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陵墓,在陕西乾县城北五里之梁山上,距西安市约八十公里,规模宏大,为唐陵之冠。地面上保存了一百几十完整的石刻,有:华  相似文献   

2.
齐扬 《文博》2005,(4):7
陕西唐陵石刻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尤其顺陵、桥陵、乾陵石刻是其典型的艺术体现。顺陵是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陵前石刻现存有34件,石走狮和天禄是其中的精品。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石刻总计124件,内城东、西、北门之外各有石狮两尊,北门外另有仗马和控马人各3对,号称“六龙”。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陵园石刻更富于写实性,堪称唐陵石刻艺术之冠,陵园现存石刻50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珍贵文物长期遭受着自然风化和破坏,大部分石刻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3.
郭鹏 《陕西史志》2005,(1):40-41
陕西汉中褒斜栈道南口的石门一带,有摩崖石刻160多块,其中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最为名有被中外书法界称为“汉魏十三品”的摩崖石刻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具有相当地位,已经引起中外书法界的关注。但由于汉中长期处于闭塞环境,与外界交流不够,故其在书法发展史上的地位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4.
杨建军 《南方文物》2010,(2):136-140
<正>石刻文物是珠海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头是人类最早用来表达和记录思想的载体,摩崖石刻就是记录在岩石上的史料,其价值和作用不可低估。珠海地区有较丰富的摩崖石刻,目前较重要的有二十几处,以清代为多,竹仙洞摩崖石刻群即为清代摩崖石刻中非常重要的一处,  相似文献   

5.
岳霖在灵山县的诗序石刻王永琏位于灵山县县城西傍的三海岩素有粤西胜景之称。其除了风景优美宜人之外,石壁上还有宋代至民国期间的石刻一百多幅。三海岩摩崖石刻最近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在三海岩众多的石刻中,有一幅是岳飞之子岳霖的诗序刻,其位置...  相似文献   

6.
论先秦碑刻     
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摩崖岩画(近年在广西、江苏、四川、蒙古、云南、陕西等地有许多发现),这是指在石头上刻画而言,虽然在远古就有一些原始的象形石刻文,但是数量很少,而且这些象形文字还没有释读出来。与世界其它三个文明古国和古代西亚文化不同,在古老的中国...  相似文献   

7.
刘向阳 《文博》2012,(1):73-79
乾陵是陕西境内唐代帝王陵墓中规格最高、保存最为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陵园内现存大型石刻120余件,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博览馆”。如何保护好这些具有重大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代石刻瑰宝,是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主要论述中日合作唐陵石刻保护修复项目之乾陵石刻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背景、工程经过、完成情况和实施意义,并对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各界的质疑进行诠释,以期对今后的古代石刻保护修复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唐代帝陵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平原北部的渭北高原和北山山脉。以都城长安为中心,西迄乾县梁山,东至蒲城金粟山,东西成扇面形排开,绵延一百五十公里。 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唐代帝陵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唐陵不仅规模大,制度上也有新的创建和发展,陵墓前大型石刻群的设置,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例证。本文拟对陵墓石刻渊源、唐陵石刻考释及其位置与组合问题,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石壁上摹刻文字以记事记景,其起源于远古的记事方式,兴盛于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明清以来连绵不断。广义的摩崖石刻既包括文字题刻,还包括石质造像、岩画等。这里论及的摩崖石刻,一般为文字题刻。历朝历代都有文人在江西的名山中挥笔,尤其是庐山、三清山等名胜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摩崖石刻,是江西山水风光的点睛之笔。镌刻在江西大地苍山上的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10.
在安徽寿县通淝门内有一方石刻,据说是纪念春申君的,当地群众呼之为"门里人"。近来这一方被认为是寿县有名的古迹之一的石刻,受到了寿县文化部门的注意,在石面塗了五彩油漆,石上标一木牌,牌上有几行说明这是古迹自的文字。字数下多,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北京石刻中所保存的重要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这一有着悠久历处的古城,历代以来遗留下不少极有历史价值的石刻,它们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然而这些石刻在以往的时代里,特别是解放以前近几十年中,长期地遭受到被掠夺、摧残以至破坏的命运。解放以来,原有的以及基本建设工程中出土的新的石刻都得了妥善的保护,仅北京图书馆巳访拓的石刻就达三万件以上(未访拓的尚有两倍),为北京历史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珍贵的资料。现将其中较重要的材料简介于后: 一中国石刻的最早标本——"石鼓" 石鼓是珍贵的国宝,自唐初在陕西凤翔附近发现后,就受到人们的重视,经五代变乱,又復散失。宋初,迁入凤翔府学,徽宗赵佶把它迁到汴京,先放在太学,后来又搬到保和殿。金人破汴,又把它和其他  相似文献   

