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对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汇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力量意义重大。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应进一步明确基本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途径,实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全民化、大众化、社会化、信息化,全面提升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加快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而努力奋斗,3月26日至4月26日,全区广泛开展以"战疫情、奔小康、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壮族三月三·和谐在八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以丰富的活动弘扬法治理念、培养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桂林、防城港、钦州、贵港、百色、河池、来宾、崇左陆续为201 9年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10个单位挂牌。以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等的先进事迹为题材,拍摄《民族团结进步的路上,我们永不止步》《团结奋进同心筑梦》等主题宣传片,推送到相关媒体平台播放,充分展示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不断在新疆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破坏活动,以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持续带领新疆各族群众艰苦奋斗,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提升教育等,新疆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外界客观形势,仍需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治疆方略、夯实国家认同思想根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理论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着手,不断铸牢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陈冲羚 《神州》2013,(11):67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  相似文献   

5.
<正>2003年以来,新疆在民族团结教育中,主要讲"四个认同",即国家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四个认同"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文化的认同,它是其他认同的基础。这种认识,也是历史经验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6.
方淑慧 《区域治理》2022,(3):182-185
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维护民族团结和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然而,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如下现状:一是教育方式和内容单一枯燥;二是深受网络负面信息及西方思想文化入侵的冲击;三是文化自信减弱,传统文化影响力式微.而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应以实现青年对祖国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以及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7.
正一、研究背景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简称"内高班")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是指在"内地新疆高中班"这一特殊环境下,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该工作事关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新疆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但是关于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味地照搬过去民族团结教育经验的情况,同时也缺乏对内高班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8.
自新中国成立起,历代中央领导都非常重视新疆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民族团结教育月是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创举,新疆已连续开展了23个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活动。系统回顾新疆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将为今后民族团结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团结,始终是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社会稳定,始终是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要求,要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胡锦涛同志关于"四个认同"的要求,为建立和谐民族关系,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多样性、开放性、独特性的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这种深厚文化的形成与新疆的历史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了解认识新疆的本土文化一定是以了解新疆历史为基础的。青少年应通过学习了解新疆历史,深刻认识新疆本土文化,达到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教师应以深厚的本土文化加强对青少年“四个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具有多民族杂居特征的新疆巴州焉耆县维吾尔族高中生的维、汉文化认同进行调查发现,在双语教育的背景下,维吾尔族学生具有明显的本民族文化认同与汉文化认同,且对汉文化的认同比较高。文化传播途径主要来自学校教育。说明在新疆开展双语教育是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和谐最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徐静 《沧桑》2010,(5):56-57
全球化的一维性掩盖了多元性的民族认同,追求西方现代化的先进性移动了中华民族认同的重心性。伴随着全球化的普遍性和中国大发展、快发展要求的不断凸显,中华民族认同危机显现,华夏民族文化的特性被忽视甚至被移除。其根本原因是民族认同的元认知意识——文化政治思维的缺失。因此,加强民族认同,确立明确的文化政治思维是实事之必需,更是华夏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强大具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是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路径,需要进一步得到重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把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进一步与教育要素有效结合,以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为抓手,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相贯通,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要素等方面同步并举,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薛洁 《丝绸之路》2009,(14):46-48
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民族都是新疆的世居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彼此相互联系和影响,在婚礼仪式上形成了大同小异、争奇斗艳、交相辉映、和谐共融的模式。本文通过描述四民族婚礼民俗文化事象,探讨四民族婚俗的相互交融和影响,以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民族团结与和谐社会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乔德中  张歌  马德全 《满族研究》2022,(2):12-15+20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来源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同向同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建设过程中协调各民族彼此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的所有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性表达。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意识观、实践观、历史观出发,多维度审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勾勒出“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独特面貌和重要形象。从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方式入手,“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其注重在讲故事、讲道理、讲政治的统一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且通过掌握各民族群众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跨境民族的民族认同研究是边境问题研究的核心,事关国家安全、边疆和谐、民族团结等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跨境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还存在一些问题、阻力。文章以中缅边境的国家一级口岸畹町镇的景颇族为研究对象,对畹町镇景颇族的民族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促进跨境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加强其民族认同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文探讨了留日回族对近代中国教育转型改革的作用和贡献。认为留日回族是近代回族留学生中人数最多、生源地最广的群体。立身特殊的时代中,留日回族以强烈的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投身国家教育事业,在回族社会中积极普及国民教育,奠定了近代回族教育的爱国传统,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回族社会的思想文化顺应国家需要与时代发展。这既是他们参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讨论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重要方面,也是近代回族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出于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的考虑,我国加强各民族群众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关键的中华文化的认同非常重要.本文首先界定了什么是中华文化认同;其次,笔者分条阐释了中华文化认同对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最后,分别从思想上,内容上和手段上三方面分条阐述了了如何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达到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裴军战 《神州》2012,(13):37-37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选入初中课本中的古代诗文,多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优秀作品。不仅传承着我国优秀的古代思想文化,同时也是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挫折教育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20.
赵英 《攀登》2020,39(1)
民族事务治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其治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与水平,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更是青海的省情使然。从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到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青海省在民族事务治理方面凝心聚力,为各族民众凝聚社会共识和增强价值认同创造了条件,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