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企图独吞胜利果实,消灭我抗日力量,到处制造事端,向我军挑衅.我党为了顾全大局,和平建设新中国,以免人民重陷涂炭,与国民党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签订了“双十协定”,成立了以美国、国民党、共产党三方代表组成的“军调组”,负责调解国、共两党的武装冲突.“军调组”下设多个执行小组,分赴有关地区“调停”.  相似文献   

2.
正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是皮旅的前身,1944年9月5日在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第三团和第六军分区第三十五团基础上于河南林县组建,共13个连队、1500余人,支队司令员皮定均,政委徐子荣。组建这支部队的目的是开辟豫西根据地,因此尽管此时太行军区战斗仍然非常紧张,还是从各部队抽调了最好的人员和武器,支队所有营以上干部和部分连级干部都是经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战士也是经过严格挑选的觉悟高、身体强的,武器装备比较精良,甚至每人都配备了一个黄牛皮子弹匣(缴获自  相似文献   

3.
中原突围纪事文\温敏1946年6月,中原军区在李先念司令员的亲自指挥下,三万多将士经过浴血奋战突破了十倍于我军的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取得了举世闻名的“中原突围”的伟大胜利,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从而拉开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帷幕。...  相似文献   

4.
1946年6月26日,为了粉碎国民党将我军一网打尽的罪恶阴谋,遵照中央“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中原军区部队在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将领的率领下,在敌人总攻击发起之前,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地分路突围,经过浴血冲杀,终于于7月下旬和8月到达陕南和鄂西北地区,创建了新革命根据地,为牵制国民党军队、配合其他解放区对敌作战,以及迎接全国反攻的到来,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原突围能够在敌人蓄谋已久、重兵围困之下取得巨大成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成员和中共中央驻重庆(后为南京)代表团首席代表的周恩来为此而进行的种种努力也是诸多原因中不应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对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解放战争由此爆发。事前,周恩来同志曾与美蒋代表一起到大悟县宣化店视察,以制止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的军事挑衅和武装进攻。但落以和谈为幌子,敷衍应付,拖延时间,集中了三十余万精锐部队,以大包围之势,妄图围歼我中原部队。当时我中原解放区包括地方武装,号称十万大军,但实际能投入战斗的只有五六万人。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毛主席、党中央采取了避敌锋芒的战略方针,命令我中原解放区的部队迅速组织突围。1946年,我中原部队…  相似文献   

6.
1946年6月,蒋介石阴谋重演皖南事变,秘密调集30万大军,妄图一举歼灭我中原6万将士,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的绝密情报经由中共情报组织的传送链,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原军区司令部。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在敌人预定于1946年6月30日发动总攻之前,指挥中原军区部队于6月26日夜出其不意地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包围圈。不能不说,中国共产党的情报战线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1946年6月,蒋介石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期间,悍然撕毁停战协定,迅速调动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形成包围圈.国民党调集10个整编师、25个旅共30多万人,将成立不久的中原军区部队六万余人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纵横不足百里的狭小区域内.国民党梦想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打算在中原解放区召开纪念“七一”大会前后将我们一网打尽,一举消灭中原地区革命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部队。在其光荣的作战史上,中外公认的奇迹比比皆是。皮定均旅中原突围即是辉煌史诗中动人心魄的一章。邓子恢、滕代远称“皮旅”是“从敌人堆里打出来的。”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女士当时闻迅禁不住连声称赞“奇迹!奇迹!”  相似文献   

9.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围攻中共领导的中原军区。"皮旅"作为"中原突围""丢卒保车"之策的"卒",掩护大部队转移后,踏上孤军无援的突围路。战松子关、破青风岭、抢渡磨子潭、战津浦路,终于成建制归队。历经千难万险的24个昼夜750公里行程,精彩诠释了人民解放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10.
大概是1946年6月间或以前吧,我年仅4岁,即随母亲参加了著名的“中原突围”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现在还有依稀记忆。在叙说这段经历时,必须先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王震、王首道率领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自粤北返,王树声、戴季英率领的嵩岳军区部队从豫西南下,于1945年10月下旬与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在河南桐柏山地区会师,组成了中原人民解放军,并成立了以位老(即郑位三)、李先念为首的中共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同时王定烈率领的冀鲁豫水东八团等中共领导的部队与上述三大主力会师,使中原军区部队很快发展到6万余人,不久…  相似文献   

11.
1997年金秋 9月 ,正是五谷垂穗 ,硕果飘香的季节 ,北京传出好消息 :大悟县楚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革命历史楚剧《中原突围》(以下简称《中》剧 )晋京演出成功 ,受到中央首长、戏剧专家和首都观众一致好评 ,声誉鹊起。这部精品是怎么诞生的 ?它凝结了多少人的智慧和汗水 ?笔者为此采访了《中》剧编剧、主要演员、县楚剧团负责人。他们首先谈起大悟县文体局局长胡凡明 ,都说没有他的重视、组织、策划 ,《中》剧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艺术成就。胡凡明年近四十 ,年富力强 ,方正的脸上透着坚毅与自信 ,说话谈锋雄健 ,行动风风火火 ,仿佛有一股使不完…  相似文献   

