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甘肃省委、省政府在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省建设,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大背景下,审时度势,做出打造"敦煌画派"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的实施,是对甘肃省情和甘肃美术现状的客观分析与宏观把握基础上做出的顶层设计。敦煌拥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尊彩塑、散落于世界各地的5万多卷经书经画,迄今1600多年历史,当之无愧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取之不尽的美术宝藏。学习、继承我国古代美术大师工匠传世之作,对于创作出更多具有甘肃精神、甘肃风格、甘肃特色、甘肃气派的精  相似文献   

2.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石窟遗迹众多,形成了一条著名的石窟艺术长廊,被称为“石窟之乡”。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研究甘肃丝路文化的历史价值和传播优秀的丝路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以甘肃石窟文化为例,分析和探讨了甘肃丝路文化的学术研究现状和外译价值,提出了甘肃丝路文化对外传播与外译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构想和实施建议,以期助力甘肃丝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和语言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是文学与科技结合的产物,在当代文化与文学发展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了重要的文化产业。甘肃作为文化大省,在传统文学发展中成就突出,但网络文学的发展相对滞后。面对当前网络文学发展的趋势,甘肃文化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文学的发展,积极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为未来甘肃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强进前 《丝绸之路》2013,(10):42-43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甘肃在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的情况下,提出的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决策,这是新时期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点和亮点。平凉是陇右门户,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处于丝绸之路文化带和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历史文化区的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物质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过程中,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正是促成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载体。图书馆阅读文化的建设与图书馆馆员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将基于馆员与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馆员与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关系,希望能为我国图书馆阅读文化的建设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月,国务院批复在甘肃成立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中国第—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按照国家关于甘肃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建设文化大省的总要求,甘肃省打破现有行政界限,统筹全省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以文化建设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生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确定了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的工作布局。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平台搭建基本到位,"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省委、省政府打造"敦煌画派"、深化"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系列创作工程,  相似文献   

7.
王炎柃 《旅游纵览》2023,(5):155-157
在当今文旅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旅游演艺业态是各省各地文化和旅游建设中的典型业态,并逐渐成为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环节。甘肃省旅游演艺以丰富多彩的演艺作品彰显甘肃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本研究结合甘肃省近年来旅游演艺发展状况,通过对甘肃省旅游演艺业态的发展历程、市场分析、当前环境等进行研究,梳理甘肃省旅游演艺的内容及其现状,挖掘甘肃省旅游演艺业态的发展趋势、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为甘肃旅游演艺的发展提供思路,进而为甘肃省旅游演艺业态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探索甘肃博物馆体系建设时,应该把着眼点放在“丝绸之路文化特色”这个突出优势上。在丝绸之路沿线建设一批多样化的专题博物馆并使之体系化,努力推出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的丝绸之路系列文物陈列展览,实现构建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体系的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9.
以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爱国精神传承为视角,在挖掘爱国精神内涵、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开辟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加大爱国精神传播力度、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中爱国精神的创新力、引领力、影响力,推动甘肃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甘肃新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丝绸之路》杂志社自1992年创办《丝绸之路》杂志以来,已成为国内外很有影响力的文化刊物杂志社,多年来,杂志社在传播甘肃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丝路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5月改制为甘肃丝绸之路杂志社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以来,公司不但强化了《丝绸之路》杂志的采编工作,进一步突出了杂志的特色和品位;更加在以刊物为阵地,多元化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开拓,通过召开文化研讨  相似文献   

11.
齐家文化作为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现象,其实物资料出土于甘肃境内。因此,它的形态和特征首先引起甘肃文学界的关注。本文对齐家文化时期先民的饮食生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甘肃作为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结出最绚丽的经济文化果实的地方,是丝绸之路无可争议的黄金段。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甘肃独特的人文环境紧密粘合,在陇原大地留下无数璀璨、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这是对甘肃厚重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3.
金蓉 《丝绸之路》2013,(20):50-51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趋势。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战略平台,建设目标与甘肃省旅游资源富集区、旅游产业发达区契合,对其进行旅游形象设计不仅有利于促进甘肃文化产业建设,对旅游产业的升级和旅游竞争力的提升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左弼文 《东方收藏》2023,(10):94-96
甘肃作为红军长征的重要节点省份,长征革命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范围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从管理制度、资源整合、文旅融合、数字化开发等方面探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的建设保护策略及路径,以期为实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身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生动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诠释。“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彰显了祖国的繁荣强大博爱,承载着华夏子孙文化的自信传承创新。甘肃史前文明深沉厚重、绚丽多彩,吸日月之精华,接大地之纯气,朴拙醇美、悠远流长。本文在探寻甘肃史前遗迹、发掘史前符号意蕴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教育创新实践,探索了史前符号的传承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6.
李晓青 《文博》2010,(3):17-22
甘肃与新疆、内蒙、宁夏和陕西北部等地区接壤,沿着这一地区自西向东向西前进,历来是沟通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传播通道。在距今4000年左右直至汉代,甘肃地区一直呈现出与不同文化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现象,使甘肃本土文化表现出多元文化的特征,为汉代以后东西方之间大规模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雒鹏  黄海英  包妍 《丝绸之路》2013,(22):23-27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甘肃方言是甘肃文化的载体。甘肃方言属于官话方言。甘肃方言的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可以传达出有关甘肃文化的丰富的信息。甘肃方言文化,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农耕传统型,二是民族混合型,三是走廊过渡型。  相似文献   

18.
由皇甫谧故里归属问题引起的宁夏、甘肃对历史人文资源的争议,受到社会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就在宁夏史学界积极呼吁当地政府应对皇甫谧历史文化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并准备向联合国申报有关皇甫谧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之时,甘肃看到宁夏有所作为后,更加大了对皇甫谧历史文化的开发力度。省、市、县三级联动,认识到皇甫谧历史文化所蕴含的巨大社会效益和人文资源的潜在价值,在相继建成皇甫谧雕像、三贤祠等前期开发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中国皇甫谧研究全集》,制作发行了皇甫谧个性化邮票,申请注册了中国皇甫谧网,目前正在酝酿筹建皇甫谧国际针灸大学、筹拍《皇甫谧》电视剧等,还准备向国家教育部申请将大中专教材中的皇甫谧籍贯修改为“甘肃灵台县”,大打皇甫谧历史文化品牌,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9.
红旗出版社贺电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丝绸之路协会:欣闻《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首发式即将在兰州举行,我们向会议致以热烈祝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人类创造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起了推动和传播作用,世界几大文化体系汇流于中国西北地区,就是这一作用的结果。社...  相似文献   

20.
平凉崆峒主题文化系列工程张清宇平凉崆峒主题文化系列工程是甘肃丝绸之路文化长廊建设中,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建设规划工程。崆峒主题文化工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工作发展规划,而是一个从党的基本路线出发,着力表现时代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