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硬陶     
《东南文化》2001,(8):57-57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周朝时就有了专门编纂地方志书的史官。史官的实践为地方志发展积累了经验。地方志到了西晋时期基本成熟。南北朝时期。政书体开始成为地方志书的一种体系形式。北宋、辽、夏时期,地方志的发展进入成熟期。明清时期,地方志出现更加繁荣的景象。民国时期,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对地方志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出现许多不同风格的地方志书。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新方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二轮修志工作启动之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成为新方志的编纂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青铜编钟起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铜编钟的起源若不梳理清楚,就难以论述明白青铜编钟的发展脉络。基于现有出土物和献记录,讨论了青铜编钟起源的若干问题,指出:青铜编钟可能滥觞于陶铃,其后陶寺铜铃的出现,为青铜编钟的产生发展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点,而青铜编钟的真正起步是从晚商铜铙开始。对二里头铜铃至晚商铜铙之间存在的缺环,中提出了一种可能性的解释。有人认为南方铙是中原铙南传的结果,本工作则根据中原铙别于南方铙的出土成编等现象,提出了中原铙是借鉴南方铙发展而来的观点。对南方铙和中原铙之间差异、甬钟等的由来、青铜编钟的起源所反映的礼乐意义及其带给今人的启示等问题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结合献记载和实物考查,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清代四川籍书画家张问陶的书画艺术。对其艺术特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早在战国时期,地图就已经具备军事志元素。经过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南宋初期,作为综合性志书的一个组成部分,军事分志喷薄而出。明代初年,自成体系、独立成书的军事专志应运而生。清代中叶到民国时期,以特定部队、兵种为记述对象的专业性军事志又异军突起。历史充分证明,我国军事志具有源远流长、与时俱进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
大提琴诞生至今已经有着500年的历史,本文着重写大提琴的发展史,阿玛蒂(1530一1611)是最早制作大提琴的人。直到17世纪中叶,意大利大提琴家加布里埃利(1659一1690)才最先使大提琴成为独奏乐器。从此以后,大提琴登上了独奏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顾艺凡 《神州》2013,(17):227-227
大提琴诞生至今已经有着500年的历史,本文着重写大提琴的发展史,阿玛蒂(1530-1611)是最早制作大提琴的人。直到17世纪中叶,意大利大提琴家加布里埃利(1659-1690)才最先使大提琴成为独奏乐器。从此以后,大提琴登上了独奏的舞台。  相似文献   

8.
徐倩倩 《南方文物》2022,(1):173-186
龙凤耳陶簋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仿铜陶礼器,沿用到战国时期。簋身为盆、盂或豆形,腹有对称的龙耳、凤耳,耳多形体较大、造型夸张,器身及耳有彩绘。山东地区出土较多,其他地区也有少量出土。本文在对此类陶器进行型式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其空间分布、器物组合等,发现此类仿铜陶礼器在滕国、鲁国、齐国都各有不同,透过不同区域的代表器型,可以窥及背后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9.
张芳 《神州》2012,(7):340-340
民间美术伴随着中国文明的起源而出现,是远古先民们在游牧耕织的生息中,逐渐形成的对生命的渴求及对大自然崇拜的精神意识。那些流传在老百姓中间的原生态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演绎着人生百态,各个地区由于自己的区域文化形成自己特有的民族特色的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姜涛  周小兵 《中原文物》2012,(4):105-107
彩绘陶是先入窑烧制成器,再在器物上施彩绘制。我国的彩绘陶兴起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姆渡文化发现的两片彩绘陶片,是目前最早的彩绘陶片。  相似文献   

