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上荀爽、虞翻等学者用汉易卦气学的一些说法对《周易》经传所作出的种种解说,与《周易》经文之间存在着难以弥合的矛盾,皆牵强附会,顾此失彼。这说明《周易》经文制作时根本没有“卦气”观念包含在其中。  相似文献   

2.
《易·坤》卦“黄裳”考释于雪棠《周易》本是一部用于算卦的著作,其爻辞立象以尽意,文字甚为简约。以象说理,含蕴丰富、文简而义繁,便于应用者随机解说,但同时也造成了词意的扑朔迷离,使人难以确解。更因后世距《周易》创制年代愈来愈久,对当时的礼仪制度、思想观...  相似文献   

3.
4.
殷周青铜器的埋藏形式,可分为墓葬与非墓葬两种。凡属墓葬出土的,内涵较单纯,且以往多有研究,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而非墓葬出土的,内涵复杂,埋藏意义各不相同,这就涉及到考古与历史诸方面问题。解放以来,我国出土的非墓葬殷周青铜器(不包括兵器、工具、农具),至少有135批,750件之多。出土地点遍及内蒙、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陕西等省。对这样一大批内涵复杂的铜器进行分类研究,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商代易卦筮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代易卦筮法初探●晁福林随着近年关于商周易卦研究的迅速发展,商代是上古时代占筮与易卦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首肯。然而,就商代而言,易卦和筮法也自有其发展过程和特点。本文试图在前辈和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商代易卦的表现形式、筮法与...  相似文献   

6.
偃师商城考古新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偃师商城考古新发现及其意义杜金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堰师商城发现于1983年,十几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若干引人瞩目的科研成果。1996~1997年,为了配合国家重大科学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  相似文献   

7.
香港,是镶嵌在中国东南南端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香港历史悠久,其渊源于中国大陆可追溯到史前,这已为数十年来,特别是近年的考古发现所证实。拙文拟就香港近年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作一初步探讨和谈点浅见。一、考古新发现香港地区考古开始较早,但发展缓慢,直到70年代末以降,考古发掘才是科学的,且考古新发现频传。(一)遗址的发掘 香港地区考古调查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1928年《中国地质学会志》第七卷刊载韩雷(C.M.Heanley)的《香港石器》和袁复礼的《香港新石器之研究》…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先生1941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以继承、发展、创新的观点全面地研究了《周易》,其成果,便是他遇害后由朱自清先生编入《闻一多全集》中的《周易义证类纂》。闻先生在该文的前言中说: 以钩稽古代社会史料之目的解《周易》,不主象数,不涉义理,计可补苴旧注者 百数十事。删汰芜杂,仅得九十。即依社会史料性质,分类录出……根据这些原则,他将《周易义证类纂》分成“有关经济事类、有关社会事类、有关心灵事类”三大类。类下又分“器用、服饰、农业、刑法、占候、祭祀、乐舞、道德观念……”等二十一项。仅从他的这种分类上,便不难看出他的研究工作的创造性——把《周易》从“玄境”拉回到“人境”中来。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新发现元代铜火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收藏一件有明确纪年的元代铜火铳 ,该器发现于元上都遗址东北达特淖日之东。铳型为碗口铳 ,铳身竖刻两行八思巴文铭文 ,词义译为 :大德二年于迭额列数整八十。“大德二年”为公元1298年 ,“数整八十”为编号。以往发现的火铳有明确纪年最早的一件为元至顺三年(1332年)碗口铳 ,而大德二年铳则比其早了34年 ,因而成为目前所知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相似文献   

10.
西周符号文字陶罐是1987年9月淳化县石桥乡石桥镇青年村民吴飞在镇北掘土时发现的。石桥镇位于淳化县城东南12公里,冶峪河北岸,三(原)旬(邑)公路经镇穿过。该镇北依冶峪河沟坡,南临冶水,著名的淳化西周大鼎出土地史家塬村就在石桥镇东偏北塬畔,距镇不足1公里(图一)。据调查,从石桥镇向东常发现陶鬲、陶罐和石铲等文物,逶迤直达史家塬村。陶罐发现于地表下3米深处,出处土质混杂,土内偶见细绳纹泥质灰陶器残片和  相似文献   

