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其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货币制度亦相应变革。纵观包括朱元璋建明前的铸行大中钱时期和有明一代的货币制度演革过程.除明前期曾实施的纯纸币流通外,铜钱一直作为朝廷的法定货币之一,与纸钞、白银构成其时的流通货币结构。因此钱法、钞法与银两制度同属明代货币流通制度的基本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2.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在其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货币流通制度亦相应变革。纵观朱元璋建明前铸行大中通宝和有明一代的货币制度演革过程.除明前期曾实施的纯纸币流通外.铜钱一直作为朝廷的法定货币之一.与纸币、白银共同构成其时的流通货币结构。因此钱法、钞法与白银制度同属明代货币流通制度的基本组成内容。在明货币经济史研究中.明钞与银两一直是诸家潜心研究的课题.而对明钱法则尚未及作系统探讨。为此。试考其要。  相似文献   

3.
继唐末五代白银出现正式参与流通的趋势,宋元时期,白银货币性质又明显增强,已处于成为正式货币的前夜。明代,是中国古代白银发展为正式货币并成为国家法定货币的时期。学术界对上述中国古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进程,并无分岐。但在有些论述中认为白银在明代正式确立货币地位的时间为嘉靖八年(1529年)。  相似文献   

4.
一、银两制度及其主要内容 明后期的银两制度并不是由明朝某个皇帝诏定的一个制度而宣告诞生的。银两制度是经明后期数朝政府陆续颁定的一系列律令而构成的综合法规,其内容很广,主要包括以银两为法货单位;国家财政收支概以银两计算;规定白银货币的形制、分等、成色标准;规定银两与钱钞的法定比价等重要法规。其中,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和基本确定白银本位货币地位的政策制度这两方面,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诞生的银两制度的要点所在。中国封建社会虽始终未能建立银本位制度,但在明后期,白银已成为当时社会实际经济生活中货币社会职能完备的  相似文献   

5.
明代白银货币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民间与官府、白银与纸币和铜币的博弈中造就的。白银在民间的普遍使用与供给的大幅增长共同促进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从民间开始的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冲击着明代的货币制度,最终政府不得不以法令的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明代中国产银数量虽有所提高,但远不足以满足货币化的需求。明政府被迫开放海上贸易。在贸易顺差与套汇的双重作用下,巨额海外白银流入国内,满足了不断扩大的白银货币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邱永志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98元明代的货币转型问题是国内外学界十分关注的重点问题,在中国金融变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是多方面的。该书将明代的货币转型置于元明变迁的长时段视野中考察,认为明代称量银化的背后有着金元明时期货币体系变动以及国家政治经济演化的深远背景。金元时期铜钱价值基准地位的陵夷、纸钞体制的演变与空心化变动、白银在货币体系中地位的升迁等为明代货币转型提供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7.
<正>明代中国发生了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变化是白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货币,关于这一转变的历程及其对于赋税、财政体制的变革意义,已经许多学者加以考察论证,并构成了大致的共识。近年来对此问题研究较多且深入的是万明发表的系列论文,包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2期)、《明代货币白银化与制度变迁》(《暨南史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明史研究论丛》第6辑,黄山书社2004年版)、《白  相似文献   

8.
正白银伴随着明代嘉靖以后的赋役制度改革取得了主导货币地位。万历六年(1578)《万历会计录》的编撰,标志着传统中国进入"白银时代"。然而,白银货币时代的到来,并不像今天"一国一通货"的货币制度,实现货币一元化的形态,而是白银、铜钱和民间私人纸币并存互补的流通格局。白银作为货币所展示出来的功能,对于不同社会经济主体(不同阶层)、不同市场领域产生了不同影响:作为财政税收手段的白银,在社会财富再分配  相似文献   

9.
试论明代的田赋折银和折粮银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货币政策从禁银到用银转变的契机是田赋折银。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大陆陆陆续续出土了一些明代的各类田赋折银的银锭。尽管数量不多,但清晰地展现了明代田赋折银的历史演进和折粮银锭称谓的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折粮银锭的分析和考证,求证明代的白银在田赋制度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说明白银货币是明代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最为重要的媒介。  相似文献   

10.
正明清货币交易复杂,一般认为,明代货币包括银、钞、制钱。明代中期白银成为实际的主要货币,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货币选择过程,最终白银货币化在明代得以确立~([1])。清代继承实施银两为本位的银、铜平行货币制度,白银与铜质货币是货币体系中的主要存在。传统银两在明清时期经历了重要的发展变化。徽州作为具有独特文化属性的地域,货币的具体使用情况有着自身的特色与规律。  相似文献   

