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钱     
直百五铢、直百、蜀五铢直(值)百五铢,蜀钱。《三国志·蜀书·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刘备)及拔成都,……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价),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直百五铢钱径2.6—2.8厘米,重8—9.5克。有的背面模铸阳文"为"字,旧说益州犍为郡铸;或释"(贝为)"字,(贝为)即资财,从贝为声。直(值)百,后期蜀钱。直百即直百五铢省文,钱文"直百"二字横读,有传形。  相似文献   

2.
谈银雀山汉墓出土的货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半两钱三十五枚,三铢钱一枚。二号汉墓出土半两钱三十八枚。其中半两钱可分四种类型:一、穿孔较大,一般在1—1.1厘米,重1.8—2.1克,文字较狭长突起,不失小篆气韵,即《汉书》所载的"荚钱"型(图一:1—4)。二、穿孔较小,一般在0.8—0.9厘米,重2.1—2.8克,文字虽为小篆,而字短方折,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通州区潞城镇后北营村发掘了一座元代土坑墓,出土了八思巴文铜钱"大元通宝"4枚。这4枚铜钱均为圆形,方孔,光背,周郭完好,制作较为精致。标本一直径4.07、穿径1、郭宽0.13厘米,重18克(图1);标本二直径4.1、穿径1.02、郭宽0.18厘米,重25克;标本三直径4.2、穿径1.11、郭宽0.18厘米,重20克;标本四直径4.18、穿径1.12、郭宽0.16厘米,重23克(图2)。钱文为八思巴文,读法为上下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3月左右,在户部山文化市场见到一个河南永城玩钱的设摊卖钱,在半两钱册里有一枚"两甾"。这枚"两甾",生坑,绿锈,有外廓,外缘铸痕未打磨,背平素,钱径31毫米,穿径7.1毫米,厚1.4毫米,重8.2克。(见图1),另附两枚秦半两,灯笼半两直径31.7毫米(图2)。另一枚秦半两直径32.1毫米(图3),锈色相似。"两甾",是战国时秦钱,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即甾,锱省。说文,锱,六铢也,则两锱为十二铢,亦即半两也。"卫月  相似文献   

5.
1988年9月,万坊乡农民在塔坑烧窑,取土做砖坯时,距地表约1.4米深处发现一个四系陶罐(陶罐原有盖子,出土时被砸破),罐里装满铜钱,保存良好,无一枚锈蚀,钱文清晰可辨。经乐安县博物馆同志细心清理,现将各种不同类型,分别介绍如下: 一、半两钱8枚 I式1枚,径2.5厘米,穿0.76厘米,重2.6克,形制规整,钱文清晰方正。书法纤细秀丽,外郭不很明显。类似湖北江陵凤凰山墓出土的文帝四铢半两(图1)。 II式2枚,径2.2厘米,穿0.65厘米,重1.6克。形制规整,钱肉薄而轻,半字下  相似文献   

6.
西安西郊同坑出土11枚半两钱.经清理,这11枚半两钱锈色一致,钱径均在31毫米左右,总重29克,平均枚重8.1克,合秦制十二铢。 该批半两钱轻重不一.图1至图4钱较为厚重,文字高凸有早期战国半两钱特征。尤其是图1钱,重达13.5克,盒范所铸,小圆穿。盒范钱即泉友俗称的“饼半两”钱.属早期战国铸币。半两钱蜕演于环钱,因此圆形小穿是早期秦铸货币特征。  相似文献   

7.
1983年6月,沁阳县崇义乡金塚村电工,在挖电线杆拉线坑时发现一窖藏铜钱。沁阳县文管会闻讯后,即派人前往调查,并将这批铜钱运回沁阳县博物馆内收藏。据调查,该窖位于金塚村东北约百米处。窖口距地表约0.6米,平面近圆形,径约1、深1米。窖底铺5厘米厚的黄沙。窖内铜钱已锈结成块,总重量约300余公斤。该窖内的铜钱上迄西汉,晚至金代,包括两汉、新莽、隋唐、五代、两宋、辽金等十多个朝代的170多种钱币。现分述于下。一、两汉钱币“半两”钱:10枚。可分为八铢半两和四铢半两。八铢半两共2枚。其中一枚径2.6厘米(图一,1)。为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所铸。四铢半两共8枚。形制不一,重量不等,径在2.3—2.5厘米之间。书体  相似文献   

