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军国主义狂热笼罩的日本新闻传媒失去了理智与道德.在1937年12月侵华日军进攻中国首都南京的战役中,日本随军记者与日本各大新闻传媒多次作了不实报道:既凭空捏造中国军民防守的南京"完全变成了一个鬼魂哭叫的死亡街道",又在日军尚被阻击在南京远郊时,几次虚报日军"占领"南京的"胜利消息",引起了日本的"举国狂欢".此举遭到一些知情者的质疑与批驳,成为世界新闻史上的丑闻与笑料.  相似文献   

2.
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Bernhard Arp Sindberg),1911年2月19日出生于丹麦奥胡斯市一个奶酪商的家庭。在1937年淞沪抗战中,辛德贝格目睹侵华日军残杀中国无辜民众,留下了文字记载,并目睹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菲力蒲.彭布鲁克.史蒂芬斯(Phillip Pembroke Stephens)被日军打死。1937年12月5日到南京城外栖霞山江南水泥厂后,他与德国卡尔.京特博士(Dr.Karl Guenther)一道,在保护该厂厂产的同时,建立江南水泥厂难民区和小医院,收容难民和伤员,送出记录日军暴行的难民信,栖霞士绅、民众曾赠给辛德贝格"见义勇为"的丝绸横幅。辛德贝格自己也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了日军暴行,并驱车接送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约翰.马吉牧师,使马吉得以拍摄了一些电影镜头,写下《栖霞山之行报告》。他还为城内从事救援的其他外国人提供食品和消息。1938年6月初,辛德贝格在日内瓦向国际社会揭露了日军暴行,朱学范在其护照上写下"中国之友"的题词。辛德贝格于当年7月移民美国加州,1984年4月在美国去世。本组史料系辑译者新近从丹麦收集到的有关辛德贝格史料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全面抗战爆发之初,侵华日军利用其优越的航空力量对中国首都南京进行了规模空前的轰炸,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日军初炸南京之时,美、英、德、法、意五国联合划定“非轰炸区域”以维护其自身利益,同时劝告日本对其轰炸行为加以约束,均遭到日方拒绝.随后,日本海军以武力胁迫各国外交官及侨民撤离南京,并变本加厉地对南京实施无差别轰炸,在经历了美国驻华大使詹森撤离大使馆的短暂曲折后,美国等第三国一致抗议日军轰炸南京的局面正式形成.日军不顾各国反对继续对中国城市进行无差别轰炸,最终招致美、英等国政府及舆论的强烈抗议.中国政府借助国际社会抗议日军轰炸之呼声,促使国联通过决议谴责日军轰炸暴行,造成了有利于中国的外交局势.日军对南京的轰炸虽然持续时间较短,但对有关各方均造成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侵华日军实施南京大屠杀80周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血泪历史!1937年12月5日,日军开始对中国首都南京进行疯狂的进攻。中国守军以疲惫残破之师,用落后的武器与血肉之躯,不顾伤亡,与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拼杀。1937年12月13日,城陷被围,除一部突围外,数万人被俘。日军攻入南京,立即对手无寸铁的民众与放下武器的战俘进行血腥的屠杀,对南京妇女进行不分老幼的奸淫,对南京房屋财产、工商企业、文教胜迹  相似文献   

