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分期的概念与历史编纂学的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历史编纂学中对历史的分期有自然的或技术性的分期与理论性的分期两种。中国和西方传统时代的历史学家都不注重运用历史的理论分期来编纂历史。对理论化的历史分期的热情是启蒙时代以来社会、自然和历史观念变化所激发起来的,对于中国历史学家说来是外来的。凡理论化的历史分期,其理论的根据都远远超出历史学之外,所以对于历史编纂学来说是无法从理论角度判断的,而只能从其对历史编纂学的实际产生怎样的作用来判断。任何理论模式都具有主观性。所以理论性的历史分期对于历史编纂学说来是假说、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地方志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方志基本上是在宋代定型的。宋代的方志对后世方志影响极大。研究宋代广东方志,对于弘扬炎黄文化优秀传统,对于拓展岭南文化的研究,对于促进当代修志工作,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吕振羽的一生是战士兼学者的一生。他对党的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创立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 ,他所表现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是对创立和发展我国历史科学事业的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是吕老从事历史研究的基本特色。吕老的历史研究坚持了历史唯物论 ,批判了历史唯心论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对于中国历史的适用性 ,批判了“中国历史特殊论”和“中国历史停滞论” ,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历史学的科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继承和发扬我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所开创的事业是今天的历史学工作者应尽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历史一直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是自然变化的一部分,"自然性"是人类历史的特征之一。在这之中,作为自然环境影响人类历史的表现之一,瘟疫长期而巨大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具体进程。与灾荒相比,瘟疫不仅同样对于人类社会有巨大的冲击力,而且在古代时期,由于医疗技术不发达,医疗救助体系不健全,政府对于瘟疫的救治,远逊于对灾荒的救助,在很大程度上,民众只能仓皇、无助地面对着瘟疫。瘟疫史研究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医疗技术的重要路径,而且对于揭示中国古代思想观  相似文献   

5.
戊戌维新思潮与中国史学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维新思潮对于促进中国史学近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进化史观的传播,打破了以往陈旧的历史观念,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历史思想,开始了对中国历史的阶段性认识。戊戌维新思潮还引发了对旧史学弊端的批判,提倡重视“民史”,要求“史界革命”,以及对史学功能的初步认识。梁启超和夏曾佑分别成为这一时期史学近代化在思想理论和撰述实践上的突出代表。对外国历史的介绍和对西方史学理论方法的引入,也成为戊戌思潮大力传播西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前者的直接目的尽管是为了变法维新,但在客观上对突破单一的本国史研究有积极意义,而后者对于中国史学近代化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新中国建国以后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对于这个需从根本上否定的历史时期,县级当代简史能否予以全面、准确地记述,对于弄清本县历史发展的脉络,揭示出本县历史发展的规律,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思想史》这两本文化经典书籍的目录中可以看出对于中国古代一大思想学派的法家,两本书都不约而同地对其进行了简化式的阐述,本文从法家的历史地位和后世影响来为法家思想正名,并试图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法家思想被一些学者或书籍简化性叙述的原因。在《中国哲学史》中,冯友兰老先生对于儒家及道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详细阐述,或者说这也与两者在中国哲学历史上  相似文献   

8.
重写晚清史     
马勇 《安徽史学》2011,(3):13-15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年周年纪念,这就意味着历史上的大清王朝已经消逝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来,中国历史几经变迁,按照传统中国正统史观,清朝对于我们今天应该是前朝的前朝。然而由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我们没有这样做,反而将清朝视为前朝,于是晚清的历史对于我们今人而言,犹如胜利者去写自己的成功史,于是也就留下许多还可以继续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们对家族及宗法的重视,因而对中国古代的姓氏制度已有相当的研究,但是对于中国古代的人名及其制度的研究却甚为稀少,似乎也还没有人把它作为历史研究的辅助性的科学——历史人名学来加以整理和把握,并从这个角度  相似文献   

10.
一探索夏文化的重要性 1、文献记载,商代之前有个夏代,这是可信的。夏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研究夏代历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夏代历史的研究是很不够的,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历史认识论研究兴起的学术背景、理论焦点及其思想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历史认识论研究对于改变传统的认识论观念,对于建立历史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对于当代中国史学的学科建设与范式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2 0世纪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是历史观的进步中国史学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史学上的历史观点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 ,这种历史观点的发展、进步发生了两次重大变革。一次是西方近代进化论的传入 ,改变了中国人对于历史的看法 ;另一次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入 ,在更加深刻的意义上改变了中国人对于历史的看法。关于前者 ,梁启超、顾颉刚都有论述 ① ;关于后者 ,李大钊、郭沫若、翦伯赞等也各有阐说② 。由于进化论和唯物史观的引入 ,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引入 ,不仅加快了中国史学发展的步伐 ,而且推动了中国史学的…  相似文献   

13.
正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是对全国史学工作者的巨大鼓舞,是推动中国史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于如何建设新时代中国古代史学科,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探索中国历史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当前建设新文化的总方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软实力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中国对非洲软实力外交对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扩大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非关系发展的历史表明,中国对非洲软实力外交之所以取得一定成效与中国始终支持非洲国家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有着很大的关系。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和非洲在反殖反帝反霸的斗争中目标相近,中国坚定支持非洲  相似文献   

15.
史宗义 《文史精华》2008,(12):50-53
林彪的是非功过,历史早已作了公正的结论.作为我军历史上的十大元帅之一,林彪的军事才能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毛主席在"九一三事件"后指出,1949年以前,林彪对于中国革命是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16.
刘一皋 《史学月刊》2001,6(4):26-32,42
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夕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一方面需要尽快确立马克思主义作为政党指导思想的地位,以便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一方面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认识尚不深刻,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历史批判和比较的方法成为主要的解释工具,其结果正宗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还原历史来判定,理论教条又反过来规范对于历史的解释。历史解释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特征,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吉彦波 《攀登》2006,25(2):104-107
所谓创新史观,就是用创新的观点去判断历史进步的动力,分析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评价推动历史进步合力中的核心力量、主导力量,进而倡导创新、激励创新、推动创新,以引导社会更快更好更节省更顺利更稳定更和谐地发展。创新史观的提出,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剑桥中国史”系列是国外汉学界对中国历史的经典书写,《剑桥中国晚清史》在清史学界亦具有权威影响,其中“边疆”部分的撰稿人约瑟夫·弗莱彻更是国际著名的汉学家,他的许多论述至今仍被学界奉为圭臬。本文以《剑桥中国晚清史》的新疆历史书写为考察对象,讨论该书在概念、观点和史实方面的错谬和误区,反思西方学界在中国边疆民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确立我们对于清代新疆历史的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是"中国向何处去"。将李大钊置身于中国近代历史大背景中,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体现了李大钊思想的历史地位。李大钊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而且还是一名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建设,李大钊思想无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以虚无主义的态度看待历史,对某项历史采取轻蔑的、批判的、否定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在认识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上存在严重偏差,在历史认识上存在着重大误区。当前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态度,是歪曲否定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实质和危害,学术理论界进行了严厉批评。笔者拟从学理层面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分析,揭示其在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