11.
豫东淮阳 ,原是古陈国的遗址 ,后又称陈州。这里有万亩城湖 ,风光优美宜人 ,被称为豫东西湖 ,湖中心有一台 ,名为画卦台。相传 ,伏羲曾在这里画过八卦 ,定过阴阳 ,一画开天 ,开创人类历史文明的新纪元。提起伏羲画卦 ,还得追溯到远古时代。这里是莽原沼泽、古木丛生、野兽出没、人烟稀少的荒凉世界。离沼泽东去四五里许的高岗处 ,有一简易茅屋 ,屋内住有三口之家 ,母亲支撑了全家的生计 ,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儿帮助母亲料理家务 ,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每天以打鱼狩猎为业 ,这个男孩就是伏羲。伏羲每天渔猎后都带着狗在沼泽旁的大树下歇息。一…  相似文献   

12.
殷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极为发达的时代,青铜器铭文除记事和美化作用外,宗教功能也不可忽视。商中晚期金文的书写还不算太成熟,西周时期可分早、中、晚期,代表性的有大篆金书的"四大国宝",东周时期铭文书写地域特征明显,可以以地域来讨论其艺术风格。本文将对这些特点作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终殷周二代,"中"观念内涵传承者有三:一是"中央——四方"的统治模式;二是"居天下之中"的建都理念;三是"中轴对称"的建筑原则。变革者亦有二:一是刑罚适中原则;二是治国以中正之道。从观念史的视角来看,"中"观念在殷周时期生成演变的轨迹并未表现为王国维所言的"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断裂式的变革,而是表现为传承与变革融为一体。传承使"中"观念源远流长,变革使"中"观念内涵日益丰富。先秦儒家"中道"观,正是在"中"观念传承与变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考察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不仅有助于厘清先秦儒家"中道"观的思想来源,还有利于从观念史的视角来探究殷周制度文化的沿革。  相似文献   

14.
殷周的耒耜     
在中国殷周时代,据文献所载,农业中普遍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耒、耜。关于耒、耜,徐中舒、万国鼎、孙常叙、刘仙洲诸先生以及其他研究者早有专著或专文论述,本文在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学资料和考古发掘实物,再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的“透光镜”的透光现象的新实验,为研究“透光镜”的透光原理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79,(2)
清末以来,我国民间出现了关于"香妃"的传说。后来经过许多笔记、野史和诗词大肆渲染,并且被搬上了京剧舞台,致使这一传说在北京一带家喻户晓,还流传到全国各地。甚至外国的词典也列出了"香妃"专条,外国书籍也记载了这一故事。最近,我们根据"香妃"的故乡新疆关于"香妃"家世的线索,从清朝档案中找到了一批和她有关的汉文、满文奏折及宫中簿册(详见下文所引各件)。由于查明了"香  相似文献   

17.
曾凡 《文物》1990,(10)
自晚清以来,已发现的"建盏"有兔毫、曜变、油滴、鹧鸪斑等。1988年3月间,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李陆坤同志把他在建窑废墟上采集的数十片瓷片拿给我看。这些瓷片多是底足部分,都有"供御"或"进(王戋)"二字,相当珍贵(图一、二)。其中1件"供御"器内施有许多大抵呈椭圆形的白斑,形似珍珠,不妨暂名为"珍珠斑"(图  相似文献   

18.
早在战国时期,《序卦传》曾就《易经》卦序的排列方式有过简要的描述,并简单罗列了卦序排列内容的连贯性,但这种解说显然有些依葫芦画瓢式的机械,也并不完全符合卦序编制的原意,其说可备一家之言。此后,唐朝的孔颖达指出六十四卦卦序排列结构成“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组合方式。“二二相耦”,即两个卦为一组。“非覆即变”,即每一组卦又分覆和变两种形式。所谓“覆”,即相互颠倒。如屯与蒙,屯卦的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颠倒后分别是蒙卦的上爻、五爻、四爻、三爻、二爻、初爻。所谓“变”,也就是相反。如乾与坤,…  相似文献   

19.
王建军 《中原文物》2020,(4):136-144
本文在整理甲骨文和金文所见"虢族""虢国"资料的基础上,对"虢"字溯源并就早期的涵义进行了解读,同时还考察了殷商甲骨文中的"虢族(方)"及其地望;重点对西周金文所记载的"虢国(君)"史料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读姚生民同志《淳化县新发现西周易卦符号文字陶罐》一文,很受启发,特就此谈几点浅见。一、关于淳化陶罐卦符释文的补正淳化西周陶罐肩部用弦纹界为十格。除第8格(用姚文编号)并排刻两条卦符外,其余九格均各刻一条卦符。这十组十一条卦符,所用的数目字为一(姚文将一均释为九,不妥)、五、六、八计四种。其中一、五为奇数,表示阳爻,六、八为偶数,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