11.
2011年的中国钱币学研究,在几个领域都有比较重要的成果出现。其中,关于历代银锭的研究是主要的亮点,一些学者将实物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对白银货币的生产、管理、征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货币史方面,关于战国时期货币单位“钎”的探讨,以及利用日本境内出土的中国铜钱对北宋和明代的货币经济进行比较的研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万历援朝御倭之战,是全球化开端时代东亚史上首次大规模国际战争。明代白银货币化是全球史的一部分,张居正改革之后,明廷财政与白银密不可分,明朝财政体系处于由实物和力役为主向白银货币为主的急剧转型之中,却突如其来地遭遇了一场不在本土进行的对外战争,这一战争是对明廷财政的极大挑战。本文尝试以白银货币为中心,剖析战争财政问题,从战争发展过程考察明廷财政的战争投入实态,揭示这场战争明廷财政的白银投入粗估达到2000万两以上,对这场战争取得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货币经济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它经历了从古代货币演变为近代货币的转折。清朝政府在纸币发行初始,信誉良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中后期,由于列强的入侵,清朝政府的货币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促使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货币制度演变成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货币流通制度,使中国的货币经济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货币经济,直至最后清王朝覆灭。同时它催生出一个近代中国货币革命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神州》2012,(10):14-17
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或票庄,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开始时主要承揽汇兑业务,后来也进行存放款等业务。山西票号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中国的封建社会经济,到了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国外白银流入的刺激,商品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白银货币一直没突破称量货币的旧模式。但是,金代承安二年(1197年)铸行的法定银币“承安宝货”,在银币上标明了币值,而且分为五等,起到取代碎银的重要作用,从白银称量货币的传统中脱颖而出,是一次新的突破和尝试,从而在我国货币史上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第二章民间票帖的发展一、清代道成同光时期中国及山西民间金融业的发展清代中后期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中国及山西的民间金融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朝中后期,货币的流通领域十分混乱。造成混乱的原因,除了国势衰微,社会经济状况不佳的基本因素外,还有两个大的破坏因素:其一是鸦片的输人和白银大量外流所造成的“银荒”。大量白银的外流,造成当时进出口额上的逆差,直接引起国内流通领域的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之不足,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外国经济侵略而引起的第一次,也是前所未有的一次货币危机。中国货币流通领域中所急…  相似文献   

17.
李鹏飞 《沧桑》2009,(6):24-25
明代中后期,白银开始成为通用货币,整个社会对白银产生了迫切而巨大的需求。由于中国白银产量有限,所以向海外寻求白银就成为当时获取白银的重要途径。而这一时期,海禁的解除、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的东来贸易,使中国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而海外的白银也因此大量流入中国。  相似文献   

18.
何平 《中国钱币》2022,(3):33-43
<正>从今天的视角来看,近代中国货币与西方的分野,体现为西方金本位制度及其相应的信用货币的建立和完备,而中国属于白银核心型的货币体系,呈现出“有货币、无制度”的特征。货币制度的分野对当时中国带来的伤害,随着对外经济交往特别是赔款和外债的增加,在甲午战争后突出起来。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朝野展开了热烈的货币本位之争。这里结合改良派领袖康有为的《金主币救国议》就本位之争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中国钱币学研究成果丰硕,既有具体而微的实物研究,也有对重大问题的深入探讨。综合性研究方面,对铸钱业中翻砂工艺在技术史上所具重大意义的探讨和对历代钱币作伪及鉴定的系统梳理,与过去的研究成果相较有所发展。古代货币研究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焦点问题,其中对于中国货币对周边国家的制度和文化影响以及白银在宋代以来的经济生活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正>与我们现在使用的纸币不同,明清时的白银和铜钱(制钱)两种货币不仅是货币,本身又是两种金属商品。白银和铜钱(制钱)作为货币使用,具有等价交换的性质。在清代,这两种货币有各自不同的使用范围,“用银为本,用钱为末”“大数用银,小数用钱”,民间以银兑换为铜钱后,用于零碎小额支付。但是,由于中国银矿藏量很少,政府无法铸造统一的银币,所以白银只能作为称量货币流通(清光绪年间开始出现流通国内外的银铸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