授,零星的论文也没少写,但真正称得起有份量的,还是这本沉甸甸的书。他是用了近10年的心血创作的,那里有他童年在农村的凄凉和梦幻般的经历,有的评论家看过清样后就写出评论:”气势宏大,情节曲折,气韵饱满,风格悲郁。”出版社准备为老李开个作品讨论会,北京市作协也把这部长篇做为自己会员的一部力作,而他的长篇诗集《历史的痕迹》也将印行,谁都说50多岁的老李该走红了。老李回家把书交给老伴,老伴竟没有伸…  相似文献   

12.
1988年7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一九八六年秋,在香港举办的清皇室后裔爱新觉罗氏书画展中,香港知名人事霍英东被毓先生画的《钟馗醉酒图》吸引住了,当即出五万港币买下,并与毓先生在画前合影留念”。文章又写道:“在香港举办的那次画展上,他参展的五十二幅国画全部售出,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  相似文献   

13.
张天鉴 《神州》2011,(10):17-17
在世界文坛的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的名字:罗曼·罗兰。他为世人带来了一部奋斗的史诗,一部抗争一切庸俗社会故事——《约翰·克里斯朵夫》。书中讲述了一个经受生活磨难的人依旧坚持自己的梦想,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一个爱情和生活的苦难打造出的音乐巨人。  相似文献   

14.
张天鉴 《神州》2011,(23):17
在世界文坛的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的名字:罗曼.罗兰。他为世人带来了一部奋斗的史诗,一部抗争一切庸俗社会故事——《约翰.克里斯朵夫》。书中讲述了一个经受生活磨难的人依旧坚持自己的梦想,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一个爱情和生活的苦难打造出的音乐巨人。  相似文献   

15.
王升华 《沧桑》2008,(5):213-214
对人生苦难的歌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他们或抒亡国之痛,或忧民生之苦,或叹身家之难,或嗟命运之穷,或伤壮志之难酬,或恨好景之难再。一代才子卢照邻羸卧荒山10余年,苦难的人生改变了他的文风。他用笔记载了自己走向死亡的痛苦和对生命的眷念。在抖落了六朝的繁华之后,他的骈文呈现出沧桑的美态。  相似文献   

16.
毓嶦 《文史博览》2006,(4):18-22
除了听力稍差些外,反应敏捷、语速极快的毓嶦丝毫不像一位82岁的老人。曾采访过毓嶦的一位英国作家描述他“精力充沛、温和而又幽默”,“体现出了这个皇族勇于承受的精神,对于失去的地位、财产、封号,毫无怨言,为还能活下来而感恩”。曾经的显赫家世、与末代皇帝相伴二十年的特殊经历,特别是作为战犯的十年囹固,而今都变成一种历尽沧桑后的豁达与淡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除了听力稍差些外,反应敏捷、语速极快的毓瞻丝毫不像一位 82岁的老人。曾采访过毓瞻的一位英国作家描述他“精力充沛、温和而又幽默”,“体现出了这个皇族勇于承受的精神,对于失去的地位、财产、封号,毫无怨言,为还能活下来而感恩”。曾经的显赫家世、与末代皇帝相伴二十年的特殊经历,特别是作为战犯的十年囹圄, 而今都变成一种历尽沧桑后的豁达与淡定。  相似文献   

18.
[按]本书是清乾隆年间毓奇、福康安、鄂辉等大臣奏折底槁抄本,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原书共收奏折底槁五件,这里只选三件,对研究清代前期政治、经济和清王朝的统治政策有一定价值。毓奇在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四年任清王朝漕运总督。这期间,他多次具折陈事。这里所选的是他众多奏疏中的一件,对我们认识清代前期的潜运有一定帮助。福康安等《请募熟番补屯丁并陈善后诸事疏》是在乾隆五十三年台湾林爽文起义失败后,上奏乾隆帝的。奏疏的要旨在于“习戎事,除奸民,清吏治,肃邮政”《清史稿·福康安传》。因此,这件奏折对我们了解清…  相似文献   

19.
正是江南乱花迷眼、新绿弥望时节,我与台北旅浙的吴神农先生,相晤在太湖南岸的龙溪江畔。眼前这位身板笔挺的长者,气色清朗,言辞敏捷,真让人不敢相信他已然年近八旬。吴老笑称,这应该得益于自己大半辈子行伍生涯的磨砺。吴祖籍长兴(今为湖州  相似文献   

20.
牧人嘎塔     
正嘎塔今年61岁了。第一次见他,是在拉萨平措康桑青年旅社的大厅里,那天晚上是他第一次被邀请在公开场合进行分享,主题是《牧民的一天和一年》。从传统饮食习惯到黑帐篷,从夏季的草场到冬天的大雪,嘎塔散文诗般的叙述语调向在场听众细致描绘着他大半辈子的生活细节,以及他仅仅出于个人兴趣而默默无闻坚持做了21年的事情。在西藏社科院人类学博士白玛措的介绍和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