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的领导思想是诸子百家中对中国古代领导和管理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它所倡导的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修身正己的从政道德、以民为本的思想、举贤用贤之道、中庸忠恕之道等,都在促进社会文明公正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伦理等多个方面,其中安邦治国的领导思想占有突出地位。本文从治国、为政、用人、克己和处事等方面探析了孔子的领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祝东 《丝绸之路》2012,(14):5-7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对中国及周边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纵观历史上对孔子及儒家学说思想,有尊之者,亦有抑之者,孔子及儒家学派的地位可谓升沉起伏不定。通过对孔子身份的确定,有利于我们认识一个相对真实的孔子,而孔子及儒家学派在后世的升沉,其实是现实政治的需要,这时的孔儒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孔儒,而只是一个符号——为政治利益所利用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3.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实行"仁"的方法是"礼"。孔子的思想学说在中国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但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每个人和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同  相似文献   

4.
《贵阳文史》2006,(3):64-64
孔子思想在西方流传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孔子学说被介绍到西方后,孔子就与希腊占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他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  相似文献   

5.
金洪 《文史月刊》2011,(10):24-24
孔子毕生致力于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儒家学说的传播,为此,他老人家不惜以残弱之躯,奔波于各诸侯国之间。  相似文献   

6.
一、孔子身后的荣辱沉浮孔子生前是颇自负的,称"天生德于予","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以文王、周公的托命人自居,为复兴"周礼"而奔走呼号。然而,终其一生可谓壮志未酬,宏图未展,除去鲁国司寇位置上的短暂风光,几乎没有值得夸耀的政治阅历。去官之后,怀揣经国济世的政治理想,颠簸于列国之间,有时几乎饿扁肚子,其体肤之苦可以想见;然而,更大的痛苦恐怕还在于精神上:他以绝大的  相似文献   

7.
吴前芳 《神州》2012,(9):53
"君子"是孔子用来培养理想人格的标准,是兼有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的的人。孔子的君子人格理论,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重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都可以看出和孔子君子理论教育模式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明嘉靖八年,敕封为“至圣先师”。中国各地皆有文庙,庙内的孔子塑像都是坐着的,受到众士子的尊崇。  相似文献   

9.
张璇  阚先学 《沧桑》2013,(6):111-112,120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笔者认为孔子仁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仁者爱人;修己以敬、克己复礼;为政以德。而在今天,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孔子的仁学思想同样具有不可否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现代中国的经济状况、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价值多元化和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都需要孔子仁学思想的介入。传承孔子的仁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推动新型的经济伦理,二是对我国政治理念的启示,三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0.
孔子外交思想是孔子思想组成部分,其外交思想的研究尚处初始阶段。从其思想体系出发,揭示"仁"在孔子外交思想中核心地位,建立其上的国际秩序以"礼"相维系,"仁""礼"实现途径是中庸之道的外交思想框架。无论是思考问题的角度还是结论,均属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丧葬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的许多方面。其中,对于丧葬的看法 法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将从孔子丧葬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具体内容以及社会意义等方面对比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胡敏 《攀登》2005,24(6):133-135
以往的研究大都认为孔子没有对人性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本文认为孔子虽然没有对人性的道德价值作简单的判断,并不等于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这一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孔子的人性论思想表现在其仁学思想的体系中。  相似文献   

13.
张小燕 《神州》2011,(18):89-90
中国历代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集中体现在"大同"社会政治思想上。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征战不断,在这样的岁月里,人们自然更加向往和谐,希望战争停息,邦国和平安宁。孔子认为,这是礼崩乐坏、政治失序带来的恶果,他总结历史,反思现实,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形成了他的儒家理论学说。孔子希望重整社会秩序,恢复古代圣王之治,他对于社会政治的最终追求,就是他的"大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4.
张湘萍 《神州》2011,(8):27-27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对先秦的教育发展、优秀人才的培养发挥过巨大作用。如今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这股“孔子热”让我们意识到:他的教育思想在当今中国必定还有深远且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湘萍 《神州》2011,(17):27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对先秦的教育发展、优秀人才的培养发挥过巨大作用。如今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这股"孔子热"让我们意识到:他的教育思想在当今中国必定还有深远且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史玉梅 《攀登》2006,25(1):80-82
孔子是第一个真正从人的角度去探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地位的人,在他的礼、孝、仁思想中倾注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与浓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池桢 《史学月刊》2005,(5):117-119
先秦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从春秋至战国早期各国变法完成,当时的主要政治单元相继完成了权力中央化过程,形成了具有完备形态的国家。最后秦国凭着强悍的军事力量,经过血腥的整合,建立了一个以君主专制为特征的帝国。与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相伴,在这一时期,古代中国思想界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8.
论孔子学说     
吴江 《炎黄春秋》2008,(8):33-40
今有“论语热”,探讨孔子学说,宣扬传统文化,善事也。究竟什么是孔子之学?兹从旧作中摘出一些段落,供“百家”评议。 ——作者注  相似文献   

19.
春秋之时,史学作为学科远未形诸事实,然孔子历史思想与史学意识则多有表现。孔子伦理观念中蕴含着对人类社会共同体的认识;其以天人、古今、有道无道、文质等相对概念分析概括历史的变化;认同礼乐制度的不断完善,视其为人文的核心;重视君主及其道德在历史上的作用;敬鬼神而远之,以考量历史及其过程的途径去体贴天命,透散出历史理性;以文化传承者自任,整理、保存并阐发典籍;总结历史,以为救弊方案,体现出明道经世的史学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办私学,提出了许多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如"有教无类"、"为政在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教学相长",这些教育思想对现代成人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