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远祖的新发现龚缨晏人类(人属)是从某种古猿进化而来的,最后与人类的进化系统相分离的是非洲猿(黑猩猩与大猩猩),或者说,非洲猿与人类拥有最后的共同祖先。人的系统与非洲猿的系统开始分离的标志是双脚直立行走的出现。第一批能够双脚直立行走的人科成员,就是...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原始手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的物质生产有农业和手工业两个主要部门。从某种意义来说,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可以说是从手工业领域里首先发生的。人类最初是从古猿演变而来的,人和猿的区别之一是能不能从事劳动;而劳动又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人类是会制造工具的动物,而猿只会使用工具,决不会制造工具,这个问题,恩格斯已经说过。他说:“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因此,创造工具,是人类从事物质生产的起点,而工具的  相似文献   

3.
早从远古时代起,树木就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就是成群地生活在树上的。恩格斯说:“大概首先由于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使手在攀援时从事和脚不同的活动,因而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虽然类人猿从树上走了下来,脱离动物界而转变为人类。但是他们的衣食住行仍然离不开树木。我国古史传说中的“构木为巢”、“钻木取火”、“刳木为舟”等,便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4.
杜平 《黑龙江史志》2011,(19):43-44
从猿到人是在多因素动力作用下完成的。恩格斯充分论证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动力作用,即人们熟知的"劳动创造人"的命题。但人们往往忽略了恩格斯对原始群的动力作用的论述。原始群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其群的力量则是介于自然选择和劳动之间的一种力量,是正在形成中的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蒙昧时代低级阶段即是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的论点进行了论证,对与之不同的见解提出了商榷。指出:尚不存在人工制造工具的蒙昧时代低级阶段,应属于从猿过渡到人的“正在形成中的人”的阶段。语言产生在“正在形成中的人这样的动物”中,相当于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恩格斯的所谓“过渡状态”指的是从动物(即猿)到人的过渡,而不能做其他解释。蒙昧时代低级阶段和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是同一个历史范畴。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古代史研究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有的初看之下颇有道理,但深入思考之后,却卒难令人信服;有的似乎已成不刊之论,但与近百年来科学发展所提供的事实材料相对照,则有圆凿方枘之叹;还有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陈陈相因,以讹传讹。本文即试图对其中几个问题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共同推进本学科的研究。一“劳动创造人”——一个被阉割了的命题古猿之所以能变成人,是内因和外因、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相辅相成的结果。在这里,起根本性作用的是自然选择、变异遗传等生物学规律。没有这些规律,就不可能出现具备向人转变的各种内因条件的古猿,更不用说作为生物进化最高阶段的  相似文献   

7.
自从革命导师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发表以后,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可以说已经得出科学的结论了。所遗留的问题,只是如何在地下发掘中,证明这一伟大的结论。从恩格斯的论著发表以后,到现在已经七十多年了。在这七十多年间,共发现了三种猿人,皆足以证明:人类出于古猿,古猿因为种种原因,由于劳动而  相似文献   

8.
一百年前,革命导师恩格斯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一光辉文献,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辟地阐明了劳动在从猿转变到人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正确地揭示了人类起源的根本规律。一百年来,随着古生物学和考古研究的进展,在全世界陆续发掘出许多从猿到人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化石和原始人类使用过的劳动工具;这些新资料的发现,为劳动创造人类的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证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六年,恩格斯撰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系统地阐明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这在人类起源研究史上,是继“人猿同祖论”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性的大突破。人类起源问题与自然科学有联系,也与社会科学有联系,属于跨行科学。达尔文学派从研究生物进化深入到人类起源领域,其主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政权为强化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形成尊重劳动人民的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的风气,就需要加强历史教科书中的劳动理念书写,借以灌输并养成学生们的唯物主义劳动观。“劳动创造人”“劳动工具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推动者”等命题皆为核心的书写范式。这种体现革命史话语体系的书写范式的确立又与新中国初期注重宣传唯物主义、崇尚劳动光荣、突出劳动人民社会地位的整体社会氛围“同频共振”,取得了极佳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1.
姬文波 《世界历史》2000,(6):125-125
米辰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2 0 0 0年版《世界古代史》教材第一章“原始社会”,指出人科最早的成员不是腊玛古猿 ,而是南方古猿 ,新学说把人科出现的历史缩短了数百万年 ;明确否定了经典理论 ,认为德国的尼安德特 (Neanderthal)人并非是早期智人的代表性化石 ;兼收并蓄了一些新观点 ,“如果没有突变 ,古猿就不可能进化成为人类。‘劳动创造人’的观点缺乏生物学基础”。第二章“古代西亚诸国”认为 ,赫梯帝国时期的上限应是约公元前 1345年前后 ,而不是国内许多论著说的公元前 140 0年或者公元前 15世纪末 ;本章引入西方近 2 0年来流行的“…  相似文献   