5.
"1937 年12月12日,蒋介石为何在日军完全包围了南京的情况下,向南京卫戍部队的唐生智军发出了撤退命令?"这是笔者长年来的疑问.<蒋介石日记>是解开这一疑问必不可少的史料.笔者从<日记>中了解到,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充满了不信任感和戒备心理,那时他还在持续探索"中日和平"的可能性.蒋介石在<日记>中首次提及南京被日军占领的惨状是在日中"和谈"中断后的1938年1月22日,在那之后,他开始认真考虑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日军对南京的空袭既是其实施"速战速决"战略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日本战争罪行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自1937年8月15日首次轰炸到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对南京的空袭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就日方的作战部署而言,1937年8月15日至9月上旬为第一阶段,日军对南京的空袭主要以配合淞沪陆战及消耗中方空中力量、获取制空权为目标;9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为第二阶段,日军对南京的空袭侧重攻击军事设施、党政军机关驻地及重要的公用设施,妄图制造恐慌,以打击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11月下旬至12月13日为第三阶段,日军对南京的空袭主要以协同攻占南京为目的。日军对南京的空袭不仅起到配合日本地面侵华部队作战、加快日军侵华进程的战术效果,而且还对中国军民后续的抗战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日军通过空袭南京及周边的中方航空基地,一方面极大消耗了中方本来就比较有限的空中力量,最终日方掌握了制空权,使本来就不对等的中日两国军事力量之对比更加倾斜于日方;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和打击了南京国民政府中部分具有投降倾向官员的抗战意志,进一步促进了投降主义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屠杀事件不仅是中日两国之间的重要政治事件,而且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征.就英国而论,其媒体报道的“第三者”立场,在国际舆论界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但其政府却因在远东事务中奉行“孤立主义”政策而采取了审慎态度.西班牙因在内战中“两个西班牙”泾渭分明的情况下对此出现不同的解读,共和立场的媒体广泛报道了日军南京暴行;支持法西斯叛军立场明显的媒体,则在报道中对日军的暴行进行了袒护.意大利因与日本的盟友关系,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新闻管制政策,但从其相关报道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其对日军在中国侵略进程的关注以及日军的残暴.同情中国抗战的苏联则通过留在南京的中外人士传出的消息或援引中西媒体的内容,对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进行了客观的报道.尽管西方国家立场各异,但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不久,关于日军在南京的残忍暴行等消息已在国际社会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8.
1937年12月,美、英记者一部分留驻南京,深入前线,采访报道中国守军的保卫战与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大屠杀暴行;另一部分则因日军当局拒绝一切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只得集中在日军后方的上海,从各方面采访报道日军对南京的攻势与沿途暴行。这两方面的报道共同构成了西方传媒关于南京战事的完整新闻内容。美、英记者关于南京保卫战的报道与评析...  相似文献   

9.
江苏镇江市,解放前曾是江苏省国民政府所在地。日军侵华战争中,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镇江是序幕,它比南京沦陷早四天,日军在这里共屠杀民众4525人,烧毁房屋30151间。这次历史巨片《南京大屠杀)摄制组,在这里拍摄了“国际安全区难民营”一系列镜头,笔者将现场纷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屠杀后,日军暴行所导致的社会与经济环境恶化等系列恶果持续发酵,使南京民众陷入无尽的困苦之中。本文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伯克图书馆特藏南京鼓楼医院院长霍顿。丹尼尔斯夫妇南京大屠杀后的书信及文献资料,重点考察后大屠杀时期南京市民的生活实态,以及大屠杀期间产生的PTSD症候在日伪当局恐怖统治下难以愈合的情形。尽管后大屠杀...  相似文献   

11.
南京大屠杀时期的日军当局与南京安全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的20余位西万人士成立南京安全区,对南京难民进行了人道主义的保护与救济。日军当局在攻占南京之前拒绝承认南京安全区,在攻占南京初期,又默认了安全区的存在,但其后不久日军便认为南京安全区的存在妨碍了他们对南京“新秩序”的建立。因此,日军当局对南京安全区便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压迫,直到扶植“自治政权”以取代之。可以说。由于西方人士倡议成立和管理的安全区违背了日军当局的战略意图。南京安全区被迫解散的结局实际上早已注定。  相似文献   

12.
1938年1月下旬,中外慈善家在上海成立了"南京国际救济会"。该会为遭受日军涂炭的南京难民募集善款,与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世界红卍字会等组织精诚合作,指导了南京的尸体掩埋、难民救济等工作,其功绩理应为历史所铭记。  相似文献   