12.
<正>在武夷山风景区九曲溪的六曲溪北,有一峰方正如屏,这就是武夷山三十六奇峰之一的苍屏峰。在苍屏峰东麓岩壁上,有两方醒目的摩崖石刻,一幅是"打倒日寇保我中华一九四○·七·三",另一幅是"台湾少年团到此一游"。这带有几分稚气的石刻,却为武夷山诸多石刻中为数不多的革命胜迹之一。它是抗日战争时期,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回到崇安县慰问宣传时留下的重要史迹。一据1942年版《崇安县新志》载,抗日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13.
我主编的《陕西石刻文献目录集存》(1990年4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一书,共收总目3161条,其中墓志约占三分之一,此后,我特别关注陕西墓志出土情况。  相似文献   

14.
郭鹏 《陕西史志》2001,(2):54-56
陕西汉中,自古以来,是连接中原、关中与大西南的枢纽地带,有中国古代交通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栈道沟通南北。在褒斜栈道南口的石门一带,有摩崖石刻104种,其中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最为名有被中外书法界称为“汉魏十三品”的摩崖石刻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具有相当地位,已经引起中外书法界的关注。但由于汉中长期处于闭塞环境,与外界交流不够,故其在书法发展史的地位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物极为丰富,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就几千年来记载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现存文字看,除了书籍以外,主要还有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石刻文字等,而其中又以石刻文字为多,估计有二、二十万种以上。一九八三年徐自强同志在《石刻学诌议》一文中,呼吁建立“石刻学”这门学科,并阐明了该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前景,这无疑具有现实的意义。把对金、石器物及其文字的研究归纳为  相似文献   

16.
钟山风景区也有摩崖石刻文/霄铁摩崖石刻多指山崖石壁上历代镌刻的诗文、佛像,对研究风土人情、历史事件、文化艺术具有重要价值。全国许多名山都有摩崖石刻。南京是六朝帝都,龙蟠虎踞,名胜古迹不计其数,但提起南京钟山的摩崖石刻,却鲜为人知。1975年秋天,南京...  相似文献   

17.
西安地区部分出土文物中所见的唐代乐舞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西安地区是唐代京城长安的所在地,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解放以来,在这里出土的大批石刻、壁画、陶俑、三彩、金银器皿上有不少唐代乐舞的形象。本文仅就其中部分乐舞形象加以粗略的分析,重点是看当时新疆地区乐舞即所谓胡乐对内地的影响,看历史上新疆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文化发展的杰出贡献。唐乐舞石座和白石观音伎乐座乐舞石座为陕西省博物馆旧藏,现陈列在该馆石刻艺术室内,座上石像已佚。座呈长方形,长92、宽49、通高28厘米。仅在石座中部的长一、宽二的三面刻有八个壼门,内刻乐舞伎,作深肉雕。除正中两个为舞伎外,其余六个均为乐伎。在两个壼门间有线  相似文献   

18.
石刻在全球古代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地的石刻除了有自身传统外,相互之间的传播与交流也较为频繁。山东汉代石刻是中国古代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方面凸显着自身的传统,一方面呈现了外来文化的因素,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画像石上和圆雕的胡人形象、石狮子、建筑上的石构件、与佛教相关的画像、外来乐舞等,它们是汉代山东与丝绸之路关系密切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19.
流散石刻文物是相对于馆藏石刻文物而言的概念,指散落在中国广大城乡社区聚落和郊野田间的石刻文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散落于城镇乡村的大量石刻遭到了严重破坏。在全社会都关注文物保护的今天,这些石刻的命运却令人优虑。它们大多不是名家手迹,记载的多是民间生  相似文献   

20.
今陕西洋县的前身洋州,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由陕西西乡县移置兴道县(今洋县)其州治衙署,即今洋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千余年来,未移衙址。故唐、宋名人撰、书的石刻,多集中嵌于州衙二堂。其中有唐韩干画的《牧马图》、戴嵩画的《牧牛图》;宋同、苏轼、苏辙、韩亿、韩缜、鲜于优等名家撰、书的诗碑,皆萃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