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时已发展到近代油画阶段,因此,不少人常有一个误解,认为西方绘画都是油画。本世纪30年代巴金先生与朱光潜先生曾就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是不是油画在报刊上进行过激烈的交锋。朱光潜先生认为是油画,而巴金先生说:"那时根本就没有现代的油画颜料"。由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时已发展到近代油画阶段,因此,不少人常有一个误解,认为西方绘画都是油画。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中国油画”已有定义:“用透明的植物油和颜料,在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像的绘画。它源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的重要画种。”此外还明确指出:“中国油画是在欧洲油画技法传入的基础发展起来的。”①本文并非再为中国油画定下新的定义,而是针对油画发展历程作一些技术性的探讨,以清晰中外对油画定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钮维 《神州》2012,(33):206-206
坦培拉作为一个古老的画种和绘画体系,曾在欧洲绘画史上有过光辉的历史和举足轻重的地位,由它绘制出来的作品浩如烟海,其分量与影响不在我们熟悉的油画之下。坦培拉是油画产生的序曲与雏形,油画是在坦培拉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油画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外来的画种,经过美术史家多年的努力,它东传的时间和途径已然大致明确。但研究中还是有很多缺环。近些年来对清朝宫廷绘画实物及相关资料的发现,为欧洲油画东传的过程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本文通过对流传至今的清宫油画作品进行梳理,提出一些想法,或可补充关于"西画东渐"的叙述。  相似文献   

5.
在油画艺术中,海洋元素的出现常带有时代特征及地域特点,能给予油画平面之下的人文纵深,带有浓重的情感色彩。海洋文化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也给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西方油画起源时期至现代油画艺术萌生,再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文化与海洋油画的融合与发展,海洋元素在油画艺术中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新时代背景下,海洋元素油画艺术、海洋绘画派也有着新的时代任务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姜懿娜 《文史月刊》2012,(Z3):112-112
油画并不是本土的画种,它从国外引进,一开始中国画家仅仅是单纯的模仿油画的特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油画在中国发生了变革,它开始出现了多种样式,且彰显着民族的特性。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中国油画的引进和特性,来探讨它体现的民族性格,并研究后续该如何将油画进行发展,展现其所含有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谭评 《神州》2013,(32):36-36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绘画是我的主要业务,不仅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基础,还必须有会鉴赏作品的火眼金睛。有很多人问,油画是什么样的呢?古代欧洲的画家们在谙熟和热衷于坦培拉绘画技法的同时,渐渐发现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比如:颜色之间难以融合晕接,色彩不够柔和光艳,小笔多次排线过于费力,以及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易发霉和低度抗碰撞能力。鉴于此,画家们发明了用透明漆上光以保护画面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吴大羽作为中国新派绘画融合探索的首位拓荒者,其艺术思想颇具先锋性。早在20世纪初期,吴大羽就参透西方立体主义与野兽派的绘画风格,并将这些现代派的艺术观念与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相结合,成为中国最早运用“书写性”思维进行油画创作的先行者之一。本文以吴大羽的油画作品为例,梳理其“书写性”绘画语言的背景、手法,探索其艺术在当代中国油画体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莉 《神州》2012,(27):169-169
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把油彩当做绘画艺术,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事物。明清时期,大批西方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播基督教文化。这些教士往往也是多才多艺的人,其中不乏科学家、医学家和画家。他们所宣扬的油彩绘画艺术,也多在宫廷和达官贵人之间流传。所以在中国古代,这种艺术并未受到真正的发展。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以前,随着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现代油画艺术,开始在上海、广州等开放较早的城市得到迅速发展,但当时影响很小。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外交上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我们全盘照搬,油画这种现代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此时,中国的油画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相似文献   

10.
王焕 《神州》2013,(35):221-222
不同的绘画种类,由于材质不同表现出的色彩特点也各不相同。但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的材质相差无几,两者画面呈现出的色调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何在?在中国生长的油画受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中国画色彩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与西方油画不同的色彩印象---朴实稳重的自然美朦胧美。本文通过简述油画在中国的成长过程,分析中国油画色彩不同于西方各界油画的原因,张扬中国油画色彩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赖舒琪 《东方收藏》2023,(1):143-145
阿道夫·冯·门采尔(Adolf Von Menzel,1815—1905)是19世纪德国现实主义代表画家,本文从这一时期德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工业文明等背景出发,浅析他的油画作品《轧铁工厂》,分析其内容和形式,了解其外在的绘画表现和内在的精神情感。此外,结合当代审美价值取向,将门采尔的绘画表现融入到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当中,并阐明门采尔的劳动者主题对于新时代中国“劳动者精神”相关主题创作的影响与启发。  相似文献   

