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光煜 《丝绸之路》2014,(24):19-20
巩昌汪氏家族是跨越金、元、明三代的显赫家族,影响巨大。1972年,汪氏家族墓葬群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的一件元代釉里红高足杯,色彩艳丽,造型独特,精美绝伦,堪称元代釉里红瓷器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2.
王含梅 《丝绸之路》2012,(10):12-13
汪氏家族以军功崛起于金夏战争之际,兴盛于元朝,延续至明代。史学界对此家族的历史褒贬不一。以军功起家的汪氏家族文化特征大致有三点:文化多元,蒙汉一家;文武兼备,重视文教且数代不衰;同时,对陇右文化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章毅 《安徽史学》2015,(3):129-134
文章利用《汪氏渊源录》和《回岭汪氏宗谱》以及相关元代文集为主要参考资料,研究了元代徽州路的军功家族群体,尤其是其中的典型个案———婺源回岭汪氏。作者认为婺源回岭汪元龙、汪元圭兄弟在宋元易代之际,因为归附蒙元及“保障乡里”之功走上致身荣显的仕宦之路,他们不仅自身建立了可观的权势,而且有效地将之世代传承,以与元朝统治相始终,最终使婺源回岭汪氏家族成为“朱紫满庭”的“新安巨室”。在元代的徽州,类似的军功家族分布广泛,人数众多,深具影响。他们的出现,与元代统治者重视“根脚”的政治铨选原则紧密相关,与那些在蒙元征服战争中出现的“汉军世家”具有相似的来源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漳县元代汪氏家族墓地是目前国内罕见的元代墓葬群,现在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葬之多,墓室结构之特殊,及出土的元代文物之多,国内实属鲜有。从元代汪世显开始的“三王十国公”及众多的达官显贵均葬于此,原有墓葬120余座。葬有200余人(含合葬墓和明代初期重要汪氏成员的墓葬)。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72年在甘肃漳县出土的汪氏家族墓葬的文 物作了简要梳理,并对其族属问题进行了讨论,进一步突出了其研究 价值。  相似文献   

6.
汪小红 《丝绸之路》2013,(22):52-53
汪氏文化是漳县独有、突出的文化品牌,在宣传、发展漳县旅游,推动县域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漳县应依托汪氏文化资源优势,争取建成全国唯一的元代王侯文化保护和展示区。  相似文献   

7.
明代徽州岩镇汪氏科甲蝉联,仕宦如林,商业发达,贾才辈出。汪氏宗族凭借科甲入仕所得的政治、文化资源和商贾所得的财力资源,积极投身地方社会建设。汪氏宗族除了积极参与除道梁溠、修塔建祠、济饥赈贫等地方公益事业外,还通过会社等地方组织参与地方社会秩序的治理,强化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彰显名门望族的身份。  相似文献   

8.
汪精卫到底为何从重庆出走叶岗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离重庆飞昆明,翌日由云南赴越南河内,跨出了他卖国求和的关键一步。对汪氏这一举动,时人和后人在几个重要问题上疑窦丛生,各执一词,对汪氏出走原因,看法上就有较大分歧。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一点辨析...  相似文献   