8.
1997年元月,桂林地区平乐县沙子镇治平乡庙背岭山边距地表0.5米处发现窖藏铜钱约300公斤。钱币大都成串锈结,我们征集到40余公斤。这批钱大小不一,绝大多数是汉五铢、剪轮五铢、 环五铢,还有直百五铢、大泉五十、货泉、直百、定平一百、太平百钱、太平金百、沈郎五铢、蜀五铢、四铢半两、传形半两。平字五铢、两柱五铢、铁直百五铢等。另外还发现直一一枚,以及更为少见的面六柱五铁、五十、小样四出五铢、薄小五铢各一枚(如图)。面六柱五铢径23.7、穿9.4、厚1.5mm,重2.95克;十朱径17.4、穿8.1…  相似文献   

9.
近代四川铜币考黄友良四川铸造铜币始于西汉。《史记》、《汉书》之《幸传》皆记汉文帝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公孙述据蜀时,“废铜钱,置铁钱官”①。刘备获益州后,用刘巴之言,铸直百五铢钱②。成都南较场侧502厂工地曾出土直百五铢钱,即...  相似文献   

10.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铜钱铸行数量最多的时期。秦以前铸币数额很少无庸赘述。汉代铸币最兴盛的时期要数汉武帝在位及此后的一段时间,据《汉书·食货志》云:“自孝武(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公元1-5年),成钱二百八十亿万余。”据考证,“亿万”即是万万,280亿万就是280亿[1]。以此推算,西汉在这120多年间大约平均每年铸钱2亿~3亿枚(当时钱以枚计,而不以贯串),按宋代的计量法计算(每千钱为一贯),则平均每年铸钱20万~30万贯足。唐代也是铸钱较多的时期,而北宋的铜钱铸行量已远远超过唐代。唐朝历年课铜多不过…  相似文献   

11.
近日收集到两枚“周元通宝”铜钱,第一枚钱径为2.6厘米,重5.9克,正面隶书,“周元通宝”四字以上下右左顺序排列,“元”字第二笔为左挑。钱背有“飞龙戏珠”图案,飞龙头在穿上,龙身以左侧而下,龙尾至穿下,龙身占钱背面积的四分之三,穿右有一个带火的珠子。此钱造型细腻美观大方(图一)。第二枚钱径2.6厘米,重5.1克,正面与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敖汉旗出土秦半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小各各召村农民在村西约700米的冲沟里,发现了一批秦半两铜钱。据发现者反映,这批秦半两钱成串出土,距地表约二尺深,出土后大多卖给土产收购部门,只剩下26枚于这年秋送交旗文物部门收藏。这26枚秦半两钱均无外郭,较规整厚重,最大直径为3.3厘米,最小直径为3.1厘米,最重的为12.3克,最轻的为10.2克。“半两”两字的书写各有差异(封三)。  相似文献   

13.
1986年10月,我在陕西省发现三枚铁质五铢钱(图左、中)。这三枚铁五铢钱出土时与其它约三十枚铜五铢钱混穿在一起,穿钱的麻绳已经朽烂,铁钱与铜钱紧紧锈在一起。与这三枚铁五铢钱同时出土的几十枚铜钱,版式相同,制作精细,“五”字交叉弯曲,“铢”字的左旁“金”字头呈大三角形,四点细长,“朱”字两头稍近圆折,中间直笔,面无  相似文献   