12.
吴庭芳 《文史月刊》2003,(12):17-22
1944年11月,在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决策下,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向豫湘桂进攻,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争取抗战局势的迅速好转,党中央毛主席决定由在陕、甘、宁边区南泥湾进行大生产的三五九旅组织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进军湘鄂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并和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部会合,逐步向南发展,与广东的东江纵队连成一线,创建华南红色抗日根据地。我当时随军南下,亲身经历了这段难忘的战斗生活……南征的准备和南征1944年秋,在南泥湾进行生产的三五九旅正积极准备秋收之时,突然接到旅司令部的命令,限半个月内务必将本单位所有事情…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胜利后,武汉成为国民党军队从大后方进军华东、华北和南下湘粤的枢纽。但此时,就在武汉的上风口,鄂豫皖边界,有中共在抗日战争期间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原解放区。在日军投降前,中原军区的部队已发展到两个纵队、3个独立旅、3个军区,共6万余人,根据地也扩展到60多个县。显然,这支武装力量对武汉形成了一种战略态势。  相似文献   

14.
吴东峰 《铁军》2020,(4):45-47
第七节 情深义重 衣锦还乡为啥只住一天便走?皮定均之子皮效农在纪念皮定均诞辰90周年活动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父亲是个军人,战将,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军令如山,可是在平时生活中,他又是个老农、慈父。也许是从小在大别山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家庭的破碎和奶奶的教育,使他对劳动人民具有一种本能的尊重与热爱,他常教育我们要尊重警卫员、驾驶员、炊事员、保姆,尊重他们的人格。这与我太奶奶对我父亲说的‘见到穷人讨饭要给一口饭’的话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5.
吴东峰 《铁军》2020,(3):45-47
第五节同舟共济"人桥"是怎样连接起来的?磨子谭,是"皮旅"穿越大别山的最后一道屏障,不仅仅是三座屏风似的高山挡在前面,而且在"屏风"下面还有一条深不见底的大河——磨子潭。所谓磨子潭,其实是淠河的一段,大水从岳池奔涌而下,因为河中央有一块黄石头,又大又圆,直径十多米。东面水大,西面水小,河水经年累月围着它转,冲出了一个很深的潭,故此得名。  相似文献   

16.
吴东峰 《铁军》2020,(2):44-47
第三节兵贵神速铁流势不可挡"皮旅"中原东路突围兵贵神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大别山腹地。我们沿着大别山腹地的高速公路,由西向东行驶,而"皮旅"七十多年前突围的情景不停地在我们脑际"回闪":6月28日清晨,"皮旅"从刘家冲出发,突破蒋军第一道封锁线——潢麻公路。远望小界岭东南方向的风波山,如横空出世,壮观雄奇。6月30日,"皮旅"顺着大别山脊梁,飞兵东进,突破高达1900米的大牛山。这里是鄂豫皖三省的交通咽喉。回首群山环抱,如波起浪涌。7月4日,"皮旅"轻取吴家店,在此休整三天。  相似文献   

17.
吴东峰 《铁军》2020,(1):44-47
1946年8月6日,延安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刊登了一则令延安军民格外振奋的消息:(本报讯)我中原解放区李先念部队,自6月27日突破蒋军包围进攻,被迫采取分散作战后,其第一纵队第一旅全部在旅长皮定均将军副旅长方升普率领之下,已于7月20日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某地。该部经24昼夜千余里之长途行军,横越豫皖边陲、皖中平原,迭经高山大水,排除蒋军之封锁、追击、堵击及包围,经大小战斗20余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与华中军区新四军会合。  相似文献   

18.
刘开述略     
本文以桐城派弟子刘开为题 ,主要介绍了刘开的出身、交友、人品和才华 ,论述了刘开在学术方面尤其在程朱理学上的独到见解 ,着重介绍了他在文、诗方面的才华与成就  相似文献   

19.
楚勒罕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勒罕”在东北地方史、东北民族史、民族关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不辞鄙陋,试对楚勒罕做一简要论述。“楚勒罕”源于蒙古语“楚固拉干”一词,即“盟会”的意思。它不仅是布特哈各族向清朝交纳貂皮的场所,而且还是黑龙江地区从事游猎和游牧的各族一年一度的贸易盛会。它设立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每年  相似文献   

20.
藤牌述略     
我国古代兵器主要有杀伤型和防护型两大系统,前者又分长兵器、短兵器、远射器诸门类,后者则有甲、胄、盾等种属。这里所说的藤牌,是源于上古樐盾之制,而于明、清两代广泛使用的一种藤质防护武器。“盾,遯(同遁)也,跪其后避刃以隐遯也。”盾作为一种“主卫而不主刺”的卫体武器,早在我国商代便已存在。当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