9.
《文献》2017,(1)
汪氏振绮堂以献书四库馆而享有盛名,其献书数目学界多据《进呈书目》之"浙江省第四次汪汝瑮家呈送书目"与《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确定为219种。今发现南开大学图书馆所藏玉笥山房钞本汪諴《振绮堂书目》卷首另载一汪氏进呈书目,收书109种,经考查其实为汪氏第二次进呈书目。其书有100种见于"浙江省第十一次呈送书目",但未被明确标示系汪氏进呈之书。《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则记此次浙江进呈书系"零星觅获",亦不言具体来源。这使汪氏第二次进书的贡献长期湮没。此一发现为研究浙江藏书家进呈书提供了新材料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范金民  黄泳 《安徽史学》2022,(1):112-124
江南自明后期兴盛起来的书画鼎彝收藏赏鉴之风,至清代并未衰歇,作为收藏主力军的徽州籍人士,仍然相当活跃。清初杭州"湖山主人"汪汝谦,清前期桐乡汪文桂三兄弟、鲍廷博知不足斋,钱塘汪氏振绮堂,杭州汪启淑开万卷楼,镇洋毕沅兄弟,海宁吴骞拜经楼,苏州大阜潘氏、吴绍浣家族等,或者收藏书画鼎彝,或者搜罗校勘、整理刊刻群籍,在护持、传承历代名迹珍品甚至国家重器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发现,清代徽州籍人士的收藏活动较之明代,无论收藏者的居住地、在地身份、专业水准,还是活动地域、收藏动机、表现方式,以至藏品存储地点等均有其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籁辰 《文史月刊》2012,(1):21-21
郑板桥三岁的时候,母亲汪氏积劳成疾,抛下小板桥,撒手人寰了。板桥祖母年迈,板桥幼小,毫无持家能力的父亲郑立庵忙于私塾教学、养家糊口,汪氏病逝,使郑家陷于困顿之中。在这关键时刻,板桥祖母的丫鬟费氏挺身而出,撑起了这个家。她一边侍候老祖母,一边担负起抚育小板桥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明代徽州汪公入黔考——兼论贵州屯堡移民社会的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贵州安顺屯堡地区,人们大多以明初屯军后裔自居,始于徽州、随后移入贵州的正月十八抬汪公的古风犹存,对汪公的信仰远远超过了祖先崇拜的范畴,汪公成为屯堡的保护神。本文在对屯堡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从家族入手,追寻徽州汪氏家族一支与汪公入黔的关系,探讨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抬汪公仪式在屯堡移植和保存的意蕴,并以此作为探究文化与国家、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一个视角,说明明初大规模军事移民的国家行为,伴随着文化移植和文化认同的过程,国家观念通过文化传播深入民间社会,同时民间信仰起了社会整合作用。文化在国家和社会二者之间架起了沟通之桥,不仅参与了移民社会的建构,而且产生了一种令人震撼的力量,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3.
朱万曙 《文献》2007,(4):111-118
《丛睦汪氏遗书》现存光绪丙戌(1886)刊本,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均有收藏.  相似文献   

14.
《云山墨戏图》卷,即云山小卷。此卷纸本,纵22.2厘米,横194.8厘米。墨笔画。汪氏《珊瑚网》画跋卷四著录。云: 余墨戏气韵颇不凡,他日未易量也。米元晖书。兰隐。至乐轩画卷妙品第一(按应为“三”字)。刘珍、庭玉。 汪氏自记云:  相似文献   

15.
李静  孙昊 《史学月刊》2002,(4):115-119
《(浦江)义门郑氏宗谱》拥有一个家族中以男性人口为主的详细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了解该家族的人口数量、人口增减的速度、职业、化状况、婚姻状况、寿命等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藉此数据为蓝本,加以比排分析,为后人了解一个家族的婚姻状况、平均寿命、化、职业等都可以展开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清儒汪龙治《诗经》学著有成就,但其《毛诗申成》未刊,学者未见。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汪龙《毛诗申成》清抄本,实为稿本。可与汪龙《毛诗异义》刊本相参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汪氏治学,善于比较毛《传》和郑《笺》的异同,也善于吸收各家考证成果。本文略举数例,以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汪氏典业阉书》研究——清代徽商典当业的一个实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汪庆元 《安徽史学》2003,(5):90-92,98
《汪氏典业阉书》是研究徽商的新资料。其内容反映了徽州典商跨入近代社会门槛时资本运作的情况。阄书之“总帐”载明清代徽典资本构成为两部分:“承祖业分受财本”和“生息资本”。其中社会存款约占总资本的28%。“墨议”中“四典并无会票在外”一款说明徽典普遍经营会票,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汪氏典业析产和徽典经营会票不能获利的情况表明,在当时市场条件下,徽商资本已难以壮大。  相似文献   

18.
清儒汪龙治《诗经》学著有成就,但其《毛诗申成》未刊,学者未见。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汪龙《毛诗申成》清抄本,实为稿本。可与汪龙《毛诗异义》刊本相参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汪氏治学,善于比较毛《传》和郑《笺》的异同,也善于吸收各家考证成果。本文略举数例,以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山,原本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由于走的人多了,后来才有了路。明代早期,大陈原较荒僻,自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汪氏后裔迁居而入,这里才有了人间烟火,大陈由于是江山至常山的必经之道,后来才渐渐成为商贾集散之地。古村落随汪氏裔孙开设私塾、行医,以及江山至常山商贾等来往兴盛的贸易,才渐渐发展成形。  相似文献   

20.
刘伯山 《江淮文史》2016,(2):163-168
正2002年5月3日,我在休宁获得了一批文书,经整理,其中一包标号为"020503C"的文书,初步判断是出自休宁的。2011年10月下旬,我系统整理了"020503C"文书,经过艰苦的文书归户确认后,发现这包文书中除了一册《休宁方氏契白簿》外,其余皆归为一户,为汪氏文书。根据文书中的内容进行考证,我判定此汪氏为休宁三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