11.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to functional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examine pottery use, cooking, and subsistence in pre-European North American contexts. A variety of analytic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ceramic assemblages from two sites on the south shore of Lake Superior: the Middle Woodland Naomikong Point site and the Late Woodland Sand Point site. The analyses of both technical attributes and use-alteration traces suggest that a majority of pottery vessels from these sites were used for cooking throughout the Woodland period. Lipid residue analysis corroborates traditional subsistence information but specifies which foods were cooked in pottery vessels. Vessel size varies according to context rather than by time or by function, with larger vessels associated with ritual areas and smaller vessels originating from domestic spheres, a trend potentially related to feasting behavior. Interior carbonization patterns change in frequency between the Middle and Late Woodland periods, suggesting a shift in cooking and possibly subsistence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2.
Ceramic ethnoarchaeology has been used to explore fully the chaîne opératoire and to understand all of the stages and factors involved in pottery production, such as raw material selection or paste recipes used by the potters. This work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mpositional analysis undertaken in the village of Pabillonis (western Sardinia, Italy), the main cooking ware production centre of the island. Pottery and local clay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By integrating the ethn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the archaeometric approach, it was possible to reconstruct the operational sequence,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cessing of raw materials and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final products, and the intra‐production compositional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13.
从青铜爵的来源探讨爵柱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爵是夏、商和西周时期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爵柱的功能为何是许多青铜器研究者和鉴赏者经常提出的问题。本文根据对史前陶鬶的研究,认为爵、斝皆源于陶鬶,青铜爵的柱是其祖形——“原始管流陶鬶”的流根处的“鸡冠形装饰”的演化,代表了“鸟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陔余丛考》是清代著名学者赵翼的一部学术笔记。赵翼十分看重刘勰的观点,在这部笔记.中,他以《文心雕龙》为依据和参照,对许多问题进行了考证和论述。本文将之归纳为三个方面:1、对文体源流的考辨;2、对史实的考证;3、关于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至五代,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史学从产生到初步发展的阶段。先秦各民族都有口述历史,汉文典籍中也涉及一些民族史事。屈原《天问》体现了对历史的理性思考。汉代,《史记》等书的民族史传构建了早期民族历史体系。匈奴、白狼等族以汉文撰写其文献,粗显历史意识。魏晋南北朝,建立政权的诸民族,历史意识大为增强,出现一批以少数民族为对象的重要历史著述。南方和西域用民族文字撰写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献。彝族史家举奢哲提出的史学三要,是古代彝族史学的经典之论。隋唐五代,少数民族史家在皇朝主流史学队伍中占有重要位置。回鹘、吐蕃、傣等用民族文字撰写出人物传记、民族史书及重要史料。《通典.边防门》是唐代民族史传的总结之作。  相似文献   

16.
张勇 《中原文物》2003,(3):48-53
在河南出土的汉代建筑明器中,以豫西地区陶水榭最具特色,不但数量多,而且具有时代连续性。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豫西陶水榭的类型、年代、产生的地理环境、用途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唐代渤海国釉陶器的类型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唐代渤海国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釉陶器的类型及特征,并将其与中原唐三彩中的同类器物进行比较,进而论述了渤海国釉陶器的等级、渊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忙忙 《文博》2009,(6):303-308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建设中抢救性发掘了三座大型高等级北周时期墓葬,出土了数百件精美彩陶俑,形象十分逼真生动。由于彩陶器出土提取于淤泥之中,为了及时有效的保护好这批文物,考古队在第一时间内将出土陶器全部运回所内文保室进行抢救性保护。此次保护的主要任务和难点是,在最佳时间实现土层与彩绘层的成功分离,逐渐降低饱水彩陶器的含水率,使其最终在大气中趋于稳定,最后及时加固和封护彩绘层并采用适合该陶质强度的粘接剂进行粘接复原。经过十年来的时间证明,此次实施的保护方案正确,保护措施得当,保护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1965年1月公布的"二十三条"是一个包含着许多"纠偏"条文而同时使"左"倾理论有了新发展的重要文件。"二十三条"在曲阜宣传与贯彻的过程中,文件中关于运动的性质特别是运动重点的规定,并未引起重视和关注,而文件中有关"纠偏"的一些具体政策却基本上都落实到位,从而使前一阶段运动中出现的"左"倾偏差有了较大程度的纠正。不过,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二十三条"毕竟没有也不可能跳出"以阶级斗争为纲"指导思想的窠臼,因此,依据该文件精神进行的纠"左"仍有相当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ICP),对舞阳贾湖遗址出土古陶样品进行了常量元素和微量-痕量元素的测试分析,结合考古发掘资料和考古学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贾湖遗址出土古陶的矿料来源,发现贾湖制陶业基本处于家庭制陶阶段。本文还将贾湖遗址与大河村遗址和西山遗址的出土古陶产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遗址的陶器在聚类分析谱系图上被明显地分为相应的三类,它暗示上述三处遗址间无明显文化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