12.
张建魁 《环球人物》2013,(12):23-27
"香港报纸说,天津市长出身寒微,从不避讳。这有什么避讳?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一切,手不动就会僵直,脑不动就会萎缩。看不起劳动人民的人是一种最没知识、最不懂道理的人……我曾经当过木匠,现在阴差阳错地当了市长,我们是完全平等的。我觉得真正使人信得过、靠得住的还是干活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类的起源,国内理论界历来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依据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的学说,将人类产生的基本原因归结为“劳动”,本文称其为“劳动说”;另一种则依据现代达尔文主义强调生物进化的决定因素在于突变、选择、隔离等遗传学机制的论点,将人类起源归结为进化生物学问题,本文称其为“遗传说”。龚缨晏先生的《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命题》属于后者(论文刊载于《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2期,并分别为人大夏印资料《历史学》1994年第9期和《新华文摘》1994年第9期全文转载。本文简称为“《命题》”。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命题》)。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劳动,追根溯源,是从动物的本能活动发展而来。研究劳动的产生,实际就是研究从古猿的本能活动到人类劳动之间的转变过程。人类劳动的产生过程在地球上早已消失了,根据什么来划分古猿的本能活动与人类劳动之间的界限,人类劳动产生的标志是什么,这只能通过分析现今人类的劳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首先认识二者的性质及其区别,然后再结合历史资料研究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理论认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人比动物高明,能支配自然界,“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  相似文献   

15.
劳动使猿变成了人。劳动创造了世界。纵观世界硬币近2600多年的发展史,钱币图案一直为帝王、君主和各种神灵所垄断。1793年,英国曼彻斯特(Manchester)发行的1/2便士 "搬运工人"代用币,首次出现劳动人民立体图案,又过了100多年,直到1916-1922年,德国由地方发行、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流通时间很短的德国紧急时期硬币,也开始出现铸有劳动人民形象的硬币。  相似文献   

16.
穷物理     
<正>人手进化新发现纽约石溪大学的Sergio Almécija和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与黑猩猩等和人类最后共同祖先的手相比,现代人类的手的比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现代人手掌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很早以前形成的,并不是石器制造背景下因为选择性压力造成的结果。研究者对人类、现存猿类和猿类化石的手以及包括始祖地猿和南方古猿在内的人类祖先的手掌化石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我对您刊的“四史”文章,特别感兴趣。在我的记忆里,史学刊物里刊登“四史”,似乎是从您刊1965年第一期开始的。从此以后,我总是如饥似渴地等待您刊的出版,大有先睹为快的心情。我为什么这样喜爱您刊的“四史”文章呢?其实,并不神秘。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它本来属于劳动人民。可是,我所读过的一切旧史书,莫不是帝王将相的记功簿和才子佳人的生活史。作为创造世界,创造历史的劳动人民,反而无影无踪。即使偶而有之,也只是被歪曲为“犯上作乱”的“贼盗小人”的形象出现。劳动人民的光辉历史,就是这样长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人是由“猿”进化来的,在人身上就一定或多或少的有遗传下来的一些“猿”的痕迹。经DNA比对,猿(现代灵长类)类跟人,没有亲缘关系,而人的很多特点灵长类都不具备。经“生命密码”比对,人与灵长类没有种族关系,也就是没有共同祖先。人的祖先是“原人”,“类人猿”是达尔文为反击当时的“形而上学”和“上帝造人”的观点而虚构出来的物种。  相似文献   

19.
一纸珍藏干海宁市图书馆的清代六舟上人《宋“嬲”字砖墨拓》(以下简称“嬲”字砖拓”),让人眼前顿觉一亮。砖古,是一块六舟所藏的晋代古砖,又被主人琢磨为一方砚台;字奇,上边有一个两“男”夹一“女”的“嬲”字;墨拓上题识、钤印部出自一代名家学者之手,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0.
丁弘 《炎黄春秋》2004,(10):47-49
鲁迅先生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几十年间,是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代又一代知识青年,从这篇文章了解“托派”和鲁迅。我在“文革”中曾拜读此文,一时没有想通,这篇文章不过是用讽刺、挖苦的语言,作出几点表态。其篇章结构和逻辑推理,岂可以作为范文呢!当时这样想显然大错,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