12.
贺诗淇 《神州》2013,(18):226-226
中国与西方美术存在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我个人认为从根源来说,是由于宗教信仰和统治阶层的区别。也有技法和材料种类的不同,还有画者的立场和阶层的不同等等。中国的主流绘画以国画为主,就是用水墨纸砚与吸水性较好的宣纸进行作画,内容以花鸟,人物,风景为主,因为古代文人多以此为乐,或抒发情感,所以也被成为“文人画”。西方绘画主要有铅笔,油画,和水彩为主,纵观其发展,油画在西方绘画中能够被认为是主流方式。不少世界名作都是油画作品,也因油画颜料的材质和媒介特点,使其易于保存,而且不易变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绘画有别于西方传统的写实油画和西方现代主义的抽象绘画,这种区别从画面本身来看主要表现在中国画独特的造型上。因此理解中国画的造型特点是看懂中国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徯我后     
正被誉为"中国美术复兴第一声"的《徯我后》,是徐悲鸿巨幅历史题材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30年至1933年,纵230、横318厘米。1927年,在欧洲苦研8年的徐悲鸿学成归来。站在中国的土地上,他要把8年的潜心学习、8年的兼容并蓄、8年的追寻探索倾入中国画坛,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独创的艺术技法,画出中国的油画,把久已沉寂失去活力的中国绘画带进一个新的境界。《徯我后》便是一幅用纯粹的西洋技法,在巨幅的画布上来喷薄一个纯粹的史诗气势宏大  相似文献   

15.
白芳 《收藏家》2013,(10):9-15
四.外销画 外销画产生并兴盛于十八、十九世纪,集中在广州十三行(今文化公园)一带。为迎合西方社会热衷“中国趣味”的风尚,广东画师采用西方的绘画颜料和技法,绘制带有中国风情的图画,销售给来华的洋人。外销画绘画种类多样,有布本油画、象牙油画、玻璃油画、通草水彩、纸本水粉、线描画等。  相似文献   

16.
油画保护性修复是基于对绘画材料属性研究与修复保护的一种科学阐释。为了对中国古代油画进行科学的保护和修复,以清代一件"美国货船油画"为研究对象,围绕项目检测和修复方案制定展开深入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数码显微镜、紫外荧光等仪器并结合化学试剂测试对清代外销油画结构与画面表层污渍及棕色斑点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棕色斑点中铁含量较高,应为铁锈。在保护修复中,应针对画面中锈斑进行清洗修复。  相似文献   

17.
作为欧洲传入中国的画种,油画艺术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的一大品类。通常的说法,西方油画应当是随着东西方地理隔障的打破、中西经济化的交流而传入中国的。如果说明代是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初期,油画创作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那么尔后传入中国的油画便趋向多元发展,带有鲜明的政治经济特色。  相似文献   

18.
《环球人物》2013,(18):79
2013年6月23日,由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油画学会和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文心天物——盛梅冰油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的作品主要表现了具有江南水乡特点的园林、庭院、茶室和书房清供等文化景观。除绘画作品外,还展示了部分中国传统文房用品及文房陈设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  相似文献   

19.
安赟 《丝绸之路》2014,(24):54-55
一幅风景油画的生命力取决于其构图、色彩、表现技巧等因素的高度和谐与完善。作品内涵的表现是指这些画面构成因素的具体而充分的发挥,以及画家内心真实情感的再现。风景油画写生创作有别于摄影,它在忠实于自然景象的同时,在作品中渗入画家自己的感受,将感兴趣的景色通过绘画语言表现出来。本文是对风景油画写生创作取景与内涵表现的具体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姜爽 《神州》2013,(10):229+231
画意摄影作为在新媒体时代倍受欢迎的风格摄影,在历经沧桑的不断锤炼中传到当代拥有了自身的个性和光彩,其中不乏蕴涵着写实绘画的精神,它在此中吸取着营养,不段创新尝试,力求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本文通过其传到中国之后与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结合,阐明两者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不可割裂的关系,同时从色彩,结构,意境等方面探讨中国式画意摄影的风格形成,这与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发展密不可分,进一步探索画意摄影的发展方向,以适应时代需要与当代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