13.
正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纵火、劫掠等暴行。为掩盖丑行,日军采取封锁新闻和虚假宣传的手段,编造"日本军亲切关怀难民,南京充满和睦气氛"的谎言,粉饰太平,混淆视听。国民政府通过新组建的对外宣传机构"国际宣传处",开展了对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国际宣传,以赢得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一、国际宣传处的组建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方采取恶人先告状的伎俩,连日用英语对外广播,竭力将责任推  相似文献   

14.
满铁档案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一组史料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南满铁道株式会杜档案,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军侵占南京后的具体情况,真实地记录了日军灭绝人蓑的罪恶行径,对研究南京大屠杀有一定参考价值。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满铁会社上海事务所立即派出松冈功、佐藤鹤龟人、小岛友于、马渊诚刚、丸山进等人组成的“南京特务机关”(也叫南京特务班),进驻南京,协助日军侵占活动。这几件档案,就是南京特务班写给满铁有关部门的三次报告。这些报告,当时被列为极密材料。第一次报告形成于1938年1月21日,报告了日军侵占南京后的“治安”、难民、伪自治委员会的设立、交通恢复、日人街组建和国际社会反映等。第二次  相似文献   

15.
南京大屠杀指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纵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罪行之一.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有15万,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  相似文献   

16.
费吴生是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书写者与传播者。1937年11月,日军入侵南京前,费吴生临危受托担任南京国际安全区总干事。日军攻陷南京后,费吴生目睹日军暴行,一方面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保护诸多难民,另一方面用文字真实记录日军所犯罪行,并秘密计划将南京方面消息传送到外界。为此,他冒着危险将相关资料和胶片带到上海,带回美国,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公诸于世。  相似文献   

17.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是南京乃至亚洲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日军“慰安所”旧址,也是唯一一处被在世“慰安妇”指认过的“慰安所”建筑,其旧址目前有7幢房屋,约2000平方米.2003年11月20日,抗战时期曾被日军诱骗到这里充当了三年“慰安妇”的朝鲜老人朴永心,在其82岁高龄时,在中日学者的帮助下,回到南京利济巷,指认了当年日军“慰安所”旧址,指认了她遭受日军侮辱与摧残的伤心之地.这处浸透了“慰安妇”血泪历史的民国建筑,将会得到永远的保护,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讲述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东北各族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在这紧要关头,以满族同胞为代表的东北人民不屈不挠,团结在抗日这面大旗下勇往直前,顽强抗日.满族同胞在"九一八事变"后自发组织抗日队伍给日军以震慑;并以多种形式展开抗日斗争,这期间大批优秀的满族同胞发挥了卓越的领导才能指挥作战,给日军以重创.总之,无论是满族民众还是将颁们在抗日战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都是一笔巨大财富,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  相似文献   

19.
郭炜 《文史月刊》2011,(4):67-74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战,然而,一些败类却卖国求荣。在日军的诱迫下,他们或半推半就,或明目张胆,先后在东北、华北、南京、华中、内蒙古等地建立了一系列伪政权,为日军军事上进攻、政治上统制、经济上掠夺、思想上欺骗中国人民充当帮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汪伪政府振务委员会南京难民请求救济的申请书1000余份,确凿地印证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指出难民区内无辜平民被滥杀,并非都是被怀疑为溃军的青年人;被屠杀的南京平民遍布城区、乡间、周边县份及省外;屠杀者既包括日军地面部队,也包括其他兵种。日军的焚烧、劫管等各种活动,直接摧毁了南京的各类产业,造成社会经济普遍凋落。尤为重要的是,申请书反映了南京大量的幸存者既要承受生计无着、物价飞涨带来的痛苦,同时更承受着亲人被惨杀等日军恐惧活动带来的身心折磨,日军造成心理致残的人口,与其造成的身体致残的人口同样是一大社会恶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