14.
1985年5月2日,永城县条河乡鱼山村农民邵则勤在挖土时发现窖藏铜钱100余枚。这批窖藏铜钱为平首、平肩、方足布,长10.5、最宽处4厘米,重30—38克不等。体形狭长,腰部稍内凹,首部有一较大的孔。钱面模铸“殊布当釿”背铸“十货”(图一)。铸文有两种字体,一种笔画细,字体长,重33克左右(图二);一种笔画稍粗,字体较短(图三),重35克左右。该钱也有人释为“旆钱而釿”,是战国  相似文献   

15.
1985年10月,襄阳县古驿区西尹乡西尹村农民马金方在村后发理一处铜钱窖藏。窖呈梯形,底大口小。窖口距土地表约30厘米,上面盖有两块长方形青灰色砖。砖长32、宽16、厚5厘米。窖藏铜钱800余斤,包括西汉五铢,唐代开元通宝,五代唐国通宝和北宋宋元通宝等四个朝代的32种钱币。在这批钱币中有9枚“唐国通宝”,字面有楷书和篆书两种。篆书“唐国通宝”6枚,直径2.4、厚0.1厘米,重3.6克;宽边方孔,背面无文(图一,1、2)。楷书“唐国通宝”3枚,直径2.4、厚0.12厘米,重4.1克;宽边方孔,背面变亦无文(图一,3、4)。唐国通宝发现较少,据《古钱大辞典》载:“五代南唐元宗所铸唐国通宝,有篆文大、小泉,隶文背有一星钱,及楷文大、小泉六种。”襄阳发现者为篆文和楷文小泉。  相似文献   

16.
邵磊 《中国钱币》2003,(2):48-48
2000年10月,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江宁区东善桥隐龙山东麓清理三座刘宋皇室墓葬,在1号墓(M1)和2号墓(M2)中出土两汉至六朝刘宋铜钱七类469枚,其中四铢钱最为瞩目。M1铜钱均分布于两石棺座之间前部以及西石棺座与侧壁之间,多已锈结,除锈后共得441枚,包括半两、五铢、大泉五十、直百五铢、太平百钱等。M2铜钱分布于东石棺座上以及西石棺座与侧壁之间,多已锈结,除锈后共得28枚,包括半  相似文献   

17.
1978年8月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长阁乡云雾山村东北方向约2华里左右的姚沟土丘地带,发现了一堆窖藏古钱,共九公斤。 这批保存比较完好的窑藏古钱,经过清理、拣选、分类,总共1959枚,辩认为29种。 汉五铢10枚,其中西汉王铢五枚,钱径2.3厘米,郭厚0.1厘米,郭宽0.2厘米,穿宽0.8厘米,重2克。东汉五铢一般直径在2.6——2.1厘米,郭厚0.05——0.1厘米,郭宽0.1——0.12厘米,穿宽0.8——1厘米左右,重3.5——4克。  相似文献   

18.
扶风县博物馆近年在扶风地区征集到大量历代古钱,有些系珍稀品,现按时代要述如下: 1.字刀,1枚,县博物馆旧藏。圆折通长14、柄长5.7、刃宽1.6厘米,重10克(插一:1)。 2.“共”字钱,1枚,1978年8月扶风县召公收购站拣选。直径4.5厘米,重8克,圆形圆孔,内孔小,体薄,无内外廓,篆体(插一:2)。 3.重一两十二铢,1枚,1978年召公收购站拣选,直径3.6厘米,重7克。圆形圆孔,背平夷、无内外廓、面部稍突隆,右旋读,篆法奇古。以“铢”、“两”计始于秦,此钱系  相似文献   

19.
古钱     
朱活 《文物》1981,(10)
秦半两钱《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今见秦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有重过10克以  相似文献   

20.
1982年3月15日,河北省定兴县城关镇小店村农妇肖兰英在村南150米处翻地时,于距地表约0.45米,发现双耳红陶罐一个,罐口用四块青砖封盖。罐内藏有铜钱300斤。这批窖藏铜钱经县文管会收回整理,计有西汉、东汉、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金等时代的铜钱49种,共31690枚,其中分辨不清的1281枚。现分述于下: 西汉“四铢半两”3枚(图1)。钱径2.7厘米,重2.8克。此钱始铸于文帝前元五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